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贸易失衡的成因及其对策
2016-09-27卢秋萍
卢秋萍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中印双边贸易不断发展。现阶段,中国已成为印度的第一大进口贸易来源地和第四大出口市场。但中印贸易失衡问题也逐步凸显,印度对我国的贸易逆差额不断增大,贸易摩擦也逐步增多。据国家商务部数据统计,2015年中印贸易逆差额达514.5亿美元,同比增长14.7%。基于此,本文从中印双边贸易失衡的现状出发,集中分析了中印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平抑贸易失衡的相应对策。
一、中印贸易失衡的现状分析
(一)印度对中国贸易逆差逐年增大
21世纪以来,中印贸易往来不断增多,双边贸易发展逐步加速,规模持续扩大。然而,在中印贸易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印度对中国的贸易逆差问题,且逐年增大。如图1所示,2000-2015年,中印进出口贸易总额由29.1亿美元增至708.3亿美元,增长了24倍。其中印度对中国出口额由13.5亿美元增至96.9亿美元,进口额由15.6亿美元增至611.4亿美元。2015年,中印双边贸易总规模达708.3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1%。其中,印度贸易逆差额为514.5亿美元,同2014年相比增长14.7%。截至2015年底,中国是印度第一大进口来源地,仅次于美国、阿联酋和香港的第四大出口市场。并且,2006年至今,印度自中国的进口规模增速远大于出口规模增速,中印贸易逆差迅速增长,由43亿美元增至514.5亿美元,年平均增速达34.6%。总体来看,新世纪以来,中印双边贸易正不断增大,但也存在贸易失衡问题。截止目前,印度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仍在进一步拉大。
(二)中印双边贸易产品结构不均衡
中国与印度双边贸易的商品结构不平衡,是中印贸易失衡的重要表现之一。一方面,我国对印度出口商品与服务贸易的结构不均衡性较强。据印度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对印度出口的商品集中为五类,即贱金属及制品、化工产品、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和运输设备,五类产品共占印度从中国进口产品总额的84.2%。除上述产品外,我国出口印度的商品仍有船舶、肥料、纺织品、家具、文物制品、珠宝与贵金属制品和光学仪器制品等,但总占比不足16%。这表明我国对印度出口以高附加值的工业制成品为主,劳动密集型产品较少。另一方面,印度对我国出口的产品集中度不断降低。据印度商业信息统计署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印度对我国出口的产品主要为纺织品及原料、矿产品、贱金属及制品、机电产品和化工产品,占比分别为23.4%、17.2%、17.4%、7.5%和15.7%,较上年同期对华出口规模分别下降26.9%、43.2%、30.8%、13.4%和2.7%。另外,印度对华出口的其他商品还包括棉花、铜及制品、矿产品、有机化学品、矿物燃料、塑料与钢铁制品、树胶和植物产品等,可见印度对我国出口的产品主要为劳动与资源密集型产品。总体而言,中印的进出口商品与服务贸易结构较不均衡。
(三)中印双边贸易主要商品的总额差距较大
现阶段,中印双方主要贸易商品存在较大的总额差距。据印度商业信息统计署与印度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对印度出口的主要五类商品总额达514.9亿美元,较上年增长8.2%。其中,中国对印度出口的机电产品、化工产品、贱金属及制品、纺织品及原料和运输设备的出口额分别为294.33亿美元、120.95亿美元、53.24亿美元、25.6亿美元和20.79亿美元。其中机电产品同比上涨14.3%,化工产品上涨5.6%,纺织品及原料上涨1.3%。而同期,印度对我国出口主要五类商品的总额仅为78.66亿美元,且同比下降37.6%。其中,对我国出口纺织品及原料、矿产品、贱金属及制品、机电产品和化工产品的总额分别为22.68亿美元、16.62亿美元、16.88亿美元、7.24亿美元和15.24亿美元。并且印度对华出口主要五类产品的平均降幅为23.4%,其中降幅最大的商品是矿产品,同比下降43.2%,降幅最小的为化工产品,较上年下降2.7%。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中印双边主要贸易产品的出口总金额差距较大,由此会进一步导致双方贸易失衡。
(四)印度对中国的贸易摩擦不断增多
在中印双边贸易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出于对本国重要产业的保护,印度向我国发起的贸易摩擦调查也逐渐增多。自1992年印度对我国发起第一次反倾销调查以来,开始频繁采用贸易调查方式限制我国产品。目前,印度已成为对我国出口产品实施最终反倾销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印度对我国发起的贸易调查案件共超过210起,其中反倾销调查总数达170余起,是贸易调查的主要方式,占印度反倾销案件总数的近90%。并且,近年来中印贸易摩擦的主要表现为“印对中单向贸易壁垒”。据商务部统计,2000-2015年,我国对印度发起的贸易案件调查数量极少,而同期印度对华发起的贸易调查数量则超过150起。其中,2015年印度对我国启动贸易救济调查达13起,占全年我国遭受国际调查案件总数的13.3%,仅次于印度位居第二。此外,印度对我国出口产品的调查,由传统行业逐步向新领域延伸,由低附加值、劳动密集的纺织品、药品、钢铁和化工产品等向高科技与新能源产品扩展。例如,2015年5月和12月,印度分别对原产于我国的风力发电机组铸件与太阳能电池发起了反补贴和反倾销立案调查,严重抑制中印贸易发展。
二、中印贸易失衡的成因
(一)中印两国经济结构差异较大是两国贸易失衡的重要原因
中印两国经济结构存在的差异是贸易失衡的重要原因。我国经济的产业结构是两头小、中间大,对内投资过多,而消费不足。据新华网显示,2015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总值11.5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6.9%。其中,出口增长0.9%,进口下降15.5%,贸易顺差扩大1.5倍。而印度一、三产业占比大、第二产业比重小的经济结构与我国产业结构差异较大,进一步拉大了中国与印度贸易差额。例如,由于印度的经济增长主要靠内需消费,消费占总GDP构成的70%。印度经济结构以消费为主导,但由于平均收入较低,所以消费基数偏小,增长也非常缓慢。此外,中印双边进出口产品的结构不合理,是印度对华贸易逆差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印双向出口存在严重结构性问题,目前高附加值商品已逐步成为中国对印度出口的主要商品,如机器电子产品、化工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而印度的出口结构仍以资源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如铁矿、纺织品和原料等产品出口。由于近几年印度政府单方面抑制采矿以及矿石出口,致使印度对我国的出口额骤降,短期内加剧了中印贸易失衡的势头。综上所述,由于中印两国在经济结构上存在差距,致使两国贸易失衡。
(二)印度保护主义政策的影响是中印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
印度对我国的经贸战略一直是以赶超为目的,以竞争为主题,不断加大改革力度,在向中国学习引进外资、促进出口的同时,侧重保护本国市场。在对外贸易与引进外资中对中国商品与中国企业频频设限,从印度高关税与非关税壁垒中可以看出印度强烈的竞争心态。例如,美国、印度和俄罗斯贸易保护程度均居世界前列,其中贸易保护水平较高的国家为印度,对我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也较强。2016年5月,印度禁止从中国进口乳制品、移动电话、牛奶和其他部分产品,主要原因是印度方面作出该类产品“未达标”或不符合本国的安全准则。同时,由于印度对我国实施高额的关税政策与反倾销措施,致使两国贸易失衡现象严重。据商务部网站发布预警称,2015年,佛山市企业的瓷砖遭遇印度反倾销,涉案金额占全国的48.8%,严重影响我国对印的出口贸易。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 2015年,印度对我国的运用于汽车行业的平轧钢铁产品与白钢商品进口关税税率从10%上调至12.5%,对建筑业的长材钢铁商品的进口关税税率从7.5%上调至10%。2006-2016年,我国对印度出口的钢材数量占钢材出口总量的比例为2.57-7.59%,尽管2014-2015年我国钢材出口增量大幅攀升,对印度的出口量增加,但与历史高位相比,我国向印度出口的钢材量在我国出口总量中所占的份额远远偏低,两国贸易失衡较显著。从上述现象可知,中印两国的对外贸易实力悬殊,印度对华的贸易逆差不可避免。中印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是印度保护主义政策的影响。
(三)汇率与补贴问题是中印贸易失衡的客观原因
中印两国贸易失衡的客观原因是我国政府对出口贸易提供的补贴以及汇率问题,对出口补贴的认识存在差异。我国认为政府并未对出口贸易进行补贴,而印度政府却强调我国政府提供了出口退税,即出口补贴的一种,且最高出口退税率达17%,这一出口补贴造成中印两国出口产品价格上竞争激烈。并且,汇率问题是双边贸易失衡的原因之一。我国实施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印度却难以实行。据人民网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美元外汇储备金额达3.3万亿,其中美元债券达1.2万亿,可以有效控制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波动;而印度的美元外汇储备仅为0.3万亿,美元债券只有0.02万亿,难以控制卢比与美元之间的汇率波动。且由慧聪纺织网数据得知,就中印汇率成本对比而言,自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之后,人民币兑换美元开始走升值路线,截至2015年11月28日,人民币兑换美元由汇改之前8.2756升值为6.3945,八年间累计升值29.4%。人民币升值致使中国制造、以人民币进行成本核算的纺织品出口受到严重冲击。而与人民币升值相反,受印度经常性项目赤字、央行降息等综合影响,印度卢比汇率屡创新低。截至2015年11月28日,印度卢比兑换美元跌至为66.8975,这是中印贸易失衡的又一客观原因。除此之外,据农资导报数据显示,在抑制财政赤字的前提下,增多国产尿素的补贴,致使对钾肥的补贴降低。新年度对于钾肥的补贴每吨被减少2000卢比(按当前汇率约合32美元),降低到9300卢比(约合150美元)。由此可知,汇率和补贴问题是中印贸易失衡的客观原因。
(四)印度工业发展水平较低是中印贸易失衡的关键原因
目前印度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大量进口资本与中间货物,但印度出口贸易能力和自身商品出口能力较为薄弱。例如,工业化水平较低,为了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推进工业化,需大量进口各类工业制成品,尤其是化工、机电和中间产品。而我国作为世界制造大国,生产制造的多数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能够满足印度国内发展需要。从经济发展水平而言,印度虽经历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经济较快增长和经济规模的逐渐扩大,但印度国家的GNP仍较低。据相关权威部门统计,2015年,印度的贫困人口数量占全球的33.3%,人均国民年收入不足2000美元,属于下中等收入国家中排名较后的国家。2016年,人均GDP小于12476美元,高于4056美元,则属于“上中等收入”的国家。就工业发展水平而言,目前印度的工业化基本上处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时期,整体上仍属于工业化初期逐步向中期过渡阶段。据联合国统计数据表明,虽然印度部分工业产业处于世界较先进水平,但许多工业产业的发展水平与整体工业化水平仍较低,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不高,从未居于主导地位。2014-2015年,在印度的GDP中,工业仅占29.7%,比2011-2012年度的32.9%还低。在较低的经济水平和工业化水平下,印度正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与制造业发展,从而增加从我国进口大量资本货物与中间货物。但是印度能够向我国出口的商品数量较少,金额较低,导致印度对我国的贸易逆差不断扩大。
三、改善中印贸易失衡的应对策略
(一)有效利用中印产业互补性,发挥双向互补产业优势
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应充分发挥在中低技术含量的制成品比较优势,并发挥印度的支柱产业,如服务业以及资源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增强中印贸易的互补性。印度方面应提升技术与设备的产品科技含量,而我国应有效利用原材料以及能源优势,通过补偿贸易、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等方式,大量满足制造业需求。并扩展我国对印度的制成品出口范围,拓宽印度对我国原材料以及能源的出口规模及数量,尽快形成适合两国之间稳定型进出口贸易渠道。除此之外,我国可以通过境外投资,消耗国内过剩的生产力,将该国首选为投资对象,大力投资道路、通信等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产业。最后,针对中印贸易失衡问题,我国应积极转换成多样化、多功能与高附加值的科技型产品,促使我国对印度贸易结构从“量大、价低向质优、价高”转化,优化调整对印出口贸易结构,推进中印两国的产业内贸易向更高水平发展,并推动双边贸易健康发展。
(二)加速我国产业转型,优化产业和贸易结构
我国应加大物力与财力投入,加速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打造自有品牌,进而提升我国贸易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例如,在产品设计方面应多向发达国家学习经验,对商品实施整体包装,提升商品质量;有效利用现代型销售方式,实行品牌战,并创造国际名牌。在承接相关产业过程中,我国应重点选择附加值高的产业,而不是高污染与高能耗的产业;不断加大服务业的承接比例,大力拓展印度新兴市场,并挖掘和选择比较优势强的新型出口商品。我国需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将一些低附加值商品合理转移到其他国家生产,大力鼓励企业走出去,优化产业与贸易结构,增强出口竞争力。此外,我国应不断推动高新开发区和特色工业园等区域尽快建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使高端要素的集中聚集,健全功能性要件,提升双边贸易中的优质商品出口比例。同时,我国应培育大型国际贸易集中的商城,拓展过境和内陆在岸转口贸易;大力发展新型服务贸易,包括金融、通信、设计研发、文化创意与信息等;开拓国际贸易业务,如销售、中转、分拨与结算等。
(三)加速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建立中印自由贸易区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是连接中国和印度的狭长经济带,走廊邻近地区自然资源丰富,辐射地带宽广。因此,加速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对促进中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我国应推动印度必要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机场、公路、通讯、铁路和港口等,加快改造现有铁路、仓库、通讯和机场等领域技术,提升双边基础设施技术水平,并与印度共同制订经济走廊建设具体规划,利用经济走廊区位优势,综合利用多种运输方式,实行海、陆、空的多式联运,有效提高经济走廊的便捷性、安全性与效率,实现东亚与南亚的路网有效连接,促进中印之间的互连互通。另一方面,中印应加速经济一体化进程,与印度签订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加强双边合作,尽快形成自由贸易区,实现资本、商品和劳动力在区域内的自由流动;有效落实地区自由贸易安排,促使中印经济合作的机制化与制度化,保障中印双边经济合作持续有序拓展,大力推进中印经济体协同效应发挥。
(四)有效推进中印双边谈判,促使印度放宽对华出口管制
近年来,因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给印度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威胁。印度对我国实行的高技术商品出口管制不断增强,中印双边贸易逆差受到该管制影响逐渐扩大。针对于此,应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优化:一方面,中国与印度应不断扩大双边谈判和合作,增强双边互信度和共同提升在国际组织中的地位,建立友好的谈判氛围,以此减少两国贸易逆差。并且,我国需大力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有效推动双边谈判。增强中印经贸合作,有效利用经济因素,援助中印国家有效实现各自的经济利益,并牵制中印双方政治以及安全政策,为中印两国谈判创造安全与稳定的环境。另一方面,我国应采取以柔克刚的迂回战术,通过对双向贸易的大数据分析,向印度强调并且建议其放松对华出口管制,逐步放开对华出口产品的限制,包括军品、军民两用品、药品、钢铁制品与高新技术品等,缩小中印贸易逆差,促进中印贸易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