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州构建多中心大都市区规划研究

2016-09-23刘宁斌苗道华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主城区市区中原

刘宁斌,苗道华

(1.河南城建学院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36;2.河南城建学院 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河南 平顶山 467036)



郑州构建多中心大都市区规划研究

刘宁斌1,苗道华2

(1.河南城建学院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36;2.河南城建学院 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河南 平顶山 467036)

分析世界大都市多中心发展的现象及其原因,结合郑州市2005~2014年常住人口迅猛增长的事实以及未来快速增长的趋势,预计2035年后郑州主城区人口将会逼近1000万。为避免单中心特大城市带来的一系列城市病,促进郑州市和中原城市群健康发展,必须未雨绸缪,提前谋划,在郑州市域和中原城市群两个层面,结合现状城市的基础,着力推动郑州向着多中心网络化的大都市区迈进。

城市病;多中心;大都市区;功能互补;分工合作

1 中原城市群人口聚集趋势

1.1郑州市人口聚集情形

截至2014年底,河南城镇化率只有45.2%,低于全国城镇化率54.77%。依据诺瑟姆曲线,未来二三十年河南城镇化率还会保持快速增长,达到65%左右才会逐渐趋缓。

郑州作为拥有950多万常住人口的河南省省会、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具有强大吸引力,其人口在过去10 a呈现迅猛增长,见图1。河南城镇化率还有巨大增长空间,人口、资本、服务业和工业等各种生产要素仍将不断地向郑州聚集。未来二三十年,郑州市的人口还会保持过去的增长态势,最终郑州主城区的人口会接近甚至超过1 000万。

1.2中原城市群核心圈人口聚集情形

河南城镇化过程中,人口空间分布的突出特点是黄淮四市,即商丘、周口、驻马店和信阳的人口呈现净流出的态势,而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核心圈的郑州、洛阳、许昌、开封、新乡和焦作等6个城市均呈现人口净流入的态势。

2006~2012年间,河南常住人口基本不变,但18个省辖市人口变化较大,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核心圈新增城镇人口374万,占全省新增城镇人口总量的40.65%。其中,2009~2011年间,核心圈6个城市吸纳的常住人口,占全省18个省辖市的65%;3年间核心圈6个城市市区人口总量占18个省辖市市区人口总量的比重,从42.7%提升到了45.1%。

河南大学耿明斋教授推算了2014~2020年全省18个省辖市常住人口变动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核心圈6个城市市域常住人口加总,从2014年的3 482万增加到2020年的3 784万,净增302万。6个城市常住总人口在全省常住总人口中的占比也将由2014 年的37.01%提升到2020年的40.11%。

人口长时间大量地向郑州及其周边城市聚集,导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郑州主城区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将不断扩大,进而引发并加重一系列城市病。发达国家的世界大都市,如伦敦、东京等都曾经历过因为人口过度密集带来的十分严重的城市病,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社会、环境代价。

2 世界大都市的多中心化特征

发达国家的世界大都市,在历史上都曾经历过由于人口聚集和规模增大而带来的城市病,像人口拥挤、住房困难、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犯罪猖獗等。但是,今天的伦敦、东京、巴黎、纽约等超大城市,虽然人口多达上千万,城市病却很轻微,城市整体运行良好。

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①在城市要素聚集的过程中,这些特大城市逐步实现了基础设施供给充足、管理水平不断提高。②当城市病比较严重时,它们普遍走向区域化,在空间上形成以特大城市为核心、由大中小城市组成的多中心大都市区。这些大中小城市,距离相近,通过完善的市政基础设施连成一体,根据自身基础和特色,承担各自职能,在分工合作、优势互补中,形成一个有效运行的城市体系,为各种人群、各种产业和经济社会活动等提供多元化的选择空间。这样不但大大减轻了核心城市的各种压力,而且在与核心城市的互动中,形成合力,提升了大都市区的整体竞争力。

郑州要学习世界大都市的成功经验,提前谋划,争取主动,在主城区规模还不是很大,各种城市病还不是很严重的情况下,大力推进郑州向着多中心大都市区的方向发展。

3 郑州多中心大都市区构建规划

2014年郑州市区人口达到478.4万,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提出严格控制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的人口规模。即便是现在就着手控制,由于历史惯性等诸多原因,郑州主城区人口在未来几年还是会保持强力增长,并突破500万。

郑州要更好地发挥作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的职能,更好地发挥作为中原城市群龙头的作用,就必须走向多中心的大都市区。建议着手制定相关管制政策和空间规划,逐渐收紧郑州主城区的人口规模。建议规划环绕主城区10 km宽的绿带,以限制主城区的蔓延,同时涵养和培育主城区的良好生态环境。

3.1郑州市域层面的多中心大都市区构建

现有的《郑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中,规划的各个新组团规模太小,距离主城区太近,容易和主城区连在一起,形成事实上的主城区圈层式、摊大饼式蔓延。所以,不能从根本上实现多中心的大都市区,最多只能称之为“大都市”而已。

整个郑州市域地处大平原,市域内的新郑—航空港区、新密、荥阳—上街、中牟、巩义、登封等距离主城区少则20 km,最多50 km,现状人口规模较大、产业基础较好,交通联系便捷,是郑州构建多中心大都市区的良好基础,见图2。

图片来源: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图2 郑州市域内大中小城市现状图

郑州主城区定位为大都市区的综合服务中心,主要职能为“国家级商贸中心、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航空港区是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是国务院批复的国家战略层面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远期规划人口是50万,目标是建设成为中国重要的国际航空物流中心。

在强化和优化郑州主城区职能的过程中,逐步把不符合郑州产业定位的其他产业向市域内中小城市转移,促进中牟、新郑、新密、荥阳—上街(建议调整行政区划,促其融合发展成一个城市)、登封、巩义等中小城市的发展,逐步把它们培育成为大中城市。比如,郑州主城区可以将现有的汽车工业、重型机械工业转移至中牟;部分建材工业和机械工业转移至新密;部分政府部门转移至新郑;化工产业转移至荥阳—上街等。

巩义、荥阳—上街、新郑等城市的人口,远期可以发展到100万以上。只有具备相当的规模,才可能形成完整的产业和完善的公共服务配套,形成与主城区的吸引力相抗衡的反磁力,真正实现多中心的大都市区。

3.2中原城市群核心圈层面的多中心大都市区构建

以郑州为中心,包括洛阳、许昌、开封、新乡、焦作等五个城市,共同形成了中原城市群核心圈。除洛阳以外,其他城市距离郑州主城区的距离少则50 km,多则80 km,都在半小时到一小时交通圈内。各个城市现状人口规模都接近或超过100万,都拥有较为完整的产业和一定的服务腹地,见图3。

图片来源:河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9—2020)图3 中原城市群核心圈五大城市现状图

这五个城市,既是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也共同构成以郑州为中心的大都市区。建议以省政府为规划编制主体,启动以郑州为中心,涵盖郑州、许昌、开封、新乡、焦作等5个城市的大都市区一体化规划。对五个城市的发展进行统筹干预和协调,比如五大城市间交通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衔接,五大城市间公共交通体系的统一规划和运营管理,完善和加强郑州的高端公共服务功能,以推动实现周边城市对郑州市功能的共享和郑州市对周边的辐射带动等。

无论哪个层面的多中心大都市区规划,其着力点都要放在扫清限制人口和产业自由流动的政策和制度障碍上,在优化郑州主城区产业同时,鼓励人口在不同层级城市之间的自由流动,全力推进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和均等化。

在中原城市群规划的相关文件中,洛阳被定位为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但是笔者对此有不同的认识。同许昌、开封、新乡和焦作相比,洛阳与郑州的空间距离比较远,与郑州一体化发展的难度更大。最为关键的是,地处中华文明发祥地的洛阳,长期处于中华民族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历史积淀深厚,拥有“五都贯洛”的美誉,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古都之一,其地位丝毫不逊色于长安,超过了北京和南京,所以一定要保护和弘扬好历史文化遗产,这些都是珍贵稀缺和不可再生的资源,不要一味做大城市规模和经济规模,不一定要成为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建议大力发展旅游业,适当发展高科技产业,把洛阳建设成为国际著名旅游城市和河南科教文化休闲地。

4 结语

郑州构建多中心大都市区的意义在于:

(1) 有利于避免因城市功能过度聚集与用地过度扩张带来的社会、经济与环境等城市问题, 比如通勤距离增长、热岛效应加剧、环境污染等。

(2) 可以避免在行政辖区范围内,在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上各自为战、恶性竞争、重复建设。有利于建立起明确的区域职能分工体系,即各个城市根据自身基础和特色,承担不同职能,在产业配套、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共享的基础上实现1+1>2的整体竞争优势。

(3) 有利于排除区域内要素流动障碍,形成由多种社会经济活动主体构成的良性互动系统和运行机制,促进区域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区域经济活动效率,推动中原城市群全面协调发展,带动河南城镇化健康发展。

构建郑州多中心大都市区,其困难在于操作实施。在郑州市域内,利益关系比较好协调,关键在于郑州市委市政府的认识和决心。在中原城市群核心圈层面,则需要省委省政府出面主持,不但要编制相关规划,更重要的是要成立相关机构,建立评价奖惩制度,并切实推行。

[1]林家彬,等. 城市病——中国城市病的制度性根源与对策研究[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2.

[2]易承志.大都市与大都市区概念辨析[J].城市问题,2014(3):90-95.

[3]卢明华,李国平,孙铁山.东京大都市圈内各核心城市的职能分工及启示研究[J].地理科学,2003,23(2):151-156.

[4]肖周燕,王庆娟.我国特大城市的功能布局与人口疏解研究——以北京为例[J].人口学刊,2015,37(1):5-14.

[5]耿明斋,曹青.河南省城市结构及城市形态的演进与预判[J].河南科学,2014(6):939-948.

[6]孙铁山,王兰兰,李国平.北京都市区多中心空间结构特征与形成机制[J].城市规划,2013,37(7):28-32.

[7]孙斌栋,王旭辉,蔡寅寅.特大城市多中心空间结构的经济绩效——中国实证研究[J].城市规划,2015,39(8):39-44.

[8]孙斌栋,涂婷,石巍,郭研苓.特大城市多中心空间结构的交通绩效检验——上海案例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13(2):63-69.

[9]彼得·霍尔,考蒂·佩因,罗震东,等. 从大都市到多中心都市[J].国际城市规划,2008,24(1):15-27.

Planning of Zhengzhou polycentric metropolitan area

LIU Ning-bin1,MIAO Dao-hua2

(1.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Henan University of Urban Construction,Pingdingshan 467036,China; 2.School of Law and Public Management,Henan University of Urban Construction,Pingdingshan 467036,China)

The phenomenon and reason of polycentric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metropolis are analyzed.The permanent population of Zhengzhou is expected to close to 10 million with rapid growth of Zhengzhou city in 2005-2014.To avoid “city diseases”-serious problems brought by a single center,promote the progress of Zhengzhou city and Zhongyuan urban agglomeration,Planning in advance is necessary,combine with the basis of the status quo of city,suggestions are presented for facilitating its urban construction.

urban disease;polycentric;metropolitan area;complementary functions;cooperation based on division of labour

2016-03-10

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2015B194);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2014-GH-170)

刘宁斌(1981—),男,陕西周至人,硕士,讲师。

1674-7046(2016)04-0035-05

10.14140/j.cnki.hncjxb.2016.04.007

TU984

A

猜你喜欢

主城区市区中原
新时期单元控规动态维护探索实践——以龙岩主城区为例
浅析石家庄主城区岩土工程勘察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沁园春·赞中原
浓墨重彩 绘中原出彩画卷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本月主题 在市区 Downtown
福州市主城区园林绿化引进社会化管理改革研究
城市游憩空间形态特征的空间句法分析——以烟台市主城区为例
御中原 画饼充饥
2016年1-3月各省市区玩具进出口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