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理性之光照耀高三
2016-09-22周薇
周薇
一、教学现状
到了高三,学生的学习任务加重,内心充满紧迫感,恨不得上每一堂课,做每一次作业其效用都能落实到应试上。那么,如何进行语文议论文教学使其作用于应试呢?固然,老师可以像教数学公式一般教授议论文写作技巧的,例如两节课教开篇,两节课教结尾,两节课教结构,两节课教用事例来说理,等等。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试论两个问题:高三时间宝贵,选择什么材料可以最有效率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如何运用材料,使之作用于考场作文。
二、选材理念
1.联系时事热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启发学生将时事热点内容运用于议论文。
在平时课堂上,一讲到时事,学生就会立马竖起耳朵,来了精神,可见学生对“这个世界正在发生什么”充满好奇。将时事选编到阅读材料中,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议论文应该具有现实意义,反映学生对现实的观察、了解和思考。因此,将时事热点选入阅读材料中,作为学生作文素材积累的一个部分,最终让学生运用议论文中——以时事举例论证,或者作为写作的切入点,以此搭建议论平台。
2.确保所选文章的完整性、全面性、客观性,有效刺激学生思考。
在传统的议论文教学中,会让学生记背篇幅短小,内容一目了然的“作文素材”。当然,学生在有自己想法的前提下,如果准确运用素材说理,就能达到“有说服力”的目的,但是,学生的想法不会来自于几则已经提炼精简的作文素材。“写作是阅读孵的蛋”,孵蛋是一个需要时间孕育的过程,速成不得。因此,所选材料应确保文章的完整性、全面性、客观性,有效刺激学生思考。
笔者多选内容简练、深入浅出的名家名篇,这样既能确保文章的完整性,又能兼顾到篇幅不至过长。笔者选录的名家名篇有:余秋雨《道士塔》、王开岭《向儿童学习》、汪曾祺《花园》、汪曾祺《堂倌》、冯骥才《最后的梵高》等。
多选不同角度、不同类型的文章,组合到一张讲义上。例如,笔者在编辑“童心”这一主题作为课外阅读时,选择了以时事“小学生伤心日记:给妈妈捶背她一直看手机”和时事评论切入;选编了王开岭的散文《向儿童学习》,选编了白岩松的演讲稿《做一些无用的事》,以此多角度解读话题。
多选有一定口碑的媒体和媒体人的文章,将网友评论和评论文章相结合,以确保多角度剖析问题、全面客观地评价事物。
三、选材的内容与逻辑
选材的内容从三方面入手:1.时事、热点;2.对综合卷上的阅读做拓展;3.对考场作文所涉及的话题做拓展。其落脚点在苏教版语文教材的各个模块上。落脚于教材,使学生新的阅读和思考可以勾连到已经学过的内容上,做到“温故而知新”,促进“内化”的过程。例如:针对网络热点“女孩在地铁站里蹲着等地铁,被指没教养”,我与学生分析:如今在网络上随意发表自己的观点,甚至自以为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对他人进行言语攻击的现象很泛滥;我们思考:到底应该怎么使用话语权;最终落脚于:发表观点前,要做到理性思考——人是有思想的芦苇,以及真正的教养的内涵。这涉及苏教版上的两个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必修一),“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必修五)。
编辑讲义的逻辑遵循了议论文写作的逻辑,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例如上文所举例子中,首先是一则时事:女孩在地铁站里蹲着等地铁,被指没教养,这是事件“是什么”;其次是网友评论和新华网的评论文章,这是让学生思考事件背后的“为什么”;最后选入了四篇文章《容忍愚蠢是不道德的》、《被尊重的榴莲》、《人是有思想的芦苇》、《获得教养的途径》,这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我们应该“怎么做”。
四、教学实践
在传统的议论文教学中,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平时的作文指导课以专题讲解——立论、说理、结构为主;考前突击发几张讲义,让学生阅读思考。但是,形成思想,是一个内化的过程,是需要时间的,短时间内的大量阅读,也会导致“消化不良”;除了自己阅读、思考外,学生还需要讲解、评点、反馈评价。如果只让学生读,老师不讲,最后也不写,那么这样的阅读收效很小。
首先,阅读讲义,圈划评论文中的观点。讲义内容包括这几个部分:一是事件回顾:前晚起,一段“江西上饶宝马女踢小孩”的视频在网上传播。视频显示,两辆车的车主起争执。拉扯中,一名身着黑色连衣裙的女子,将一位小孩踹倒在地,小孩满脸流血。据悉,踹小孩的女子为江西上饶银行工作人员周某某。昨天中午,上饶银行官微通报称,周某某被停职处理,事件正调查。(9月18日,现代快报现代快报)。二是事件反响:为什么又是宝马?为什么又是小孩?三、评论文章:《吵架猛踹小孩,“怒发冲冠”就可以不讲道德?》《富人成负面代言人》《车祸涉宝马,舆论就变味了》。
其次,学生选取一个角度,阐发想法。摘抄几则学生评论:1.古之君子,其责己重以周,而待人轻以约。然今之众人则不然。使其善仁义,乌有宝马之事乎!(得吾说而使之,其社会可几而睦欤!)。2.(《荀子·修身》)“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肯定正确的,否定错误的叫做明智;否定正确的,肯定错误的,叫做愚蠢。”也就是说,拥有财富和豪车的人不能忘乎所以,更不能蔑视社会公德和法律。一个仅仅拥有财富的人是不幸的,必须拥有道德血液和社会责任与义务。3.贫穷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我们内心的“贫瘠”。
然后,教师讲解。1.讲解内容,明确评论文章中的观点,促进学生全面理解;2.评论学生的点评,起到生生之间相互促进的作用,启发学生从更多的角度思考。3.学生中有这样的点评:“拥有宝马的人并不一定具有相应的素质。他们在生活上渴望高人一等,吸引别人的眼球,但缺乏一定的素质。拥有宝马,只满足了他们自己的虚荣感,并为虚荣所控制,无视一些交通规则,发生事故只想用钱来解决问题。在他们眼中,没有钱解决不了的事情,他们仗着财大气粗,娇蛮无礼。”这段点评缺乏理据,表达过于情绪化。借此提醒学生“反思我们的评论,说话不能偏激,不能以偏概全,不能缺乏理据”。
最后,积累、评点。积累时事,评论文章中的理据;最后发表观点。
五、教学反思
从2016年的高考试卷来看,基础题部分更注重与教材内知识点的勾连,那对于作文来说,是否应该将目光转回教材?利用好教材中的每一个主题,在阅读、写作教学中有意识拓展对每个主题的认识与思考,选择适合的时事和名家名篇做课外拓展阅读材料。另一方面,今年的作文题目更具现实意义,更具思辨性,要求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更多地基于现实、基于时事、基于学生的原有认知来拓展思考;思考要全面、理性而深刻。现在,学生的学习生活相对单一,在无法丰富经历的时候,努力丰富思想和人格,将之反映到议论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