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教学的重要手段

2016-09-26楼婉萍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0期
关键词:评课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评课的概念,其次指出传统评课存在的问题,再次介绍两种新型评课模式,希望可以从更科学、更专业的方法去评课,促进教师教学,进而反馈到学生学业,最后浅述评课的重要性,评课应该是有助于教学发展的。

【关键词】评课 评课问题 评课指标 LICC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0-0087-02

一、评课概念

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对其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具体地说:是指评价者对照评价指标,对教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评课是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一项经常开展的活动。评课的类型很多,有同事之间相互学习、共同研讨评课;有学校领导诊断、检查的评课;有上级专家鉴定或评判的评课等。

二、传统评课存在的问题

(一)评课指标存在问题

指标即衡量目标的单位或方法,我们都知道评价需要指标,不同的评价需要不同的指标,课堂评价也是一样,我们常见的课堂评价的指标有:

1.一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否明确告诉学生

2.教学内容是教师讲授还是学生自主学习

3.学生不会的问题是否通过相互讨论和帮助得以解决

4.教师是否注意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的规律和学习的方法

5.一节课的教学环节是否合理

6.一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否达成

7.……

这是笔者看了一些文献后随意列的几条,还有很多很多的指标,但是这些指标经得起推敲吗?笔者曾经在夏正江老师的课上讨论过所谓“一堂好课的标准”,夏老师列了许许多多专家、教育家认为的“一堂好课的标准”,当然都是各家之言无需统一,但这恰恰说明对于评课的标准、指标是模糊的、不科学的,所谓评课的专家也不懂如何评课,一堂课得不到正确的评价那就是评课存在的最大问题。

(二)评课模式存在问题

既然评课指标存在问题,那么评课模式一定存在问题,因为使用的工具出了问题,那么通过该工具得出的结果也一定出了问题。传统评课无非是听完一堂课,评课者对授课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等作出结论,但通常是评课者个人的价值性判断。李海林教授说过,目前的评课都是个人的价值判断,举个例子,有一个橘子,甲吃了觉得很甜很好吃,乙吃了觉得太甜了不好吃,这是他们两人对这个橘子的个人判断,并不是说这个橘子本身好还是坏。评课也是,价值性的判断对评课没有意义,这只是个人的感觉,不是客观中立的,李老师为此归纳了五种评课,即复述式(叙事性)评课;鉴赏式(文学性)评课;口号式(概念性)评课;特点式(优缺点)评课;评人式(风格式)评课,当然这五种评课都是价值判断,是应该被批评的。

(三)评课主体存在问题

笔者认为评课主体最主要的就是评课者与被评课者,被评课者作为课堂教学呈现者是客观存在,不能被忽略,评课者即授课者需要清晰的展现课堂,评课者才能更好的进行评课;而评课者作为评课的执行者更不能被忽略,本文主要从评课者的角度谈评课主体存在的问题。第一,评价意识的欠缺。评课者对评课这件事持不正确的态度,不认真对待评课,评课时马马虎虎,或者处于应付的心态,由此评出来的课一定是差的。第二,评价知识和技能的匮乏。前述写道,评课需要科学的指标,如何编制指标,如何执行指标,是需要经过专门培训的,另外,评价的知识和技能除了指标外还有很多,这些都需要经过训练才能掌握,没有这些知识和技能就凭借个人的价值判断去评课,由此评出来的课也一定是差的。本文只写了两点,而问题肯定不只两点,原因是笔者能力有限,而评课又是一个专业领域,之前没有接触过、进行过评课,可以说是一个门外汉谈评课,所以无法总结更多的问题。如果把文献中看到的所有问题进行总结,则可以做一个文献综述,希望下次有机会可以尝试。

三、新型评课介绍

崔允漷教授在评价方面是做得比较多比较好的,他也出过关于评价的著作,比如《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课堂观察2: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课堂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基于标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研究》等等,其中就有关于课堂评价的内容。本文则介绍一下崔允漷教授针对传统听评课无合作、无依据、无研究的症状提出的新型评课范式——课堂观察LICC范式。崔教授的这个评课范式是专业角度出发的课堂评价模式,平心而论,笔者看了之后不是很懂,水平有限实在汗颜。所以,笔者又选择了王荣生教授的一个评课模式——四层次九标准,又名9级累进评价标准,王老师的这个评课模式是与语文学科有关的。他的具体内容是:

(一)最低标准:教师知道自己在教什么

1.教师对所教内容有自觉的意识

2.所教的是“语文”的内容

3.教学内容相对集中

(二)较低标准:教学内容正确

4.教学内容与听说读写的常态一致

5.教学内容与学术界认识一致

(三)较高标准:教学内容的现实化

6.想教的内容与实际在教的内容一致

7.教的内容与学的内容趋向一致

(四)理想标准:语文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

8.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一致

9.教学内容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这个评课模式具体且有操作性,也可以认为是个指标体系,评课者可以按照这九条标准去评课,授课教师是否做到了上述九条,当然这个评课模式也需要详细讲解使用者才能更加成熟,笔者在听李海林老师讲解时明白了这个模式的每条标准代表着什么,总之上课的道理是要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统一。笔者毕竟没有实际的评课经验,所以无法举实例来说明这个模式针对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是怎么进行的,希望以后机会听其他教师上课时,可以使用这个评课模式,也希望真正有效的、科学的评课模式可以越来越多。

四、评课的重要性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课堂教学,对探讨课堂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深化课程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确立课改新理念

先进的教育思想不仅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也是评好课的前提。所以,评课者要评好课,首先必须研究教育思想。在评课中,评课者只有用先进的教育思想、用超前的课改意识去分析、透视每一节课,才能对课的优劣作出客观、正确、科学的判断,才能给授课者以正确的指导,从而促进授课者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揭示教育规律,促进学生发展。若用传统陈旧的、僵化的教育思想去评课,不仅不能给授课者以帮助,反而可能会误导。

(二)有利于帮助和指导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在评课中,评课者必须十分的注意去发现和总结授课者的教学经验和教学个性,要对教者所表现出来的教学特点给予鼓励,帮助总结。目前,我们有很多总结老教师的教学经验的活动,比如出专著,但是年轻的教师也需要总结教学经验,他们更需要有经验的评课者从专业角度帮助他们进行教学总结,可以促进他们快速成长,从新手教师上升到成熟教师上升到专家型教师,这也应该是评课的作用之一,这绝对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而反馈到学生身上,促进学生学习成长。

(三)有利于信息的及时反馈、评价与调控,调动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评课,可以把教学活动的有关信息及时提供给师生,以便调节教学活动,使之始终目的明确、方向正确、方法得当、行之有效。首先,通过评课的反馈信息,可以调节学生的学习活动。心理学研究表明,肯定的评价一般会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鼓励作用,通过评价,学生学习上的进步获得肯定,心理上得到满足,强化了学习的积极性;否定的评价虽会使学生产生焦虑,但某种程度上焦虑,也具有积极的动力作用,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其实,学生从评课中获得自己学习提供了帮助。矫正以往学习中的错误行为,坚持和发扬正确的学习方法与作风,提高学习效率。

评课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以有利于当前新课程的教学。它集管理调控、诊断指导、鉴定激励、沟通反馈及科研为一体,是研究课堂教学最直接、最具体、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和手段。

参考文献:

[1]李润洲. 专业化视域里的教师听评课[J]. 中国教育学刊,2009:87-89

[2]廖圣河. 个性化语文评课标准初探[J].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142-146

[3]胡国祥. 基于模糊集合理论的评课方法研究[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4,10(2):36-39

[4]赵雪晶. 基于听评课的教师评价素养提升策略研究[J]. 教师教育研究,2013.3,25(2):57-61

[5]周仕德. 让评课引领学生的深层发展——以中美两个评课标准的比较为例[J].中小学管理,2008:20-22

[6]胡燕,樊允浩,李影,赵洁. 近十年来关于听课、评课研究的相关综述[J]. 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1(5):62-67

[7]崔允漷. 论课堂观察LICC范式:一种专业的听评课[J].教育研究,2012,(5):79-83

[8]崔允漷. 听评课:一种新的范式[J]. 教育发展研究,2007:38-41

[9]宋景芬. 浅议评课的三个基本问题:主体、标准和要求[J]. 教育学术月刊,2009:92-93

[10]王旭东. 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谈“评课”[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6-27

[11]江玉安. 评课的三个基本问题:内容、标准与思路[J].课程·教材·教法,2007.3,27(3):25-33

[12]金树培. 新课改背景下一个简易的评课标准及其解读[J].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8.3,21(1):48-50

[13]徐学福,江超群. 怎样评课: 问题反思与对策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7(11):45-48

作者简介:

楼婉萍(1991—),女,籍贯:浙江宁波,单位:上海师范大学2014级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猜你喜欢

评课
评课如何做到“高、新、深”
根据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特点进行有效评课
教师如何听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