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学母语课程的名称:从“语文”到“华语”
2016-09-21李方圆
李方圆
摘 要: 我国中小学母语课程的名称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更,在当今时代下,把母语课程命名为“语文”存在内涵和外延的不确定和缺乏表示语种的限制定语等问题。应更正当下我国中小学母语课程的名称。在“国语”、“汉语”、“华语”等备选名称中,只有“华语”最合适。
关键词: 中小学母语课程名称 语文 华语
一、我国中小学母语课程名称的变更历程
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母语课程定名为“中国文字”、“中国文学”[1];1912年1月,民国教育部颁布《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母语课程更名为“国文”;1923年,北洋政府实行新学制,制定《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母语课程进而更名为“国语”;20世纪20到60年代,实行拉丁化语文改革形成一种世界潮流,母语课程由此更名为“语文”。
可以看出,我国母语课程定名为“语文”,是历史的产物。曾经为我国的母语课程发展作出贡献。
二、当前“语文”作为我国母语课程名称存在的问题
(一)“语文”作为母语课程名称存在内涵和外延的不确定
由于“语”和“文”泛指全球各语种口头和书面的语言文字,它不仅包含了本国或本族的母语,而且涵盖了外国或异族的母语。如英国通用语言母语教学科目可以称为英国语文,德国通用母语教学科目可以称为德国语文。所以,对于特定国别、特定民族的特定语种而言,“语文”作为母语课程名称显然不合适。
(二)“语文”作为我国当下母语课程名称缺乏表示语种的限制定语
英语、德语、法语、俄语等语言的母语教学,都是以语种作为课程名称的。然而“语文”作为我国当下母语课程名称缺乏表示语种的限制定语,既不能显示是哪个国家的语言,又不能显示是哪个民族的语言,不能与外国语言并列。由此,当然会造成交流中极大的不便。此外,母语课程民族或国别标识缺失,影响课程民族文化传承功能的发挥。
三、我国当下中小学母语课程名称归正:从“语文”到“华语”
由于母语课程是以语言学习与训练为核心内容的课程,因此一定要选择以“语”作为被修饰语素的偏正合成词作为母语课程的新名称。但是,在“某语”的名称系列中,人们仍然各执一词。有人主张用“国语”,有人主张用“汉语”或“中语”,有人主张用“华语”。下面对其进行逐一分析,得出最佳选择。
(一)对“国语”作为我国当下中小学母语课程名称进行分析
“国语”是我国台湾地区使用多年的母语课程名称。“国语”既不能明确显示国别,又不能显示民族,当然也不能显示语种,在国际交流中很不方便。事实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称自己的母语为“国语”。所以,“国语”作为我国当下中小学母语课程的名称,并不合适。
(二)对“汉语”或“中语”作为我国当下中小学母语课程名称进行分析
“汉语”是汉民族共同语的简称,用“汉语”作为我国当下中小学母语课程的新名称,只能明确反映国别,并不能确切反映民族。中华民族包含了多个民族,中华民族使用的民族语言也有多种。“汉语”并不能像“华语”那样能代表中国所有民族的语言。所以,“汉语”虽比“国语”稍好一些,但绝不是最佳之选。“中语”同样只能明确反映国别,并不能确切反映民族,所以也不适宜。
(三)对“华语”作为我国当下中小学母语课程名称进行分析
“华语”作为我国当下中小学母语课程的新名称,可以确切反映这门学科的性质是中华民族共同语,有明显的国别和鲜明的民族性。我国五十六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也应称华语,文字称华文,以汉语普通话和简化汉字为标准,并不否认其他民族语言和文字的存在。在未来的“华语”课本里,应选取一定量的除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语言的作品,当然也应有汉语翻译,以适应多数人阅读[2],肯定各个民族的话语权,保护民族文化。
“华语”作为我国当下中小学母语课程的新名称,也可以使全球华人都具有民族认同感[3]。同时,我国当下的母语课程名称变更为“华语”,是对母语的一种自觉的体认,唤起的也是我们潜意识深处对自己国家民族文化的认同感[4]。
由以上可知,只有“华语”才是我国当下中小学母语课程名称唯一的最佳选择。
参考文献:
[1]吴玉鹏.我国现代语文课程命名问题的历史考察[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
[2]王随仁.中小学“语文”课程的名称应变更为汉语[J].教育评论,2011(6).
[3]王文彦.语文课程更名刍议[J].文学教育,2008(6).
[4]胡秦璐.论汉语文课程名称的归正[J].语文教学之友,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