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达内 不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2016-09-21

南方人物周刊 2016年29期
关键词:徐达人物周刊微信

徐琳玲

整日面对着这些养生、心灵鸡汤、“致贱人”和各种想尽办法夺人眼球的网络营销资讯,一个转型为商人的前意见领袖会有怎样的心曲呢?

徐达内如今每周只能踢上一场球。

过去,他每周保持踢两到三场的频率。“球风很野,速度很快。”他的一位老球友透露。

现在,他忙得四脚朝天。刚带着公司一百多号员工去三亚搞团建,期间又飞去深圳拜会腾讯公司,前一天上午去考察和吴晓波共同投资的一家数据分析公司,中午又和一帮号称“亿粉俱乐部”的草根大号们一起吃饭。接下来,他要飞往北京,为一场接一场的论坛、活动站台。

“说多了都是泪。”他调侃着创业的艰辛,一边腾转挪移,竭力平衡着工作和生活。上周末,他抽出时间陪女儿参加马兰花剧院举办的亲子活动,在一出儿童剧里扮演一名吃瓜群众。

8月,“新榜”实现单月赢利,B轮的融资也正在不徐不疾地进行中。他笑呵呵地往小会议室的玻璃门外一望,外头是新租下的又一层办公室,如今员工人数已经增加到130多名。

“头发是明显没有过去浓密了。”新榜的一位员工偷偷对我说,“这一年,老板过得太辛苦了,到处飞来飞去。”

相比头发,公司负责公关的下属们更犯愁的,还是他的行头。

形势所需,徐达内从幕后走到了台前,他还是照例不修边幅、乱穿一气,没有跟上一个如今需要频频面对投资人、公众的创新公司老板应有的形象要求。

2015年底,徐达内参加财经界一个重要的会议。他穿着球鞋、一身便装就上台发言了。“当时,我就觉得自己一年的工作都白做了。”新榜副总裁、他的复旦新闻系师弟戴敦峰皱起了眉头。

按互联网时代的走红法则,他可以选择进化成西装革履、低调奢华的“霸道总裁”,或者走眩酷路线的“潮人”人设。

作为深谙移动互联网“10万+”套路的老司机,新榜的公关们不是没有想过这一招。新榜开始招人时,卖点之一就是 “可以见到酷帅老板”。

给徐达内投了2020万A轮的天奇阿米巴基金投资人、科技专栏作家魏武挥看不下去了,干脆自己动手写一篇宣传稿,一边大力猛夸徐达内的聪明、勤奋、有眼光,一边挤兑他是一枚“黑”“屌丝”,长得像眼下正火的“王大锤”,顺道“曝光”他临睡前爱看点抗日神剧的特殊癖好。

这些以笔墨为营生的文人们彼此习惯以互相挤兑、拆台为乐。

忙成这样,如今还看抗日神剧来松弛神经么?

“以前也不是经常看啦。他的话,你不能全信的。”徐达内笑嘻嘻地回答。

好脾气,情商高,加上头脑聪明、勤奋自律,这样的人物,好像真没有理由不成功吧。

做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福布斯榜”

“我们的目标是做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内容价值标准。”这位如今在商海里游戈自如的前媒体精英侃侃而谈。

大名鼎鼎的“徐达内”,是上海滩媒体界“闻人”徐俊的笔名。

曾经,他也是上海滩的一枚青年新锐:老牌报纸《文汇报》历史上最年轻的主任助理,年仅23岁就成为整张报纸改版的主力设计师,几乎拿下了从报社、集团到中国新闻奖的全部奖项。27岁,他坐上了《东方早报》的副总编位子。

徐达内说自己是个时代的幸运儿:做新闻时,碰上了纸媒黄金时代的后半段;如今,又遭遇了移动互联网时代。

2014年7月31日,微信官方显示公号阅读数据几天后,徐达内在他的微信公号上开了一个新栏目——“新媒体排行榜”(简称“新榜”),对主要公众号的阅读数进行统计和排列。

当年10月份,作为“新榜”主体的上海看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独立运营;2015年10月,公司对外宣布获得天奇阿米巴基金A轮投资,估值2.02亿元人民币;今年初,公司再获微影资本、真格基金、高榕资本的A+轮融资,估值声称已达3.5亿。

不到两年,“新榜”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世界的一个重要行业指标。目前,“新榜”的每日访问量、业内的接受度都是同类里最高的。每个月,他们都会发布一份最重要的内容——“中国微信500强”。

“只要进入‘中国微信500强的行列,自媒体的广告价格一定会涨。一些自媒体想上市、进新三板,他们也会在招股书说明他是名列新榜的‘中国微信500强。”徐达内说。

“新榜”刚推出时,还只是徐达内微信公号的一个附属品。立马就有人找上门来,说愿意花钱进他们的榜。

榜单的生命力是公信力。“我说拿我的人格来担保,没有意义。最重要的,从一个商业公司的角度来讲,卖榜是很不划算、得不偿失的,我有更好的赚钱方式,我干嘛一定要卖榜呢?”他一脸忠厚地申明。

可能,一个更有说服力的理由是,新榜所掌握的数据可以随时被第三方验证。“说白了,就是造假的风险太高了。”

养生、心灵鸡汤、冷笑话,这是微信上流量最高的内容。

创榜之初他们就做过统计,阅读量排名前十的微信大号中,有七八个都是冷笑话。因此,新榜把这些微信公号按内容分成24类。像中国微信500强这样的跨类别榜单,则根据不同的类别来调整权重。“尽量避免唯流量、唯阅读量至上的趋势。毕竟,像财经内容怎么和冷笑话比价值呢,它们的商业价值和投资价值都是不一样的。”

“新榜”的算法公式也对外公开,徐达内很聪明地拉来他的母校复旦新闻学院来作“全方位的学术支持”,为榜单的科学性、权威感“背书”。

创立、发布榜单,只是进入移动互联网世界的一个切入口。真正赚钱的,是“新榜”旗下的4块业务:一块是数据咨询,主要围绕社交媒体上PUGC生产的数据,服务政企客户;一块是媒介营销,以自媒体的原生广告投放为主的服务;一块是版权经纪,做版权交易、改编和开发;还有9月下旬准备启动的内容创业孵化加速器,他们将和“罗辑思维”、真格基金、新希望等6家机构合作,向一些早期的内容创业项目提供加速服务。

“做得不错,人也很实在。”一位已投身互联网多次创业的前媒体人这么点评这位老同行:“这块市场需求很大。主要是微信崛起,导致媒介资源的长尾化。新榜就是抓住这波机会,连接两端的长尾需求,就是投广告的和接广告的两端。”

“其实,热文通通都是套路。”徐达内冷不防爆出一句,“问题在于,每次套路都能奏效。”

果不出其然,新榜官微在随后几天里陆续推出有关“10万+”热文的案例研究——标题、行文以及配图一如既往的俏皮、犀利、抓眼球。

对自媒体而言,这的确是干货十足的好东西。经营者可以从中学到提高点击率、扩大财路的实战方法,我则从中读出了一个前媒体精英对“10万+”套路的解构、轻微嘲讽和一点掩盖得很好的厌烦之感。

“从来真心无人懂,偏偏套路得人心。”

整日面对这些养生、心灵鸡汤、“致贱人”和各种想尽办法夺人眼球的网络营销资讯,一个转型为商人的前资深媒体人会有怎样的心曲呢?

文人,商人

徐达内的老家在安徽泾县,那里是皖南事变的发生地。

他的母亲是一位民办教师,因为没时间带孩子,索性把才四岁大的他放到自己教书的班上,让他坐在教室第一排。从村里小学到县城小学,再到县城初中,他一直轻轻松松考全校第一名。

13岁时,徐达内考到离家四十多公里的省重点宣城中学。当时,他是班上年纪最小、也是个头最小的男生,又远离家人和朋友,免不了成为校园欺凌的对象。

“我那时才意识到——原来光学习好是不够的。你在教室里要struggle,在寝室里也要struggle的。” 人小鬼大的徐达内很快找到了自己的生存策略——找“靠山”,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去换取生存空间。譬如,他帮一个男同学送情书,送了三年,对方也“罩”着他三年。

高中期间,他有两年半处于“不务正业”状态,常常翻墙出去打游戏、玩街机,不上晚自习,跑到黑咕隆咚的录像厅看录像,踢足球也是那个时候养成的爱好。可以想象,学习成绩急速下滑,排名从进校时的十几名跌到高三期中考时的一百一十几名。

意识到再这么下去可能会完蛋,他在最后半年刹住了车,开始发奋苦读,以宣城中学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复旦大学新闻系。

这一段被老师、家长们当作“浪子回头”案例的经历,让徐达内受益匪浅,几乎奠定了他对世界和人生的基本看法和态度。“第一次离开家那么久,第一次见到各种不同的人,见识到非常多的东西,必须学会自己去生存,找到自己的生存方式。”

这使得他从不会为打翻的牛奶哭泣。谈到那些他所效力过的报纸的衰败,他的态度平静而释然:“放到历史长河里看,这些生生死死都是很正常的。”

“因为我很早就学会了一件事——人要不断地寻找新的生存空间,投靠不同的新鲜势力。”他狡黠而世故地一笑。

在盛产“自由而无用的灵魂”的复旦校园里,他按照自己的兴趣学了一些设计一类的东西。和多数新闻系学生不一样,他的第一份实习是替人拉广告,“其实就是去做生意了。总想去做点不一样的东西,那才有意思。”

1997年大学毕业后,徐达内进《文汇报》做头版编辑。因为上的是夜班,他白天索性去了当时上海最大的民营广告公司实习,不拿钱学习使用Photoshop、Illustrator这些制图工具。

这促使他后来投资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提供数据可视化专业服务的设计公司——EG365,向国内媒体批量供应信息图表,并随着时代变化提供基于FLASH或H5的互动设计服务,主要服务客户也已转变成上市公司。作为徐达内的第一个创业项目,EG365在两年前获得《证券时报》入股。

2007年,刚刚而立之年的徐达内离开体制,正式下海。一次偶然的机会,使他以“徐达内”为笔名撰写专栏文章。

他以点评的方式把各家媒体对同一热门话题的言论总结贯穿起来,文风亦庄亦谐,点到即止。

2015年 9月7日,专栏宣布“进入无限期冬眠”。风险更小、更有商业价值空间的“新媒体排行榜”独立生存了下来。

专注于“新榜”后,徐达内一再对外强调他的商人本色,他说自己对做“魅力人格体”、当“KOL”(重要意见领袖),“既无意愿,也无兴趣”。

媒体人与生意人的角色,在徐达内这里转换顺溜。

他依然对调查记者保持着高度敬意。每天面对微信时代大量无营养、无意义的信息,他承认有时会有一种既厌倦又悲伤的情绪,虽然他不会让自己沉湎在这样的情绪里头太久。

和社交媒体、大量草根大号打交道,也让徐达内得以看到社会的另一些面相——“这段经历也会有帮助的,帮助我换位思考,摆脱过去单一的精英思维、文人立场,譬如,了解我那些还留在山村、县城的小学同学、中学同学,明白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

“说不定将来有机会,我还可以写一些东西呢?”他认真地说。

已打上鸡血的“看榜”正一路向资本市场全力奔跑,他把精力、体力和脑力都赌在了这场重要的球赛之中。

偶尔也憧憬一下“退役”之后的人生。

“回老家造一幢房子,房子旁边造一座足球场,这个足球场向所有人免费开放。我就坐在我们家二楼的阳台上,看他们踢足球。”

“这是一个我可以乐此不疲干好久的事。”

人物周刊:你对自己的现状满意吗?

徐达内:一直都很满意,我希望自己是个能够随遇而安的人。

人物周刊:对你父母和他们的成长年代,你怎么看?你理解他们吗?

徐达内:希望我的两个女儿未来看待我和我的成长年代,就和我现在看待我父母和他们的成长年代一样,理解之同情。

人物周刊:对自己的(未来的)下一代,你有什么期待?

徐达内:自由成长。

人物周刊:对你所从事领域的前景怎么看?

徐达内:比对我自己和对新榜更有信心。

人物周刊:同龄人中,你最欣赏哪些人?为什么?

徐达内:我能说我最欣赏黎瑞刚先生吗?如果非得同龄人,那就是王兴。他们似乎一直在挑战自我,挑战新鲜,在挑战中找到新鲜。

人物周刊:责任、权利和个人自由,你最看重哪个?

徐达内:权利。

人物周刊:对你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或者一部电影。

徐达内:香港电影《甜蜜蜜》。

人物周刊:你珍视自己的哪种品质?最想改进的一个缺点是?

徐达内:不为打翻的牛奶哭泣。定力不足。

人物周刊:最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哪方面?又最愿意将之花在哪方面?

徐达内:推杯换盏。踢足球。

人物周刊:现在的你,还有哪些不安和担忧?

徐达内:自己的能力边界。

猜你喜欢

徐达人物周刊微信
Observation of nonlinearity and heating-induced frequency shifts in cavity magnonics
坐在车里发呆的老公
酒作诱饵试功臣
酒作诱饵试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