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粮食补贴政策的影响机理与投入产出效应

2016-09-27张慧琴韩晓燕

关键词:单产补贴粮食

张慧琴, 韩晓燕, 吕 杰

(1.沈阳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辽宁 沈阳 110161;2.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9)



粮食补贴政策的影响机理与投入产出效应

张慧琴1,2, 韩晓燕1, 吕杰1

(1.沈阳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辽宁 沈阳 110161;2.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9)

通过理论分析粮食补贴政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机理,构建双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分阶段分品种对小麦、玉米、水稻和大豆四大主要粮食作物的粮食补贴投入产出作用效果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亩均粮食补贴对玉米生产的投入产出作用显著,但作用效果被抵消了,亩均粮食补贴对其他作物的投入产出效果不显著;粮食补贴对劳动时间要素投入作用较为显著,特别是对玉米和小麦的劳动投入促进显著,而对水稻和大豆的作用效果不显著;粮食补贴提升了农户种粮的积极性,但产出效果不明显。未来粮食补贴政策应在建立市场价格机制下,进行结构性调整与改革,实行价格与补贴相分离,让补贴以要素投入合理化为基准,通过补贴满足不同作物生产收益所需。

粮食补贴; 粮食作物; 资本投入; 劳动力投入

一、引言

为了保障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我国于2004年以来,逐渐实施了以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为主的四项普惠制的补贴措施。在这些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背景下,我国粮食产量有了恢复性增长,我国粮食取得了连续十一年增长的良好势头。然而,我国粮食生产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一是粮食供求结构不平衡的矛盾,二是粮食种植结构失衡的矛盾,三是资源要素分配不均的矛盾。在当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如何调整粮食补贴政策,有效配置资源,充分发挥粮食补贴政策的作用导向,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一直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与争论。高玉强与林光祺[1]对国内外农业补贴研究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国外对农业补贴的研究主要侧重国内支持水平的衡量与影响因素,以及农业补贴与保护的比较与福利效应等,而国内文献主要是侧重农业补贴经济效应、制度演进与国际比较,以及农业补贴政策效果评价及效率测度等[1]。所以,大多数的争议表现在农业补贴政策对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的作用效果上。一种观点认为,粮食补贴政策对粮食生产没有产生有效的政策效果。如T G Schmitz等[2]、黄季焜等[3]认为粮食直补政策对农户生产以及投入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马彦丽等[4]、蒋和平等[5]、冷博峰等[6]认为粮食补贴对于粮食种植面积的影响效果不明显;钟甫宁等[7]认为,农业补贴对资本和劳动的影响不明显。另一种观点认为,粮食补贴政策对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产生了明显的作用效果。如Andrew Schmitz等[8]提出投入挂钩式补贴对农业产出有促进作用;周应恒等[9]认为粮食补贴政策对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作用明显;Yu和Jensen[10]认为粮食补贴政策实现了增产增收的目的;陈慧萍等[11]分析了2004—2007年粮食补贴政策对土地和资本投入的影响,得出粮食补贴政策对粮食产量有正向影响;Fujin Yi等[12]调查认为,在受流动性约束的家庭中粮食补贴政策对粮食播种面积的影响效果显著。对比这两种观点及其研究过程可以发现,对新时期粮食补贴政策效果存在争议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在粮食补贴政策作用对象和范围的选取上存在差异;二是对粮食补贴政策作用效果的过程机理不够明确;三是不同类型农户对粮食补贴政策的反应不同。

粮食补贴政策效果需通过作用机制来反映,然而,现有文献对粮食补贴政策作用机制的分析相对较少,一般多侧重于定性的理论描述分析[13-15]。在对粮食补贴政策效应的实证分析中,已有研究主要是基于微观数据的调查分析[16-18],这些基于局部农户的微观分析主要关注了微观流量上的变化,反映了补贴政策的执行效率,而宏观整体效果未能表现出来。虽有论者从宏观供给反应角度分析了补贴政策对我国三大类粮食作物生产的影响[19],但忽视了区域资源禀赋差异和要素投入效应的影响,也缺少对补贴收入效应影响过程的进一步分析。

基于此,本文以粮食作物不同品种的亩均补贴收入及其生产投入产出为主要研究对象,在理论分析粮食补贴政策对生产要素投入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分阶段定量测定粮食补贴政策对四大粮食作物生产投入产出的影响,从而发现粮食补贴政策对不同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及其要素投入的导向性,进而了解新时期农业补贴政策的需求与作用方向,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粮食补贴政策调整提供思路。

二、粮食补贴政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机理

从粮食生产的角度看,粮食产量的增加主要取决于土地、资本、劳动、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投入以及自然条件和农业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综合因素的作用结果。农业政策可以通过改变农业生产要素的环境和相对价格来影响农业的发展方向和生产效率,进而影响农户种植行为[20]。因而,新时期粮食补贴政策的产出效应如何,粮食补贴的增加能否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要看其是否对这些生产要素产生作用。

假设:农户生产函数为Q=AF(S,L,K),其中,假定A(技术因素)为既定的外生变量;S为土地要素的投入,即作物种植面积;L为劳动要素的投入,如劳动力和劳动时间的投入等;K为生产投入的资本要素,主要包括化肥、农药以及机械等物质生产费用。由于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和不可转移性,且我国劳均耕地面积少,在短期内粮食播种面积变动较小,因而,设定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是劳动投入(L)和资本投入(K)。张海阳与宋洪远等[21]的研究也发现农民在进行粮食生产决策时优先考虑的是劳动投入、资金投入、利润回报等因素。所以,设定粮食生产农户的生产函数为Q=AF(L,K)。

基于Gary Bacher的农户模型,农户是基本的经济单位,农户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其目标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即追求家庭效用最大化和生产效益最大化。对于粮食生产农户而言,生产收入和劳动时间投入都是有限的稀缺资源,农户通过粮食生产劳动和参与非粮生产劳动来获得收入,而收入又会在生产和消费之间进行分配,其约束条件为时间的约束和收入预算约束。由此分别构建劳动分配和农户投资的粮食生产行为模型(1)和(2)。

农户作为消费者,也是劳动力资源供给者,在劳动分配过程中,既要参与粮食生产劳动和非粮食生产劳动,也需要闲暇时间,以实现家庭效用最大化,因此会受制于时间的约束。假设农户在消费和闲暇下的效用方程为:

maxU=U(E,X)

(1)

时间约束条件为: T=X+N+L;

消费预算约束条件为:Pe×E=W×N+Pq×Q(L,K)-Wq×K+BT

其中U为总效用;E为消费品;X为农户闲暇时间;T为农户时间总量,N为农户非粮食生产劳动时间,L为农户粮食生产劳动时间;Pe为消费品E的价格,W为非粮食生产劳动工资率;Q为受劳动力和资本要素影响的粮食产出,Pq为粮食产出Q的价格;Wq为粮食生产投入物资费用K的价格;BT为粮食补贴额。将模型中农户的粮食生产劳动时间L对粮食补贴BT求一阶导数,便得到大于零的值,说明粮食补贴增加粮食生产劳动时间。Lei Meng[22]通过调查研究也指出,粮食补贴政策会阻碍农村劳动力的城乡转移,即有可能促进农业生产劳动力的增加。

农户作为生产者,将有限的收入用于生产投资,一方面追求收益最大化,但另一方面对粮食生产和非粮食生产的投资要受制于家庭总资本,假设粮食生产者农户的收益最大化函数为:

(2)

资本约束条件为:K1+K2≤K;

其中,R为总收益;P为粮食市场价格;Q(K1,D1)为粮食生产资本K1和其他要素投入D1下的粮食产量;R2为其他资本K2和其他要素D2投入下的收益;K为农户家庭总资本。按照农户收益最大化可得,农户投入资本的边际价值与农户从事其他经济活动投入的资本边际收益是相等的。因而,粮食补贴无论是按照种植面积还是计税面积发放补贴,都增加了农户的种粮资本或总的家庭资本。张改清、吴连翠与谭俊美等[23]通过调查分析也得出,粮食生产补贴对农资投入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同样,江喜林[24]通过理论分析认为综合性收入补贴会改变农户收入水平进而引起投资变动。

因此,粮食补贴通过影响农户资金和劳动投入,进而影响其粮食生产行为,但劳动力的投入与资本投入有时具有替代效应,而且不同粮食作物生产的要素需求存在差异,因而,粮食补贴增加会对种植不同粮食作物农户的生产要素投入决策产生影响,从而改变不同作物的产出水平。

三、粮食补贴政策对粮食生产投入产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构建

基于粮食补贴对农户生产资本和劳动要素投入的作用机制,构建C-D双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分阶段来检验粮食补贴对不同粮食作物资本和劳动投入产出的影响,同时模型中设置了补贴政策与各主要生产投入要素的交互变量。模型结构如下:

lndc=a0+a1ki+a2lnli+ a3lnbti+a4lnpi,t-1+a5lnbti×lnki+a6lnbti×lnli+§

(1)

lndc=a0+a1ki+a2lnli+ a3lnbti+a4lnpi,t-1

(2)

式中的各个变量分别为:dc为单产水平;k为资本投入(每亩化肥、农药、机械等物质和服务费用);l为劳动力投入(每亩劳动工时投入);bt为粮食补贴;pt-1为上一期粮食价格;i代表不同的粮食品种(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具体的变量解释说明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名称及说明

(二)数据来源

本文根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汇编》和《中国农村统计》的省级统计数据,选取2004—2013年四大主要粮食作物主产省的粮食生产投入产出与补贴数据。统计时间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4—2008年,由于这5年内粮食补贴年度变化较大,理应对粮食生产投入影响明显,且该年度内有详细地亩均补贴收入记录,能较准确地从亩均投入产出过程来验证其作用机制;第二阶段是2009—2013年,这期间补贴提高主要来自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的增加,且粮食直接补贴体系基本建立,需主要考察生产要素变动对单产的影响。

(三)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

基于不同的粮食品种,以2004—2008和2009—2013年的省级农户生产投入的平均水平作为研究单元,运用Ewiews6.0软件,采用面板数据加权最小二乘法对理论模型进行回归,并分别采用Wald检验、B-P检验和Hausman检验对随机效应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和混合回归模型进行检验与比较,从中选择了更有效率的估计量。在实证检验时,分别对含有交互项和不含交互项两种情况进行效果分析。从模型估计结果可见,F统计值全部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虽然有的R2值较低,但由于面板数据短,且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均较小,多重共线性控制在有效范围内,异方差不是很严重,模型整体估计有一定意义。

由表2估计结果可以看出,在不含交互项的影响粮食单产的各项要素中,劳动力要素投入对玉米、水稻和大豆单产的影响都很显著,说明劳动时间的投入对粮食单产有正向作用;小麦的劳动力投入影响不显著且为负值,说明小麦的劳动力耗时成本呈负向效应。资本投入要素对玉米、小麦、水稻和大豆单产的影响也都很显著,特别是小麦、水稻和大豆的资本投入产出系数较高,分别达0.64、0.34和0.42,说明资本要素投入对其产出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但玉米的资本要素投入对单产呈现负值,说明玉米生产成本增加对单产产生了负向影响,继续投入使产出效率下降。每亩补贴对粮食单产的直接作用效果都不显著,说明每亩补贴收入不能直接增加粮食产出。粮食上一期价格对单产都呈现负向关系,一定程度表现出粮食丰产不丰收的供给特性,特别是玉米和小麦的上一期粮食价格对单产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表明玉米和小麦生产对市场价格机制反应较为强烈。

表3反映了加入交互项后各投入要素对单产及其补贴对各要素的作用机制。与不含交互项的作用过程相比,玉米的亩均补贴收入对其单产表现出了负向影响。进一步观察交互项中补贴对劳动和资本要素投入的作用机制发现,玉米的亩均补贴收入对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的交互影响系数分别为0.06和0.03,且影响显著,说明补贴对玉米生产投入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出现补贴对单产的负向作用,可以解释为补贴虽然促进了玉米生产中劳动和资本要素的投入,但由于玉米资本投入对产出具有负向影响,因而导致补贴对玉米单产的作用效果也为负。补贴对小麦、水稻和大豆都没有显著的影响。其中补贴对小麦单产为负向关系,从交互项作用机制来看,补贴对小麦劳动投入有一定的促进效果,说明补贴增加了小麦生产的劳动投入,但由于小麦生产的劳动投入效应为负,所以导致补贴对小麦产出呈现负向关系。另外,补贴对水稻和大豆生产的要素投入没有明显影响,但大多呈现负向关系,说明补贴对其不产生作用,这可以解释为补贴对农户粮食作物结构的选择产生影响,使得补贴投入转向了玉米和小麦的生产。

表2 2004—2008年粮食补贴与粮食生产要素投入对产出的作用效果分析(无交互项)

注:表中大豆作物生产投入产出系数选用固定效应估计值,括号内数值为t统计量;***、**、*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水平下显著。

表3 2004—2008年粮食补贴对粮食生产要素投入产出的作用效果分析(含交互项)

注:表中大豆作物生产投入产出系数选用固定效应估计值,括号内数值为t统计量;***、**、*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水平下显著。

表4 2009—2013年生产要素投入对各类粮食单产的作用效果分析

注:表中大豆作物生产投入产出系数选用固定效应估计值,括号内数值为t统计量;***、**、*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水平下显著。

表4测算了2009—2013年主要生产要素投入对各类粮食单产的作用效果。从劳动力要素投入来看,其对玉米和稻谷单产的作用效果明显,而对小麦和大豆的单产作用不明显,且小麦的劳动力要素产出弹性为负;从资本要素投入来看,其对玉米、小麦、稻谷和大豆的产出效应都很显著,但玉米的资本要素投入产出效应为负;上一期作物销售价格也与当年产出呈现负向效应。这些结果与其第一阶段的作用效果基本一致,说明粮食补贴政策带给农户的亩均收入变化对单产的作用效果不明显,一方面是由于劳动力要素投入和资本要素投入作用效果相反,进而导致要素配置不合理,而使得作用效果减弱;另一方面是由于不同粮食作物生产的成本收益率存在差异导致种植结构失衡,如近年来的玉米市场收益率较高,人工成本消耗相对较低,加之政府为提高粮农种植积极性采取了最低收购价与临时收储机制,这些因素虽然激发了粮食直补制度下粮农选择玉米种植的热情,但没有依据市场有效配置资源要素,形成了粮食生产的结构性矛盾。

四、我国粮食补贴政策的调整路径

本文通过双对数生产函数模型估计分析了我国现行粮食补贴政策及劳动资本要素投入对不同粮食品种的综合产出效应,得出如下结论:(1)资本要素投入对小麦、水稻和大豆作物的单产影响显著为正,说明粮食生产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特别是水稻的资金投入系数较高,表明水稻资金投入需求旺盛;玉米的单产效应为负,说明生产成本的增加削减了产出效应,导致玉米单产的资本产出效率降低。(2)劳动要素投入对小麦作物的单产影响显著为负,而对玉米、水稻和大豆作物单产具有正向作用,说明小麦所需劳动投入较低,而玉米、水稻和大豆的劳动需求较为旺盛,其对劳动投入的依赖性较强。(3)现行粮食补贴收入对玉米作物生产的资本和劳动要素投入影响显著,但对其他粮食作物影响不显著,说明补贴对玉米作物生产有促进作用,对其他作物的影响较小。(4)从水稻和大豆的补贴要素投入反应来看,现行粮食补贴还不足以促进农户增加其资本和劳动的投入,而且,由于农户土地规模的限制,单位土地粮食补贴并没有影响农户生产要素投入决策的大幅变动。

基于实证研究的分析结果,提出如下政策性建议:一是继续增加农资投入补贴,特别是对三大主要粮食作物的投入。实证分析表明,资本要素投入对单产影响明显,而且弹性系数较高,因而,通过增加农资投入补贴不但可以弥补农资价格上涨所造成的种粮积极性下降,还可以促进粮食生产与收益的增加。二是加大生产专项型补贴投入,如增加科技补贴投入和加强农机购置补贴。加强农机购置补贴,可以通过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来降低人工成本;而通过扩大农业科技投入,有助于粮食生产效率的提高,特别是对于水稻等劳动需求型作物生产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三是积极构建结构调整补贴政策,促进要素结构合理化。从粮食种植结构内部来看,一方面玉米的资本投入和小麦的劳动力投入存在负边际效应,投入越多效率越低;另一方面水稻和大豆作物的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又不足,存在正向需求。因此,可以通过设计结构调整补贴政策平衡不同作物生产收益差异带来的资源要素配置失衡。四是积极调整补贴方式,实行价格与补贴相分离,分区域分品种提升补贴效率。一方面,建立并完善粮食市场价格形成机制,让市场需求来形成和决定价格;另一方面,发挥政府补贴对农户收益的补偿作用,由于不同粮食作物单产提高的要素投入来源不同,补贴对要素投入发挥作用效果的机制也有差异,因而,要根据区域主要粮食品种生产状况,采取有助于区域及品种补贴效应发挥的补贴方式,提升区域粮食补贴效率。

[1]高玉强,林光祺 国外农业补贴:研究述评与未来展望[J].经济体制改革,2015,(4):167-172.

[2]TROY G SCHMITZ,TIM HIGHMOON,ANDREW SCHMITZ. Termination of the WGTA:An examination of factor market distortions, input subsidies and compensation[J].Canad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5,(50):333-347.

[3]黄季焜,王晓兵,智华勇,等. 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农业技术经济,2011,(1):4-12.

[4]马彦丽,杨云.粮食直补对农户种粮意愿、农民收入和生产投入的影响[J].农业技术经济,2005,(2):7-13.

[5]蒋和平,吴桢培.湖南省汨罗市实施粮食补贴政策的效果评价——基于农户调查资料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9,(11):28-32.

[6]冷博峰,任建超,郭军.农作物良种补贴对农户种植决策的影响研究——基于山东、河南和河北208 个小麦种植农户的经验[J].财经问题研究,2012,(6):124-128.

[7]钟甫宁,顾和军,纪月清.农民角色分化与农业补贴政策的收入分配效应——江苏省农业税减免、粮食直补收入分配效应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8,(5):65-76.

[8]ANDREW SCHMITZ,TROY G SCHMITZ,FREDERICK ROSSI.Agricultural subsidies in developed courtries:Impact on global welfare [J].Review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06,28(3):461-425.

[9]周应恒,赵文,张晓敏. 近期中国主要农业国内支持政策评估[J].农业经济问题, 2009,(5): 4-11.

[10]WUSHENG YU,HANS G JENSEN. China’s agricultural policy transition: Impacts of recent reforms and future scenarios[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10,(6):343-368.

[11]陈慧萍,武拉平,王玉斌.补贴政策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影响: 基于2004—2007年分省数据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 2010,(4):100-106.

[12]FUJIN YI,DINGQIANG SUN,YINGHENG ZHOU. Grain subsidy liquidity constraints and food security—Impact of the grain subsidy program on the grain-sown areas in China[J].Food Policy,2015,1(50):114-124.

[13]肖国安. 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经济学解释[J].中国农村经济,2005,(3):12-17.

[14]张照新,陈金强.我国粮食补贴政策的框架、问题及政策建议[J].农业经济问题,2007,(7):11-16.

[15]韩喜平,蔄荔.我国粮食直补政策的经济学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7,(3):80-84.

[16]刘克春.粮食生产补贴政策对农户粮食种植决策行为的影响与作用机理分析:以江西省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10,(2):12-21.

[17]吴连翠, 谭俊美.粮食补贴政策的作用路径及产量效应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9):100-106.

[18]霍增辉,吴海涛,丁士军.中部地区粮食补贴政策效应及其机制研究——来自湖北农户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农业经济问题,2015,(6):20-28.

[19]钱加荣,赵芝俊.现行模式下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作用机制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J]. 农业技术经济,2015,(10):41-47.

[20]钟春平,陈三攀,徐长生.结构变迁、要素相对价格及农户行为——农业补贴的理论模型与微观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2013,(5):167-180.

[21]张海阳,宋洪远.农户的种粮行为与政策需求——对粮食主产区6县市300多个农户的调查分析[J].改革,2005,(4):54-60.

[22]LEI MENG.Can grain subsidies impede rural-urban migration in hinterland China? Evidence from field surveys [J].China Economic Review,2012,(23):729-741.

[23]张改清.粮食主产区农户农资投入行为及政策评价——基于河南省农户的实证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9,(6):20-28.

[24]江喜林.基于农户模型的粮食补贴作用机理及效应分析——兼论“直补”模式的弊端[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4-60.

Mechanism and Input-cutput Effect of Grain Subsidy Policy

ZHANG Hui-qin1, 2, HAN Xiao-yan1, LV Jie1

(1.CollegeofEconomicsandManagement,ShenyangAgriculturalUniversity,Shenyang110161,China;2.CollegeofEconomicsandManagement,HeilongjiangBayiAgriculturalUniversity,Daqing163319,China)

Through theoretical analysis made on the mechanism of grain subsidy policies on grain production,an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a double log production function model, this paper made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input-output effect of food subsidies to four major food crops of wheat, corn, rice and soybea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er mu grain subsidy had significant effect on corn input and output,though the effect was canceled; The per mu grain subsidy had little input-out effect on other crops;food subsidies had significant effect on labor time inputs, esp.on the promotion of labor input on corn and wheat, however, there was little effect on rice and soybean; food subsidies enhanced farmers’ enthusiasm on grain production, but the output effect is not obvious. Grain subsidy policy in the future should be put in the market price mechanism, and make structural adjustment and reform, separate subsidies and price, make subsidy a rationalized element to meet requirements of different crop production.

grain subsidy; grain crops; capital input; labor input

2016-05-10

10.7671/j.issn.1672-0202.2016.05.0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303160);国家公益性农业科研专项(201103001);“辽宁省特聘教授专项支持计划”项目(辽教发【2012】145号);辽宁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14215031)

张慧琴(1979—),女,山西晋中人,沈阳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管理。E-mail:njglzhq@126.com

F326.11

A

1672-0202(2016)05-0020-08

猜你喜欢

单产补贴粮食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农大农企联手创山西小麦最高单产新纪录
油菜“不务正业”,单产3.4吨
单产948.48千克!“金种子”迸发大能量
我国玉米单产纪录第七次被刷新
“三清一改”农民能得到哪些补贴?
我的粮食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