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再造的实践与思考
2016-09-21刘燕莉
刘燕莉
摘 要: 大学生是社会未来的希望,也是拥有更多机会承担社会责任的一个特殊群体。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正在逐步淡化,价值取向出现了歪曲。本文通过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再造的实践与思考,探讨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策略。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责任感 实践思考
一、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意义
2010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并将其列入教育战略主题的重要内容。
社会责任感是个体社会化进程中,基于对社会、国家的高度热爱,主动承担社会义务和责任的高尚使命,表现为理想和价值观高度统一的精神风貌和人生情怀。大学生作为当代青年群体中的先进代表,培育和增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又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
二、现阶段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的问题
1.理想信念的缺失。
当代在校大学生以“95后”为主,很多学生在青少年时代往往对未来有深深的憧憬,具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但是当他们随着年龄的增大,进入大学生活后,往往因为现实生活的压力和社会的巨大竞争而渐渐丢失自己的理想信念。他们的关注点越来越偏离学习本身,转移到一些现实的事情上。比如,功利心增强,目光短浅局限于眼前的利益,如何赚钱成为学生最关心的事情,难以静下心来学习,有的沉溺于网络游戏中,有的急于出去打小时工赚点钱。
2.对国家层面的问题缺乏关心。
当代大学生关心的主要焦点集中在自身,如就业问题和收入,对国家和社会层面的宏观问题缺乏关注。大学生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应该有更广阔的视野。
3.价值取向出现偏差。
在当代经济社会激烈的竞争压力下,部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偏差,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更多地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缺乏充足的社会责任精神。现代大学生追求个人独立,重自我价值,轻社会价值。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多种多样,既有家庭、学校教育的误区存在,又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还有西方错误思潮的入侵,在负面影响较多的情况下,如何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就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中国药科大学生科院对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再造的实践探索
社会责任感教育除了依赖于课堂上的教育更多来源于校园文化和社会这个大课堂。因此,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将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塑造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载体和途径。
1.立体式社会责任感教育,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教育重点。
将社会责任感理论教育深入课堂和教学一线。普通学生采用主题团课的形式,普及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引导学生成为“有责任的社会人”。
对于积极要求上进的学生,在各级党校中深入开展社会责任感教育,使学生深刻理解共产党员植根群众、服务社会的真谛,教育学生成为一名“有用的社会人”;对于优秀学生,通过组织参加积极向上的党组织生活,深层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牢固树立党的群众意识,将其培养成为一名“有作为的社会人”。
2.感恩教育和社会教育并行,树立榜样,传递正能量。
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中,着力推进感恩教育。通过树立一个又一个身边的榜样,教会学生感念师恩,感谢国家、社会的倾力培养。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倾力打造品牌活动“吾爱吾师”,将全校师生视觉重点放在身边的教师榜样上,在全校范围掀起尊师、爱师、敬师、学师的浪潮,活动得到了全校师生的广泛认可和一致好评,并得到了《江苏教育频道》和《现代快报》等社会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活动获得了2013年江苏省共青团创新创优奖、2012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等省级、国家级荣誉。
3.社会责任实践全方位开展,实践群体、时间、对象多元化。
(1)实践群体多元化,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全覆盖。
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在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这三种不同教育层次的人群中均开展了深入具体且卓有成效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其中,本科生以“心芽”、“筑梦”、“爱之光”支教团队为代表的社会实践为主,研究生、博士生以参加“义工之家”为主的驻点帮扶为主。
(2)实践时间多元化,常态化和集中化齐头并进。
学院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时间不一的特点,制定了多元化的以社会责任培养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其中本科生日常学习时间紧、任务重,主要安排在假期和节假日开展集中型的实践活动,其中包括日常的“志愿服务”和暑期社会实践,对于日常志愿服务,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已经在南京建立了九个志愿服务基地,如敬老院、邰村小学、江苏科技馆、南京梅园新村纪念馆等。
研究生和博士生的日常研究、学习弹性较大,他们的实践活动多以周末、工作日为主。以固定驻点的形式,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提高了实践活动的常态化和长效化。
(3)实践对象多元化,普通民众和特殊群体相结合。
学院主导的以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为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多样。其中有以服务普通社会民众为主的“青年志愿岗”活动,例如:南京明城垣史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的义务讲解员;也有以关注、帮扶社会特殊群体为着力点的实践活动,如以关注贫困儿童为重点的“爱之光”公益团队,也有以关注孤寡老人为主的“义工之家”公益团队。
4.社会责任感教育立体化,引入学校、家庭、社会三元素,同教共管。
(1)以“心理晤谈室”为载体,引入学校、家庭,双元素。
在“心理晤谈室”中,教师主动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多年来,心理晤谈室在学生三观引导、矛盾协调、心理疏导等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学院主动联系学生家长,特别是单亲、特困等特殊家庭,创造沟通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和家长沟通,协调家长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直接和间接帮助了众多学生树立了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集体价值观,增强了学生的社会主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以“就业工作坊”为载体,引入学校、家庭、社会三元素。
学院从2009年开始建立“就业工作坊”,至今已经有7年的时间。期间,在企业实训、实习推荐、就业促进等多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将学生送到社会中锤炼、提升,是建立工作坊的目的。学院通过工作坊遴选学生并选送到优秀企业中实训、实习,期间,引导学生用社会道德准绳衡量自身修养水平,使学生从主观上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修养,建立高标准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存在感,感恩社会、回馈社会。
四、几点思考
1.努力改善家庭教育观念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第一步。家长要从根本上改变应试教育的传统观念,培养孩子成才,成绩好只是一方面,孩子最终成绩更取决于德行的好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改变那种培养孩子德行靠学校,与家庭无关的想法。家长要以身作则,积极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做好孩子的启蒙老师,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2.净化社会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氛围,有助于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社会环境是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的重要外部环境,政府部门要严厉打击各种败坏社会风气的行为,加强网络监督,优化网络环境,给广大青年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大众媒体要强化正确的导向作用,积极宣传正能量,倡导履行社会责任的良好风气。
3.从学校层面上看,优化学校的教育方式也是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策略之一。学校除了教授专业课程外,还应该为大学生搭建培养社会责任感的实践平台,并为之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学校要积极开展履行社会责任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通过自身实践而给周围同学、家人、社会和学校带来的好处,感受到通过履行社会责任给自己带来的精神愉悦。教师更应该以身作则,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从而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校园氛围。把学生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纳入考评体系,与奖惩制度挂钩,从而在制度上保证社会责任被长期履行。
参考文献:
[1]余芳,杨增杰.我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调查报告及策略分析——以广州大学城为例[J/OL].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3.1133.D.20140218. 1241.109.html.
[2]刘斌.当代大学生和会责任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