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梦之队”触动香港
2016-09-26
本报驻香港特约记者 李寅 本报特约记者 苏云
里约奥运的中国“梦之队”刚走,中国科技界的“梦之队”又来。由团结香港基金主办的“创科博览2016”24日在香港开幕,一连8天展示50项国家尖端科技成果,并邀多名内地“国宝级”科学家分享科研经验。这被港媒视为“香港前所未有的科技盛宴”,不少前去参观的香港市民纷纷表示“为国家而骄傲”。
据香港《明报》网站24日报道,“创科博览2016”当天在香港湾仔会展中心开锣,展出内地50项标志性科技项目,有关项目刷新了世界纪录。展品主要以国家“十二五”规划的科技成就为基础,分为8个主题展区,包括航天、航空、深潜、信息、健康、能源、交通及创新创业,重点展品包括创载人深潜7062米海底纪录的“蛟龙”号潜水器1:1实物模型、配合“天眼工程”的首发卫星“高分一号”、能够高精准探测对象位置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及被称为全球最快超级计算机之一的“天河二号”等。此次展会将从9月24日起至10月1日免费让公众参观。多家港媒都报道了此次展览,甚至一些反对派媒体都在报道市民踊跃参观展览的情况。
全国政协副主席、团结香港基金主席董建华24日在开幕礼致辞时称,这次博览会是港人亲身触摸、认识国家科技实力的一个很好的机会,对港人意义重大。董建华还表示,世界科技创新的浪潮势不可当,今天的香港需要融入世界潮流、融入国家战略,而不是成为孤岛,与外界隔绝。他呼吁香港年轻人把握机会,勇敢投身世界创科大潮。
“前不久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带来了国家里约奥运会的‘梦之队,这次我带来了中国科学界的‘梦之队!”中国科学技术部副部长李萌24日出席“创科博览2016”开幕典礼并发表主题演讲时说道。李萌表示,今年5月,中国首次对国家战略进行顶层设计,目标在2050年建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他还提到,“香港科技发展有着其独特的优势”,未来国家将会提升香港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促进内地和香港科技合作制度化。
据香港《文汇报》25日报道,“创科博览2016”24日下午2时正式对公众免费开放,大批市民挤满会场,不少小朋友入场前兴奋地嚷着“看卫星、看中国大飞机”。会场内,航天展区和深潜展区最为吸引市民,“天宫一号”和“蛟龙”号均设有模拟舱,市民可以进去观看精密操纵系统及实景介绍视频,想一探究竟的市民大排长龙。香港大学的学生靳小姐和郑先生排了很长的队才进入“蛟龙”号驾驶舱。两人都为祖国的进步感到骄傲,并笑称,港大很多欧美同学以为自己国家的科技最发达,下次要挫下他们的傲气。还有香港中学生表示,将来学有所成后,国家若有需要,随时愿意赴内地为国效劳。
博览会还邀请7位内地顶尖科研专家,包括量子通信专家潘建伟、北斗导航专家徐颖等,与香港科技界人士主持11场专家论坛,与市民分享科研经验。行政长官梁振英24日在脸谱上发文称,这次展览可加强青少年对自己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说到底,在国际社会,中国的地位决定了香港人的地位”。
“国家科技突飞猛进,两地携手共创辉煌”,香港《文汇报》的社评称,此次“创科博览”被誉为“香港前所未有的科技盛宴”,通过这场科技盛宴,香港市民可以看到国家科技发展硕果累累,“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全方位进步,就像中国运动健儿在奥运会上取得佳绩一样,港人作为中国人自然感到与有荣焉。
香港时事评论员朱家健25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这次展览充分体现国家对香港的重视,也提升了港人的国家认同。国家视香港为不能或缺的家庭成员,让香港搭乘“十三五”发展快车,把最好的发展机遇预留给香港。港人可凭创意、健全法规、融资经验、语言优势和国际化营业环境,支持祖国科研产品的海外市场销售和贸易,令中国品牌和技术扬名海外。
香港《星岛日报》25日发表社评称,为期8天的“创科博览”,已经有逾百所香港学校预约,组织逾万学生参观,希望在新一代青年的心里埋下追求科研的兴趣种子。香港在发展创新科技方面,出现人力错配。香港学生的科学头脑,绝不逊色于欧美和亚洲科学先进国家,可是他们中很少人最终投身科研之路,不少人选择到金融商界发展事业。香港许多科研人才选择在香港以外的地方发展,部分原因是他们所获尖端知识,在当年只重低端轻工业的香港社会无从发挥,回港只会学无所用。文章称,随着香港转型至知识型经济,以及内地深圳的发展,今天香港社会有较丰沃的孕育、保留和吸引科研人才土壤。深圳的科研和工业实力,可以成为香港发挥产研结合的腹地,为本地学生以及来港的海内外留学生,提供前所未有施展才华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