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家与科学家是同一个人

2016-09-26杨杨

风采童装 2016年8期
关键词:大师可视化科学家

文│杨杨

艺术家与科学家是同一个人

文│杨杨

“科学的可视化与艺术相结合,可以开启下一代的好奇心。

一直以来,因为技术或者教育方式的限制,很多孩子的好奇心一点一点的就损耗掉了,暂且不谈可以培育更多大师或者可以让孩子拥有更高的造诣等,将艺术与科学融合最基础的功能就是开启孩子好奇心的大门。拥有好奇心对孩子来说何其重要,而且不仅是在艺术道路上。”

——“寻找大师”儿童艺术与设计大赛科学评审郑奇

艺术与科学是两个不相干的学科吗?目前来看,是的。至少在现在的教育体系下,是的。

但是,艺术与科学真的不相干吗?

不尽然,虽然这是一个挑战当下教育系统和理念的话题,但“寻找大师”儿童艺术与设计大赛组委会还是坚持向孩子和家长传达这一观念。希望他们在接受艺术教育的道路上,可以打破“缺一门”的情况,避免因为固化的教育方式,抹杀孩子对艺术、对科学、对世界的好奇心。

ART AND SCIENCE 科学也能充满诗意

不能否认,现在的艺术教育存在很多硬伤,其中包括“缺一门”。在现在的教学体系中,艺术与科学甚至是理科几乎完全脱节。最可怕的是这已经成为社会上的普遍认知,在孩子的意识里,也觉得一堆数学公式和艺术创作丝毫不沾边。

但事实恰恰相反,科学与艺术一直结合得非常紧密,比如达芬奇既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又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马丁·约翰逊认为达芬奇的艺术是科学家的艺术,或者说他的科学就是艺术家的科学。

著名科学家李政道曾将艺术与科学形象地比作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普遍、永恒的意义。伟大艺术的美学鉴赏和伟大科学观念的理解都需要智慧。

总之,艺术和科学的共同点表现在诸多层面上,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认识和表述,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互补的。科学技术在一定意义上影响和促进了艺术的生成和发展,艺术的发展和成果同样也推动着、影响着科学的进步与发展。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建设世界的两个最有力的手段和臂膀,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缺一不可。

艺术家和科学家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都会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活动有时是理性的,有时又是感性的、直观的、形象的,优秀的科学家和艺术家往往具有两方面的良好素质,正如达芬奇一样。

除了上述两者结合在一个人身上而成功的事例外,不仅科学影响艺术,艺术对于科学的影响同样是深刻的。

艺术和科学事实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普遍、永恒的意义。

爱因斯坦曾十分欣赏莫扎特等艺术家,从艺术家的创作中获取素养。他认为莫扎特的音乐是“强大和崇高的东西”,是无限深刻、无比复杂的完美融合。他说,在科学思维里总有诗意的成分存在。爱因斯坦喜爱肖伯纳的散文,认为肖伯纳的散文里没有一句废话,就像莫扎特的音乐中没有一个多余的音符一样,都尽善尽美地准确表达了自己的艺术和心灵。爱因斯坦甚至认为,艺术家们比科学家高斯所给予他的东西更多。物理学家玻耳也有这种认识,他认为艺术形象也是一种认识工具,概念无法表达的东西,形象就能非常简单、丰满和清晰地显现出来。

因此,艺术所具备的情感特征和美的内在规律是引起科学家共鸣的基础。

Carlo Sequin 科学评审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科学系教授、著名数学艺术家

郑奇 科学评审北京博菲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科学可视化作品《美丽化学》策划人

THE CURIOSITY 开启好奇的大门

科学与艺术形成共鸣,这样的场景难道只有“大师”才能感受到?那将是多么遗憾的一件事情。所以,“寻找大师”儿童艺术与设计大赛组委会提出这个概念,让孩子从小就具有这种意识,有一天也可以读懂科学与艺术融合的美好。

为此,大赛组委会特别邀请北京博菲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科学可视化作品《美丽化学》策划人郑奇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科学系教授、著名数学艺术家Carlo Sequin担任本次大赛的“科学评审”,为选手进行更全面的艺术启蒙。

郑奇说:“科学的可视化与艺术将结合,可以开启下一代的好奇心。拥有好奇心对孩子来说何其重要,而且不仅是在艺术道路上。”

这一问题无可避免的涉及到现在的教育体制。一直以来,有很多学习艺术的孩子抵触数学,其实错不在孩子,也不再数学,而是在教学方法。公式是一样的,但孩子是不同的。有些孩子可以花功夫记下公式,然后很快的解出一道题。但有些孩子的思维方式不同,比如大部分的艺术生都对“死记硬背”非常不耐烦,但他们可以利用一些图形、图案和看起来很“奇怪”的逻辑解开同样的题目。

“现在,已经有部分教育从业者开始重视差异化教学,重视兴趣教学,我们做的就是这件事。”郑奇如是说。

将科学与艺术结合起来的方式,如果能成为教育中的一个“常识性”理念,那么,对孩子的教育,包括艺术教育都将开启新的篇章。

郑奇还介绍,国际上有很多数学艺术家在为下一代的教育努力探索。这对于当下的“美育”事业而言就像一个火种,让孩子在艺术的空间尽情畅想,而不是让孩子去学死板模式化的艺术,把孩子限制在“像不像”的框架下,扼杀孩子的创造性,最后艺术和数学没有区别,变成套一个公式能画出很好的画来。

艺术与设计都不是一种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质的感知能力和洞察能力。这便是组委会推出“寻找大师”儿童与设计大赛的初衷。

2016“寻找大师”儿童艺术与设计大赛:

素有“艺术界之哈佛”称号的英国伦敦艺术大学携手《风采童装》杂志社举办全球首例 “寻找大师”儿童艺术与设计大赛,旨在让美指引孩子看到更积极的一面,通过认知美帮他们形成点滴积累人生收获的习惯。

猜你喜欢

大师可视化科学家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大师剪我也剪
假如我是科学家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环保高效的清洁大师
与科学家面对面
向改装大师们致敬
当天才遇上科学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