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用禁药的“优惠”政策

2016-09-28

新体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拉波娃体育明星禁赛

方正宇

里约奥运会开始前,俄罗斯运动员大面积遭禁赛成为争议最大的新闻。结果,在奥运会刚刚闭幕之后,这一事件却出现了新的反转。某个俄罗斯黑客组织宣称,根据他们从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那里“获取”的资料显示,WADA曾经允许多位美国体育明星使用“用于治疗目的”的禁药,其中包括网球明星威廉姆斯姐妹,以及刚在里约奥运会上赢得4金的体操名将拜尔斯。

此言一出,立即在国际体坛引起了轩然大波。WADA很快做出了反应,表示被曝光的运动员没有任何违规行为,都是根据国际通行的规则,合法地使用了用于治疗的药物。但这番表态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证实,所谓美国体育明星在获批准情况下服药的情况基本属实。接下来,争议的焦点就是这种服药行为到底是否符合规则,以及是否具有公平性。

首先,运动员的确可以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允许服用禁药,不会被认作违规而受到处理。至于需要满足的条件,主要是运动员证明自己存在相关疾病,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使用含有禁药成分的药物。如果运动员能够证明这一点,那么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WADA不会强迫运动员放弃治疗,或者是对于这种治疗行为进行处罚。所以,只要履行相关的程序,运动员就有可能获得“用药豁免权”。事实上,这也正是WADA目前对于本次事件的官方解释。

但实际上,这些解释虽然具有理论上的正确性,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着相关的漏洞。譬如说,当一名运动员有意服用禁药以提升成绩时,他们会不会谎称自己患有相关疾病,然后为“合法”服用禁药找到借口?实际上,在近年来处理禁药问题的过程中,WADA经常会遇到诸如“误服”之类的理由,未必总是像对待威廉姆斯姐妹、拜尔斯等美国明星那般宽容。

那么,会不会因为上述运动员已经在各自运动领域内取得了巨大成功,于是WADA为维护相关运动的影响力而给予特别优待呢?恐怕未必。今年年初,网球名将莎拉波娃被查出服用禁药,她对此的解释也是因为治疗疾病而长期服用,而且那次检出的米屈肼今年刚刚被列入禁药清单。即便如此,莎拉波娃的解释仍未能得到支持,随之遭遇了被禁赛两年的严厉处罚。

再举一个例子,伊辛巴耶娃曾被视为女子撑杆跳运动的象征,但就是这样一位影响力巨大的运动员,也没能出现在里约奥运会的赛场上,原因并非她本人犯下了什么错误,而是因为整个俄罗斯田径项目被集体禁赛。相比威廉姆斯姐妹和拜尔斯所获得的宽容,莎拉波娃和伊辛巴耶娃的境遇显然恶劣得多,至于原因,恐怕与她们来自俄罗斯而非美国颇有干系。

这种基于国别而在反禁药过程中区别对待的倾向,其实多年以来早就存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加拿大名将本·约翰逊在百米夺冠之后被查出服用禁药,一辈子都被钉在“药人”的耻辱柱上。然而,递补获得金牌的美国人卡尔·刘易斯多年之后也被发现存在服药行为。根据卡尔·刘易斯自己的说法,他在1988年奥运会前的三次检测均呈阳性,体内违禁药物包括麻黄碱等三种。美国奥委会在先作出禁止其参加奥运会的决定后,又接受了刘易斯关于自己是在不知情情况下服药的申诉,允许他代表美国前往汉城。无论是当时的网开一面,还是之后多年的长期保密,说白了都是因为卡尔·刘易斯被视为美国体育的骄傲,方方面面都不希望破坏他的完美形象,宁可将苛责的目光投向他国的运动员,尤其是那些西方主流社会习惯报以偏见的国家的运动员。

从这个角度来看,WADA本次遭遇曝光的事件其实不足为奇。即便暂时撇开美国体育明星所谓服药理由是否正当的问题,单就WADA对外隐瞒相关事实的做法来看,就有悖西方主流社会长期鼓吹的“公开透明”,难以令人信服。说白了,同样是服用禁药,但基于运动员国籍的区别,其中有些人就能获得特别的“优惠”政策,这已经成为在国际体坛延续了多年的潜规则。

猜你喜欢

拉波娃体育明星禁赛
浅析我国体育明星公共形象营销及对青少年的影响
国内体育明星图书出版的冷思考
我的爸爸是超人
体育明星填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