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起读家谱

2016-09-24鹿崇涛

师道(人文) 2016年8期
关键词:家谱儿子爸爸

鹿崇涛

一起读家谱

鹿崇涛

儿子念小学五年级。今年 “五一”小长假,语文老师布置的实践性作业为:“调查各自姓氏起源,并形成研究报告”!一回到家,孩子便将这任务告知我们,满脸的兴奋。

第二天吃午饭时,儿子边落座边向我们 “兜售”其研究成果:“爸爸,上午我查阅资料了,据说咱们鹿姓有五个渊源:一是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之子康叔后裔,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二是源于鲜卑族,出自鲜卑族拓跋部阿鹿桓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鹿氏;三是源于蒙古族犬鹿氏,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为氏;四是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五是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鹿姓是个古老姓氏,人口不多却分散全国各地,有 ‘鹿走神州’之说。古往今来,鹿姓名人也有不少,如五代词人鹿虔扆,明朝万历进士鹿久徵、大理寺卿鹿善继,清朝两广总督鹿传霖,新中国国防委员会委员鹿钟麟……”

我面露喜色:“资料挺详细!看来这些年资源又充实了。前几年,网络上的鹿姓渊源好像只提到三个,咱们鹿氏家谱中也说是三个。”

“家谱?”儿子好奇地问: “咱们也有家谱么?怎么以前没听说过?书上说福建一李姓家谱有90卷长呢!”

“咱们也有家谱的!只是薄薄的一本,没人家的丰厚而已。吃过饭,我可以拿出来给你看看。”

吃罢午饭,刷好餐具,儿子嚷着要看家谱。我嘱咐他先洗手,他则问 “为什么”,我解释说:“家谱中记录的多为宗族先辈。按一般传统习俗,族人要看家谱,须先洗手、净面、拜谱的,以示敬意。”孩子听了解释,“哦”了一声乖乖照做。

请出家谱。我与儿子端坐客厅沙发上,从孩子初见家谱的 “嘿嘿”笑声中,我听出了他的兴奋、惊喜、自豪乃至对于家族的认同感。

“咦,爸爸,这家谱的版式怎么跟现在图书不同哦?”儿子端详家谱好奇地问。“这是延续古代书籍的排版方式呢,文字竖行排列,自上而下、从右往左阅读。”我解释说。

翻开家谱封面,我开始给孩子读 “序言”:“……相传,我鹿氏祖先人原定居于江苏铜山县鹿宅子,……根据现有资料和班字往上推溯,鹿氏祖先人大约在公元一七六〇年左右 (清乾隆二十五年间)外出谋生,来到鹿宅子定居。因贫寒进入湖区务渔、运输至今……”

“这段序言陈述了咱们鹿氏祖籍,以及先人们下湖谋生的事实”,我解说着,“鹿氏祖先因贫困被迫进入湖区,目不识丁,差不多是吃了上顿没下顿,老人去世了找块地就埋了,对后辈的亲情血脉教育主要靠口耳相传。记得我小时候,我的爷爷、爸爸就常对我念叨:‘孩子,咱们姓鹿,梅花鹿的鹿,祖籍徐州府铜山县,堂号是松荫堂’……那时的我似懂非懂,但长辈们说得次数多了,也就铭记于心了。可以想象,关于家族史的诸多细节,如老一辈讲得疏忽或遗漏了,后辈们也就无从可知了。本族人曾寻访江苏铜山鹿氏,因 ‘一无碑文记载,二无遗志相传’,最终只能互称 ‘本家’,而无法详叙渊源。由此我常常在想:人若没有文化,真是既无奈又可怕!或许,这正是咱中国百姓父辈再苦也要让孩子上好学的根本原因吧。”儿子依偎在我身旁,黑豆似的眼睛忽闪忽闪的,听得异常用心。

“看,这是咱们 ‘鹿氏家教’”,我继续引读,“执政不可骄纵,骄纵难服民心;从军不可畏怯,畏怯难能去敌;……为人不可诡险,诡险难以长久;……树志不可无才,无才难展宏业……”

“爸爸,我发现其中规律了:每条家教的前一句在告诫应怎么做,后一句是具体说明原因!”儿子如发现新大陆一般,兴奋地说道。“对的。家教格言旨在教导和规范每位鹿氏族人要有理想、有骨气、有才干、正直善良,做对国家和社会有用之人。这就如你们学校的 ‘学生守则’,却远比 ‘学生守则’更富含长辈的殷殷期盼与温情!”

“这是咱微湖村鹿氏的 ‘字辈排列’:贵、永、全、齐、昌,德、玉、崇、存、在……”,我读得铿锵有力。

“爸爸,你是啥辈分?”儿子问。

“崇字辈呀!鹿崇涛嘛!”我指着家谱中 “字辈排列”答道。

“那我就是存字辈喽,可我的名字里咋没有辈分呢?”孩子瞅着家谱略显疑惑。我笑而不语,只管继续翻家谱:

“喏,族谱中你的名字叫 ‘存续’,学名 ‘之峻’”,我端示家谱不紧不慢地解释,“给你起这个学名,可耗费你爹我不少脑细胞哩!名字有两层寓意:一是 ‘崇山峻岭’,咱爷俩的名字出自同一成语,意为一脉相承;二是 ‘之’字古汉语有‘去,往’之意,‘峻’指山)高大,‘之峻’即寄望 ‘往高处走’,也就是希望你将来能有个好前途。——因为取名,从你出生到正式上户口拖了整整俩月!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我娓娓而谈。

“爸爸,其实今天上午查阅完资料,我本打算一鼓作气完成研究报告的。可一看我们姓鹿的全国才五万多人,太稀少了,有点泄气,于是改做其他作业了!”孩子向我敞开心扉。我听了,猛然想起自己小时候:当得知鹿姓人口稀少时,也是同样的灰心失望,并嚷着要跟母亲改姓林呢!

儿童自尊心理如此普遍而强烈。想于此,我说:“你了解的数字可能有误!据统计,仅咱们山东省的鹿姓人口就接近六万,全国鹿姓人口十五万以上、排名第321位。”

“哦,全国有一万多个姓氏,咱们鹿氏按人口能排三百多位,还不错哈!”儿子说着,眼里闪着光芒。

“英雄不论出处。”我略带说教口吻,“其实只要个人勤奋努力、不怕吃苦、善抓机遇,即便是出身小姓氏、小家族,一样能成功成才!”

“嗯。”儿子似乎认同我的说法,“爸爸,咱们家谱是怎么来的?”孩子刨根问底。

“家谱是记录父系家族世系繁衍的历史图谱档案,一般由本族人合力编建。”我耐心解释着,“咱手里这本 《鹿氏家谱》于十一年前编印,主要是昌字辈、德字辈和玉字辈族人的努力成果。听老人说,三十年一修谱。二十年后,咱爷俩将要经历再次修家谱呢!”

“哦,再修家谱时,我要参与么?”儿子稍显激动和兴奋。

“再过二十年,你已学有所成、成家立业喽。”我答说。“手头这本家谱,当年是我联系文印社排版与付印的。事后,建谱采访者之一的玉柱叔曾多次表示,要将家谱相关原始文献转交给我,——希望我能为家族尽点力:一来考虑我是长房崇字辈男性中最长者;二来考虑我是教师,文化水平较高,是将来续修家谱的理想人选!”

“爸爸,什么是 ‘长房’?怎么修家谱呢?家谱平时搁哪里?老人手里的家谱要传给后代吗,怎么传承呢?……”儿子的疑问滔滔不绝。

家谱乃封建宗法制产物,又是中国特色人文现象。它的传承,即在明晰解答 “我们是谁”“我们来自哪里”等生活中的大问题。几年前,我曾试图模仿祖辈对孩子施以类似影响或教育,屡遭挫败。儿子的这次实践性作业,给我提供了一个契机,让我将 “传统的种子”撒向孩子心田,同时它也让我深深体会到:教育须要适时,务必要牢牢把握住稍纵即逝的瞬间!

新课改以来,各版本语文教科书编写备受关注、甚至饱受诟病。但就传统文化的传承而论,我要真心为人教社小语教材点个赞!

山东微山县特殊教育学校)

责任编辑李淳

猜你喜欢

家谱儿子爸爸
家即是国,钩沉史海乐为舟——“家谱文化的传扬者”朱炳国
打儿子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我和爸爸
爸爸
爸爸冷不冷
可怜的爸爸
儿子
从《家谱》看吉林回族的源流与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