APP下载

梯玛祭祀仪式中的八宝铜铃舞研究

2016-09-28刘奕含

戏剧之家 2016年16期

刘奕含

【摘 要】八宝铜铃舞是一种土家族民间传统舞蹈,是我国原生态舞蹈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与梯玛祭祀仪式息息相关,是集民俗、宗教等为一体的艺术表现形式,是梯玛祭祀仪式的外延表现与载体形式,处处体现出梯玛祭祀仪式隐含的文化价值与意义。本文运用田野调查、文献分析、舞蹈动作解析以及人类学等方法,以梯玛祭祀仪式中的八宝铜铃舞为研究主体,将八宝铜铃舞作为梯玛祭祀仪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进行研究,力图将梯玛祭祀中的八宝铜铃舞融入土家族文化这片大背景,深度剖析梯玛祭祀仪式中的八宝铜铃舞的形态及文化内涵,探究和找寻其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及外延。

【关键词】八宝铜铃舞;梯玛祭祀仪式;传统舞蹈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8-0161-02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湘、鄂、川、黔四省交界的边远山区,冬暖夏凉,四季分明,这里是湖南省重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几千年前,土家族的一个支流便定居于此。土家人民能歌善舞,经过几千年的日积月累,土家族歌舞文化发展蓬勃,保存了许多土家族优秀的民间艺术,八宝铜铃舞就是这众多民间传统艺术中的一种,是一种保留着浓厚原始意味、散发着浓郁宗教气息的朴素的原生态舞蹈。

一、八宝铜铃舞源流

八宝铜铃舞历史悠久,是千百年来土家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南齐书》记载:“齐建元二年,五陵酉溪蛮田思飘寇抄,内史王文和讨之,引军深入,蛮自后断其粮”豫章王谴中兵参军庄明五百人将湘州镇兵合千人救之,思飘与文和柜战,中弩矢死。”[1]经传,田大将军战死后,他的八个子女从他的战马上取下了八个铜铃后便各自逃向不同的地方,而这八个铜铃便作为他们今后相认的信物。后为祭祖还愿,田氏八人便将八个铜铃制成马头铜铃杖,作为“解钱”法事中梯玛摇铃做法的工具,后经流传,发展到了土家族其他地方。“解钱”是土家族独有的祭祀活动,八宝铜铃舞是这一祭祀活动中重要的一部分。当土家人祭祀先祖、祈求五谷丰登、人畜兴旺之时,便请来土老司跳神“解钱”。所以,在土家人的心中,逝去的先祖也是永远庇佑后世的“神灵”。因此,八宝铜铃舞有的只是喜庆欢乐的气氛,没有其他祭祀活动中阴沉森冷的感觉。[2]

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现在的八宝铜铃舞在保留精华的前提下,有了长足的发展。1957年,来凤县百福司文化馆要准备文艺汇演的节目,其他节目都已准备就绪,唯独差了舞蹈节目,当时的文化馆工作人员陆训忠大胆提出将梯玛祭祀仪式中的土家族八宝铜铃舞改编成新型的八宝铜铃舞,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就这样,在专业人士及民间艺人的帮助下,八宝铜铃舞吸收了土家族很多其他文化的养分,例如“咚咚喹”、“摆手舞”、“打溜子”等,不仅保留了原有的宗教部分,而且汲取了各种文化的精华,显得更加生机勃勃。

土家族八宝铜铃舞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依附于梯玛祭祀仪式,土家族八宝铜铃舞没有舞谱的记载,完全依靠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因此土家族八宝铜铃舞不仅有固定程式,还有许多即兴的部分。

二、八宝铜铃舞形态

八宝铜铃舞有其相对固定的程式,不仅体现在舞蹈动作上,还体现在服装道具及音乐与歌词上。土家族法师梯玛在其做法时头戴凤冠,身着八幅罗裙,手持铜铃,围绕一张象征着坐骑的长凳边唱边舞,场面壮观。梯玛做法、跳八宝铜铃时所唱之歌被称为“梯玛歌”,歌词内容从土家族的起源,到田耕农活,到男女之间的爱情,无不涉及,并根据祈求的内容的不同进行即兴的创编,由梯玛用土家语进行演唱。梯玛用梯玛歌与神交流,让神保佑土家族人民的幸福安康。

土家族八宝铜铃舞历经长时间的发展演变,表演形式相对稳定,有独舞、双人舞、四人舞、群舞等形式,基本舞蹈动作有旋转跳跃等。八宝铜铃舞分为坐式和立式两种,动作具有明显的模拟性。对马的模仿,是八宝铜铃舞中的华彩部分,表现了土家族祖先骑马游猎的历史画面。而梯玛在跳八宝铜铃舞时,身体的动作也具有相对的程式性:头部基本放松,处于“闭眼含颌”姿态,保持一种无我之态,代表着梯玛对神灵的敬畏。梯玛在舞动时,肩部动作不多,大多呈放松姿态,而当肩部有明显抖动时,就说明仪式的即将进入下一部分。与其他舞蹈明显不同的是,八宝铜铃舞的手臂动作通常呈内向、封闭状,动作具有鲜明的宗教性。八宝铜铃舞的主要动作为步伐、旋转、跳跃,这些都需要依靠下肢的运动,因此八宝铜铃舞下肢的动作变化多样,是八宝铜铃舞的风格所在。跳三步罡、踏太极图、逆顺旋转等,以及一系列脚下的套路组合,变化多样,难度大,让八宝铜铃舞更具独特魅力。

八宝铜铃舞有着浓厚的原始多神特质,并与梯玛祭祀仪式相互依存,有着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三、八宝铜铃舞的文化内涵及功能

八宝铜铃舞有自身的文化特质,表现之一就是它对多民族文化的吸纳与整合。[3]土家族文化原本就是在吸取多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八宝铜铃舞也是如此。它所体现的精神以土家族文化为主,以多民族文化为内核,与梯玛祭祀仪式相互渗透和融合,从而使得梯玛祭祀仪式和八宝铜铃舞都渗透着丰富多彩的多元文化景观。八宝铜铃舞具有十足的宗教色彩,它的传承依附于民间宗教仪式活动,具有娱神和娱人的双重色彩,与梯玛祭祀仪式紧密相连,为各种带有宗教性的民间歌舞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梯玛信仰的基本内容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梯玛在进行法事活动时,传统上应使用土家语,民众对此也有强烈的认同。在梯玛的主圣像上,尽管源于土家族历史文化的神的数量不多,但涉及他们的内容却最为详繁。[4]

马林诺夫斯基说:“巫术所构成的活动具有实际的功利性价值,它只有作为达到某一目的的手段时才有效。”[5]八宝铜铃舞在梯玛祭祀仪式中,充当着一个中介者,与神灵交流,向神灵祈祷。八宝铜铃舞与梯玛祭祀仪式总是相互捆绑,在梯玛祭祀仪式中,法师总是替人祈祷,替人消灾,相对的,八宝铜铃舞也被印上了能够驱邪治病的烙印。另外,八宝铜铃舞还具有交际功能。梯玛在土家族人的心目中,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梯玛做法时,身边总是围绕着土家族人民,他们以这种独特的方式相聚一堂,在一定程度上以一种神秘的形式将土家族人民的内心相互凝聚,是土家族相互凝聚的推动力所在。不仅如此,八宝铜铃舞还有娱乐健身的功能。土家族人民热情奔放、热爱歌舞,舞蹈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自娱性,八宝铜铃舞并不是梯玛祭祀仪式的专有舞蹈,它的动作简单易学,节拍明晰,是土家族人民日常生活中所热爱的舞蹈形式,不知不觉中,土家族人民也接受了舞蹈的感染和熏陶。

民族文化是需要我们保护和重视的环节,梯玛祭祀仪式和八宝铜铃舞的传承不断面临困境,我们不仅要将它们作为文化遗产进行保护,还要给予它们更大力度的关注与关怀。

参考文献:

[1]焦娜.土家族“八宝铜铃舞”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9.

[2]夏静,肖创权.八宝铜铃舞:土家族文化的活字典[N].光明日报,2007-01-14(003).

[3]于涛,王婷.八宝铜铃舞的文化内涵与功能研究[J].大众文艺,2011,(07):183.

[4]王承尧,罗午,彭荣德.土家族土司史录[M].长沙:岳麓书社,1991.

[5]马林诺夫斯基.巫术与宗教的作用[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6.

[6]谭建斌.梯玛神歌巫舞——土家族八宝铜铃舞艺术形态解析[J].艺海,2013,(07):118-120.

[7]谭琤.土家族八宝铜铃舞的发展与传承初探[J].黄河之声,2014,(16):118-119.

[8]彭曲.论土家族舞蹈的民俗意蕴——土家族民间遗存舞蹈形象调查与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01):51-56.

[9]陈廷亮,安静峰.土家族舞蹈的分类及其艺术特征——土家族民间舞蹈研究之一[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04):65-67.

[10]赵书峰,刘能朴.湘西土家族梯玛神歌调查研究综述[J].中国音乐,2007,(01):187-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