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锅事

2016-09-27江苏泗洪县实验小学

散文诗 2016年12期
关键词:锅底手艺人铁锅

江苏泗洪县实验小学/陈 艳

叙事

锅事

江苏泗洪县实验小学/陈艳

杭州有一家餐饮店,叫锅里锅外,是以一种自助餐形式招徕顾客。对于各种锅里的食物,配着不同的配方,经泡、挑烧、煨、焖等几十道工序秘制,所需之锅,当然也就有各种各样的锅。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总离不开锅灶。一个家,没有锅灶,就没有烟火味,当然就留不住人气。而有人气的地方,才有生活,才能真正接到地气儿。

人之本性,食为第一。人类从荒蛮发展到文明,火的使用,到锅的发展,由单一的锅到现在形形色色的锅的问世,可见,人在对付吃喝拉撒方面还是挺上心的,那些用具的不断先进化、科技化,足见人类文明进步神速。从我记事起,家里的锅,就有不同的类型。铁锅用来炒菜,铝制平底锅用来烙大饼,还有钢精锅用来烧开水,沙锅用来煲汤。

当炉子里升起火苗,当烟囱冒出炊烟,当锅开始渐渐热起来,油花开始翻滚的时候,当那些青菜、辣椒,那些鱼、肉开始从锅盖底下钻出鲜味,肉味、饭味以及各种香味汇聚的时候,锅边上,孩子探头探脑,围着锅沿转圈的样子,也着实可爱。

小时候,每逢节假日,我会跟着爹娘回到乡下老家过年。村子里的老屋子通常都是围院而建,后有堂屋,前有前屋,院侧有偏房、锅屋。所谓锅屋就是专门的灶房,灶房必有灶炉。有经验的老手艺人会很自豪地说,甭看家家有灶,这灶,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砌一个出来的。先是要选好合适的地方夯实地基,把铁锅倒扣在地上,沿着锅口外沿划个圆圈,以这个圆圈为内圆用土坯砌成圆拱型的火墙,前有进火口,后面的上方留烟囱,把锅坐上,锅的外沿露出灶台面二指宽距离。会砌灶的高手砌出的灶炉,灶膛内的空气流通强,供氧足,火旺猛,热效高,燃烧完全,火焰不会偏走,烧起来省力省时省柴。不会砌灶的二把刀砌成的灶,往往会因空气流通不畅,火生起不易而冒黑烟,烟囱的烟气倒流压灭灶火而浓烟滚滚,搞得烧灶人灰头土脸泪眼婆娑。

因此,村里会砌灶的人,也常常被村里人视为能工巧匠,倍受尊敬。

老灶有心,老锅是眼。这样一灶一锅的天下,就上演出热气腾腾的烟火人生。当然,它是不寂寞的,身前身后,常常堆满了麦秸、稻秧、柴火堆。我童年时,印象最深的还是用这土灶大铁锅煮粥,那架式,很豪迈。

那些年代,白面馒头、大米饭还是稀罕物,早早晚晚,锅里通常都是一大锅一大锅的红薯,黄澄澄、红通通的,煮不完地煮,吃不完地吃。当然,再来一大把玉米粉,煮出的稀饭,香喷喷,甜津津,虽然这些自家土地里长的粮食,价格低廉,但老百姓们都爱吃,粗粮养人嘛。一人端个粗瓷大碗,那些大脑袋、小脑袋就探在这些瓷碗里,只听一阵“稀溜稀溜”,这些玉米红薯稀饭吃不完的,就用大勺子舀出来,再掺几把糠,连同最后的涮锅水也舍不得倒掉,一呼噜全倒进猪槽。就见那一头头摇着卷尾巴的小肥猪们,拱着嘴巴,稀里哗啦,好一顿美味大餐。

老一辈人常常说,一口锅,一只脚踏进去,拿东西敲打锅沿,那脚底麻麻的,便是好锅。当年,为了选锅,人们会寻找出无数的经验,会如同选一个是否甜爽的西瓜一样精选自己的炊具。

说到锅,就不能不提另一种行当。那些换锅底的手艺人。

那些个响晴的午后,或者某个知了还在喧闹的黄昏,通常,你可以看到挑着担子的中老年男人,一边担着扁担,一边摇着脑袋,张开被烟油熏黑了的牙齿、嘴巴,直着脖子喊,换锅底喽。那一嗓子出来的声音,并不嘹亮,相反,还会带着一种低哑而沙,像沙纸里沉浸过的木头,又浸了水,把这些午后的声音都吸了进去似的。

不用说,你知道的,家家都有锅,那底子烧通了的,那铁锅把手掉了的,那钢精锅已经开始漏水了的,那些大大小小的锅,像一个个伤痕累累的战士,就这样从胖的、瘦的、黑的、白的、细嫩的、粗糙的手里传递过来,然后摆在这个中老年男人面前。

别急,别急,找个遮阳背阴的墙根底下或者大树底下,摆好摊,手艺人不紧不慢地从自己的扁担架上取下工具,那些剪铁皮的大剪刀,那些铝皮、铁皮都分门别类,还有铁锤等。

有人催促:大师傅您就快点儿吧,赶着用这锅下饺子呢。

精工出细活,别急别急。要一点一点地给你敲密实,锅底要是接不好,您不还得来找咱翻工不成。

师傅说起话来慢吞吞,但手下的活计却不慢。只见他一阵精敲细打,那些铁家伙也听话似的老实了,服服帖帖将自己与那锅融合一体。试水,好嘞,您的手艺果真巧得很。

一边点着零头小票交给补锅人,一边提着补好的锅喜滋滋地离开。也有些顾客,是不在一边等的。他们会约好了过多久来这个摊子上取。如果忙完,还没人来取,老师傅便会打开随声带的收音机,听一听评弹,哼一哼老歌,老花镜在鼻子上晃来晃去,日头偏西,家家炊烟又起时,那些关于锅的故事,就这样一圈圈在炊烟里荡漾开去。

先人朱柏庐讲得好:“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唯念物业维艰。”

如今,家里的锅坏了,底烧穿了,把手坏了,扔了,可惜,找人修?哪里找去?突然发觉,无论是锅还是灶,都已悄然变化。煤气灶、电磁炉、微波炉等现代化的锅灶,无烟,无尘,无土,高大上的生活模式代替了闹哄哄的土灶老锅。锅灶里的火苗,也不再生猛张扬地在灶膛子里乱跳,它们被规划整齐,大火,中火,小火,有条不紊。那些锅也五花八门,设计精良。不仅不贴油,而且,电器化、智能化的锅越来越多。一切体贴的设计、人性化的服务宗旨,让当年那些换锅底的老手艺人渐行渐远,而相应而生的电器修理者,又以新时代的新人新貌,让这些锅那些锅找到新的出处与修修补补的地方,无论什么时代,或许,袅袅的炊烟散去之后,人们更是以智慧延续着中华民族顽强的生生不息的香火!

猜你喜欢

锅底手艺人铁锅
东北铁锅炖
ANYTHING GOOSE
A new beginning
维吾尔族手艺人
万物有缘铁锅槐
铁锅先生炸锅事件
锅底灰治仔猪白痢
累并快乐的手艺人
南水北调水源地原来如此美丽!(之二)
手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