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德木图 草原上的“90后”银匠

2016-09-24

中华民居 2016年2期
关键词:银匠银器技艺

乌德木图 草原上的“90后”银匠

乌德木图

大学毕业前的一份创业规划,给了迷茫中的蒙古族小伙乌德木图一个认真审视自己内心的机会。3年后的今天,这位“90后”在家乡甘肃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县城,经营着一间属于自己的银器制作公司,并成为当地银器制作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老银匠的落寞

蒙古人的生活离不开银器。银碗、银壶、头饰、蒙古刀、马具鞍花等,都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这些银器和饰品是由银匠纯手工打造,造型和纹饰古雅大方,带着游牧民族不羁的气质。

蒙古银器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银匠需要先把熔炼过的白银制成薄片、银条或银丝,利用压、寥、刻、镂等工艺,制出精美纹样,然后再焊接或编织成型,不仅需要银匠具有娴熟的技艺,还要具有十足的耐心。

乌德木图的爷爷和父亲都是草原上的银匠。从小,他就看着一块块银料在爷爷和父亲的手中,化成水,又捶打成型,烙印上属于他们民族的纹样,然后以新的生命出现在草原的蒙古包中,出现在族人的衣饰上。

然而,草原再辽阔,工业化的潮流也慢慢浸润进来。当流水线上的银碗、银饰大批量地出现在草原上时,那些靠手艺吃饭的银匠们开始为生计发愁。有些人不忍看着这门古老的技艺就这样轻易地被复制、贬值,干脆熄灭了炉火;有些人借着这股风潮,干起倒卖首饰的行当。乌德木图的爸爸也放下了手艺,回归到游牧生活中。

不过短短二十余年,肃北草原上的老银匠销声匿迹了。等到后来乌德木图做出些名头来时,1万多人的肃北县掌握传统银器制作技艺的也不过两三个人。

创业路上的执着

受家庭的影响,乌德木图自小就对银器制作有着极大的兴趣,即便是在求学期间,也从未放弃过对银器制作的喜爱。小时候,爷爷纯手工打造的蒙古刀经常让他羡慕不已;银器上的回纹、八宝、花鸟等精美图案常常让他看得入迷。年轻的他不相信,一锤一锤打出来的银器,比不过那些冷冰冰的生产线商品。

但是在父亲的期望里,在同龄人的规划中,考上大学、毕业后考取公务员、结婚生子,才是一个平顺、完满的人生。于是在大学毕业前夕,当他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将银器制作当成自己未来的事业时,遭到了父亲的坚决反对。在父亲的眼中,银器曾经是家族的骄傲,却也是心中的痛楚。他不想自己的孩子在这个不推崇技艺的时代里吃亏、受苦。

大学毕业后,乌德木图不顾家人反对,自己借钱在肃北县城开了一间小小的银器店,售卖自己制作的银器。少了家人的理解,又没有资金的支持,开始的一两年,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过得很窘迫”。

一开始,店里只有他一个人,又没有多余的资金,他只能用上一件卖出的钱来购买下一件的原料。店里很多工具和设备都是他自己制作的。一方面他确实没有钱购买;另一方面,他觉得只有自己亲手设计的工具才最适合他的手,制作出来的银器才带有着乌德木图的气韵。

在开店期间,乌德木图不仅自己钻研制作技艺,还到青海拜师学艺,单是如何化银就学习和研究了一年。渐渐地,他的银器制作技艺开始获得认可,有越来越多的人慕名来到他的小店购买。

“就好比乔丹是属于篮球的,不是足球;我就是属于这片草原的,属于银器的,不是别的。”乌德木图这样解释自己创业的这份执着。

“小师傅”的传承重担

以前,在蒙古族的传统观念里,手艺只能传给自己的孩子,不可外传。但是,为了挽救濒危的传统技艺,乌德木图非常乐于传授技艺。他年纪不大,但是目前已经收了5位徒弟,其中3位都比他大。他还开办了银器制作培训班,给对银器感兴趣的人们免费上课。他期望有更多的人和他站在一起,为肃北银器制作技艺的发展和传承贡献一份心力。

去年,乌德木图成立了自己的银器制作公司,并尝试在微信平台进行售卖,取得不错的口碑。父母的观念也开始转变,帮助和支持他发展事业。

肃北县政府基于他在创业、传承传统技艺方面的成绩,也给予他部分资金支持,并授予他肃北银器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称号。乌德木图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也更幸福了。

“我就是属于这片草原的,属于银器的,不是别的。”乌德木图这样解释自己创业的这份执着。

蒙古族手工银碗

猜你喜欢

银匠银器技艺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
俄罗斯银器有多少种装饰手法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银匠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银匠和铁匠
千家锁
银器一试,鸡蛋猕猴桃有毒?
白银之美 曲水流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