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解句子含义

2016-09-21严艳芸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16年8期
关键词:单句主旨安娜

严艳芸

【摘 要】

对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理解是现代文阅读的基础和分析文章的关键,是高考的必考点,江苏卷甚至把句子含义提高到探究层次考察。近四年的江苏卷都考到这种题型:2012年《邮差先生》;2013年散文《和容何许人也》;2014年小说节选《安娜之死》和2015年散文《比邻而居》。可见,句子含义题特别受到高考出题专家的青睐,因此老师和学生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下面本人就来谈谈做含义题的方法。

其实含义题分为两大类型:理解词语的含义和句子的含义。而句子又分为单句和复句两种,其中句子含义题是江苏考生更要重视的。

【关键词】

手法 表层义 深层义 挖掘

一、理解句子的含义

纵观所有含义题的句子,一般都是运用了一些手法的,或者是有深层含义的句子。在理解深层含义时,可以运用下面这些方法:关键词替换、手法还原、邻句提示、联系主旨、最后再问问为什么。如果句子的成分比较复杂,首先要给句子分层,然后逐层理解,当然也要关注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下面就结合具体的题目谈谈这些方法的运用。

以小说《苦命的人》为例,理解句子含义:生活就好比是两间屋子,第一间是暗的,第二间是黑的。(4分)这个句子,明显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生活”比喻成“两间屋子”——暗屋子和黑屋子,即生活有两种(1分)。作者是把“两种生活”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一种是有点希望的贫苦生活(1分),一种是令人绝望的悲苦生活(1分);再结合这道题目的分值“4分”,还有一点就是要联系语境也可以联系主旨,从而得出:体现了社会底层人生活的悲苦(1分)。所以,如果句子中运用了修辞手法或别的表现手法的,必须要点出来,然后用直白的语言还原。再比如散文《修鞋的》解释下列划线句在文中的含意:他宁愿膝头不断地长出来鞋子,他宁愿鞋油的气味盖过去土地的气味。这也是个复句,第一个单句的关键词语有“不断地长”,其实是修鞋者希望不断能有活做,这样他才能生存下去(2分),第二个单句的关键词语“土地的味道”,就是指对家乡和土地的思念之情。并用忙碌来摆脱自己对家乡和土地的思念。(1分)理解这个短语我们需要把“土地”的象征义找出来。

2014年大纲全国卷《听雨》解释画线句在文中的含意。(2分)在山区待的几个月,也没有见到几回晴朗的天。这个句子是单句,可以遵从由表及里的原则,结合此句前面的文字:那年本来是我参加高考升大学的日子,“文化大革命”一声炮响,升学成了泡影,父母又先后被“革命群众”揪了出来,我被派到川滇边界山区农村“搞社教”。正是屋漏偏遇连阴雨的时候。结合语境可以看出,此处的“天”,不仅指自然天气,还指作者的心情,因此可以这么理解:①正是连阴雨的时候,山区自然没有几天晴朗的日子(表层义);②由于个人与家庭的不幸遭遇,心里下着雨,自然也就感觉不到晴朗的天气了。(深层义)以上这些题目都是纯粹的句子含义题,需综合考虑多种方法并灵活运用。

二、探究句子的深层含义

当理解句子含义题升级到探究级别,就得结合探究的方法综合考虑。总的来说就是多角度、多层次,具体说来有这样四种方法:因形悟神法、见微知著法、内引外连法、对立统一法。

“因形悟神法”中的“形”指文章中的材料,如:人、事、景、物。“神”就是散文中作者的情感以及小说中要作者想表达的主旨。以2014年小说节选《安娜之死》为例来探究作品结尾画线句的意蕴(6分)。一支蜡烛,她曾借着它的烛光浏览过充满了苦难、虚伪、悲哀和罪恶的书籍,比以往更加明亮地闪烁起来,为她照亮了以前笼罩在黑暗中的一切,哔剥响起来,开始昏暗下去,永远熄灭了。这个句子中我们可以抓住的对象有:蜡烛、主人公安娜以及一个隐含的对象——作者,这是从探究的广度上考虑的;从深度上考虑本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原则,联系全文的内容可见此时安娜已经被火车碾过,是渐渐死亡的过程,她的意识也从非常清醒到逐渐模糊、直到意识消失的过程。因此物象“蜡烛”的比喻义需明确,这里还需考虑作者塑造人物的方法:心里感受。因为此句出现在小说结尾,所以还要联系小说的写作目的,也可以从“外引内联法”。而高考答案中还给出了另外一个得分点:作者对当时冷酷、黑暗社会的一种批判。结合“暗含作者的喟叹和同情”,这两点可以结合“对立统一法”得出。参考答案如下:“蜡烛”的比喻,写出了安娜死亡前意识从异常清醒到渐趋模糊、直至消失的过程。这句话表现了安娜临终前的内心感受,又可以理解为作者对安娜之死的总结,画龙点睛,暗含着作者的喟叹同情。

2015年江苏高考题《比邻而居》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意蕴。艾草味里,所有的气味都安静下来,只由它弥漫,散开。(6分)这个句子的关键词有:艾草、所有、都、只。联系前面的句子“原来,端午又到了。”需要指出艾草的象征意义——传统文化;“所有、都、只”体现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及其强大的生命力。而探究文章末端的文字,需联系主旨——包容、邻里和睦相处的主旨。参考答案是:①艾草象征传统(民族)文化;②对传统(民族)文化的认同;③传统(民族)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④表达了文章包容不同的生活状态、邻里和睦相处的主旨。(答出任意三点得6分)其实,从括号里的内容,我们还可以交给学生一种答题方法,那就是“从不同角度多答一点”。

以上方法同样适用于论述类文本的句子含义题。如木心的这篇《中国的人与自然》理解划线句的含义:在阡陌交错的大节上,如果用“白发三千丈”的方法来对待庄稼,就注定以颗粒无收告终。理解这句话,需抓住关键词语“阡陌交错的大节”“白发三千丈”的方法,也同样需要分层理解。参考答案是:在对待复杂的重大问题上,如果严重违背规律去强行改变自然,必将遭受自然的惩罚。因为这是篇论述类文本,所以不能忘了本文的论题 “人与自然”,尤其是运用了比喻论证,更需要联系论点或论题。因为论述类文本中,作者往往喜欢采用比喻论证或类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将抽象的道理用熟悉而生动的事物来说明。

化抽象为形象,化生动为具体,是理解句意的宗旨,细细读、慢品味,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后,联系作者的情感和写作目的,更能挖掘出文字背后的内涵。endprint

猜你喜欢

单句主旨安娜
安娜作品
主旨大意题
How to Find the Main Idea 如何找出主旨
与圆有关的中考压轴题
参考答案
2015年《时代英语》高二第1期参考答案
2014年《时代英语》高二第4期参考答案
2014年《时代英语》高二第五期参考答案
办手抄报
吃透材料 凸现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