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化:电视音乐综艺内容生产的收视
2016-09-27蓝海王希
蓝海 王希
[摘要]当下荧屏,音乐综艺的“撞型”越来越眼花缭乱,据有关数据显示,2016年光是音乐类电视节目就超过30档。在音乐综艺席卷荧屏,占领收视红海的当下,电视音乐节目如何通过内容生产上的类型化创新,赢得收视蓝海,是很多致力于电视文化传播的制片人和导演思考的问题。基于此种考虑,江苏卫视于今年端午之际推出特别节目《端午金曲捞》,把节目眼投向沉睡的“音乐遗珠”身上,为电视音乐综艺的内容生产进行了一次颇具意义的探索。
[关键词]类型化 电视音乐综艺 内容生产
同质化严重 电视音乐综艺亟待类型化创新
华语乐坛的持续低迷,与音乐综艺的持续红火,构成当今大众音乐消费极为有趣的正负两极。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截至目前,在各大卫视与视频网站上,近30多档音乐综艺花式亮嗓。音乐综艺如何突出重围?江苏卫视《端午金曲捞》以用“回归音乐”本身的无比诚意,作出一次开创内地音乐综艺全新类型的探索。
据调查,2015年四季度,音乐类节目仅有10档,而2016年第一季度,新增音乐节目多达7档。第二季度在播的音乐类节目虽与第一季度有所重合,但加上即将于暑期回归的《中国好声音》和《超级女声》,以及全新亮相的《盖世音雄》、《加油美少女》、《夏日甜心》,不低于30档音乐节目扎堆。
从节目类型上来看,包括歌手竞演、音乐游戏、偶像养成、素人比拼等形式种类。有业内人士分析,今年音乐类节目多以花样百出的环节设置为卖点,“人”已不再是核心,音乐综艺的类型化探索亟待进一步挖掘。
2015年,竞技体验类真人秀一度扎堆,题材雷同、名字相似的竞技真人秀纷纷出炉,以致观众傻傻分不清楚,而今年的音乐类节目同质化则更为严重。《跨界歌王》、《我是歌手》、《隐藏的歌手》、《谁是大歌神》、《偶滴歌神啊》,《蜜蜂少女队》、《国民美少女》、《加油!美少女》……从节目名字上,就率先“撞款”。节目内容上,更令观众眼花缭乱,音乐推理与偶像养成,成为今年音乐类节目的两大“爆款”,多档电视和网络音乐综艺倾轧于这两大类型里,收视竞争趋于白热化。
基于此种考虑,江苏卫视于今年端午节之际推出特别节目《端午金曲捞》,开创电视音乐节目中的类型化探索,把眼光投向沉睡于时间长河里的“音乐遗珠”身上,更试图用一场穿越时空的美好相遇,唤醒那些曾被我们忽略的好音乐。
选人已到极致 音乐本身却成为鲜有问津的蓝海
音乐是最能唤起公众共鸣的娱乐表达。作为综艺节目中常变常新的类型,自2005年《超级女声》之后,音乐类节目历经选偶像、拼唱功、猜歌词、挖素人、虐歌手等多番轮回,总能不时成为搅热话题的“爆款”。
然而,伴随着一档又一档音乐综艺的“疯狂收割”,“盲选”、“转椅”、“面具”……反视觉符号在音乐综艺中已臻极致,创意迭出的节目形式背后,却是音乐综艺遭遇人才“枯竭”的瓶颈:从明星歌手到草根音乐人,能让观众惊艳的新鲜好嗓子,已越来越稀缺。
《看见你的声音》、《蒙面歌王》、《盖世音雄》……在此背景下,频频在音乐真人秀发力的江苏卫视,从音乐选秀“回锅肉现象”的瓶颈中跳脱而出,《端午金曲捞》应运而生。跳脱“选人”的匮乏,《端午金曲捞》将内容生产重心投向“音乐”本身这片蓝海,以“寻找音乐的遗珠”为节目眼,企图激发音乐类综艺的崭新生机。
回顾中国音乐的流行史,那是一片浩瀚的海洋。主打“全国首档拯救隐藏金曲医学音乐秀”的《端午金曲捞》,希望可以发掘“音乐遗珠”,重新改编后呈现给广大观众,弥补尤其是歌者心中的遗憾。
悬念与惊喜,是《端午金曲捞》的一大卖点。在不同年龄、职业、地域的多层次观众面前,唤醒师要重新演绎“被遗忘的金曲”;而原唱者在成功唤醒后会再次登台,又给观众恍然大悟的戏剧冲突感。
这是一个不乏经典的时代。打开搜索引擎,键入“华语经典歌曲”,扑面而来的都是耳熟能详的旋律:《橄榄树》、《大约在冬季》、《新不了情》、《梦醒时分》、《浪人情歌》、《今夜你会不会来》、《偏偏喜欢你》……可在这经典之外,你是否又想过,那些备受歌迷推崇的热门歌手,有哪些小众歌曲?
从大众传播角度来说,每一张音乐专辑要推主打歌,难免有遗珠之憾。当时光的步履匆匆,曾经沉淀下来的金曲,同样需要与时代同步,才能让年轻人接受。《端午金曲捞》企图在节目内容生产上焕发“新意”,通过晚辈和前辈的合作,不仅是对过去的一种认同,也希翼通过电视传播,实现对音乐精神的一次传承。
引领社会话题 音乐综艺节目内容生产的深层探索
被观众称赞为音乐节目领域“业界良心”的江苏卫视,历来在跨年演唱会、春节晚会、元宵晚会等卫视收视比拼中,均以精彩编排的节目设计,美轮美奂的舞美效果,堪比录音棚的震撼音效、回归音乐本身的高品质著称。当擅长“打情感牌”的荔枝台,遇上拥有“情怀杀”的《端午金曲捞》,捧上的是一场即催泪又走心的视听盛宴。
节目播出后,35城收视率破1%,同时段节目排名第一,微博#端午金曲捞#话题阅读量超3亿,节目中所有演唱曲目均在音乐类网站及App中热度飙升,位列各榜单前列。
对普通观众而言,一首不会哗众取宠的好歌,能否唤醒一段渐行渐远的记忆,是《端午金曲捞》的最大卖点;可对立足诠释音乐本身魅力的《端午金曲捞》来讲,打造高品质节目内容,不仅仅是呈现一场视听盛宴,更在于对社会话题的引领和回应。
在综艺节目类型百花齐放的今天,节目话题的引发需要对内容来源的多重挖掘和想象来实现。
近兩年,音乐综艺节目“话题性”的实践,针对的是节目的“娱乐化”趋势,如融入悬疑、搞笑、推理等多重元素,娱乐性提高,然而,缺少社会情感的共振,难以引发受众的持久关注。早前几年,音乐综艺聚焦草根人群的成长,以素人成名为表现内容,是对一段时期内中国社会结构的回应,彰显阳光、向上的社会正能量。
正如在知乎中的热门提问“为什么人越长大越喜欢听老歌”一样,网友们的回答几乎完全一致,“我们听的不是歌,而是那首老歌击中了我们过去的某段回忆,或者让我们潸然泪下,或者让我们傻傻发笑,或者让我们唏嘘不已。通过怀旧,我们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与过去的人事建立了某种连接,减低了我们的孤独感,我们不再觉得自己孤立无助、不再觉得自己茕茕独立——音乐只是表达心情的方式,心情才是赋予音乐灵魂的钥匙。”
《端午金曲捞》着眼于当下人群的“怀旧”情绪,节目所回应和引发的社会话题,由类型化主题本身自然发生,对社会话题的回应和引领的空间自由度更大。于广大观众来说,经过时间淘洗的经典老歌,不仅是心头念念不忘的优美旋律,更击中他们隐藏在内心深处的青春记忆。再如,节目中以后辈歌手诠释前辈艺人歌曲的这一“老”与“新”的握手,也是一种音乐传承的表现,纯粹的音乐与好坏并无关联,一首歌曲背后,承载的是创作者和演唱人的双重心血与付出,音乐本身,不该有“冷”和“热”的区别对待。
正面的社会话题引领和回应,对弘扬主流价值观有着正向的引导作用,同时,也是电视节目内容生产的深度体现。音乐综艺节目表面上看是一种文化消费,但从根本上讲,它体现了主流价值观对社会各方面的认同感。
只有强化音乐节目对行业现实的关照,凸显媒体的责任意识,才能有效淡化那些过度娱乐,在媒体融合的语境下,音乐综艺节目不但要有突破自身的内容生产,更要有对“话题性”的深度探索,从而不只局限于音乐类节目范畴,更为助推中国电视综艺整体发展注入动力。
(江苏卫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