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在电脑里是什么感觉?

2016-09-22

奥秘 2016年9期
关键词:人脑电脑科学家

赵天

一个人一生就算再精彩、再辉煌,也终究会走到尽头,于是有人费尽心思研究延续生命的办法,甚至提出了“活在电脑里”这一概念。

以另一种形式延续生命?

自古以来,人类对灵魂是否存在的猜测从未间断过,也没有得出任何精确结论。那么,假如把人的大脑信息上传到电脑里保存起来,对人的意识和记忆进行备份,算不算灵魂的另一种存在方式呢?

最近,俄罗斯的一名富豪,悬赏上千万美元,试图找到把自己的大脑上传到电脑里的方法,他认为这样的话,在他的身体逝世之后,他的大脑仍然可以以无形的方式生活在电脑程序中。

假如这位富豪真能实现他的这一愿望,虽然没有了身体和触觉,但他仍然能看网页、打游戏、发邮件、写代码、炒股、聊天......基本上一个正常人能在电脑上做的事,他都能做,最重要的是,他无需再吃饭、睡觉,永远不会生病,从某种程度上说,他实现了“永生”!

这算不算“灵魂脱离肉体继续存在”的表现呢?

能否实现将人脑上传电脑?

剑桥大学神经科学家汉娜·克里什洛最近表示,现在的科学技术已经有能力将人脑上传到计算机里,从而让人们继续“活在机器里”。

虽然人类的大脑极其复杂,但是科学家已经对其研究得差不多了。克里什洛认为大脑就像一个复杂的电路板,如果有一种电脑可能运行100万亿次的电路连接,那么人们就可以把大脑改写成一个电脑程序,然后上传到电脑里。

我们大约有1000亿个神经细胞,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最复杂的电路板。过去一直有一种说法认为人类只使用了大约10%的大脑,其实人脑和电脑的工作原理类似,通常以节能模式运行,某些区域只在需要时才用得上。尽管大脑重约1.5公斤,只占据身体2%的空间,但是大脑需要消耗大约20%的能量。

不过以现在的处理器运算能力,可能还无法实现上传人脑程序到电脑中。

从理论上来说,人脑上传电脑也应该是可行的。人类可以模仿人脑的物理、化学和电子结构,将所有的细节都输入计算机,从而产生与真实的人脑相似的输出结果,比如控制虚拟的肢体、五官和其他器官。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还缺少3个重要因素。第一,我们还无法足够细致地扫描人脑以便完美再现人脑中的所有“电路”;第二,我们还不了解控制所有神经元和脑细胞工作原理的规则;第三,我们还没有足够强大的计算能力去运行整个仿真系统,因为人脑的复杂程度比MOS 6502处理器要高得多。

人类现在还远远达不到上述三项要求中的任何一项。现在的科学家们连一只小虫子的大脑都模仿不了。有一种被称作秀丽隐杆线虫的小虫子,它的大脑中有302个神经元,相比之下,人脑中共有860亿个神经元。根据这三个问题涉及到技术的进度来估算,我们估计至少要到2070年才能仿真人脑。

但是即便有朝一日我们能够仿真人脑,仿真得到的人脑会跟真正的人脑一样吗?它是否会有自己的意识呢?这些都还是未知数。同时这些问题也会引发伦理上的担忧,甚至面临一个哲学上的问题:意识是否能脱离肉体而存在?

从某种角度来说,不管人脑仿真是否会有意识,只要知道人脑仿真得到的结果能够拥有人脑的功能就足够了。

这样的“人”,算不算真正的人?

那么,活在电脑里的“人”,会有什么样的感觉?他们究竟算不算真正的人?

假如人脑真能存在于电脑中,先天的限制却决定了这样的“人”也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比如,他很可能再也辨认不了外界的颜色,也听不到真正的声音。因为在电脑程序里,图片的颜色和音乐的音频文件都只是一堆代码而已。最悲催的是,各种食物的美味也基本就与他绝缘了。因为从来就没有任何程序能够虚拟出食物的香气和味道……

按照科学家们的定义,这样的“人”其实就是一个超级人工智能,只不过它拥有的是某个人特定的记忆和思想。换句话说,这就好像你制造了一个机器人,再把你大脑里的东西放到它的脑子里。它实际上就成了你的一个“替身”,但并不是你本人。

至于这样的人工智能可不可以被视为人类,那就是另外一个非常高深的问题了。

美国科学家罗素和诺维格在他们的经典名著《人工智能:一种现代的方法》中,把目前已有的一些对人工智能的定义分为四类:像人一样思考的系统,像人一样行动的系统,能够理性思考的系统,能够理性行动的系统。

然而,“像人一样思考和行动”不等于都是“理性地思考和行动”。因为人类的某些行动不完全是出于理智的。比如平时我们看见了朋友和熟人要打招呼、闲聊时觉得有趣所以哈哈大笑,这些都是我们出于感情形成的一些行为习惯。而这些都是人工智能很难模仿的。

人类还有另外的一些习性,人工智能就更没法理解了。例如有的人爱吃甜东西,有的人爱吃辣东西。有的人喜欢吃臭豆腐,而同时另外一些人见了臭豆腐却躲得远远的。有的人喜欢养猫,有的人喜欢养狗,还有些人喜欢养“小强”甚至是有毒的蜘蛛。这些喜好都是没有理由的。要让人工智能来选择这些问题的答案,对它来说比围棋下赢世界冠军还要难上好几百倍!

还有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人上传了自己的大脑,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电脑程序。那么,当其他人下载这个程序的时候,岂不是就把这个“人”复制成了好几个副本?那这些副本中,哪一个才是真正的“原型”呢?这实在是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情况!

看来,把自己变成“电脑人”的设想,目前来说还是太科幻了一些。不过,这是不是意味着应该放弃上传计划呢?当然不是。因为从长远看,这项技术对保存我们的物种还是有利的。比如,一场全球性的灾难让地球变得不再适合于生物居住,到那时,“上传大脑”可能是保存人类历史和思想的唯一途径。即使这样保存下来的并不是真正的人类自己。此外,谁知道将来会不会出现一种更高级的智能“生命”,成为我们的继承者呢?我们对自己的未来还是应该有信心的嘛!

猜你喜欢

人脑电脑科学家
电脑
电脑节来了
电脑能够自己思考吗?
人脑拥有独特的纹路
让人脑洞大开的绘画方式
假如我是科学家
让人脑洞大开的建筑
让人脑洞大开的智能建筑
强化学习及其在电脑围棋中的应用
与科学家面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