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浪漫主义正名
2016-09-28
路意
安·兰德最著名的书是《源泉》和《阿特拉斯耸耸肩》,这本《浪漫主义宣言》写于前两本之后。兰德写作这些文章的时候,是1960年代,适逢美国盛行后现代主义、神秘主义,以及雅皮士文化的兴起,而她所欣赏的美国二战前积极而进取的价值观正在被“逃避恐惧、无病呻吟、目光呆滞”所取代,她深感担忧。她称他们为“蠢货”,“他们放弃了信念,目标、价值观和未来,变成了可悲的废人……他们要么诅咒世界,要么鼓励人们在教条中苟且偷生”。由此,安·兰德想为她所信仰的价值观正名。她选择的突破口,是从艺术的角度和哲学的层面。在这本书的扉页上,她写道:“当今的艺术潮流中早已没有了浪漫主义的身影。如果未来的某一天浪漫主义再兴起的话,那么本书将荣幸地成为一只推手。”
安·兰德首先用精神认识论为艺术寻找到了一个哲学根基。她认为艺术满足的不是人类的物质需求,而是意识需求。艺术之所以对人类很重要,因为它实际关乎着人类的生存。人之所以是人,区别于其他万物,在于人是有意识和意志力的,而艺术之所以属于精神认知范畴,也是因为人们是通过认知来感受艺术的。人的认知过程,通过把感知到的对象处理为概念,再将概念处理成更广泛的概念,是个漫长的规范概念的过程。而这种“感知->抽象->概念化->上升为更高级和广泛概念”的过程就是人类用以理解、留存、辨识和整合无穷知识的方式。她认为,这个认知的过程异常复杂,没有一台电脑可以做到(注:她写作这些文章时是1960年代,那时还没有个人电脑,人工智能的学科也才刚建立)。
在她看来,艺术应该是有形化的形而上学,通俗一些来说就是,艺术是艺术家基于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创作,将一些原本无法察觉的概念通过人们可感知的形式呈现出来,让人能直接理解它们,甚至可以感知到它们之间的微妙差别。所以,在安·兰德看来,艺术正是人们表达自己价值观的一种方式。
那么,浪漫主义是怎样一种价值观呢?依照维基百科上的解释,浪漫主义是始于德国的艺术和文学的文化运动,发生在1790年工业革命前后。通常,人们认为浪漫主义是以强烈的情感作为美学经验的来源,并且特别强调情绪,以及人在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时所表现出的敬畏;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种罗马式的激情,一种对梦想不断追求和实现的情怀,宣扬那些被忽略了的英雄个人所达成的成就,并使个人的艺术想象正当化;而法国浪漫主义诗人波德莱尔则定义它为:“浪漫主义既不是随兴的取材、也不强调完全的精确,而是位于两者的中间点,随着感觉而走”,所以它甚至一度被认为是“非理性主义”。
然而,安·兰德所认为的浪漫主义,是最为理性的艺术。她所定义的浪漫主义是“基于人具有意志力这条原则的艺术类型”。认为人的意志是存在的,就是浪漫主义,而否认人的意志存在的,就是它的相反面,自然主义。相对于人们对浪漫主义的误解,她认为浪漫主义者在哲学上是意志的拥护者,而不是情感的拥护者。而之所以产生浪漫主义就是情感主义的误解,是因为很多哲学家将情感当成了意志,而前者其实是价值观的产物,而后者才是价值观的根本原因。实际上,安·兰德在自己所塑造的主人公形象(《阿特拉斯耸耸肩》的汉克·里尔登、约翰·高尔特,《源泉》的霍华德·洛克)都有着强烈的个人意志力,并且一生都在捍卫自己的价值观。
在《浪漫主义宣言》中,安·兰德也评价很多文学家,来为浪漫主义正名。比如,一直被示为浪漫主义泰斗的拜伦,她认为很多和他一样的浪漫主义诗人仅仅是在“抒写宏大主题,而情节却干瘪枯燥”;而像大仲马这样的文学泰斗,她认为他只是第二档的浪漫主义者,虽然有不错的文学素养,但却缺乏高屋建瓴的思想,虽然故事精巧,充满悬念,但其中的人物所追求的价值观却是原始和肤浅的;而像恐怖小说(爱伦·坡)、侦探小说、冒险小说、科幻小说(儒勒·凡尔纳)等的作家,也都被她归为二流甚至三流的作品一列。
安·兰德所认为的浪漫主义的顶级作家,小说家是维克多·雨果和陀思妥耶夫斯基,而剧作家则包括弗里德里希·席勒和埃德蒙·罗斯丹。尤其是雨果,她认为他的所有小说都是浪漫主义的典范,比如《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和《九三年》。这些顶级浪漫主义作家的特征是:他们关注人的灵魂。不仅仅关注价值观,更加关注伦理价值观如何塑造人的性格;他们选取的主题都是关于存在的永恒话题,并超越了时代。比如她在此书中,专门写了一篇雨果的小说《九三年》的序,她认为这是雨果最优秀的一部小说。小说的背景是1793年法国大革命最血雨腥风的一年,雨果通过这一时代背景,将人对价值观的坚守赤裸裸地展现出来,并让它经历死亡的考验,从而推动人物和情节的发展。故事中,无论是保皇派还是共和派,雨果都刻画出了他们的精神高度,从而让读者感受到他其实是在讲述“当人们为某种价值观奋斗的时候,人们是何其伟大啊!”这样一个超越时代的主题。
她认为人们可以通过研究艺术而学习到有关人性、精神和存在的知识,从而获得精神自由的体验。一个切实的用途是,浪漫主义艺术用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回答关于人生和伦理价值观的问题,即让孩子可以从情感上体验崇拜某个伟大人物的感觉,学会仰视一个英雄,从而了解到一种以价值观为主导的人生,并了解到人生选择是可以掌控的。另外,虽然周遭的环境使得人们感觉痛苦,但浪漫主义艺术却能让人们改变这种关联。因为当人们感受到了心智理性的彻悟之后,就会让快乐替代痛苦,这种快乐是属于他自己的深层次的快乐,可以保持得更久。反之,没有浪漫主义艺术的引导,很多人就会扼杀自己的价值观,与周遭彻底妥协,从而放弃自己衡量和改变世界的能力,甚至不再思考和判断,人们的精神也会被蚕食甚至被禁锢。
由于有许多观念与普世的观念截然不同,这本书可谓是一本颠覆了三观的书。这种颠覆,是对思想中庸、无为、寡义和愚昧的颠覆,是对伟大、智慧、美德和气魄的倡导。
安·兰德一生都在倡导个人自由,认为个人的价值高于集体,所以,她反对压抑个人意志的利他主义,并认为建立在理性之上的个人私利是一种美德。她认为资本主义是可以达成个人价值观和意志自由的最好的社会方式,对安·兰德而言,所有的道德和罪恶只取决于一个人是否以理智作为其基本的生存工具。理性、正直、诚实、正义、独立、生产创造,这些都是安·兰德认为一个客观主义者不可或缺的道德价值。所以,她也创作了大量的书籍来阐释这些观念,比如《有道德的利己主义》《商人为什么需要哲学》等。
由于她的“客观主义”哲学宣扬的其实是非常精英和理性私利的理念,所以引起了许多争议。然而,无可否认的是,安·兰德以冷峻的方式鞭打着人类思想,期望能够有更多的拥有个人自由意志和高尚道德价值观的人类英雄展露出来,为陷入一片迷茫和悲凉的人们点亮指引方向的明灯。
最后,用安·兰德的自序中的一段话作为结束:“人类发展道路上的未来是一扇向那些没有放弃认知能力的人打开的门:它不会向神秘主义者打开,不会向嬉皮士打开,不会向瘾君子打开,也不会向部族祭祀打开,它不会向任何自己的认知沦落为如同动物一样的、行尸走肉的官能知觉的人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