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2016-09-22陈青

成才之路 2016年22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信息素养能力培养

陈青

摘 要:从精心设计任务,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学以致用;渗透网络安全教育,增强安全防范能力;渗透法制教育,强化学生的法制观等方面,论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能力培养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能力培养;高中;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1;G633.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2-0044-01

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结合教学实践,对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能力培养策略进行探究。

一、精心设计任务,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信息技术实践性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信息技术大纲和课标的基本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普遍存在两个弊端:一个过于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操作能力的培养,使信息技术教学失去实际意义;一个是“因陋就简”直接进入微机室操作,忽视基础知识的作用,导致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学习质量难以保证。因此,教师应当精心设计任务,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例如,“键盘操作”的教学比较枯燥,对于这部分内容,教材要求正确输入英文、中文和相应的标点符号。可是,对于很少接触电脑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于文字的录入大都是“一指禅”——用一个手指头,一个个敲击着键盘,眼睛不时地低头看一眼键盘,抬起头来看一眼显示屏,因而效率较低。这时,教师可让学生在录入文字前利用8分钟~10分钟的时间研究键盘——了解键盘的分区、了解常用键以及正确的击键方法,再让学生利用10分钟~15分钟的时间使用“打字高手”软件进行训练。通过观看指法训练的演示视频,通过漫游迷宫、采蘑菇等游戏的开展,学生觉得“键盘操作”妙趣横生,提高了学习兴趣和操作能力。

二、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学以致用”

信息技术实践性强,但离开理论的实践,信息技术将演变为“技术课”“操作课”,难以真正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理论课没有操作课直观和生动,理论课难上成为教师们的共识。为此,理论与操作要联系起来,理论中有操作,操作时不忘理论的指导。在“图像处理”教学中,图片格式有哪些、如何创建或获取图像、如何使用Photoshop裁剪和调整图像,这些知识如果教师一一陈述,学生会感到索然无趣,艰涩难懂。而如果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就使教学增添直观性和生动性。比如用多媒体呈现两张同样尺寸的图片:w1.bmp和s1.wmf,用看图工具将这两张图片放大10倍,观察出现什么现象。通过多媒体演示发现,位图w1.bmp放大后非常模糊,矢量图s1.wmf放大后仍然清晰。如果不借助多媒体演示,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是个谜。但是,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不能将理论课变成多媒体“展示课”,否则,教学主题、教学要求也会发生偏离。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巧妙挖掘理论知识点与实际运用的切入点,利用实物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CPU、内存、硬盘等比较抽象,一般学校也不会有硬件实验室,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带上CPU、硬盘等,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再让家中有电脑的学生说一说自己家中的电脑配置情况,并让学生试着配置一台电脑,价格在5000元以下。创造性的实践作业,对学生也是挑战,学生会兴趣百倍,从而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三、渗透网络安全教育,增强安全防范能力

当今网络大众化、普及化,上网安全提上核心地位。因此,渗透安全教育,增强防范能力,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又一个主题。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安全,包括人身安全、设备安全和信息安全等。一是人身安全。所谓人身安全,指的是避免计算机对身体的危害。计算机辐射大,危害多,如果长时间上网,容易使人身体健康出现问题。网吧、微机室等一些地方,污染严重,加上长时间上网,容易出现头昏、乏力、记忆力衰退等现象,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育成长。二是设备安全。随意触摸或者拆卸电脑等,容易引起故障。因此,为了安全起见,应严禁带电操作,不能乱插、乱拔、乱移,以免发生安全事故。三是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是当今不容忽视的问题,应该让学生注意防范。比如,告诉学生不能进入一些不健康的网站、不能泄露自己的账号和密码等个人隐私、不能登录他人的QQ等账号、不能偷窥他人信息或删除他人的重要文件等。

四、渗透法制教育,强化学生的法制观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可谓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进步,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加快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由于信息网络的普及,一些学生沉迷于网络,荒废学业,网络犯罪案例逐年递增。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应有效地渗透法制教育,引导学生文明上网、有节制地上网,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五、结束语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发展应用能力的同时,还要注重安全、法制教育,使学生成为知法守法、知识扎实、操作熟练,具有良好信息技术素养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高慧艳.对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现状的两点反思[J].成才之路,2011(23).

[2]蒋霞.高中信息技术理论课教学策略的探讨[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12).

[3]曹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J].教育导刊,2013(02).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教学信息素养能力培养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运用“分层教学”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