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长江的万古奔流贡献媒体力量
2016-09-27邹贤启
邹贤启
省老新闻工作者协会组织的本次研讨会,是业务上的传帮带,对年轻的、在职的同志都是很好的学习机会。这充分体现了老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事业的情怀和情感,体现了老同志们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
一、在推动长江生态文明建设中,打造新的精品力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站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把握全局、审时度势,谋划中国发展“新棋局”,将绿色发展、生态长江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会议明确要求:“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1月8日,省委常委会明确提出:“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湖北长江经济带科学发展。”
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做好生态长江建设系列报道,既是政治任务,体现我们的政治担当,也是新闻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
环保问题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环境保护迫在眉睫。前几年,我去西藏,路过一些雪山的时候,当地人介绍,我们当时走的公路,20年前还是冰雪覆盖的地方。
今天,如果我们再不加强对长江的保护,长江可能会变成“臭水沟”。为什么有的企业偷偷排污,罚了排,排了罚?为什么有的企业敢把暗管伸到江心排污?为什么有的环保不达标的厂子关了四五次,还在关?
一要加强社会监督。可以把需要整改的企业情况在主流媒体上公布。这个企业位于哪里、法人是谁、生产什么产品、生产能力如何、如何整改、整改负责人是谁,公布举报电话,公开透明,便于全社会监督。
二要加强环保意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学习各地各国环保好经验。浙江治理水污染的经验,我们可以去学习、报道。关闭一个厂涉及到税收、就业、下岗工人安置等诸多问题,浙江为什么能一下子关了2万多个厂。武汉大学于丹教授讲到,青海湖能禁渔14年,长江流域的经济比青海湖地区发达,为何青海湖能做到?古楼兰国是怎么消失了,北方为什么现在风沙增多?还可以结合实际,多做些科普性的报道,增强保护意识,把专家的声音更好地表达出来。
三要用多种形式传播。比如,可以多拍一些微电影、微视频,便于网络传播。融合发展关键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要尽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从“你是你、我是我”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后变成“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湖北日报要在大型报道、重要报道中勇于探索、率先探索,走在前列。也要写高质量内参,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提升报道影响力。
四要进一步提高报道的参与性。可以邀请专家学者、相关部门领导、网友、市民、老新闻工作者参与到报道中来,既可以给我们出题目,也可以为报道进行质量把关。
总之,要有精品意识,要有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多一些鲜活的故事、独到的细节、劲道的文笔,在深度调查、独家调查下工夫,进一步扬长补短。
二、从记录者到参与者,形成保护母亲河的合力
习总书记在2·19讲话中指出,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这要求,新闻媒体不仅是做好历史记录,更要做历史的推动者、守望者。
采访中,我们听到了很多声音——一位市委书记说,欢迎媒体介入进行监督,促进生态环保工作推进;一位部门负责人说,希望媒体把真实情况反映出来;一位职业渔民说,我们最底层的呼声终于有了倾诉的渠道。
在省委宣传部统一部署下,我们派出暗访组,和省环保厅的同志一道进行了半个多月的暗访,形成3万字的调查报告和30个典型舆论监督案例,为省委、省政府掌握真实情况提供了决策参考。通过强化舆论引导,树立正面典型、曝光反面典型,会形成共同打击环境违法、共同保护母亲河的合力。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省委书记李鸿忠在看望新闻媒体时特别强调:“我省地处长江中游,在长江经济带发展特别是生态长江建设中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希望各媒体记者将笔头、镜头和话筒,聚焦长江生态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大新闻宣传和舆论监督力度,促进形成‘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良好舆论环境和工作倒逼机制。”
以建设者的姿态,以建设性的报道,参与生态长江的建设中来,既是媒体的时代担当,也是党报的历史责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共饮一江水,壮丽十三五”,我们高兴地看到,竞进湖北、生态长江的理念正在演变为荆楚人民切实的行动。
通观中华文明发展史,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长江流域人杰地灵,陶冶历代社会精英,涌现无数风流人物。作为媒体,我们要尽自己的能力和努力,为长江这条中华民族母亲河的万古奔流作出不懈努力。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党委书记、社长、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