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体如何“拥抱”VR
2016-09-27肖黎倪娜
肖黎 倪娜
[摘要]VR 技术的出现,给传统媒体提供了新的传播视角和方式,当VR技术走进新闻传播领域,新闻媒体的生产流程、叙事思路随之改变,这不仅大大提升了新闻报道的效果,也深刻改变了人们对获取新闻方式的既有认知。但是,VR新闻是否就是新闻存在的未来?在传媒圈各行各业都处于探索阶段的当下,本文以VR兴起的背景、VR在新闻领域的运用实践、VR新闻的优势与面临的挑战等方面对传统媒体如何“拥抱”VR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VR 传统媒体 盈利模式
一、当新闻报道遇上虚拟现实:“VR+新闻”时代来临
探讨VR新闻之前,先来认识VR是什么。VR全称为“Virtual Reality”,即虚拟现实技术。这一概念由美国VPL公司创建人拉尼尔(Jaron Lanier)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提出。VR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的技术。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利用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1]
简单来说,VR是使用者借助先进的穿戴设备,与虚拟环境中的人、事、物进行交互。其中,VR 头盔、VR 眼镜等硬件设备较为常见,也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设备。
VR是2016年最热的词汇,全行业都在谈论VR。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形式,VR 不仅吸引了影视、游戏开发商,还吸引了传统媒体的关注。新媒体冲击之下,传统媒体为谋新的出路,一直在探索着新的传播方式来激发受众的关注,寻找行业蓝海。VR 技术的出现,给传统媒体提供了新的传播视角和方式,受到媒体的追捧并不让人意外。
国外媒体最先将VR运用于新闻传播领域。2015年,《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今日美国》和美国广播公司等都进行了极具借鉴意义的尝试。其中,《纽约时报》是探索VR的先锋。2015年11月6日,《纽约时报》推出首款虚拟现实新闻客户端“NYT VR”,同时向订户发放了100多万个谷歌纸板VR眼镜,并在谷歌平台上发布了一系列VR新闻短片。现在,NYT VR已经成为《纽约时报》传统新闻内容发布的“新出口”,也是出版历史上最成功的产品之一。
除此之外,BBC、ABC News、美联社等国外知名传统媒体也纷纷试点“VR+新闻”的模式,普遍发布了自己的360度全景視频内容,甚至推出了360度全景视频平台。
而在被称为“虚拟现实开启元年(简称VR元年)”的2016年,中国媒体也开始拥抱新技术,“VR+新闻”时代来临。今年年初的两会期间,人民日报客户端就推出虚拟现实视频,“无死角”观察会场;而新华社出品的VR视角,带网友全面立体看两会。
如今“VR元年”已经过半,布局VR的媒体也越来越多。广电系企业SMG宣布战略投资美国顶级VR公司JAUNT,并联手JAUNT、微鲸合资成立JAUNT中国,构建从IP创意、拍摄制作、分发平台到增值服务的完整产业生态;封面传媒与暴风魔镜正式同台亮相,双方宣告将打造全新的VR资讯平台;移动资讯平台ZAKER也正式推出了国内第一个VR新闻平台“威芽”,开放给所有媒体及个人。
二、VR在新闻领域里的运用:“眼见为虚”的新奇体验
传统新闻的报道方式以文字、图片为主要手段,当VR技术走进新闻传播领域,新闻媒体的生产流程、叙事思路随之改变,这不仅大大提升了新闻报道的效果,也深刻改变了人们对获取新闻方式的既有认知。俗话说“眼见为实”,VR新闻却以“眼见为虚”的体验感将受众带入新闻场景中,这种体验感更加客观真实、更加新颖,也更富感染力和冲击力。
“沉浸感”和“交互性”是VR最主要的特征。过去人们通过读报、看电视来获取新闻资讯,而VR推倒了由记者建立起的那堵“中间墙”,让受众离事件更近。受众通过头盔、眼镜等设备获取VR新闻时,做出的各种表情反应和身体语言也可通过VR设备记录并迅速反馈到传播者一方。这样一来,VR 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受双方的互动方式,让传播变得更加迅速和便捷。因此,打破时空限制的VR能弥补传统传播方式在信息表达上的不足。
2013年,美国传媒巨头甘内特(Gannett)集团旗下的《得梅因纪事报》推出VR新闻《丰收的变化》,最早向观众呈现了虚拟现实新闻的魅力。2015年11月,《纽约时报》推出了首部时长为11分钟的360度全景视频《流离失所》,为用户展示了全球难民危机中,饱受战争蹂躏的三个孩子的故事。之后,美国广播公司推出《叙利亚之旅》,让受众“亲临”叙利亚……与单纯看文字和图片去想象新闻事件相比,逼真的视觉冲击和场景还原,无疑能让受众感受更深。因此,VR新闻的体验感不亚于“现场直击”,它所构建的虚拟现场,能让受众成为新闻事件的“目击者”。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VR在丰富新闻报道内容的同时,也增加了新闻的客观性。受众自主获取所需细节,进行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与思考,由此大大增加了新闻的广度与深度。虽然受众沉浸其中却无法对新闻事实作出改变,也让报道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客观,对新闻的理解更深入。
另外,视娱结合让VR新闻更添趣味性。VR技术本身就带有娱乐基因,这些元素增加了新闻的趣味性及互动性。例如《丰收的变化》,就是按照游戏规则进行设计的,探索方式、画面中可点击的图标,以及报道中融入的各种隐藏图标等,都需要参与者在场景中仔细寻找,才能寻获想要的信息。此外,VR新闻中构成项目主体的报道视频均以360度全景视频的形式呈现,同时在航拍中,也记录下了各个方向的图像和声音,被用来在虚拟环境中原比例准确重建虚拟环境,因而体验更加真实生动。
三、VR新闻潜力巨大,但制作、盈利模式仍在探索
VR改变了新闻叙事方式,也变革了新闻获取的方式。那么,VR新闻是否就是新闻存在的未来?奈特基金和今日美国网络公司在今年三月发布的报告中称:2016年对于虚拟现实新闻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一年,更多的新闻机构将会尝试使用VR这种形式,因为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虚拟现实的巨大潜力,尽管关于这种形式的长期自生能力仍存忧虑。报告还指出,忧虑主要集中在虚拟现实新闻生产的边界、VR设备的普及性和内容的质量三个方面。[2]
新媒体冲击之下,传统媒体亟待转型。无疑,VR新闻是APP客户端之后的又一尝试。然而,对全行业而言都属于全新技术的VR,让更擅长内容生产和信息传播的传统媒体面临诸多难点。
首先是制作VR新闻的成本过高,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更要投入大量的制作经费,生产过程漫长,现阶段难以大规模铺开。以VR新闻报道《丰收的变化》为例,该片制作耗时近3个月,投入5万多美元。而《纽约时报》在全世界范围内选择拍摄新闻现场,仅当前在客户端NYT VR上发布的 19 段内容,就已经耗费了几百万美元。这其中,有的VR视频经过几周拍摄可以完成,但是有的需要花费几个月,制作周期也很长。另外,国内传统媒体若要效仿《纽约时报》推出自己的客户端,需要考虑到VR技术的大规模应用、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均存在成本要求。
其次是选题有限,对采编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沉浸感和交互性使得VR技术更适用于现场画面感强、视觉冲击力强的新闻报道。一般的动态新闻或是较为抽象的财经报道,并不适用VR技术。因此,现阶段VR新闻可供报道的选题仍十分有限,只有解释性报道、新闻纪实报道、娱乐体育赛事直播或是现场难以再复制的新闻事件才适合VR。
VR新闻对于传统报道方式也构成了新的挑战。过去,传统媒体用“文字+图片”的方式讲述新闻,而现在,则需要转向立体化的视觉呈现,这对报道的采编团队必然会提出更高的要求。《纽约时报》就聘用了一个专门的虚拟现实主编,并就此组建了一个全新的虚拟现实报道队伍,他们“希望虚拟现实能够成为编辑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边缘化的存在”。[3]
第三,VR新闻的盈利模式还有待探索,比如VR新闻的收费、VR广告的制作和播出等。“VR+新闻”时代来临,实时记录现场的VR新闻能生产更多精品内容,付费内容被接受的程度也会增加。然而摆在面前的现实却是,一方面,受众习惯了免费获取信息,对于昂贵的VR新闻还停留在好奇阶段,有多少人真正愿意消费此类新闻产品尚未可知。另一方面,国内还没有特别成熟的VR新闻产品,门户网站上线的VR新闻几乎都只是360度全景视频,像国外那样耗资巨大拍摄VR新闻纪录片,国内媒体尚未开展尝试。内容的缺乏无疑是VR新闻最大的痛点,如果始终没有好内容,即使技术再完善,资金再多,也不能吸引用户去观看和付费,更谈不上成为一个全新的产业。
VR广告的制作和播出方面,虽然《纽约时报》已通过制作 VR 视频广告实现盈利,ABC News也在VR短片中植入廣告来实现商业化运作,但总体而言,VR行业的生态链像一片蓝海,商业化道路还处在起步阶段,需要从业者和投资人有充足的耐心和定力,去探索VR新闻的盈利模式。
四、理性分析VR优劣,不应盲目跟风
VR热潮正在席卷全行业,不论VR新闻的投资与盈利前景如何,传媒业对VR的热衷毫无疑问会持续上升。2016年1月12日,路透研究所与牛津大学发布的研究报告表明,2016年媒介机构计划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360度全景视频、直播视频及“沉浸式报道”上。
但是,不同于转型做网站、手机APP那样简单,传统媒体做VR新闻是在开拓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媒体形式。可以预见,纯粹的报纸、网站或者电视在未来或将不复存在,而是融为集采访、制作、传播于一体的综合性媒体形式。
转型中的传统媒体,人才短缺和技术短板是最大的问题。引进人才成本高,且受制于体制机制,而培养人才又需要较长的成长周期,这种内容资源和技术手段上的割裂成为传统媒体技术改造的障碍。因此面对VR热潮,传统媒体应静下心来冷思考,而非不考虑自身实际情况盲目跟风。
在 VR 新闻的制作过程中,国外媒体多与科技制作公司合作,自己主要从事 VR 新闻的内容生产。比如美联社与AMD合作了VR360门户频道,《纽约时报》携手谷歌公司,前期给报纸订户发放了100多万个谷歌纸板VR眼镜,为未来更深入的VR应用奠定了受众基础。传统媒体与科技公司跨界合作,内容与科技优势互补,以形成强大的核心竞争力,不失为很好的方式。
总而言之,在传媒圈各行各业都处于探索阶段的当下,“VR+传媒”想要加出未来,还是需要理性分析其优劣,从自身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技术路径和策略,才能走出自己的转型融合之路。
注释:
[1]http://baike.baidu.com/link url=-WjX2tPjcOlAg3_4fmHkWkL9zNRX3QoJ10ZMjaK5-37ujFG6XxGj6gBB8oVobp6zaED1NGVNQSjG8VitQzqBL_Oq9XfPB_j04AhUk6g6y
[2]全媒派《VR产业报告》奈特基金和今日美国网络公司发布
[3]《〈纽约时报〉的VR事业进程》2016年05月30日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肖黎:楚天金报;倪 娜: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