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笑哭表情的『黑历史』
2016-09-22
论笑哭表情的『黑历史』
一段时间来,年轻人在网络聊天中高频率地使用着一个表情符号——笑哭。这个表情在图像视觉上充满趣味,明明是一张开怀大笑的脸,却在挤成缝的两眼中喷涌出泪水,看起来喜感十足又充满悲意。每次盯着这个小表情,总会让人联想起很多,似乎这张面孔下潜藏着复杂的心情和人生冷暖的故事,会想到周遭数不清的志向高远却委身淹蹇的人,还会想到小说里和舞台上的那些言语幽默、性格可亲却命运辛酸的“小人物”。
网聊空间里,当上些年纪的人还在用“呵呵”“哈哈”等词汇与“微笑”“龇牙笑”等表情的时候,“笑哭”这个表情就一跃成了年轻人表情世界的新宠,其穿透力往往高于其他表情符号,个中缘由为何?我想,这首先根源于当代年轻人所面对的生存状态与文化情境。竞争的压力,精神的不自由等,这些都形成一种无名压抑与渴望理解并存、不断塑造理想与自我解构同在的文化心态。如果说这一心态需要多种生活美学的形式予以传输和映现的话,笑中飘泪的“笑哭”表情恰是最简单又最直接的一种形式。年轻人网聊时多用它,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以此表达生活里遭逢的“无奈”和“无语”,它刚好印合了那份欲说还休或欲言又止的纠结情绪,关键是这个表情抛出的一刻,一股巨大的自嘲瞬间逼近,使用表情者得到了语言和文字无法表达的快感。这种情况下的“笑哭”可以理解为“流泪的笑”。二是以此表现一种高度的轻松诙谐,基本上用于调侃式的对话或搞笑式的倾诉,其效果绝对超越了之前各种表情的“笑”。这种情况下的“笑哭”可以描述成“笑到流泪”。这个表情在微信、微博、QQ等网聊空间中配合林林总总的文字挥舞着叙事与传情的力量,还有很多时候,并不需要任何文字,此表情独立上演,其力度亦颇可观。
从“笑哭”表情还能引发很多思索,想到艺术史上的某些人物和故事。谈到“笑”和“哭”二字,想必大家最先能推想到的是明清之际的八大山人。作为朱明贵胄的他,身披家国凋零怆痛而装哑佯狂度日,其精神的艰窘和情思的扭结恐怕非寻常人可彻解。他的心灵倒映在笔下书画中,除了白眼鱼鸟和丑怪木石,从“笑哭”可念及的就是他落在作品上的名款,“八大山人”笔画连结为“哭之笑之”。是哭笑不得还是时哭时笑,抑或哭笑同生,其微妙而繁复的心绪也许“八大山人”自己也未必能讲清。这似乎与今日“笑哭”表情存有某种异代相合之处,同样是无法用语言表述的无奈与不避谐趣的自嘲,只是
“八大山人”自创的这个“笑哭”浸渍着属于他自己的那份更不足为人道的沉郁之怀吧。
艺术史上还有很多例子,虽然并非以“笑哭”出之,而究其内质,也有若干与“笑哭”的悲喜交集或欲诉无言反求诸他相类的意味。从这个意义上谈,“笑哭”表情完全可以指向人类从古到今都不得不直面的一个困境,即庄子所谓的“言不尽意”。为了传递胸中那些渴望表露的情与意,人类发明了太多的形式,正如
《毛诗序》所云:“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如今可以再加一句:
“笑之哭之不足,故‘笑哭’之。”
作为表情符号的“笑哭”也携带着视觉图像的意涵。既是图像,自然表征出与文字不同的言说价值和表意功能。自上古“左图右史”的文化传统被单重文献的传统取代之后,文籍中散落的图像长期居于文字主体的辅翼地位,而今天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似乎又可看作是某种不完全对应的历史性回归了。“笑哭”表情只是众多图像型表情符号的一例。它们往往不仅是文字的形象补充,其传示出的内容意蕴已经超越了文字本身。在网聊语境里,很多时候一个恰当的表情图像真能胜过千言万语。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网络科技的发达,而其与现实的生存、思考、情感等空前密切的关系也恰恰昭示出图像的某种当代特征。在服务当代这一点上,图像与文字达成了新一轮的默契,“笑哭”表情仅仅是一个缩影。
(选自中国文化传媒网)
>>佳句摘选断断续续欢蹦的音符似花蝶漫舞;朦朦胧胧舞动的旋律似茗烟,馨香缭绕。——《心中有梦,皆是美好》浙江乐清育英学校朱沐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