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戚嘉林:再现一个真实的台湾历史

2016-09-26章涟漪郑宏博

台声 2016年3期
关键词:历史

作者丨记者 章涟漪 实习记者 郑宏博

戚嘉林:再现一个真实的台湾历史

作者丨记者 章涟漪 实习记者 郑宏博

两岸知名学者专研台湾史30余年出版《台湾史》台湾中国统一联盟主席

近日,台湾中国统一联盟主席、知名学者戚嘉林率台湾《祖国文摘》杂志参访团一行到访全国台联。有幸,我们得以与之交流。说是交流,大多时候都是听戚教授说,从明清到现代,从两岸到国际……仿佛没有什么事是他不知道的,两个小时飞快地过去了,我们好似坐着时光机和他一起重走了那段属于两岸以至海内外所有中华儿女的时光,也分享了他此次带来的最新出版的、展现其30多年研究成果的《台湾史》一书创作过程。

30多年苦心专研台湾历史

戚嘉林,1951年出生在台湾,品学兼优的他一路顺畅地考进了被视为当时台湾最好的私立综合大学之一的辅仁大学,随后,又进入台湾中国文化学院(现为台湾中华文化大学)研究所,攻读经济学。毕业后,经过台湾地区公务人员考试,遂进入台湾外事部门任职,曾在阿根廷、新加坡、南非等国工作。正是由于多年在外工作的经历,使得他更好地了解了国际社会复杂多变的局势,也越发觉得需要为中华民族的融合做一些事情。

“30多年前,大约上世纪70年代末期,岛内出现国民党当局政权松动,出现分离主义思潮。其中有一段时间,台湾流行一批反对当局统治的党外杂志,在国民党的高压统治下,办了两三期后就都被迫停刊了。但是在那个时代分离主义已经萌芽。”戚嘉林指出,“当时的杂志,对原来的清政府、两岸关系已经提出了超越历史的抨击和论述,他们妖魔化清朝和大陆的统治”。

由于多年广泛的阅读和见闻,在当时,戚嘉林比一般的年轻人多了一份博学和阅历,他深知什么是真正的历史,也坚信历史不应该被篡改、被歪曲。带着这份执着,1980年前后,在工作之余,他开始投身于对历史真相的研究,他不断翻阅大量古今中外的书籍,希望能够透过大量的文字记录,看到历史的真相。“当时我认为,历史被歪曲,是一个非常可怕的现象,这会影响到国族认同、历史记忆。”所以在研究台湾历史的时候,戚嘉林格外的认真。

由于工作需要,他常常被派往海外工作,出发前,他一定会带上大量可供研究的历史书籍,有些还会提前复印好,以保证用最严谨、最真实的态度去正视历史。

不管外出时间有多长多短,只要有一丝空闲,他都将其用于对两岸,特别是台湾历史的研究。多年来,日积月累,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其中,出版发行《台湾史》是重要成果之一。此次最新发行的《台湾史》已是增订三版。刚开始的《台湾史》,只是薄薄的一本,随后改为上下两册,慢慢增至一套5册。为了确保真实性,每册中,戚嘉林都添加了非常详细的注解,标明来源。

“我们必须彰显真实的历史,这是我一直强调的,必须要经得起读者的考验,甚至是那些‘台独’史观学者的抨击和检验。所以我每一次下笔都非常的慎重,原稿我都有保留。”戚嘉林说,这也是我的《台湾史》一步步推出还备受大家喜爱的主要原因。

面对被扭曲了的台湾历史

虽然一套5册的《台湾史》销路不错,但是由于记录太详细,导致书籍过厚,可能使得一部分读者丧失阅读的兴趣。于是,戚嘉林兴起了将书浓缩的念头。他删掉了大量的注解,又将书还原为一册,方便大家携带、阅读。同时,回忆起在台湾辅仁大学读书时,自己比较爱看的一些海外历史书,其精美的印刷常常吸引着他的眼球。“上大学时,连初级教科书微积分、经济学等书,都比较爱看外国的,漂亮的印刷常常会导致我感觉他们的书更具有真实性,但其实这些基本的经济学常识,全世界基本都是相同的。”戚嘉林笑着说,这说明书与人一样,第一印象至关重要。

借鉴了前人的经验,在《台湾史》一书上,戚嘉林也采用了彩色印刷和高质量的纸张。编排的时候,更是图随文走,大大方便了读者阅读。但由于是受自身使命感的驱使,出书的所有费用都是戚嘉林自己支付的,精美的印刷又增加了成本,虽销路还不错,但到目前为止,书籍还没有为他赚取资金,还要靠之前工作所得支持这项还原历史真相的工作。

“我本来做这些,就不是为了赚钱。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深深有感历史遭到了双重的曲解。一方面是台湾一些分离主义者,对台湾历史和史观进行曲解;另外一方面就是日本人对殖民统治的美化,这些都是错误而危险的。”说到激动处,戚教授给我们讲起了那些年被台湾人民误解的史实……

“1980年左右,一些分裂主义分子开始妖魔化大陆,称由于看不起台湾,当年清朝政府派来台湾的官员都是贪官污吏。其实并不然,这是对历史的想象。清朝官员都是经过层层科举考试选拔而来的,都是社会的精英。他们在来到台湾后,大兴土木。现在还保留了很多当时一些官员离开台湾后写的书、画的图,这些我的书中都有记录,是真实历史存在过的痕迹。当然,清朝200多年的统治,一定会有一些社会问题,但不能以点概面,要从全面的角度去看待历史。”

“对于台湾,乾隆皇帝还曾特意批文表示‘民番皆吾赤子’,而在科举制度中,清朝与现在大陆一样,对台湾有优惠,以表示对台湾学子的重视。”

2015年8月15日,在日本交流协会前

“日本从1895年5月30日开始登陆台湾,一直从北边杀到台南,当时清朝留下来的官兵和台湾人民一起奋勇抵抗,4个半月,死亡将近一万人。两岸人民用鲜血在捍卫自己的国族认同,这不应该被遗忘。”

“‘台独’分子为了凸显大陆的落后,常常夸赞日据时期日本在台湾的现代化建设。事实上,我们土地被日本人占据之前,清政府官员刘铭传在台湾已经建了90多公里的铁路,并且在营运了;在土地被割让的前10年,台湾也已经有电线、电报了。我们没有他们说的那么落后,我们也有自己地现代化建设。‘台独’不断地淡化清政府的建设,美化日本殖民统治,对其统治的残忍性一笔带过,历史真相被埋没,这很让人伤心。”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整个台湾岛内欢呼声一片,大家都自动恢复中国人身份,欢迎台湾回归祖国大陆的怀抱,这都是不争的事实。”

“实际上日本人在台湾殖民统治的最后,知道要败了,立刻放开之前一直严管的物价。同时,在战败后两个星期里,至少运了两架飞机的钞票来台湾,这件事我查到了有两处对其有记载:一个是日本官员回忆录中记载的,还有一个是飞行员记载的。他们把这些钱给了当时在台湾的30万日军和16万伪军。钞票是一张纸,在物价匮乏的情况下,抢购物资,导致短短几个月间,物价涨了70倍,这个数字是惊人的。台湾很多民众不了解,以为是国民党官员贪污腐化导致的。”

“1946年,全岛闹饥荒。期间,还有谣言传说国民党官员来到台湾后,运走了台湾15万吨大米回大陆。我和学生说,仔细想想,当时台湾光复时,码头上的工人、领班都是台湾人,在台湾物资那么缺乏的情况下,要运走15万吨的大米,这些人绝对不答应。退一万步,换到经济角度说,粮荒时,这些米在台湾能够出售很高的价格,但是回到大陆可能还赚不到那么多钱,何必呢!”

……

这些铁一般的事实,却被歪曲,让戚嘉林备感心痛。

出席纪念抗日战争暨台湾光复70周年活动

为今天的台湾开始忧心忡忡

台湾,是戚教授今生绕不过去的结。面对历史的台湾,为了使台湾历史不再被误解、曲解,甚至人为地歪曲,戚教授30多年来一直坚持数年如一日,高举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帜;面对今天的台湾,何去何从,戚教授更是关心有加,也忧心忡忡。

此次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陈建仁当选。对此,戚嘉林指出,国民党之所以败选,主要是在其执政期间的失职,导致台湾出现低薪、减俸、涨价等现象。具体来说包括几个方面:

首先是台湾当局在面临全球金融海啸时,当局为挽救日益扩大的失业率,补助中小企业每人1万元新台币,要他们以22K(22000元新台币)去聘请一名人员,其副作用是造成台湾上班族低薪资的开始。这也是造成台湾“青年新贫族”的主要成因之一;

其次,2012年,马英九在连任后,没有考虑到台湾社会并没有从金融海啸中恢复过来,此时没有求稳,反而以改革为名,减去广大退休人员的收入,然后却把这些从退休人员身上所省的经费,用来向美国购买所谓的“巨额武器”。这更让广大深蓝阵营人员备感心寒;

再来,为了弥补台湾“中油”和“台电”公司的巨额亏损,当局突然一次性宣布,一次涨足油电。这一双涨,使得已经飙升的房价与物价继续上扬,由此产生了更多的“青年新贫族”。“有经济学常识的都知道,涨价以后,价格不会再降下来。我也不知道当时台湾经济学家为什么没有告诉他们,导致大失人心。”戚嘉林说。

“我觉得这次的台湾大选结果,对两岸关系的影响是很大的,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取决于蔡英文上台后的态度。”戚嘉林表示,蔡英文首先要正视的是“九二共识”问题,而不是一味地绕来绕去。

他指出,蔡英文在确选后召开的国际记者会上,反复提出所谓的“民主”等词,还要求被“充分尊重”,这是非常危险的,其前提条件较李登辉时代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他希望蔡英文能针对“九二共识”“一个中国”等问题讲清楚,并形成文字。

……

如今,退休后的戚嘉林因缘际会,加入了台湾中国统一联盟,并担任主席一职,他深深地被团体中热心统一人士的精神所感动,将祖国统一奉为自己的理想。同时,他还呼吁大陆民众,有时间可以来台湾走走,因为这里也无处不透露着浓浓的中华文化气息。

猜你喜欢

历史
元旦的历史演变
历史重现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
新历史
篡改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九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7月
历史上的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