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80年前的中国奥运拳击队

2016-09-28

新体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运动员比赛

李宁

在奥运会上,中国拳击健儿曾经两度创造辉煌,邹市明更是两夺奥运冠军。其实,中国拳击队80年前就远赴欧洲征战奥运了。而后,这些铁血男儿回国奔赴抗日战场,其中有3位为国捐躯,他们分别是靳贵第、王润兰、靳桂。

军人拳击队

与其他体育项目相比,拳击运动在中国起步较晚,大约在上个世纪20年代才开展起来。当时,上海、天津等大城市的外国侨民热衷拳击运动,经常举行比赛,这带动了中国的一些爱好者参与这项运动。由于中国拳手身体素质比较差,在与英、美、日、德、意等国的拳手交锋时,多半失利。但是10多年之后,中国的拳击运动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涌现出一些可以与欧美拳手抗衡的优秀选手,接连在国际拳击赛中取胜。第32军拳击队的靳贵第、王润兰、靳桂、李梦华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第32军是一支英勇顽强的队伍。1933年,全军在商震军长指挥下,向进犯河北省迁安冷口关的日军发起猛烈反击,击败装备优良的日军第8师团第14旅团,一举夺回了被占领的冷口关,使第32军名声大振 ,商震将军也受到社会各界的赞誉。

身兼河南省主席的商震不但善于作战,还热心体育,他命令军中开设体育部及体育训练班,设有足球、篮球、田径、马球、拳击等项,每个师还设有总教练一人。军队除训练之外,人人从事运动。在这些体育专业队中,拳击队最为出色,队员有十余人。商震不惜重金,从天津聘请德国拳击手丁格尔到军中任教练,在其指导下,靳贵第、王润兰、靳桂、李梦华脱颖而出,他们在比赛中多次击败来华的欧美拳击手,声名大噪。

1936年初,中国报名参加第11届柏林奥运会,为了挑选参赛的拳击运动员,体育代表团在上海申园健身房进行了拳击选拔赛。第32军拳击队全体南下参加选拔赛,靳贵第、王润兰、靳桂、李梦华成功入选,组成了中国奥运拳击队。

出征奥运会

当年6月26日,中国体育代表团乘坐意大利邮轮从上海出发。在20多天的航行途中,拳击运动员并不懈怠,每日坚持训练。7月23日,中国代表团抵达柏林,4位中国拳击运动员参加柏林奥运会,引起了媒体的重视。中央通讯社记者冯有真在1936年7月12日《申报》刊登的报道中写道:“一般人以为第32军所派的4位拳击运动员一登世界舞台,就要被人家打得鼻肿血流,倒下地来。其实,这样的观念是错误的。据说商震军长提倡军队中的体育,不过两年时光,不但已使士兵的兴趣提高得很多,并且发生很大的实际效用。尤其是拳击这种运动,就是被击倒在地,只要能爬起来,还是要继续抵抗。这种一息尚存拼命奋斗的精神,对于整个军队是有很大关系的……”

8月10日,4位中国拳击选手当中的王润兰首先出场了。王润兰1913年出生于河北饶阳县留楚村一个富裕的乡绅之家。当时家乡练武成风,受环境熏染,王润兰自小热爱武术,上小学时,每天跟着村里会武术的大人们学习拳脚功夫,久而久之,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小拳王。1931年9月,王润兰考入河北省立河间中学,在校期间他的各门功课成绩都很优秀,各项体育课目更是出类拔萃。他几乎每天都坚持踢球、练习拳术、武术套路和器械。然而,随着王润兰步入成年,父亲很快就不许他练武了,让他学习经商,但王润兰没有服从,最后选择了离家出走。

王润兰考入商震将军在北平举办的河北军事政治学校第二期。入学后,王润兰体格健壮,有良好的武术功底,被选入西洋拳击队学习拳击。经过勤学苦练,他很快掌握了西洋拳击的基本技术,在当时举办的几次有社会影响力的拳击比赛中,他屡屡打败参赛的中外对手,受到教练员和武术界的高度赞誉。

奥运会上,王润兰参加的是中量级拳击预赛,他与荷兰选手福克相遇。这是一场淘汰赛。比赛中,王润兰打得很苦。对手福克经验老道,战至第三局时,王润兰上唇被击裂,血流满面,站立不稳,仍不肯倒下,一直坚持到终局依然屹立,最终因点数不及而被淘汰。鉴于他顽强的意志,媒体评价为“虽败犹荣”。

重量级选手靳贵第是河北省灵寿县人,生于1916年。他出身贫苦,自小习武,跟随家乡著名武术家张思桐学习过少林派大小洪拳,又坚持练石锁,举石担。因而他体魄强健,臂力过人,三两个小伙子都不是他的对手。靳贵第17岁时入伍当兵,编入商震将军的第32军。入拳击队后,德国教练丁格尔对靳贵第等人实施科学而严格的训练。两年后,靳贵第的拳击水平提高很快,从而被选为中国参加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拳击选手。

靳贵第首先遇到的是加拿大选手库克,没费太大的力气就战胜了对手。第二轮遇到埃及选手阿里尤苏夫,靳贵第赢得也比较轻松。第三轮,他遇上了英国的重量级拳击冠军希立姆敦。首局比赛,靳贵第跳跃出击,一拳击中希立姆敦的下颚,对方倾倒在地,但呼吸几下后又恢复过来,一跃而起。靳贵第不容他出拳还击,又闪电似地连击几拳,打得那个骄傲轻敌的希立姆敦频频后退,左右招架,明显地处于下风。靳贵第眼看取胜在望,仍未放松进攻。拳击台下的中国运动员、教练员们纷纷为靳贵第鼓掌鼓劲,有好些欧美观众,尤其是华人华侨也鼓掌叫好。第一局比赛靳贵第取胜。

在第二局比赛中,双方互有攻守,从点数看,靳贵第还略占上风,但瑞典籍主裁判考采夫有意偏袒希立姆敦。有一次对手违规,哨声未响便抢先出拳,击中靳贵第下颚,台下嘘声四起,巡边裁判德国人门第尔也表示此拳击中无效。但考采夫只当没看见,示意击中有效,可继续进行比赛。希立姆敦也就更有恃无恐,又有三次犯规。靳贵第毕竟还缺乏国际拳击比赛的经验,情绪低落,拳法、步伐都有些乱了。打到第三局,他被对手一个重勾拳击倒在地,败下阵来。靳贵第是唯一进入十六分之一正式比赛的亚洲拳击选手。

英雄永留名

王润兰、靳贵第等4位拳击运动员归国后不久,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他们立刻投身抗日战场。当时第32军驻扎在邢台一带,在接到抗日前线作战的命令后,靳贵第将随军的妻女送归原籍,当时女儿尚不满4岁,分别时的心情可想而知,但他义无反顾。1937年底,在安阳的一次保卫战中,危机关头面对日军的坦克,靳贵第身上绑满手榴弹跳了上去,与侵略者同归于尽。

另一位拳手王润兰回国后任第32军的排长。1937年10月18日,王润兰率部参加了阻击日军南下的河北元氏战役,在漳河北岸阻击来敌。与日寇的激烈战斗持续了数昼夜,王润兰率部坚守阵地,甚至在肉搏中数度将日寇撵出阵地。在战斗中王润兰负了伤,仍坚持留在阵地上。10月21日拂晓,最惨烈的战斗开始了。由于连续几天的战斗,王润兰所率部队伤亡惨重,而此时后续部队还没赶来。面对日寇冲上来的坦克,王润兰与靳贵第一样,把手榴弹都聚集起来,绑满全身冲上去,最终把坦克炸毁了。王润兰为国捐躯时年仅24岁。 同样参加柏林奥运会后回国的靳桂1938年在台儿庄战役中也壮烈殉国。对于这位牺牲在台儿庄战役中的中华拳王,人们对于他的详细情况知之甚少,不能不说是憾事。4位壮士当中,只有李梦华仍在前线作战,继续为国英勇杀敌。

作为首次参加奥运会的拳击运动员,王润兰、靳贵第、靳桂、李梦华为中国创造了历史;作为抗日英雄,他们的名字永载史册!

猜你喜欢

运动员比赛
我最喜爱的运动员
健美比赛
选美比赛
比赛
最疯狂的比赛
马虎的运动员
赛跑
运动员
思维擂台赛
最后剩下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