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推动陕西持续健康发展
2016-09-22娄勤俭陕西省委书记
娄勤俭(陕西省委书记)
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陕西持续健康发展
娄勤俭(陕西省委书记)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强调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陕西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新形势下要坚持开放发展理念,找准自身定位,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着力打造全面开放新格局,推动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在“十三五”时期再上新台阶。
一、“一带一路”是统筹国际大局和国内发展目标的宏伟战略
“一带一路”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主动应对全球形势变化、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维护我国良好发展环境作出的科学决策,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过程中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极大地丰富和深化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和战略内涵。
“一带一路”是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重大构想。以和平互利为主旨的丝绸之路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大创举。在经济全球化的新时期,“一带一路”建设作为承接中外、连接欧亚的经济走廊,赋予了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是我国一贯坚持的和平发展、睦邻友好理念和实践原则的丰富与创新,是当代中国与泛亚太区域国家和地区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抉择,是促进各国优势互补、机遇共享、共同发展,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与共同繁荣的重要平台。“一带一路”倡议获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积极响应,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创建和运行,丝绸之路基金等新型融资平台相继建立,越来越多的合作项目开花结果,沿线国家和地区共享中国发展成果,扩大了不同国家彼此间的战略契合点和利益交汇点,有助于维护国际和地区间的和平稳定,为我国长远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和环境。
“一带一路”是全方位扩大开放的总抓手。在经济全球化深度融合、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是我国实现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按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要求,全方位扩大开放,必须注重解决内外联动问题。“一带一路”建设贯通国际国内两种资源、联结东西双向开放,在继续高质量“引进来”、培育和厚植新的比较优势的同时,积极推动大规模“走出去”,在继续坚持中国利用外资政策不会变、对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的保障不会变、为各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好服务的方向不会变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是全方位开放理念的最新实践成果,必将进一步丰富我国对外开放内涵,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
“一带一路”是推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平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推进国内区域协调发展既是适应新常态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一带一路”建设注重东西双向开放,构建从沿海到边陲和横跨南北的开放开发新格局,为国内更广区域对外开放开拓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在继续保持东部沿海开放发展优势的同时,使内陆腹地特别是西部和沿边地区一跃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将极大地促进沿海、内陆、沿边产业梯度转移承接,向东向西开放相辅相成,国内市场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实现区域间的大协作、大开发、大融合,加快形成内外统筹、全域互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二、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是陕西的重大机遇和使命担当
陕西是古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在30多年的改革发展中形成了向西开放的坚实基础。在新的发展阶段,陕西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是新常态下积极践行开放发展新理念、开创开放发展新局面的难得机遇,更是顺应国内外发展大势、为国家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贡献力量的使命担当。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陕西具有良好基础。陕西位于祖国版图几何中心,是我国承东启西、连接南北、通向中亚和欧洲的重要门户。近年来,陕西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快速发展,基本确立了全国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陕西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多元文化交流融汇历史悠久,全省古丝绸之路起点历史遗存丰富,历史文化、山水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深厚,近年来与中亚国家的联系纽带不断加强。更为重要的是,陕西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推进的追赶超越阶段,科教资源富集、科技实力雄厚、产业发展优势特色突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具有空间优势和良好基础,有条件有能力在新一轮全方位开放中走在前列
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是陕西必须担当的历史责任。根据“一带一路”战略,陕西承担着建设内陆开发开放新高地的重要职责,肩负着建设向西开放重要支点的历史使命。近两年来,陕西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主动担责、系统谋划、积极作为,全力打造全国最大的国际陆港“西安港”,开通“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并使之常态化运行,获批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口岸72小时过境免签,着力把全省建设成为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同时,加快建立对话交流机制,建设合作对话、协调互动和经贸交流平台,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打开了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新局面。目前,陕西向西开放蹄疾步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已经开始收获“一带一路”建设的成果。
三、在“一带一路”大格局中推动陕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十三五”时期是陕西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陕西要坚持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探索建立富有活力、运行高效、符合内陆特点的开放开发新体制,努力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最大程度激发内生发展活力,全面加快追赶超越步伐,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陕西力量。
构筑全方位立体化开放大通道。充分发挥陕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区位优势,构建“陆地、空中、数字”丝绸之路,打造通江达海的立体化国际交流合作大通道。加快推进陆上、空中、信息、管道多种方式无缝衔接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建设,着力推进国际物流枢纽建设,打造现代商贸高地。优先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辐射四面八方的高速公路网和铁路骨架网,形成连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呼包银榆经济区、成渝经济区、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地域的便捷通道。加快建设西安国际化综合交通枢纽,加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门户枢纽建设,推动“长安号”货运班列开行至欧洲,促进空港陆港联动发展。推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一般出口和直购进口,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监管平台建设,打造网上丝绸之路。
四、打造双向开放的承接区和出发地
充分发挥陕西产业优势,提升面向东西双向开放的实力和水平。坚持创新发展,以试验区全面改革创新为牵引,加快建设国内一流的科技创新中心、研发型产业发展示范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高地、技术研发基地和科技成果孵化中心。积极寻找与丝路沿线国家产业发展的契合点和共振点,推动晋陕豫黄河金三角、陕甘宁蒙能源金三角一体化,承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发展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一批竞争力强的新支柱产业,向外扩散陕西产品、技术、标准和服务。加大金融改革创新力度,以浐灞、西咸、高新、曲江4个金融聚集区为依托,加快建设大西北能源金融中心,使之成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充分发挥陕西文化优势,着力打造国际文化旅游中心,使陕西成为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心灵交融。
五、开创“引进来”和“走出去”新局面
抓住全球产业调整布局新机遇,探索承接产业转移新路径,积极有效开展集群式招商,加大世界500强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和相关配套企业引进力度。突出各类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承载作用,积极吸引跨国公司及全球行业领先企业进行战略投资,引导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鼓励中小企业向研发、营销和售后服务等领域延伸,提高本地配套能力。积极参与国际产能合作,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跨国经营,在全球范围内布局产业链和供应链,打响陕西品牌。引导外贸企业结构调整、兼并重组、提质增效,巩固果汁、重型卡车、石油钻采等优势产品地位,提高电子信息、汽车、机电等中高端商品出口比例,厚植文化、旅游、研发、设计等现代服务出口新优势,加快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品牌,提高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全面提升陕西经济的外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