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台湾省体育代表团参加第三届全国运动会4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两岸一家亲 共圆中国梦
2016-09-27昌校宇
作者丨实习记者 昌校宇
纪念台湾省体育代表团参加第三届全国运动会4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两岸一家亲 共圆中国梦
作者丨实习记者 昌校宇
2015年12月28日上午,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北京市台湾同胞联谊会主办,台声杂志社、北京台湾会馆承办的“纪念台湾省体育代表团参加第三届全国运动会4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台湾会馆举行。
全国人大常委、全国台联会长汪毅夫,全国台联副会长杨毅周,台盟北京市委常务副主委陈军,第三届全运会台湾省体育代表团在京团员代表,以及在京台胞、台生和台商代表约50人出席座谈会。座谈会由第三届全运会台湾团团员代表、北京市台联副会长郑大主持。
点亮台胞心中的梦
座谈会上,杨毅周首先致辞。他回顾了40年前的第三届全运会,并向大家介绍说,台湾省体育代表团参加第三届全运会,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政治上给予更多关爱,生活上给予最大照顾,训练上给予入微关照。这既体现了党中央对台湾同胞的亲切关怀,更是两岸同属一中的有力证明。我们举办此次座谈会,就是要纪念这段历史,唤起人们的记忆,进一步彰显两岸一家亲。
杨毅周表示,台湾省体育代表团首次参加第三届全运会,在当时犹如一盏希望之灯,点亮了在那个特殊年代广大定居在大陆的台湾同胞心中的梦。1979年后,中央出台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一系列对台政策方针,使得两岸隔绝多年的坚冰被打碎,两岸关系逐步走上和平发展的道路。去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正式会面,实现了66年来的首次握手,共同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两岸领导人会面得以实现,来自于两岸双方和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得益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累积的丰硕成果,可以说是两岸民心所向,两岸关系发展大势所趋。
杨毅周强调,我们真诚期盼,两岸双方能继续坚持“九二共识”,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为第三届全运会台湾团团员代表的郑大在致辞中表示,遥想当年参加第三届全运会的场景,这是人生中一段最美好的回忆。距离今天,已经40年了。当年这个活动特别有意义,这段历史不应该被遗忘。在两岸的大事记中,参与的人那么广泛,在那个年代是没有的。何况,从那以后,大陆对台工作就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并有了一系列落实台胞政策的举措,台胞的春天来了。
“我们是业余的,但是在第三届全运会上,我们是最努力,也是技能提高最快的运动员。”当年的田径队队员陈军回忆起那段岁月,满是感慨。她说,一晃40年过去了,其实一直想写点东西,去纪念那段改变她一生的时光。参加第三届全运会是她人生的重要时刻,从那时起,她对自己的家乡、对两岸的和平发展、对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有了认知和认识。“那次全运会,工体一枪,改变了我一生的选择,那段记忆值得珍藏。”
意义重大 影响深远
座谈会上,李敏宽、王刚、杨思泽、詹志芳、林义旻(林为民)、彭坚、周钢等第三届全运会台湾省体育代表团在京团员代表踊跃发言,分别从不同角度回顾了当年参赛的经过,抒发了台胞对祖国的真挚感情,对“两岸一家亲 共圆中国梦”的热切期盼。
当年的棒球队队员李敏宽在发言中说,那个年代,两岸关系微妙,即使文化、体育交流上都显得谨小慎微,不见有大动作。在这种情势下,成立台湾省体育代表团,从海内外召集各路台湾同胞参与我国最盛大的体育运动会,为祖国统一的共同目标团结奋斗是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大手笔。参加第三届全运会近半年的集训中,我收获了台湾人的自尊,也悟出了一个小理:文化、体育交流是两岸沟通的极佳手段。
李敏宽举例说,台湾同胞十分喜爱和关心棒球这个项目,比赛时赶来加油的台胞观众很踊跃,代表团中其他队员只要当天没有比赛任务大家都来为棒球队摇旗呐喊。从另一角度而言,折射出在陆台胞团结一致、为荣誉而战的精神面貌。
当年的自行车队领队王刚表示,1975年8月23日,参加第三届全运会的台湾省体育代表团在北京成立了。这体现了两岸同胞的战斗团结,显示了两岸同胞向往和平发展的坚强意志。台湾省体育代表团的组建、成立不仅仅是一个体育盛事,更是一个重大的政治事件,是党中央的重要决策。作为台胞和台湾体育工作者、运动员参加第三届全运会,也再次证明了两岸同胞是祖国大家庭中不可分离的骨肉乡亲,通过代表团的各种活动,也为增进两岸同胞的情谊,为祖国体育事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回忆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当年的射击队队员詹志芳一度哽咽。她说,当年在北京集训时,发给她的枪是一杆全新的德国ANSCHUTZ小口径步枪,现在国际比赛中还能看见运动员用这个牌子的枪,想必在那时,她用的枪一定是国家射击队的宝贝。
40年过去了,在台湾团一起集训过的朋友多了一份情谊。无论如何,那都是一段难以忘怀的记忆。
合影留念
第一支台湾省体育代表团
1975年9月12日至28日,第三届全国运动会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举行,包括台湾省在内的31个代表团参加了本次运动会。因为“文革”,本届全运会与第二届全运会相隔了10年。而本届全运会最大的亮点就是,经中央批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支台湾省体育代表团参加了此次体育盛会,体现了党中央对台湾同胞的亲切关怀,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
这支台湾省体育代表团由来自全国各地及日本、美国等海外的台籍体育工作者、教练员、业余和专业运动员组成,全团共计336人,其中运动员223人,参加了棒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射击、体操等16项赛事。和前两届全运会比,第三届全运会的运动员比往届多,观众爆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届运动会第一次出现台湾籍运动员,这些都成为当年街头巷尾议论的热门话题。一万多名男女运动员、体育工作者齐聚北京,充分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去年9月,是台湾省体育代表团参加第三届全国运动会40周年。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岸同胞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两岸双方应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纪念40年前这一场具有特殊意义的全国运动会,主办方还于去年底编辑出版了《台声》杂志增刊——纪念“台湾省体育代表团参加第三届全国运动会40周年”专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