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的院子:用最美民宿连接小镇在地生活
2016-09-23曾雅旋
曾雅旋
从三合院废墟到最美民宿
从竹山镇出发,经顶林路过红桥,30分钟可抵达大鞍山上的“天空的院子”。进入院子,在竹林与槟榔树环抱下,一座三开间带两护龙的典型传统台湾三合院民居依山而建,整个空间由庭院区跟住宿区组成,院内有水池、石椅、石凳等陈设,格调更显闲适。这里没有电视、卡拉OK,却有虫鸣、鸟叫;夏天可以看萤火虫,冬天可观云海;可以吃到古早味的地道客家早晚餐,晚上则有怀旧的老歌、老茶、老零嘴与露天电影院。
11年前,还是医学管理专业大学生的何培钧因为爱好摄影,偶然在大鞍山间邂逅了这间破败的古厝,被它古朴深邃的气息吸引,不禁对传统文化建筑式微兴起感叹,保存文化的热血种子便在他的心中悄悄萌芽。大学期间,心里惦念重修这座古院落的何培钧跨校跨系旁听了建筑学的相关课程,自毕业直到退伍之后,他没有从事医疗相关的职业,而是拿着四张古厝照片找银行借钱修房。前前后后他跑了16家银行,终于,第17位银行行长同意坐上他的摩托上山一探究竟,最终借到1500万台币,并买下这处900多坪的三合院。解决了资金问题,接下来的整个修葺历程也着实不易。彼时,一直心系建筑的表哥古孟伟也辞掉医生的工作前来助阵,兄弟俩决心一起上山修屋。为更好地还原古屋原貌,何培钧和表哥买了睡袋住在古屋里,每天观察日出、日落和风向,并反复绘制草图。在了解老房子的结构和周围环境后,他们决定不拆除,只做修整。在镇上几位师傅的帮助下,他们花了一年的时间,将木头一根一根慢慢地抛,铺瓦片,刷墙面,遇到不合规制的横梁,他们全部拆掉,把边角磨成八角形,再一根根放上去。整修后的院子外观保留竹山地区以麻竹作为墙面支撑的建筑特色,也保存了传统的清水砖,室内则呈现出人性化、舒适的现代设计,使用西班牙瓷砖、德国浴缸,透出中西相融的合理布置。
阅读区。
修缮后的三合院,将正厅设置为公共空间,中间为客厅,左间为阅读室,右间为公共厨房;因墙壁隔音效果不佳,整座三合院的护龙与后厅只隔出6间客房,让每间房间奢侈地拥有独立客厅与大浴室。然而,最终耗尽所有银行借款,精心打造的6间客房,在开业的第一个月,便严重的入不敷出,第一个月8千元的收入却要还6万元的贷款。很快,何培钧就收到了银行的查封通知,面临着巨大压力,加上父亲病重的消息,他甚至想过上百种死法。为了不让民宿倒闭,他想尽办法:何妈妈亲手烹饪的陶烧便当,里面有传统古早味的南瓜炒蛋、酱笋、炸排骨等家常菜;日间的休闲活动规划则是带着“幸福脚步便当”步行大鞍古道和参观日治时代的大鞍古厝群,沿途饱览竹林、茶园和农家的自然风光;到小镇上,体验米香店等传统老店手艺;晚上八点到九点,在院内再来一场星空下的露天电影。与此同时,何培钧也开始跑业务,白天骑着摩托车到各个公司推荐天空的院子,晚上做网络行销,到各大BBS匿名做宣传,甚至亲笔写信给台湾各县市政府的文化局局长,告诉他们这座古屋的故事。好在经过这一番的努力,危机得于变转机,在南投文化局的牵线帮助下,国际知名作曲家马修·连恩来到了天空的院子。马修·连恩和他的乐团被这座美丽的古宅深深吸引,在这里待了整整一个月,并以此为灵感创作了同名音乐专辑《天空的院子》,且一举斩获金曲奖。天空的院子也开始发酵,成为媒体报导的宠儿,更被评为台湾“最美民宿”,吸引大量朝圣者入住,更引来财团邀请复制其成功模式开辟连锁民宿,但何培钧婉言拒绝了。
元泰竹艺社的家宏,加入自己的创意,用自家竹艺制造的专业,开发竹子牙刷,为传统产业注入新意。
元泰竹艺社的家宏,加入自己的创意,用自家竹艺制造的专业,开发竹子牙刷,为传统产业注入新意。
天空的院子房间布局图。
与当地的艺术家利用竹山镇的竹子,将竹山老客运西站二楼活化改造成的“竹青庭人文空间”餐厅,已成为竹山社区再生中的一个典范。
从支持在地友好发展到有种生活风格叫小镇
就在天空的院子稳步发展时,何培钧发现竹山从一个偏僻、游客量接近于零的小镇,变成每年拥有超过十万客流的地方,与此同时,竹山小镇的人口却在五年内从8万人减少到5万人,且镇上多数为老人和小孩,日益增多的游客、噪音垃圾、车辆乱停,对竹山只有冲击和波澜,不仅没有提升这里的经济,反而影响了居民的生活。怎样才能实现翻转呢?以在地为导向设计的社区整体营造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于是何培钧开始思考将民宿变成跟当地的经济、劳务和生产都有所连接的所在,尽量把当地的资源运用到民宿中来。像是把竹山的竹炭变成民宿的肥皂,请来竹山的百年打铁店制作民宿的钥匙,床头灯采用当地的竹编工艺,床单和被单是请当地81岁老奶奶开的老店缝制,民宿的早晚餐也选用当地的蔬果等。甚至是当客人入住看到屋内喜爱的物品,也可以马上向当地店家询问、购买。
日间的休闲活动则是带着“幸福脚步便当”步行大鞍古道和参观日治时代的大鞍古厝群,沿途饱览竹林、茶园和农家的自然风光。
2012年,为改善小镇的经济动能不足,何培钧创立了“小镇文创股份有限公司”,希望把台湾的观光产业升级为学习产业,让观光客成为社会学家,让游客不只是游览一些名胜景点,而是到竹山参加一日到多日的学习体验课程,关心和支持当地的社会议题。他用“天空的院子”的盈余买下小镇里一座四层小楼,装修一新,并把所有房间以“换宿集点子”的方式在网络上“销售”,透过网络的思维到实际的参与,试图将更多创新的思维与实验带入竹山。没想到,短短半年时间里就吸引了600多人到竹山,客人来自香港、法国、印度等地。在小镇文创推出的众多服务中,如竹子编成的二维码,以低成本的方式帮助在地老店数字化,还有帮老店拍纪录片,绘制竹山爱聊天老人分布图等等,都是许多来此换宿的客人灵光乍现或是深入研究后激荡出的想法。而近期与当地的艺术家利用竹山镇的竹子,将竹山老客运西站二楼活化改造成“竹青庭人文空间”餐厅,已成为竹山社区再生中的一个典范,这里的内部空间采用5500片的竹片编织进行装饰,食材选用当地的竹笋,并特意选用在地米麸推出了米麸奶茶,做到从外观到餐桌都与在地有着深厚的连接。
从天空的院子到小镇文创,再到竹青庭人文空间,在何培钧的带领下,短短几年内,已有一波竹山青年回到竹山发展,像是每周三、周六发起的竹马夜跑,并创办元泰竹艺社,研发出竹牙刷的家宏,还有成为小镇特约插画家的小孟。如今,愈来愈多的人为竹山小镇的文化与生活注入生命力,在何培钧看来,这才是天空的院子的初衷所在。
海峡旅游×何培钧
【何培钧】
1979年出生,台湾南投县水里乡人,台湾南投县竹山镇大鞍里天空的院子、小镇文创股份有限公司、竹青庭人文空间负责人。
海峡旅游:天空的院子相较于其他台湾精品民宿有什么不同?
何培钧:在11年前的发展初期,就与其他民宿不同,当时并非是为了经营一间民宿而才到一个海拔900米深山中,在没有游客状态下经营一间民宿。我们可以为了复育一座百年传统三合院,去学习担任民宿的管家,因为民宿可以让来的旅客停留时间最长,是最能够表现文化珍贵的体验媒介。随着文化价值被看见,旅客逐渐增加,我们开始让民宿的许多耗材都导入了在地产业连结,像在地竹工艺家手作的竹编灯饰,老棉被店制作的手工被,老米香店的点心,在地陶艺家的陶器,都成为民宿中美好生活的直接体验。越在地化,才能够越国际化,因此,打造一家不只是服务外地旅客的民宿,更要思考如何透过一间民宿的经营理念,让旅客认识整个小镇的生活样貌。
海峡旅游:民宿改建初期,在传统建筑保护与现代舒适居住条件营造上,是如何构想的?
何培钧:天空的院子,初期是一个占地900多坪的百年三合院古老废墟,历经了一年时间,我们观察日出、日落、风向,尽可能在传统价值中融入了现代人生活方式,建筑外观运用古法整修,而室内融入了现代化的设计,德国浴缸,西班牙进口地砖,让传统与现代融合一起。最困难的部分在于一开始的规划环节,这座建筑到底要保留多少旧,融入多少新,其实非常主观,也非常困难。于是我们表兄弟一起住在废墟一年时间,投入最多时间,挑选合适的建材,让900多坪建筑空间中,只提供六个房间。而为了保持居住质量,平常大门管制不对外开放参观。
海峡旅游:如何以友善的经营模式带动小镇的经济发展?
何培钧:以往,在“发展”两字定义中,我们经常以外地游客为服务对象,地方政府往往也因为经济的考虑,尽可能满足外地游客的在地需求。可是,一旦满足外地游客观光硬件建设,游客不断增加,对于在地居民生活压力与冲击也越来越大,毕竟大量游客带进来的人潮与金钱,很容易极端分布,而非平均分布。因此,大部分居民不容易赚到钱,可是生活却被打扰了,居住的房子租给商人,自己搬离到更远的地方,所以当地观光游客一直增加,在地人口未必会增加。因此,两年前我们开始让游客的车子停在镇上外围镇公所免费停车场,游客把车停好后,步行两分钟进来,不干扰在地居民门口停车。另外,我们也拆掉了大型沿街直立招牌,改成平面的竹编QR code商家招牌。我们还开始推运在地返乡创业青年成为在地最美好的体验故事,让更多游客到竹山,付费支持青年在地创业计划,让更多青年可以被看见。这两年竹山已有十几位青年返乡创业,他们的事业都跟其他景区商街产品不同,所有的产品与服务都是会跟竹山在地元素有很多连结。
海峡旅游:目前还有哪些新计划?
何培钧:在竹山小镇的11年,要把食、宿与学习三种发展生态,转化成经验移植到其他地方,其中天空的院子提供在地人文住宿产业,竹青庭人文空间提供在地食材的餐饮体验,小镇文创提供的是在地学习旅游体验。我们团队想把十一年的实务经验,与更多的人分享,未来发展更多的紧密交流与合作,甚至竹山可以成为经验复制的学习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