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炮儿”冯小刚的中年危机

2016-09-25万佳欢

37°女人 2016年2期
关键词:管虎老炮儿六爷

·万佳欢

“老炮儿”冯小刚的中年危机

·万佳欢

20 15年11月21日晚,冯小刚凭借在电影《老炮儿》里的表演,击败了众多专业演员,夺得台湾金马奖影帝。

北京话里的“老炮儿”指的是胡同里的老混混、老古惑仔。冯小刚饰演的男主角六爷是一个有血性、讲规矩的“老炮儿”,虽然喜欢打打杀杀,却坚守某种过时的“江湖规矩”,重义轻生,与新时代格格不入。2014年,管虎只花了3个月就写完了剧本,但找谁来演男一号成为最大难题。在中国男演员里,谁能够出演一个年近60的老混混?他想了一圈,也没找出合适的人选。

一次聊天,管虎的妻子、演员梁静忽然提起:其实冯小刚导演挺像六爷的。大家一听,连连点头称是。管虎越想越觉得像,但是让冯小刚来给自己演戏,“这不是天方夜谭吗?”

算起来,冯小刚演过不少戏。20年前,在王朔导演的《我是你爸爸》里,他就第一次担任了男主角,后来也经常帮别人串戏。在《让子弹飞》里,冯小刚出演过一个猥琐的师爷,他给自己的角色设计了几个小动作,比如把筷子衔在嘴里。影片宣传时,姜文曾说:“冯小刚早该一门心思做演员,干导演是误入歧途。”

《老炮儿》的剧本送到冯小刚手上后,他一下就喜欢上了这个故事。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近些年大部分电影都是纯娱乐片,有情怀的现实主义电影凤毛麟角。冯小刚有那么一点逆反心理:既然和现在的风尚反其道而行,他就觉得“值得拍”。

《老炮儿》作为威尼斯电影节闭幕片首映后,冯小刚的演出获得了一边倒的好评。他们觉得:幸好电影最后没有发生一场械斗(因为厮打他们实在看得太多),戏就好在六爷的奔跑。这段提刀直面对手、逆流而上的奔跑戏,正好也像是冯小刚的人生写照。

拼命要冒尖

冯小刚出生于1958年。年纪正好在第五代导演和第六代导演之间,但他的出身和口味决定了他不属于哪一个群体。冯小刚从小就喜欢画画。他每次路过电影院时,都特别羡慕站在架子上画电影海报的人,画海报成为他的职业理想。这个目标很快就实现了,从部队转业后,他以美工师的身份进入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但冯小刚渐渐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感到不满,他的新理想是当电影导演。而在那个年代,导演几乎都是由单位领导指派,冯小刚既非科班出身,又不是电影世家子弟,他的目标看起来很难实现。

他选择先进入核心创作集体,“曲线救国”。在认识了郑晓龙、赵宝刚和王朔之后,冯小刚开始尝试写剧本。1989年,郑晓龙策划了一部表现当下社会生活的室内喜剧《编辑部的故事》。这类情景剧对台词要求很高,于是郑晓龙找来海马影视工作室的王朔、魏人、苏雷等编剧,让所有人以王朔的初稿剧本为范本写作,而他发现,比起其他人,冯小刚在模仿王朔的喜剧样式和语言方面做得更好。

《编辑部的故事》播出后在全国引发收视热潮,冯小刚也由此获得了更多的机会。1993年,冯小刚碰到了另一个机会——导演10集电视剧《一地鸡毛》。1994年,冯小刚向自己的目标再度挺进一步,跟王朔一起转战电影圈,头一部作品就是改编自王朔小说的《永失我爱》。

然而,影片并没有引发什么反响。冯小刚没有碰到好时代。始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国产电影不景气状况丝毫不见好转,1993年,国产影片减产一半,观众不足从前的1/3。

在《永失我爱》之后,他连续几部片子都中途夭折或停机,和王朔一起创办的好梦公司几乎血本无归。但冯小刚到底还是一个不服输的人。“一般的导演要是经受这样的打击就一蹶不振了。” 新影联院线原副总经理高军评价。他曾把冯小刚比作一棵被大石头压住出不来的小苗,“拼命要冒尖,拼命从旁边钻也要钻出来。”

快到40岁时,冯小刚碰到了一个机会。在电影市场不景气的背景下,时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厂长韩三平与紫禁城影业公司总经理张和平试图救市。他们希望制作一部贺岁影片,想要寻找一个活跃、手里有素材、符合观众口味的成熟导演。冯小刚带着王朔小说《你不是一个俗人》的故事入选,剧本后来改名为《甲方乙方》,“他手里的题材最喜剧、最接地气、最符合贺岁片的需求。”

冯小刚敏锐地看到了其中的意义和机会。他大胆地接受了一个条件:不收钱,零片酬,只拿票房收入分账。不成功,便成仁。

《甲方乙方》的票房大获成功。此后两年里,他连拍两部卖座贺岁片《不见不散》和《没完没了》,一片空白的中国电影市场出现了“贺岁档”概念,而冯小刚则被称为“贺岁档之父”。

即使得到老百姓的喜欢,但他一直没能得到学院派的认可。2000年,《一声叹息》的票房成绩仅次于主旋律影片《生死抉择》,囊括了除最佳导演奖之外的全部5个主要奖项,但未能入选当年金鸡奖提名。实际上,在2007年《集结号》上映之前,冯小刚的作品一直没能在真正意义上获得主流评论界认可。

嘴欠,直肠子,但能屈能伸

拍摄《老炮儿》之前,管虎跟冯小刚不算熟。拍了80多天戏,他渐渐发现,冯小刚是个“直肠子”,一个“性情中人”。管虎说,“他平时不绷着脸,喜怒哀乐全在脸上。有时候你会看见他跟记者嚷嚷,他就是这么一人。他看见他认为不对的事,他忍不住,要是喜欢起来也没样。”

在观众看来,这是冯小刚跟《老炮儿》里的六爷最相似的地方。有人把冯小刚称为“小钢炮”,因为他经常态度鲜明地表达自己对公共事务的看法,比如痛斥中国电影审查制度,炮轰综艺电影,或者声援舒淇。

“小刚导演跟六爷挺像的,他们都好酒、好朋友,”管虎说,“用北京话讲就是仗义,局气(豪爽、讲究规矩)。”但冯小刚认为,自己远比六爷复杂。“六爷比我单纯,他更像一个老小孩,因此他也会比我更坚定,对自己坚信的那一套毫不怀疑,”他说,“我可能会在很多时候都是处在一个动摇、怀疑的状态。”

从某种程度上说,冯小刚是一个“能屈能伸”的人。作为中国内地商业化程度最高的导演之一,他往往能够八面玲珑地在官方、投资方、甚至广告方之间周旋。

《大片时代——冯小刚与华谊兄弟》里提到,在2003年之前,王中军一度看好姜文,投资了《鬼子来了》《阳光灿烂的日子》等不少影片。然而,既霸气又独断强硬的姜文让华谊公司的王氏兄弟“Hold不住”。相较而言,冯小刚没有这么大的谱,他懂得合作,片子又有商业保障。1998年,华谊兄弟以一年400万的高价挖走冯小刚。

冯小刚之所以愿意合作、周旋,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为自己换来最大利益——拍摄自己喜欢的影片。他每拍一部电影,都会跟投资方达成某种默契:我满足你一部,你也满足我一部。实际上,冯小刚的很多影片都是出于某种商业或利益“需要”。2005年,冯小刚拍摄了他的第一部大片《夜宴》。对于投资方华谊兄弟来说,它是一部必须拍摄的电影,因为它可以标志华谊兄弟在制片领域拥有了制作大片的能力。2010年的《唐山大地震》则是唐山市政府给冯小刚的一篇“命题作文”。

《唐山大地震》公映第一天,中国电影局副局长张宏森就在《人民日报》发表5000多字的评论文章盛赞该片,《新闻联播》也作了两次报道,官方舆论确立了冯小刚的主流地位。

不愿意妥协了,因为时间无多

冯小刚认为,六爷跟这时代有点格格不入。他说:“这个人物心里头堵着一口气,要把这口气释放出来,正好赶上儿子被绑架,就豁出去了。”巧合的是,在管虎找到冯小刚出演《老炮儿》时,冯小刚几乎处于一个相同的状态之下。

冯小刚这几年过得并不痛快。2012年底,他耗尽心力、酝酿19年拍出来的《一九四二》票房失利,他突然发现,自己现在摸不清观众的喜好了。张国立回忆,因为《一九四二》票房,冯小刚甚至掉了眼泪。随后,同档期的对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和《泰囧》都表现得十分强势。

电影下档后,为了回报华谊兄弟,冯小刚得拍一个常规冯氏喜剧片,即后来的《私人定制》;为了还影片过审的人情,他还必须硬着头皮担任央视春晚总导演。最终,《私人定制》的票房高达7.1亿,但观众对冯小刚的差评也到达了最高峰。另一方面,担任春晚导演的冯小刚忙活了大半年,最后还是收到了意料之中的一片骂声。

那一年,冯小刚56岁,就像《老炮儿》里的“年过半百”的六爷一样,他也是个“奔六”的人。他觉得自己还年轻,但是承认自己碰到了中年危机——就是一种迷茫的,不知方向的状态。2014年到现在,他没有继续拍电影。

2015年7月,他突然暗下决心,发了一条微博:“如果30岁我可以妥协,退而求其次,因为来日方长;但我已经快60岁了,借社会新闻里经常使用的一句形容‘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 ,就不愿意妥协了,因为时间无多。”

现在,冯小刚终于理顺了思路:丢开自己和年轻观众的“代沟”,做自己喜欢的事。现在,他的新片《我叫李雪莲》已经开机,改编自刘震云的小说《我不是潘金莲》,将用冷幽默的方法讲述一个女人20年打官司告状的荒诞故事。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2015年46期)

猜你喜欢

管虎老炮儿六爷
六爷的天书
六爷的天书
六爷的天书
那些年,我们抓拍的明星本期主角:管虎
管虎:有时候忍耐和承受力更重要
管虎:迟到10年的婚礼给我的“花房姑娘”
《老炮儿》,迟暮英雄的挽歌
《老炮儿》:北京人的情,中国人的理
“性感女神”梁静,在“三角恋情”中穿梭出的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