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生活化研究

2016-09-26朱联金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0期
关键词:研究策略生活化

朱联金

【摘要】一直以来,初中思想品德课被视为几大学科中的副科,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上慷慨激昂的讲述,学生在这边已经呼呼大睡,学生认为考试只要及格就可以,然而在新课改的发展趋势下,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应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从现实生活中选择教学实例,拉近初中思想品德与日常生活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促使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现质的发展。现在我们就一起讨论怎样才能让课堂生活化。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 生活化 研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0-0220-02

思想品德课堂不只是一门科学知识,更多地是教给我们如何做人,提高品行、道德方面的知识,他可以教给我们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以我们应该更好地学习这门知识,并且学以致用。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曾经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产生作用才能真正成为教育”,可见教育与生活实践密切相连的重要性。

一、如何才能与生活联系起来呢?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我们应该在课堂上引进生活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坚持完成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课堂的类型,并制定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的教具,尽可能的引进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在教学过程当中要理论联系实践,让学生做到活学活用。

1.教学内容要生活化,教师在讲解教学内容时可以联系国际,国内的实时政事,社会热点、学生比较关注的问题等这几个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初中学生学习能力很强,有很高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学生关注的问题,设置教学的思路,让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在上课时积极配合与学生融入到一起,例如,在讲到“一国两制”时,让学生知道一国两制的含义,引导学生明白为什么我国采取一国两制,这种制度是谁提出来的,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这两个行政区为什么可以采取和我们不同的制度,对我国的发展有什么重大意义。

2.注重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的生活化,教师在讲课中,可以逐步引导,发挥学生们的想象力。在传统的思想品德课程当中,教师只注重书本的知识,只为了考试一味的枯燥讲解,强行灌输,学生们也只是死记硬背应付所谓的考试,所以积极性不高,而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加入生活化内容,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材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样学生可以在教师设定的情境下充分发挥其想象力。例如,在讲到“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时,学生可以想象成自己是名环卫工人,在炎热的夏天,穿着厚厚的工作服,拾捡路人丢下的垃圾,通过这样的场景,学生们就明白了日常生活中,有了垃圾之后,去寻找垃圾桶而不是随手往大街上扔,同样引导学生怎样才能让这座城市变得更加美丽,让学生们踊跃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学手段要灵活化,多样化,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自身特点,灵活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活跃课堂气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是学生获得知识,开阔知识最重要的动力,要想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就必须从他们的兴趣出发。如在讲述尊重他人时,教师可以抓住同学们喜欢的漫画,以漫画的形式告诉同学们应该怎样尊重别人的称呼,尊重别人的人格,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等,进而教师逐步引导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与父母、同学、周围的人交往,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调整或改变交往方式,学会换位思考,从而改善人际关系。这样可以改变以往枯燥无味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也参与其中,这样在轻松活跃的课堂中学生既可以学到知识,又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生活化教学研究策略

为了促进生活化教学更好地实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可以实施以下策略:

1.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以故事情节的形式讲述,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参与其中,教师逐步引导,这样不但活跃了课堂氛围,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调动了其学习的积极性,如在讲到与人相处时要懂得互相礼让,要为别人着想时,教师可以引进“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几个学生扮演孔融的哥哥,在讲到以诚待人时,可以引入“金斧子”等故事,把这个教学理论以故事的情节演示出来,这样既便于同学的理解,也告诉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遇到同样的情形,应该怎样做。

2.创设实事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让学生们多了解国际、国内的实时政事、社会热点,也可以利用PPT视频软件把教学内容播放到课堂,让学生参与其中,对于社会热点问题可以让学生们自己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于学生提出来的积极正面的意见,教师给予支持肯定,鼓励孩子多思考,而对于一些负面的情绪及观点,教师要加以引导,向着正确的思维方向发展。如:在讲到“乐于助人”时,学生看到一段视频,在大街上碰见有人摔倒时,有的路人就积极的把人浮起来,有的就帮忙打急救电话,而有的人却视而不见,该不该主动去扶这一社会现象时,学生们肯定有不同的见解,这时教师就应该正确的去引导孩子怎样去做:让学生们多了解时事动态,并延伸到教学当中。例如,最近大家比较关心的“南海问题”,他关系到中国在南海的基本权益,关系到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教师可以和学生们共同讨论,倾听他们的想法。

3.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学生应该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入社会。教师可以适当的给学生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自己去体会生活,如在收获的季节,可以组织学生们走进大自然,去采摘,让他们体会收获的快乐,同时能体会到农民伯伯辛苦,从而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在日常生活中减少浪费;此外还可以让学生以调查问卷的形式,锻炼学生的胆量和表达能力,回到课堂上,和同学们谈论自己的体会,互相交流。

在初中的思想品德课堂中,要讲书本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只有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进来,才能调动起积极主动性,激发他们学习的乐趣,从而达到教学生活化的效果。

猜你喜欢

研究策略生活化
初中写作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生活化练笔为小学生写作插上翅膀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