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东炮台旧桥水下墩柱基础检测及分析
2016-09-28谭能亚
谭能亚
(江门市蓬江区市政设施管理监督站,广东 江门 529000)
江门市东炮台旧桥水下墩柱基础检测及分析
谭能亚
(江门市蓬江区市政设施管理监督站,广东 江门 529000)
为了及时掌握江门市东炮台旧桥桥梁基础结构的质量状况,把握桥梁详细病害,确保桥梁继续运营的安全性及行车顺畅,对该桥水下墩柱基础进行检测,为桥梁的经常性养护、维修工作提供依据及建议。
桥梁基础现状;桥梁基础检测;检测结果与分析
0.引言
随着交通运输量大幅度增长,行车密度及车辆载重越来越大,使得桥梁定期检测在桥梁日常养护的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本文结合江门市东炮台旧桥,阐述了桥梁现状,并根据江门市东炮台旧桥桥梁检测的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1.东炮台旧桥概况
东炮台桥(旧桥)位于江门市长堤路,跨越天沙河,是市区往北街的交通要道,为四跨连续梁结构,跨径组合为12.35+12.21+12.24+12.09m,全长48.89m,桥宽6.43m。
东炮台桥(旧桥)建成年代早于1930年,在抗日战争期间曾被炸毁,解放后于1954年加固修复通车,1977年东炮台桥(新桥)建成后东炮台桥(旧桥)留作人行桥使用。1999年东炮台(旧桥)加固时保留既有梁体,在原有梁体支点处布置混凝土支承,在跨度不变的情况下布置了四跨简支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加固设计时考虑桥面的使用荷载为5kN/m2。
2.东炮台旧桥基础检测的方法与过程
2.1检测内容
利用专业水下检测设备,综合考虑水下构件的特点,并根据现场水流速度较慢、水质能见度较好等特点,采用潜水检测为主。潜水员将根据现场需要,结合目测、摸测、仪器测量等方法进行检测,具体检测内容如下:
(1)在确定参照物的前提下在各桥墩柱1m范围内测量水深情况。
(2)检查各桥墩柱水下基础、河床受水流冲刷情况。
(3)检查各桥墩柱水下基础附近因水下杂物堆积而淤塞河道情况。
(4)检查各桥墩柱水下基础有无因受到过洪水、船舶、漂流物的撞击,或因超重车辆行驶而造成的损伤。
(5)重点检测结构有无破损、露筋、混凝土脱落、裂缝、冲刷掏空、颈缩、钢筋锈蚀等状况。如发现异常,须详细记录位置及相关尺寸。
2.2检测方法
由持证的无损检测员潜水对结构进行详细地检查,一般是对检测方案规定的测点进行检测。在检测前需要对检测对象进行相应地清理,针对结构损伤,水生物厚度及覆盖率等进行测量,检测结果以定量的数据或图片进行描述。检测主要分为以下4个步骤:
(1)确定桥台水下部分在河床中的埋深,从而判定桥台体系的安全性。根据河床面覆盖基础高度的不同,将低桩承台基础划分为4个类型,分别是:安全型、待进一步评价型、不安全型以及不安全型。
(2)当出现承台底被掏空及桩基础裸露等现象的情况下,对裸露部位的具体情况进行测量和描述,以收集相关信息,作进一步地分析和评价。
(3)对裸露的承台及桩进行定性的表面损伤检测和记录。
(4)结合现场观察及相关经验,评估水流冲刷对河床的影响。
2.3检测工具
根据该桥所测试的项目和内容,本次检测所采用的仪器设备见表1。
表1 仪器设备表
3.桥梁基础检测结果与分析
3.1水下基础检测情况
检测人员于2011年3月8日对东炮台桥(旧桥)水中墩桩基础进行了检测,现场检测由专业潜水员使用水下录像设备和小块磁铁、铲刀、钢尺、引水定位唾绳、探照灯等简单设备进行检查和记录。磁铁用来确定桩基的类型(钢护筒桩柱还是混凝土桩柱)和混凝土桩身是否有外露钢筋以及所在位置、面积;铲刀用来清除病害位置的附着生物,以便确定桩身钢筋的锈蚀、淘空、裂缝、坑槽程度,保证水下录像清楚地记录;钢尺用来测量病害位置面积和病害程度的数据;探照灯用来目视观察病害位置的情况;水下录像记录水下桩基各个位置的实际情况便于水面人员分析及判断,引水定位垂绳用来确定病害位置方位和河床往上的高度。水下检测的原则是既要对水中的基础逐一进行探测记录,又要做到不对桩基产生伤害。所以在探摸的过程中,能在目视和磁铁的作用下能确定病害位置面积及程度,就尽量少用铲刀对病害位置人为伤害。检测人员对水下基础检测数据,包括相关尺寸、高度及病害情况等信息进行汇总,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形成检测报告。桥梁墩柱水深情况如图1、图2所示。
3.2检测结果及分析
东炮台旧桥水中墩桩基础探摸共检查3个桥墩,其中1#、2#墩底部均有21根木桩,木桩直径为30cm,桩与桩间距约50cm,具体各墩基础检测结果如下:
(1)1#墩承台下方共有21根木桩,其中18根木桩失去泥土保护,裸露在河水中,裸露长度在0.3m~1.8m范围内;18根木桩均与承台接触,未发现完全脱空现象,单根木桩与承台的接触面约占木桩横截面的60%左右;18根裸露木桩桩身结构完整、圆滑,承台上游侧木桩位置有较多垃圾堆积;河床面表层的地质情况为10cm厚浮泥+50cm厚软泥,局部有小块石。
(2)2#墩承台下方共有21根木桩,所有木桩均失去泥土保护,裸露在河水中,裸露长度在1.5m~1.7m范围内;20根木桩与承台接触,单根木桩与承台的接触面约占木桩横截面的60%左右,其中2~15#木桩与承台底部没有接触,完全脱空;21根裸露木桩桩身结构完整、圆滑,承台上、下游侧木桩位置有较多垃圾堆积;河床面表层的地质情况为10cm厚浮泥+25cm厚软泥,局部有小块石。
(3)3#墩承台顶面外露在河床面,结构完整;河床面表层的地质情况为10cm厚浮泥+65cm厚软泥,局部有小块石。
结语
东炮台桥(旧桥)建成年代久远,1#、2#、3#墩基础为木群桩结构,受河水冲刷影响,河床变化较大,其中1#、2#墩木桩大部分均已裸露在河水中,失去泥土保护,裸露长度在0.3m~1.8m范围内,造成极大的桥梁安全隐患,建议尽快拆除旧桥,在原桥址位置修建新桥。
[1]桥梁施工设计图纸、有关工程竣工验收记录以及历年定期检测报告[R].
[2] JTG H11-2004,公路桥涵养护规范[S].
[3] JTG D62-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S].
[4] JTG B01-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S].
[5] JTG D60-200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S].
[6]水下无损检测技术规范[Z].中国船级社.
U416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