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心之路
2016-09-21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天平。”这是北宋大儒张载传诵千古的一段话,本刊今年的青年领袖活动主题“立心之路”,源出此语。当然了,张载这番话所说都是圣贤事业,常人难以企及。宋、明以来,学者喜欢讲论成圣成贤之学,然而多见其举鼎绝膑,面红耳赤而不自知。所以这里必须说明的是,我们所说的“立心”,仅仅是使用这个词的字面意思,以便展现青年领袖们在各自领域时的心情。
人的行为背后,都会有一番心情。鲁迅有一篇名为《我怎么做起小说来》的文章,谈起他当初动笔写小说的原因,是希望利用小说的力量来改良社会,他又说:“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这番夫子自道,可以说是鲁迅的“立心之路”了。鲁迅的思想主张,在今天看来固然有不少值得商榷之处,但他要改良社会与人生的这番心情,则令人肃然起敬,因为在他那段叙述的背后,站着的是一个庄严的生命,这个生命所关注的事情,不是一己之进退,而是整体大群的生活。
我们每年评选的青年领袖,都是来自科学、文化、传媒、商业、公益、艺术、体育、影视、娱乐等不同领域的青年才俊。这个世界变化很快,但有一样东西是可以长期追问的,那就是:在进入各自领域的时候,他们所确立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在这一路上,这些心情又有了什么样的变化?
这就是青年领袖们的“立心之路”。值得一说的是,请他们来分享这些内容,当然不是为了怀旧。
《周易》说:“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孔颖达认为,这里的“内”,指的就是“心”。对于《周易》这两句话,宋儒程颐说:“君子主敬以直其内,守义以方其外。”这些言语,都是在谈论一种立人的精神:人若以“敬”来正其内心,以“义”来导其言行,他将会在人群中得到感应——德不孤,必有邻。这是一个由己及人的过程。
敬己敬人,其实都为古人与今人所重,这点不存在古今差异。不过,我们在现实里确实能看到,在各种平台或场合里,有着太多的抖机灵、调侃、嘲谑、自黑甚至轻慢,往往自以为幽默。人的这些表现,或许有其历史原因,比如刻板高压的教育环境、紧张不安的生活,乃至于当路者的言行不符等因素,都容易催成这种风气。然而过犹不及,无节制的嘲谑或解构,其实只能是“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在这个过程中,“敬”字慢慢流失。
我们希望这个字流失得不要那么快。在创刊的那年,我们就举办了青年领袖活动,其后每年接续,如今已经是第12届了。对于中国人来说,12是一个特别的数字,比如司马迁的《史记》有12篇本纪,有人说这个篇数是因应一年有12个月而定的。我们的办刊宗旨,是“记录我们的命运”,这与司马迁的修史精神有血脉相通之处。司马迁撰《史记》以俟后圣君子,我们则是做报道以记录世道人心,希望能为后人的回看今世提供一份凭据。
从这一点上看,青年领袖这个活动其实并不特别,因为披展青年领袖们的立心之路,也属于记录世道人心的内容之一,这是我们的工作。这里使用“领袖”一词,并没有引领群伦之意,我们只是希望在这样一个并不缺少笑、巧、谑的时代里,尝试以一种庄敬之心,来表现各自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