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奶业需要一次自我超越
2016-09-24陈秋衡
民族奶业需要一次自我超越
当下中国奶业似乎处于一个特别尴尬的时期。
一方面,奶业很火。2015年,我国生鲜乳和乳制品产量分别达到3870万吨和2782万吨,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印度。主要乳品加工装备和技术水平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奶业20强企业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50%,许多产品在国际获奖。伊利更是创造了603.6亿元的营收,成功位列世界乳企第八,成为亚洲首个进入世界前十的乳企。
另一方面,奶业很难。养殖端超过50%的亏损面,消费端始终没有明显起色。面对进口奶粉的冲击,原料奶企节节败退,多家企业报出数亿元的亏损,中小牧场不断倒闭,杀牛倒奶频现……
正如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奶业D20峰会上所说的:“振兴中国奶业,是中国奶业人的责任和使命、梦想与光荣。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小康社会不能没有牛奶,十几亿中国人不能没有自己的民族奶业。我们有100多万奶农,有1000多万头奶牛,有几百家乳企,有不断扩容的十几亿人的大市场,我们没有理由放弃民族奶业,没有理由把国内这么大的市场拱手让人。为国人的幸福生活计,为农民的就业增收计,为国家重要农产品和食品供给保障,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奶业,加快振兴民族奶业,为所有中国人都能喝上奶,喝优质奶而不懈努力。”
发展振兴民族奶业,对于保障市场供给、增加奶农收入意义重大,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当前,中国奶业与国际市场已经深度融合,全球奶业一体化进程加速,市场增速放缓以及消费升级带来的高端化、个性化趋势,都深刻影响着中国奶业发展。而中国奶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在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品牌化方面实现快速提高。
目前一些传统的乳业大国开启了销售目标制的新一轮大战,中国乳业因此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乳制品企业要提升能力,就必须走出一条品质过硬、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友好的乳业发展之路。
中国奶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次自我超越的长跑,要深入洞察消费者深层次的需求,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和更多高附加值的创新产品;要勇于探索和建立高于国际标准的质量管理模式,持续推出高品质产品,打造“品质企业”,赢得消费者信赖;要提高所有环节的效能,在奶源领域升级物联网追溯体系,在生产领域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在研发领域打造全球智慧资源平台,实现全产业链的创新和突破。
从这些方面看,圣牧无疑为民族乳业提供了一个极具意义的参考样本。7年时间,圣牧从零开始,瞄准最高标准,以高度创新性的思维,从源头开始打造一个全程可控可追溯的有机产业体系,保持了持续赢利的能力,快速发展到市值过百亿的规模。本刊记者前往位于乌兰布和沙漠腹地的圣牧,深入观察和采访,系统梳理并全景式展现了圣牧独特的发展历程和理念。
总编辑邮箱:qiuhengch e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