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麦田杂草秋冬季防治技术

2016-09-28王丽芹,李俊萍

现代农村科技 2016年16期
关键词:磺隆粒剂药害



麦田杂草秋冬季防治技术

麦田杂草与小麦争水、争肥、争光照,能造成10%~20%的减产,尤其是节节麦、雀麦、看麦娘等恶性禾本科杂草,不仅繁殖系数高、蔓延速度快,而且危害损失重,对小麦高产稳产构成严重威胁。北方冬麦区由于春季气候干燥,风多风大,气温回升快,防除适期短,春季除草效果往往不太理想,还易产生药害,而进行秋冬季杂草防控,具有防治效果好、节省用药、用药安全等特点,应该大力提倡。

1 根据杂草种类合理选用除草剂

我国的麦田杂草大概有200多种,以一年生杂草为主,有一部分二年生(越年生)和少数多年生杂草。按杂草的外部形态主要分为两大类: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主要有:荠菜、播娘蒿、藜、灰绿藜、田旋花、打碗花、扁蓄、独行菜、刺儿菜、葎草、猪殃殃等;禾本科杂草主要有雀麦、节节麦、看麦娘、野燕麦等,除草剂在选择上应当根据田间杂草的优势种进行。

1.1以荠菜、播娘蒿、猪殃殃等阔叶杂草为主的冬小麦田,每亩可用20%使它隆乳油40~50 ml或使甲合剂(20%使它隆乳油20~25 ml与20%2甲4氯水剂125~150 ml混配)进行喷雾,也可使用苯磺隆以及苯磺隆系列的混剂进行防除。

1.2以节节麦为主的田块,每亩可用3%甲基二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17~22 ml或亩用3.6%甲基碘磺隆钠盐甲基二磺隆水分散粒剂15~25 g进行喷雾防治,亩用药液30 kg。

1.3以野燕麦为主的冬小麦田,每亩用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剂5.5 g或每亩用6.9%精恶唑禾草灵水乳剂50 ml喷雾防治,亩用药液30 kg。

1.4以雀麦为主的冬小麦田,每亩用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剂3.5 g或每亩用7.5%啶磺草胺水分散剂12.5 g喷雾防治,亩用药液30 kg。

1.5以看麦娘为主的田块,每亩用6.9%精恶唑禾草灵水乳剂100~120 ml或15%炔草可湿性粉剂20~30 g或每亩用7.5%啶磺草胺水分散粒剂10~15 g喷雾防治,亩用药液30 kg。

2 加大对 “四边”杂草的防除力度

北方冬麦区小麦播种期一般在10上旬,随着种子的萌发出苗,杂草也进入快速出土期。据调查,杂草冬前出土率能达到90%以上,除了田间,田边、沟边、路边、渠边的杂草种类多、密度大、出草期长,如果防除不力不仅会成为部分害虫的滋生地,同时又为下年农田杂草发生提供大量种源。因此,要加大对“四边”杂草的防除工作力度,最好以村、组为单位统一开展防治工作,采用高效、广谱性除草剂以及先进的植保器械,对麦田及周围环境进行一次彻底清除,要注意恒速、均匀、不重喷、不漏喷、不超范围施药,有条件的地方可在麦田周围种植蚕豆等作物,来抑制杂草的发生。也可采取人工拔除或使用草甘膦等灭生性除草剂,不过要注意农药安全间隔期,并充分考虑到对后茬作物的影响。

3 严格掌握施药时间

麦田杂草的化学防除要根据杂草和小麦的生长发育状况确定。一般应掌握在小麦2~4叶期,杂草1~3叶期,且大部分杂草已萌发时施药。施药时应选择晴天、无风或微风,日最低温度在8℃以上且4 d内无霜冻和雨雪的天气。喷药时间以上午9:00后和下午4:00前为宜。极端天气,如寒潮来临时一般不要用药,大风天气时也不能用药,以免药液漂移,对邻近敏感作物产生药害。

4 注意事项

4.1为保证用药效果,施药时要注意交替用药、轮换用药,同时要严格掌握浓度,不能盲目加大用药量,以免产生药害或影响下茬作物生长。

4.2药剂要进行二次稀释后再用,即先将药剂用少量清水充分搅拌至完全溶解,将配制成的母液加入喷雾器内,再次稀释搅拌均匀至指定浓度。

4.3由于2,4-D丁酯对双子叶作物非常敏感,极易产生药害,因此麦田附近种植双子叶作物的地块严禁使用2,4-D丁酯,喷过2,4-D丁酯的喷雾器务必专用,不能再用于防治其他作物。

4.4在套种或间作大麦、燕麦、十字花科作物及豆科作物的小麦田切勿使用氟唑磺隆(彪虎)。

4.5一般在在干旱、低温、冰冻、洪涝、肥力不足及病虫害侵扰等不良环境条件下不要使用除草剂,施药前后2 d内也不可大水漫灌麦田,以免产生药害或影响防治效果。

071700河北省容城县农业局王丽芹李俊萍

猜你喜欢

磺隆粒剂药害
水分散粒剂在农药生产中的应用与发展探究
SDF5 Encoding P450 Protein Is Required for Internode Elongation in Rice
20%三氟苯嘧啶水分散粒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效果初探
75%醚苯磺隆水分散粒剂的制备
作物遭受药害的补救措施
如何辨别肥害和药害
10%苄嘧磺隆·异丙草胺可湿性粉剂对水稻抛秧田杂草的防除作用
我国冬小麦区菵草种群对甲基二磺隆的抗性水平
域外药害事件及其监管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