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遇苍山洱海 感悟多元文化
——槐轩学人大理游学记
2016-09-22吕德普李明甫周后楷
特约撰稿_吕德普 李明甫 周后楷
奇遇苍山洱海 感悟多元文化
——槐轩学人大理游学记
特约撰稿_吕德普 李明甫 周后楷
缘起
上世纪90年代末,白族美术家赵青先生受恩师南怀瑾先生命,前往家乡大理结庐修行。时武汉大学副教授余一彦女士,受南先生委托,与李素美女士前往大理双廊看望赵青。时光荏苒,18年过去,赵青先生与余一彦女士因槐轩学派百岁老门人周元邠先生因缘,彼此再度有了联系,并约定2016年5月,前往大理双廊玉矶岛青庐一聚。5月上旬,武汉大方学校余一彦博士、大方学校顾问蒋老师,与槐轩学人明甫、后楷、德普等,相邀前往大理玉矶岛,拜会青庐主人。
游学苍山洱海,三日短短聚谈,留下无数感怀。世事无常,因缘易散难聚,今聊以数笔记之,以资他日回念。
云隙生命之光 普陀慈悲道场
下午五点,刚出大理车站,赵青先生委托的白族司机大哥早在门口接着了。大哥细心体贴,专门为我们挑了一条适合观览云海风光的路线。当下几人心里直是欢喜。原来刚出车站时,我们便遇着太阳雨,一边阵阵凉风细雨,一边斜阳高挂。怕是最适合这风光了吧。
车行洱海东岸,对面就是金庸笔下《天龙八部》经常提到的苍山了。苍山雪,洱海月,洱海月对苍山雪。少时看金庸,后来听人说,这句子早已记了耳熟。此时不见雪月,倒是感叹那云雾更像雪月。沿途风光无限,而我们首先遇着的便是本地常见的云隙之光。
苍山的云雾变幻多姿,不时出现玉带似的白云横亘山腰,时而翩若惊鸿,时而宛若游龙,长达百里,经久不消。连绵不绝的玉带云海带着洱海蒸腾不休的水雾,苍水之上一时呈现一幅恢弘景象,这便是所谓的“丁达尔”现象了——
阳光从层峦叠嶂的云层之间穿越而过,一道道清晰的光柱从云隙透射而下,如瀑布倾泻,洒落于山水,大片光线散射四周,随云层变幻无穷。突地想起那句大音希声,或许这便是最好的注脚,不由让人赞叹。
洱海云隙之光,基本是由阳光、空气、水三样组合而成,可谓至平至常,但其中蕴育了亿万载风光,养育了无数代生灵,却又至神至奇!世间一切生物,也正是有了这三样宝贝,才得以生长。此情此景,谦卑敬畏之情,油然而生,这或许也是人类宗教情怀自然之发端吧。
洱海上空那恍若众神之手操控的云光,有人称耶稣光,也有人称为佛祖光,但不管称呼为何,都是人们对自然所赐之壮美的由衷。这神奇而美丽的光芒,蕴育生机、带来温暖,实乃生命之光。
接着前往双廊的路上,沿途还会经过洱海著名景点“小普陀”,水天一色之中,一方小岛远远浮现,分外灵动。
据司机大哥说,小普陀位于洱海东部的一个袖珍小岛上,岛身皆是石灰岩,周长仅200余米,形状很像一枚圆形印章,因此又叫海印小岛。岛虽小,名气却大。相传观音开辟大理坝子时,在这里海面上丢下一颗镇海大印,化为小岛,以镇风浪,保护渔民,因此,渔民们便在小岛上建观音阁,纪念菩萨,并把小岛东部的一个渔村取名海印村,将小岛叫做小普陀山,将观音阁改为小普陀,意为观音修行之处。
游览小普陀的最佳时辰当在清晨。此时洱海水面雾气袅袅,犹如轻纱,小岛浮于粼粼波光之上,若隐若现,显得格外宁静。
此处先民将一座小岛化作慈悲道场,千百年来,护佑一方,可谓善莫大焉。
小普陀岛
南怀瑾先生题字的青庐
玉矶繁华落尽 青庐还在人境
双廊下车后,过了玉矶路口,行过热闹的街市,再沿蜿蜒犹如鱼刺的石板街路,徒步约十多分钟后,在玉矶岛尽头,便是此行之所在——青庐。一时喧哗忽地散了。
青庐门口右上方,有南先生亲笔所书的“青庐”石匾,门口两侧嵌着先生所喜爱的宋初道家宗师陈抟老祖手撰名联:“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书法意态天然。
进正门,在玄关处,身着漂亮民族服装的白族姑娘,正彬彬有礼地招呼来宾。见我们来,就给男士送上一双黑布鞋,女士则是一双绣花鞋。早闻白族自来有送鞋习俗。据说在平时,白族女性为表现对长辈尊敬,对下辈爱护,珍惜朋友之情,都以送一双亲手缝制的鞋子来代表。一则表示尊敬和关心,二则展示技艺。
热情的白族姑娘随后又给每位客人奉上青庐自制酸奶,一口下去,淡淡的玫瑰香味充盈舌尖,精神不由为之一振,旅途疲惫,也随之悄然而散。
在姑娘们的带领和介绍下,大家参观了青庐内各处景物。一时住下,发现行李早已安置妥当。一行5人,一边品着酸奶,一边随意观赏青庐内外景观。
青庐位于玉矶岛洱海边,三面环水,因势而起,可直面苍山,终日为阳光沐浴。充足的阳光,使得青庐之内,到处色彩斑澜,青庐复杂的廊屋构造,跌宕的地势,伴着错落有致的景观,随处可坐随处可卧的闲适,倒有些“悠然见南山”的意味了。如若我等,久居闹市,忽然远离喧闹,走进青庐有名的玻璃悬空走廊,回望那山水,消落块垒,也堪称人生快事。
稍事歇息,青庐的主人——赵青兄,就赶来与大家会面。赵青兄刚结束三年闭关不久,头戴黑色船形小帽,身着一袭黑衫,披了黑披巾,修长的身材、清秀的脸庞,让人亲切。初见面,彼此介绍,赵兄即吩咐赠每人一条披肩,又切切叮嘱,洱海是高原湖泊,终年风吹不息,尤须披肩防护。这样细心。
在青庐几天,无论白天还是夜晚,赵青兄总是热情招呼大家。一边叙旧,一边品尝着当地老茶,唇边的茶香意犹未尽,忽然已忘言。大理人爱老茶,多茶痴。刚从竹筐、竹壳中拆出的老茶,常常味道沉闷、香味泛散,冲泡前一定都有个醒茶的过程。
赵青兄的夫人小排,身怀六甲,临产在即,虽然大家一再关照她,多留意身体,但女主人仍旧亲自端坐几旁泡茶招待,极为热情。颊齿生香,彼此交流却也不乏精彩广泛,尤以余博士与赵青兄对谈精彩,兹择录相关人物及话题,以备游学参考。
青庐主人赵青兄,忆及当年南怀瑾先生,以金钱为由,妙施辣手接引,感怀至今,历历在目。明甫世兄跟着谈及维摩精舍门人李自申老先生回忆袁公焕仙夫子接引后学的故事。前辈扬眉瞬目、嬉笑怒骂,辣手接引,要在觌面相呈,不自欺欺人。
坐在玻璃长廊外阳光下的三位笔者
同门叙旧怀师 三家机缘相逢
赵青兄与余一彦博士均参学受教于南怀瑾先生处。自二人相互叙述才知道,他们从相识至今,分别已达十余载。期间赵青兄得师命,返回家乡,打造青庐,潜心实修,无意之间,却以灵性山水建筑,禅意雅居生活,自成一片风光,吸引游客观览,引领当地旅游而造福一方;余博士更得南师之勉励,成为大陆最早一批经典文化教育推行者,在武汉成功兴办大方学校,影响大江南北。如今缘散而又缘聚,共同回忆当日老师介绍彼此初识,令在座旁人也感怀不已。
交流中,余博士论及根本智与差别智问题,虽然根本智人人都有,但每感功德不周,胜行难起。不由回忆起南师早年所言“根本智易得,差别智难求”,确为过来人如实之语。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个人修学,只有老老实实,依着学问思辨去笃行,才是真修行。
由此,余博士进一步谈到普贤菩萨十大行愿的问题。普贤者,普遍贤善,便是众生皆有佛性,因此,南先生讲:普贤菩萨普遍存在、无所不在。就在我们这里,每个人都有,从古到今、从生到死,从来没跑掉,永远跟着你,可惜的是,我们自己不晓得回头去看。你真看到了,说成普贤菩萨也好,说成根本智也行,说成本来面目也对,说成佛性也可,因言立义,立处即真。正如《中庸》所言:“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 孔子所道:“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儒释二道相通也在此。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见到”普贤菩萨呢?余博士说,前圣早已将方法告知我们,那就是先依普贤菩萨十大愿。恭恭敬敬地按照十大愿去做,世出世间法皆在其中。
余博士的话题,引来大家轻声交流。赵青兄由余博士根本差别之智的话头,据唯识学的现量、比量、非量等,引申谈到修行中所面临的真相与幻觉等问题。余博士则谈及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公案,然后又赞叹准提法门之殊胜。德普世兄则就根本差别之智的问题,谈到了《红楼梦》“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句子,进而引用了维摩精舍袁太夫子“智不越份,明不违时”的话。蒋老师则谈及以前峨眉山白龙洞出家修行的往事……一时精彩,却也难记。
只觉此时儒释道三家,同处一室,别有机缘。维摩精舍、槐轩学派,一禅一儒,都是川西本土成长出来。槐轩夫子刘沅先生、维摩精舍袁焕仙夫子一直都主张三教融合,只是近百年来跌宕起伏,我辈后学乏力,今日倒接着南怀瑾先生机缘,在此相逢。
……离离落落讲话,不觉已到了晚上,苍水上空繁星点点,赵青兄早点亮烛火,燃起壁炉木柴,壁炉内闪动着火光,气氛也变得柔和起来。晚上的话题倒成了摆龙门阵。
赵青兄自豪地谈及大理古国的治国用人气度与历史。大理赵氏目前已有25代传承。交流中,赵青兄谈到了大理《赵氏家训》,其中“以易治世、以武治身、以乐治人、以医济世”的训条,谈到其子福儿的成长与家训的密切关系。也可惜赵氏家学在文革中多遭劫毁。
身为人父的德普,则就少儿经典文化教育问题,谈到教材选择。他以孩子夜晚安眠曲的体验为例:钢琴的小夜曲不如古琴“渔舟唱晚”,古琴丝弦又不如母亲的呢喃哼唱,安眠曲效果不同,关键在谁更贴近生命的本质。教材的选择应以性灵成长为核心,情感丰满为辅助,进而达到蒙以养正的效果。
明甫则谈及游历中听闻的丽江白沙纳西洞经古乐和四川本地槐轩“法言坛”曲调的地域特色,谈到白沙壁画、南先生对槐轩学说“立论平允”的评论,谈到了槐轩学说内审诸己、改过迁善,谈到了动静兼修、成己成人,谈到了褒大圆小、教化方便……
青庐员工正在准备白族美食
青庐白族美食 苍洱日月轮替
双廊青庐停留的几天里,在赵青兄的热情款待下,自是品尝了不少许多白族特色的传统家常美食。此处不免要絮叨几笔。
作为历史悠久的白族聚居地,双廊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自然环境,丰饶的物产,使得双廊人得以创造出许多美味可口的传统饮食。比如滑嫩的凉鸡米线、别具一格的乳扇、奇妙的饵块、酸辣可口的洱海酸辣鱼等等,味道都醇厚鲜美。来自四川的明甫世兄等,虽已饱尝过丰富多样的巴蜀美食,但并不影响对大理美食的最大热情,大伙也是回味无穷,赞不绝口。
是的,我们所品尝到的双廊美食,并不奢华,一日三餐,都是本地家常,一碗一盘,实实在在,分量十足,各有风味。感谢赵青兄的热情款待,感恩青庐员工们的辛勤奉献,满堂盛宴,终不如这一碗碗人间烟火。
大理四景,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实则都是再平常不过的景物。每日众人在鸟鸣声中起床,来到青庐别具匠心的楼顶露台,面对朝阳,呼吸一番。吐故纳新,古人的说法,现在城市里是难见到了。
晨观洱海日出。洱海是高原湖泊,周边都是山脉,日出日落相对较晚。若在天清气朗的早晨,听着轻打岸边的阵阵涛声,看着跃出山峰的那一轮红日,遍染远方山脉上空朝霞的同时,将碧蓝澄静的洱海,也照得金光闪闪;云景天光,让沉寂一夜的心境,也随之生动起来。
终于要说到洱海月了。这几天都是风平浪静。若是月圆夜,泛舟洱海,满天繁星,将空中的月轮,衬托得格外明艳。这里的韵味我却难写出来。明代诗人冯时可《滇西记略》说:洱海之奇在于“日月与星,比别处倍大而更明”。而同是明代的四川新都人杨慎流配滇西三十七年,写洱海夜色,恐怕感触尤深:
“双洱烟波似五津,渔灯点点水粼粼。月中对影遥传酒,树里闻歌不见人。”
《龙关歌》他一共写了三首,直到这句“月中对影遥传酒,树里闻歌不见人”,不禁令人亲切,又叹惜。白族有首世代传诵的谜语诗:虫入凤窝不见鸟,七人头上长青草,细雨下在横山上,半个朋友不见了。谜底风花雪月,半个朋友便是月亮了,不知升庵先生是否听过。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越过沧海桑田,透过人间烟火,先民的艰难求索,让人敬畏和感佩。斯人已去,但见这乡邻之渔火,素心悠悠,亦复可言!这里未免就此搁笔也罢。
在双廊期间,经赵青师兄带领,一行人还沿途观赏了古色古香的双廊魁星阁。
双廊魁星阁位于双廊镇双廊村南,始建于清朝光绪三年间(1877年),民国时期(1935年)重修后,才有了现在的规模。这座紧邻洱海边的精致小巧的楼阁,为三层三开间歇山顶阁式木构建筑,其总面阔9.75米,总进深9.8米,36柱落地,明间面阔3.2米,两次间各为2.4米,大架用料粗硕,斗拱、插头、花板等构件雕饰典雅精美,也是洱海东岸少有的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代表性建筑。
余博士与赵青先生
双廊魁星阁
所谓“魁星阁”,也是传统中最特别一种建筑。“魁星”便是北斗七星中成斗形的四星(即天枢、天璇、天玑、天权),故并称“斗魁”,或合称“魁星”。 魁星内有文曲星(即天权星),文曲星主宰天下文运的大吉星,于是后世将魁星奉为主宰文章兴衰之神。这里文章却不是手写的文章,却是经纬天下的礼乐文章。中国历代把孔子比作“奎星”,曲阜孔庙专门收藏历代帝王御赐的各种书籍和墨迹的藏书楼,也就易名为“奎文阁”。
在科举时代,中国民间各地都建有魁星楼、魁星阁等,供奉的星君尊神,多是西宿奎星与北斗魁星的二合一尊神,成为古时读书人于文昌帝君之外崇信最甚的神。这“神”,不是外在,正是内在的“通神明”。
一边明甫兄便说,据槐轩百岁老门人周元邠先生讲,礼拜魁星意义还不是简单的取功名,原来科举考试前,主考官还会偕诸学子,在魁星面前告诸神鬼怨灵,有德报德,有怨报怨,依据这样的礼仪,礼拜魁星为社会选拔的不仅是才识,更有对读书人德行的考量。
巧遇白族神医 妙施辣手回春法
临行当日清晨,德普、明甫、后楷三人,正值鸟语花香中徜徉之际,得赵青兄引荐,有幸结识白族陈医师等一行人。陈医师系赵青兄长公子福儿的师父,原计划是后一日到青庐,因故改变行程,提前而来,因能相会。陈医师军人出身,性格活泼开朗,其祖上四代御医传世,可谓家学渊源。她本人从七岁即开始刻苦学医,如今年过花甲,依然精神健旺,四处行医。
赵青兄将陈医师与我等一行人带至家中,专请陈医师带着福儿给大家调理身体。陈医师家传医术极具白族传统特色,尤其是她的拍打疗法,在其他地方少见。年过花甲的陈医师亲自出手,英俊挺拔的福儿随侍身边,观摩学习,以便掌握陈氏拍打疗法的技巧和力度。陈医师的拍打出手极重,看似辛辣异常,如在给后楷小世兄拍打时,虽然隔着二楼,但劈劈啪啪的拍打声以及后楷的呼痛声都清晰可闻,但拍打结束下来后,后楷小世兄却一直说痛快舒服,可见效果确有奇妙。明甫、德普二人也于一前一后,均接受了陈医师的拍打治疗。若不是亲身感受,实在难以想象,年逾花甲、身材瘦小的陈医师,手法力道有如此厚重,掌掌力透骨肉,劈啪几掌拍打下来,皮肉当即成片泛出紫红色斑点。陈医师告知这是出痧,就是体内风寒暑湿形成的“痧毒”,通过拍打给清除体外了;在拍打颈后风池、大椎等部位时,四肢犹如触电一般,直接贯通到了手脚心,确实对经络有很强的刺激作用。
说到接受拍打时的感觉,若非赵青兄提前告知他当年接受拍打时所持观想之法,确实难以忍受。虽然在公案中,前辈曾经言道:痛的当中有个不痛的在;但身临其境之时,多半是看得破,忍不过呀。陈医师的拍打治疗,约二十多分钟后结束,此时身体内外一片温热,微微出汗,整个身体通透,神清气爽,真可谓白族神医有仁术,妙施辣手能回春。
拍打结束下来,细心的赵青兄,不但特以其闭关所用关衣相赠,同时将陈医师所制调理身体之特效药,一并赠与大家。
回头再问拍打疗法,也是渊源有自,医师借助巧妙的拍打冲击之法,透过经络穴位,荡涤脏腑深层,确实能够起到舒通经络、和畅气血、散瘀排毒、濡养脏腑、促进生机等功效。又忆起《黄帝内经》中有所谓“发陈蕃秀”,正是春夏季节养生之道。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这几日在这山水间,空气清新,夜卧早起,几番感受更是明显。心想,内经之法是顺应自然之法,而拍打之法是而后施之,各有时间关节,或者道理却是相通。
陈医师集四代祖传仁术,多年临床之实功,拍打疗效更是神奇。据陈医师身边学人介绍,陈氏祖传还有白族秘药,对于治疗癌症等,亦颇有奇效。此外,别看老人家这样大年纪,一天下来,依然能给四十多人拍打治疗。在亲身领略白族神医奇特的医术,感受传统医学神妙之后,不由感慨。
他乡喜遇故友 林苑又逢新朋
洱海之畔,偶遇陈实世兄,实属意外之喜。陈实世兄经历较为奇特,早年混迹江湖,熏染弊习,顽劣不堪,幸得师友规劝,醒悟之后,发愿学佛行善。其行善之事迹,此处就维摩精舍专提一例:当年《维摩精舍丛书研读录》丛书出版前,尚需佛教界大善知识手书推荐担保,正值负责此事的德普等人苦寻无着之际,恰得陈实世兄听闻,他当即主动承担,随后亲自登门拜请大善知识,因此事有担责风险,不易办理,陈实世兄于是长跪不起,反复恳请,大善知识感念其诚,于是慈悲手书推荐。
该套丛书最终顺利出版,多得此等帮助,实令德普等人终生感怀。其他如长期资助失学儿童、救助孤寡老人等等,善事诸多,难以枚举。
不料陈实世兄如今事业发展到大理,听闻我等故友在此游学,遂携友带车,前来相会。也因有此偶遇,才有了下文喜林苑一事。
时值正午,大家会聚青庐午餐,在活泼开朗的陈医师带领下,大家时而用力鼓掌,时而放声高歌,欢笑声朗朗不绝,令这次午餐活泼非常。陈医师特别指出,不要小看,这吃饭、做游戏都是在调整身心,散除阴邪之气,有其医学道理在。大家一时又笑。
自此以后,便辞别了赵青兄。别离难叙。只是辞了青庐主人,想起五柳先生的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离了双廊古镇,由陈实世兄开车领路,大家随车即兴游览。
从双廊到陈实世兄住地“山水间”要路过白族最大的集聚地——喜洲。途中明甫又忆起6年前与喜洲喜林苑交往故事。
2010年11月,双流一群有志于槐轩学说学习的传统文化爱好者成立双流传统文化研习会。学会成立不久,就组织开展了一次游学活动,游学第一站就在大理,青庐和喜林苑。虽有人事因缘在其中,但对彩云之南的向往也是将大理作为首选之地的原因。后来,在喜林苑认识了当时的执行总经理和彦聪,为白族小伙子的热情聪明、勤奋好学所打动,就一直与他保持着联系。2014年7月,经和彦聪牵线,喜林苑董事长林登先生路经成都时, 专程到双流传统文化研习会所在地——明诚堂和为贵庭院,作《中国可持续旅游的发展与挑战》演讲。听完明甫介绍,陈实世兄便临时改变一行人的行程,直奔喜林苑去了。
喜林苑,即Linden Centre,是由林登夫妇一手创办的精品文化酒店品牌。林登夫妇在亚洲游历工作三十多年,在80年代初期他们作为留学生第一次来中国,之后又作为外企驻华高管和顾问在亚洲工作,倾力于教育投资与文化传播。林登夫妇一直梦想可以建立一个学习、分享和探索中国历史文化的平台。拥有丰富少数民族资源和深厚历史文化背景的云南深深吸引了他们,最终选址于云南大理的边陲古镇——喜洲。
谈及喜林苑,林登先生有太多话要说。他说来大理多年,最深切感受就是“接地气”。接地气非常不容易,他指着院落外正蹲在田间忙农活的当地乡民说,要与他们打成一遍。他认识村里的人,村民红白喜事都要请他,就当他是本乡人。明甫笑着说,曾看过电视宣传短片,有他骑上摩托,背着背篼采购的场景。林登先生接待过全球很多客人,也包括中国本地艺术家。他突然皱着眉头说,个别艺术家来到这里,他们只是呆在这里喝着咖啡望着天,不去接触老百姓,这样不好,不接地气。
谈到接地气,林登先生对明甫说,我知道你们多年以来都在努力挖掘你们本地的乡土文化资源——槐轩文化。你们虽然是草根,但是挖掘本地文化资源和历史文化内涵,是接地气的。明甫则向主人介绍了近年双流传统文化研习会在历时两年后,所编撰的介绍双流本地著名教育家、思想家、慈善家,号称“川西夫子”刘沅的思想及其生平的一书《槐轩概述》已经获得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作品和成都市政府第12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同时,也介绍了开展的一些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情况……林登先生对双流民间文化草根挖掘本土文化所取得的成果表示了惊讶与祝贺,并表示希望有机会能邀请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兴趣的外籍人士到双流举办一次小型的儒家文化论坛。
助理戴温靓女士说,喜林苑正致力于成为一个促进中西交流的平台,在这里让世界各国的客人增进对中国的了解,向人们展示一个不一样的中国。林登先生认为:他相信中国未来的影响力不单单在于经济规模和军事实力,更在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精神和价值。他也相信增强中国的软实力不只是政府的责任,而应当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又谈及民间历史文化资源的发掘,明甫回忆说,3年前因病到喜洲修养小住半月,期间到喜洲本地一个叫紫云山寺的小庙拜访。守庙的严大爷非常热情地接待他,并介绍寺庙的基本情况。在明甫的记忆中,紫云山寺的寺庙的布局和大门的对联似与槐轩学说“三教同源”的主张有相同之处。几层殿阁分别供奉了儒释道的代表人物——关公、观音菩萨和斗姆。斗姆作为道家“道”的代表,手印与内地塑像大体一致,但也体现了高原湖泊的地方特色,腰身多了两片蚌壳。他还记得其中一殿外有联上书“三教同心忠恕慈悲感应,上善若水沉潜混沌浑沦”。为此,明甫到严崇安大爷家专程查询《喜洲地方志》等书籍,无奈书写此联先生去世已久,后人也无法说清前辈书撰此联背后的事情了……
听着明甫的介绍,林登先生面露喜色。他说,喜林苑除宝成府外,目前还在腾冲和顺古镇有两个院子的项目,他希望这些院落项目能继续成为中西文化的交流平台,也能与双流槐轩文化这样的民间草根文化组织开展文化交流。
听完林登先生的讲述,素有“赤心童子”之称的后楷小兄弟,有感于林登先生发心,当即竖起大拇指用四川特有的椒盐普通话赞叹道:“你的发心真棒!”林登先生误听“发心”为“发型”,马上用手捋了捋自己耳边金黄的头发,骄傲又高兴地说道:“你说我的发型很棒吗?谢谢!”快乐地接受了后楷小兄弟的“赞叹”,引来大家的哄堂大笑……
林登博士与村民在田间聊天
结语
刘伯谷先生说,其父鉴泉先生曾论及游学之意,游学是增进德业的好途径,不仅可增见识,而于中可增长正确处理伦常关系的能力和水平。槐轩末学德普、明甫、后楷三人丙申初夏,游学大理,受益颇多,所触人事言论,无一不印证槐轩前辈之言,无一不为所有接触的师长朋友所感动,更无一不为大理苍山洱海这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多元共融之地而赞叹。
短短数日,双廊青庐的性灵烟火,武汉大方的人文教育,川西槐轩的伦常心性,喜洲喜林古苑的中西交流,不同的地理坐标,不同的社会身份,不同的生命感悟,但都具相同的人文精神,都深深扎根于中国各处的乡土沃野,都各尽本分做事,希求造化一方。或也正可谓是“溪山虽异,云月是同”吧。岭断云连,各有精彩。
在此,还要特别致谢喜林苑戴温靓女士为本文提供有关喜林苑照片和文字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