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华锋:为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而努力
2016-09-25化定兴
文/图_本刊记者 化定兴
江华锋:为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而努力
文/图_本刊记者 化定兴
2016年1月13日,江华锋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浙江省平湖市石龙村。从平湖市区到这里,开车只需20多分钟;但由于一直在外创业,他并不经常回来。“每次回到村里,都感觉很亲切、很舒服,总能找到创业初期的激情。”望着乡间的田舍,江华锋对记者说。
没有衣锦还乡的虚荣心,也没有近乡情怯的疏离感,江华锋的一举一动都自然而然,和村民的关系也很融洽。石龙村支部书记施夏明是一个非常有魄力的实干型基层干部,他在采访中说,江华锋的事业从小做到大很不容易,可贵的是他懂得感恩。“村部刚建好时,我们办公室很热,为了改善办公环境,他直接送了两台空调过来。”
江华锋现任江苏博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为旗袍文化研究会发起人,事业的重心一直在平湖。虽是“80后”,但他已在商海摸爬滚打10多年,具有商人特有的市场敏锐性和前瞻性。在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后,江华锋开始谋划更大的成功。“如果从衣食无忧的角度讲,我不需要再这么拼搏,但人总要有梦想,做一些对社会更有价值和意义的事情。”江华锋告诉本刊记者。
2015年中秋节,他写道:“夜风渐凉月渐圆,光阴催人急如箭。已入仲秋志未酬,定成乾坤乃敢眠。吴刚伐桂广寒前,鸿鹄长空云霄间。愿做勾践越吞吴,何妨尝胆再十年。”这首诗,他送给了正在努力实现梦想的自己。
在服务业里淘金
江华锋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懂事较早。9岁时,他开始在平湖市菜市场卖菜,当时上学的费用主要是靠这个挣来的。由于江华锋岁数小,又是乡下人,最初受到了别人的一些歧视和欺负,比如菜的分量,本来已经称好,别人还会多拿一点。“人的生意经往往是被逼出来的,光靠一个人的淳朴还是不行的。”提起这段儿时经历,江华锋如此感慨。
不过,卖菜的事还算顺利。由于菜品好,价格适中,江华锋的菜很早就卖完了。“菜卖完后就回家,感觉回去太早了,过得不够充实。”于是,江华锋灵机一动,开始“收购”其他人的菜来卖。这些人主要是老人家,他们希望早点卖完菜回家,江华锋的“收购”行为正合他们的心意。这算是江华锋第一次展现自己在做生意方面的能力。
石龙村妇女主任夏爱英和江华锋同住一个组,她用“豪气、朴实”来形容江华锋,而在一些老一辈人的眼里,江华锋从小身上就有股聪明劲。高中毕业时,江华锋报考了杭州建筑学院,也被录取了,但他的心思不在学业。“不是家里的条件贫困到那个程度,就是当时感觉要更快地出来工作。”在建筑学院度过一个月后,江华锋买了一套酒店管理的丛书,并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又过了一个月,江华锋彻底放弃了学业,到浙江永康的一个四星级酒店面试,由于只学了点理论,没有实际工作经验,他从“跑菜”开始,用了8个月时间,一步步当上了跑菜组组长、领班、经理、总经理助理、董事长助理。
积累一定经验后,江华锋回到了平湖市,那时他19岁。在平湖的一个酒店,江华锋以接待员的身份开始了新旅程。经过半年实践,他做事的风格和一些服务理念得到认可。江华锋说:“酒店要从基础的服务、环境,菜肴的价格上下功夫,而不是靠服务员和所谓的关系来拉客户。”后来江华锋离开了这个酒店,但酒店依然以他的一些理念在经营,“那时觉得很有存在感。”
2003年,江华锋开始创业,开了自己的第一个酒店——北海大酒店,当时他大约掏了5万元,还借了10多万。然而,就在生意最好的时候,非典来了,“当时我感觉遇上了雷击,自己要被击倒了,如果酒店开不下去,就面临负债的危机。”江华锋告诉记者。为了赢利,江华锋增加了宵夜业务,算是渡过了危机。2004年,酒店生意好转,江华锋也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
2007年,江华锋认识了他生命中的两个贵人,他们在上海、杭州都有产业,对他很器重。他们当时做了一些投资,包括宾馆、酒店、餐厅、服装、足浴等。“当时我投的不是钱,而是自己的精力和能力。”江华锋告诉记者,当时所投资的钱部分都是打的欠条,比如投资200万,欠条是66.6万;投资300万,欠条100万,股份一直是33.3%。
后来,江华锋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大约将投资中的1800万元全部收回。2008年,其中一个贵人去了英国,便把自己名下的一些产业全部以优惠的价格转让给了他。“我是赶上了好时机,那个时候有真正做老板的感觉。”江华锋笑着说,“有人和我开玩笑,说刚在你这吃好饭,又在你这洗脚,逛了个服装店也是你的,不小心住个宾馆,还是你的。”
江华锋在“旗袍文化研究会跨年盛典”现场
自己就是菩萨
江华锋有一个保持了10多年的习惯,就是把每天要做的事记在笔记本上,他说用笔记录,效率比较高。他非常重视培养团队执行力、凝聚力,这也是他今天能够取得成绩的关键一环。
说起做酒店,江华锋很自豪。记得2010年5月1日,他经营的酒店中午全部客满。期间来了一个旅行团,但他们就一直等着人住,还帮忙收拾。有朋友对此打趣道,在江华锋的酒店里,好像看到了一幅清明上河图,人来人往,生意兴隆。
随后几年,江华锋除了涉足餐饮服务业,开始在体彩、物流方面有所收获,这些让他积累了财富,结交了朋友,也开阔了视野。“在做生意的过程中,我得到了不少人尊重,但这种尊重并不是因为我拥有财富,而是因为我通过自己努力做到了今天,大家还是有些敬佩的。”
做生意的这些年,总体来讲是平稳的,所以江华锋对记者反复说:“我很幸运,生活中遇到帮过自己的人,我会用心感恩。” 平湖市当湖商会会长王富国先生是江华锋的偶像,王富国通过努力打造了属于自己的商业王国,在江华锋生意向前时给予了很大帮助。“这种感恩是发自内心的用生命去感恩”,在与江华锋的交流中,这几句被他多次提及。
因此,江华锋所开的足浴店员工都会到敬老院给老人免费洗脚、修脚,70岁以上的老人来店里洗脚是免费的。他还会带团队去贫困的地方送善款。“这都是发自内心地去做,而不是做样子。”江华锋说。
不过,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时,江华锋还是遇到了一些挫折。有一次,他为朋友的企业做了担保,后来,朋友的企业垮了,人也跑了。江华锋当时只有两三百万元现金,但出于诚信,他还是把债务责任揽了下来。2015年,这个朋友出现了,对方虽然还有一个厂子,但情况不是很乐观,这个债务江华锋至今还没有索回。
还有一次,他准备经营酒店,花了200万元搞装修,但周围居民投诉,说酒店排烟、排污有问题。江华锋找了环保局、卫生局、工商局,都没有给明确的答复。最后,他到每家每户拜访,恳请他们支持酒店开张,毕竟已经投资很大了,但没有得到所有人支持,只好空关了一年后改做了足浴。“做生意的时候,也会感受到里面的一些潜规则,但总的来说,自己不会过于触犯原则,也不给什么部门施加压力。”江华锋告诉记者。
作为一个商人,江华锋判断理性、准确,当产业多了后,他发现酒店不好做,就在2012年到2013年将酒店逐步转让。江苏博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印杰告诉本刊记者:“华锋作为年轻企业家,有眼界,有责任,能够顺应当下趋势,在禁酒令刚出时,他就已经谋划转型了。”
“我是个很好胜的人,不管碰到什么困难都自己想办法,会让合作伙伴看到的都是阳光的、积极的。”
有一次,石龙村修水泥路,这个路要挨家挨户修过去,非常得民心。但有一户修不通,因为要占用他的土地。为了这个事情,村干部不知道跑了多少次,但都无功而返。后来,江华锋进行了协调,说愿意让出自己的土地与那户村民对换,先把路修好。后来,这个事情最终解决了。石龙村支部书记施夏明告诉记者,这条路,本来不关江华锋的事,但他看重村里百姓的利益,愿意付出。
“不必去求菩萨,其实自己就是菩萨,人心善就能做些事情,有时大度一点,用小小的爱可以感染周围很多的人。”江华锋说。
有文化,企业才有灵魂
做企业多年,江华锋认识到,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文化的介入,没有文化灵魂,是很难长久生存的。
2011年,江华锋认识了印杰,他们的思路不谋而合。印杰告诉记者:“现在不少人为了追求商业效益,不惜损害社会,甚至传统的道德,企业家怎么做才能不单对社会有益,而且能产生商业价值,我们一直在寻找这样一个点。”
最终,他们于2015年7月在徐州成立了旗袍文化研究会。研究会以“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中华国粹,宣传旗袍内涵,提升女性气质”为宗旨,在继承和发扬中华女性传统精神内在美的基础上,提升当代徐州女性新形象。协会着力弘扬旗袍文化,广泛联谊社会各界和众多旗袍爱好者,共同推广传统文化,并以旗袍为载体,组织广大妇女学习女性礼仪,修炼女性优雅气质,提升女性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为徐州女性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提供服务。
之所以会做旗袍文化,也有些巧合。江华锋说,有一个自己尊重的老人酷爱穿旗袍,后来他发现旗袍能反映出来的东西不简单,能传承女人的一种美、一种德,于是想到把旗袍文化作为一个载体去做。“传统文化和文化产业在未来几年发展空间很大。如果我们把传统都丢掉了,拿什么留给下一代?下一代怎么会热爱自己的国家、民族?”印杰说。
合作伙伴张璐本来有自己的事业,但她被江华锋开拓市场的敏锐性吸引了进来,现担任旗袍文化研究会商务部部长。她告诉记者,旗袍文化只是一个载体,旗袍是修身的,文化是修心的。研究会还会开展一些提高女性素质的课程,比如茶道、香道、女德、禅修、弟子规、父母规等。经过几个月的运营,旗袍文化研究会已经成立分会5个,拥有12000多名会员,做活动60余场,为大约200名失业女工做了技能培训。“做一件喜欢的事情是一种幸运,做一份喜欢的事业是一种幸福。”张璐说。
然而,做文化并非说说就行,需要身体力行。“你说做文化,跟随你的人会觉得比较虚,没有方向,所以必须要有清晰的思路和规划。”江华锋说。为了全力打造旗袍文化平台,江华锋将原先的宾馆承包了出去,体彩店也安排专人负责运营。
当然,能够建立核心团队来打造文化产业,管理很重要。江华锋告诉记者,合作最大的动力是公平、公正,但最重要的是公开。那就是能不能把核心的东西公开,然后做合情合理合法的事。公开包括财务、消费,项目后续的发展,引进的其他行业合作伙伴等。
既传承文化,又热衷慈善,这是旗袍文化研究会的理念。2015年,他们的“10年恒天使计划”就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徐州有一对兄弟,哥哥恒恒5岁,弟弟3岁,母亲智障,父亲失明,奶奶身体不好,家里靠爷爷一个人打工支撑,月收入2000多。有一天,母亲不小心将除草机的电源插上,恒恒的胳膊不幸被绞断了,该事引起了社会关注。旗袍文化研究会为此募捐了20000多元,江华锋自己捐助了2000元。“按照一般做公益的方式,捐钱捐完就算做完了,但我们会想到孩子和整个家庭的未来。”江华锋说。
于是,在江华锋的带领下,旗袍文化研究会组织了120人,分成12个组,每个组10人,每个月都有一个组去关怀帮助这个家庭,每人捐出100元。在孩子六七岁时,旗袍文化研究会会定向培养他做讲师,15岁时就可以独立上台演讲。印杰说:“我们要培养他的生活技能,使他能养活自己,从而站在一个比较高的人生起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把公益传承下去。”除此之外,旗袍文化研究会还来到聋哑学校,鼓励聋哑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帮助别人的事,消除自卑,建立自尊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江华锋告诉记者:“现在很多人对慈善、公益失去信心,还有些企业是做花架子,我们要用心去做,影响到更多更大的人群,就功德无量了。”
按照当下对一个人成功的衡量,江华锋无疑是个成功人士。但他坦言,自己离成功太远,太微不足道了。现在自己不是想个人如何取得财富,而是让一路的跟随者、合作伙伴不再为赚钱而困惑。
“当人真正累积一定财富时,人的想法不再是以赚钱为目的;人一定是为了有价值而活着。有了价值,就有了一切,而不是有了钱就有价值。”江华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