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期刊的综合影响力分析
——以40种权威社科期刊为例
2016-09-21王轶
王 轶
(北京工商大学 学报编辑部,北京 100048)
中国学术期刊的综合影响力分析
——以40种权威社科期刊为例
王轶
(北京工商大学 学报编辑部,北京100048)
文章以2014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公布的40种权威期刊为研究对象,结合一手调查数据和部分公开数据,通过建立学术期刊综合影响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权威学术期刊的综合影响力进行分析和评价。研究发现,基金论文比、网上下载率、海外论文比、复合总被引、三大文摘转载率、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率指标与权威期刊的复合影响因子正相关;本单位论文比、2013年复合统计源引用指标对权威期刊复合影响因子的影响不明显;期刊的数字化程度越高,其复合影响因子越高,不过权威期刊建有微博和微信平台的比例相对较低,只有少数期刊使用优先出版;权威期刊他引总引比很高;权威期刊复合影响因子的高低与期刊自身的影响力、期刊所在学科的热门程度、期刊的栏目设置和文章质量密切相关;不同学科权威期刊影响因子间的差异一直会存在,并且有稳定延续的趋势。最后,根据结论提出了学术期刊提高综合影响力的相关政策建议。
学术期刊;权威社科期刊;综合影响力;评价指标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2014年11月,中国社科院社科评价中心发布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2014年)》,该报告把中国社科类学术期刊分为四个等级,即:顶级期刊、权威期刊、核心期刊和扩展期刊。报告发布后,在期刊界产生了极大反响。2014年社会上公开出版的社科学术期刊共计2 019种[1],从中评选出40种权威学术期刊,那么这些权威期刊的综合影响力到底有多大?不同学科权威期刊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权威期刊在发展过程中,是否也存在缺陷或是发展中的不足?等等,搞清楚上述问题,有助于加深对权威学术期刊综合影响力的认识,有助于为非权威学术期刊提高其综合影响力提供借鉴。
目前,关于学术期刊影响力研究的文献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从理论层面分析期刊评价指标的构建,以及如何提升期刊影响力。如Golder[2-3]、Talamanca[4]对期刊的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并就影响因子评价出版物的影响力进行了辨析。Hirsch[5]提出了H因子的概念,并按照论文被引次数从高到低进行排列,以此评价论文的学术质量。Kurmis[6]分析了通过影响因子评价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局限性,并给出了大量的例证。张学梅[7]在期刊综合影响力指标的基础之上,提出一种新的评价期刊相对质量的新指标,并用SC收录数据库验证指标的合理性。程靖[8]分析了影响学术期刊影响力的关键因素,并指出提升学术期刊影响力的主要路径。2014年社科院社科评价中心公布的期刊评价指标体系中,也对期刊的影响力指标进行了界定和说明[9]。另一类是通过实证方法来研究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如Saha & Saint[10]通过大量的社会调查,分析期刊文章质量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Harzing & Van Der Wal[11]通过分析叙述性偏好(stated preference)和显示性偏好(revealed preferenc)在期刊影响力排名中的利弊,提出使用发现偏好研究(revealed preference study)来评价经济与商业类期刊的影响。孙孝忠[12]对2005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的41种医科大学学报类期刊的影响力进行分析。王轶[13]基于2014年CSSCI收录的高校社科类学报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提升中国高校学报影响力的关键要素。刘筱敏、马娜[14]从JCR数据出发,用期刊分区、特征因子等数据分析中国科协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彭爱东、于倩倩[15]以1998-2007年度CSSCI数据库中的引文数据为基础,分析中国综合性社科类学术期刊的h指数、g指数和不同时间跨度的影响因子。
上述文献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指导,但是也存在不足。其一,在期刊数字化的大背景下,如何结合期刊的数字化来评价期刊的综合影响力;其二,期刊的影响力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是某一项指标所能决定的,为此需要以综合性的思维来分析和评价期刊的影响力,进而更为全面地评价期刊的综合影响;其三,目前文献中,研究科技期刊影响力的文献较多,但就社科类顶级学术期刊开展研究的相关文献很少。为此,本文结合一手调查数据和部分公开数据,通过制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权威社科期刊的综合影响力进行分析和评价。
二、评价指标及数据说明
(一)评价指标
基于上述文献和学术期刊的发展趋势,本文制定了评价学术期刊综合影响力的一级和二级评价指标,一级指标包括5个方面,即论文情况、数字化情况、引用情况、影响因子和文章转载,其中论文情况指标衡量期刊文章的质量;数字化情况指标衡量期刊数字化的建设情况和数字化的传播方式;引用情况、影响因子和文章转载指标主要衡量期刊的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二级指标是一级指标的进一步深化,共计20项,具体指标及其解释见表1。目前已有文献公认将期刊的影响因子作为衡量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指标,考虑到期刊复合影响因子主要衡量期刊的综合性学术影响,因此本文也将采用此指标。
表1 学术期刊综合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
(二)数据说明
40种权威期刊的名单来自社科院社科评价中心发布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2014年)》*期刊名称设定如下:1=中国法学;2=法学;3=南开管理评论;4=管理学报;5=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6=北京大学教育评论;7=高等教育研究;8=世界经济;9=中国工业经济;10=金融研究;11=考古学报;12=文物;13=近代史研究;14=中国史研究;15=马克思主义研究;16=中共党史研究;17=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18=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19=旅游学刊;20=社会学研究;21=中国人口科学;22=体育科学;23=统计研究;24=图书情报工作;25=大学图书馆学报;26=文学遗产;27=外国文学研究;28=心理学报;29=国际新闻界;30=中央音乐学院学报;31=外语教学与研究;32=世界汉语教学;33=哲学动态;34=道德与文明;35=当代亚太;36=政治学研究;37=中国人民大学学报;38=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39=北京大学学报(社科版);40=清华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年权威期刊的评价数据主要是2013年期刊的发展状况,因此期刊评价数据主要选取2013年的数据。具体来说,总引频次和影响因子数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文献评价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图书馆发布的2014年度《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海外论文比数据来自2014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本单位论文比、基金论文比、网上下载率数据来自中国知网的一手调查数据;文摘转载数据来自《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纸质刊物;《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数据来自人大复印资料网站(http://ipub.exuezhe.com/index.html);期刊数字化水平数据来自调查期刊的网站、期刊的纸质样刊和手机微信平台,部分期刊还进行了电话调查;统计数据截止时间为2014年12月21日零点。
三、期刊综合影响力评价
(一)论文情况
第一,基金论文比。基金论文比是评价期刊发表论文水平和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从表2可知,权威期刊基金论文比的平均值为0.51,说明已发表的文章中,51%的文章为国家级项目的阶段性成果。基金论文比大于0.90的期刊有4种,其复合影响因子均在1.85以上,这些刊物是《南开管理评论》《管理学报》《社会学研究》和《心理学报》,小于0.1的期刊是《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其复合影响因子为0.48。统计数据说明,基金论文比与期刊的学术影响正相关,基金论文比高的期刊,其复合影响因子也高。进一步分析发现,管理类、社会学和心理学类权威期刊注重基金论文的发表,而艺术类期刊不太重视,这可能与期刊的要求有关。
第二,本单位论文比。该指标主要衡量期刊的开放程度。从表2可知,权威期刊发表本单位论文比的平均值为18.65%。有7种期刊本单位论文占比为0.00%,其中复合影响因子大于2的期刊有2种,复合影响因子小于1的有3种,其他2种期刊的复合影响因子分别介于2和1之间,说明这些期刊几乎全部是外部稿件。有3种刊物本单位论文占比≥50.00%,说明这些期刊超过半数文章为期刊举办单位稿件,但这三种期刊的复合影响因子都在1以上。深入分析发现,本单位文章占比低的期刊一般为科研院所或是学会创办的期刊,占比高的期刊为部级高校创办的期刊。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本单位论文比对权威期刊复合影响因子的影响不明显,这种结果可能与本文选定的期刊范围有关。
第三,网上论文下载率。网上论文下载率指标反映了已发表文章的关注度和作者的影响力。从表2可知,权威期刊网上论文下载率的平均值为447.26。下载率超过1000的期刊有5种,这些期刊的复合影响因子均大于2,下载率低于100的期刊有3种,其中有2种期刊的复合影响因子在0.5左右,1种期刊的复合影响因子在1.0以上,说明论文的网上下载率对期刊的复合影响因子有明显的正向影响,论文网上下载率高,期刊的复合影响因子就高。
第四,海外论文比。海外论文主要衡量期刊国际化交流的程度。表2可知,权威期刊海外论文比的平均值为0.05,大于0.10的期刊有4种,分别是《旅游学刊》《社会学研究》《外国文学研究》和《世界汉语教学》,海外论文比为0的期刊有3种,分别是《中国法学》《考古学报》和《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通过海外论文比与期刊的复合影响因子的交叉比较发现,海外论文比高的期刊,其复合影响因子也高,如《旅游学刊》和《社会学研究》的复合影响因子都超过了2.0,说明海外论文比指标与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正相关。
(二)数字化情况
近年来,由于移动媒体的广泛应用,作者和读者也越来越青睐通过移动终端阅读文章。为此,本文将期刊的数字化程度作为期刊综合影响力评价的一项指标。调查结果见表3。
第一,期刊网站。是指期刊是否建设了独立网站,及时发布期刊信息。表3说明,所有权威期刊都建立了自己独立的网站,说明权威期刊都比较重视网站建设。
第二,在线投稿系统。是指期刊是否建设了在线投稿系统,方便作者投稿。表3说明,权威期刊建有在线投稿系统的比例为57.50%。复合影响因子大于2的期刊,其建设比例高于复合影响因子小于或等于2的期刊,高出比例为22.76个百分点。说明学术影响力高的期刊更加注重网上投稿系统的建设。
第三,网刊合一。是指期刊网站上公布的文章信息与纸质期刊同步。表3数据说明,权威期刊网刊合一的比例为85.00%。复合影响因子大于2的期刊实现网刊合一的比例高于复合影响因子小于或等于2的期刊,高出比例为15.86个百分点。说明学术影响力高的期刊更加重视网刊合一。
第四,网络互动平台。是指期刊网站建设了互动平台,方便读者、作者等用户与期刊互动。表3数据说明,权威期刊建有网络互动平台的比例为45.00%。复合影响因子大于2的期刊实现互动的比例明显高出复合影响因子小于或等于2的期刊,高出比例为24.04个百分点,高出比例明显。说明学术影响力高的期刊更加注重与用户的联系与互动。
表2 期刊论文情况、作者情况和复合影响因子统计
第五,微博。是指期刊通过建立微博发布期刊信息。表3数据说明,权威期刊建有微博的比例为30.00%。复合影响因子大于2的期刊建有微博的比例略高于复合影响因子小于或等于2的期刊,高出比例为9.21个百分点。权威期刊建有微博的比例都相对较低,说明他们都不太重视期刊的微博建设。
第六,微信平台和移动阅读平台。微信平台是指期刊通过应用微信、微刊和二维码等技术,实现移动终端查看和浏览期刊信息。移动阅读平台是指期刊单独建立的适用于移动终端设备阅读的数据平台。调查数据说明,权威期刊建有微信平台和移动阅读平台的比例均为32.50%。复合影响因子大于2的期刊建有两个平台的比例都明显高于复合影响因子小于或等于2的期刊,高出比例为15.09个百分点。说明影响因子高的期刊更加注重两个平台的建设。
表3 期刊数字化平台与学术期刊复合影响因子交叉统计
第七,优先出版。是指期刊即将发表的文章优先公布在中国知网上,促进文章的提前传播。表2数据说明,只有2种期刊实现了优先出版,占比只有5.00%,这两种期刊的复合影响因子均超过2.00。总体来说,权威期刊不太重视优先出版工作,学术影响力高的期刊对有限出版的重视程度略好于学术影响力低的期刊。
(三)转引情况
第一,复合总被引。表4可知,权威期刊的平均复合总被引为5 838.58次。不同学科的权威期刊之间,复合总被引次数存在明显差异。复合总被引超过1万次的期刊有《中国法学》《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中国工业经济》《金融研究》和《外语教学与研究》,上述5种期刊的复合影响因子都在2.40以上;复合总被引低于2千次的期刊有《北京大学教育评论》《文物》《中国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和《当代亚太》,上述期刊除《当代亚太》《北京大学教育评论》的复合影响因子高于1.00以上,其他期刊的影响因子均小于1.00。权威期刊复合总被引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可能与期刊所在学科和办刊历史有关。经济学、法学等属于国内热门学科,研究者众多,故复合总被引次数多,而史学、艺术学期刊不属于热门学科,研究者相对较少,故复合总被引次数相对较少。另一方面是期刊创刊历史和发文量原因,如《外语教学与研究》是1957年创刊,而《北京大学教育评论》是1986年创刊,《中共党史研究》是1988年创刊,《当代亚太》是1992年创刊,后3种期刊的创刊年限比《外语教学与研究》创刊时间整整晚了30年及以上,由于办刊年限的差异,导致期刊之间复合总被引次数存在明显差异。
第二,2013年复合统计源引用。表4可知,权威期刊2013年复合统计源引用的平均值为27.63次,引用次数高于60次的期刊有4种,分别是《中国法学》《法学》《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和《图书情报工作》,低于5次的期刊有3种,分别是《考古学报》《哲学动态》和《政治学研究》。综合分析发现,该指标与期刊的复合影响因子关系不密切,而与年发文量有关,如2013年《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和《图书情报工作》(发文量为665篇)的年发文量大,就易出现当年复合统计源引用次数的上升。
第三,他引总引比。表4可知,权威期刊他引总引比的平均值为0.96,有3种期刊的他引总引比为1,分别是《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北京大学学报(社科版)》和《清华大学学报(社科版)》,他引总引比低于0.9的期刊只有1种,为《管理学报》,说明该刊物自引率偏高。其他权威期刊的他引总引比都在1~0.9之间,说明权威期刊的他引总引比总体很高,期刊自引率较低。
表4 权威期刊转引数据统计
(四)影响因子分析
影响因子主要反映期刊学术影响力。调查结果显示,权威期刊的复合影响因子、复合五年影响因子和复合即年影响因子的平均值分别为2.11、2.72和0.21。复合影响因子大于4.0的期刊有4种,分别是《中国法学》《中国工业经济》《金融研究》和《社会学研究》,复合影响因子小于1.0的期刊有9种,分别为哲学、艺术学、文学和民族学与文化学类期刊。复合五年影响因子大于6.0的期刊有6种,分别为《中国法学》《南开管理评论》《世界经济》《中国工业经济》《金融研究》和《社会学研究》,小于1.0的期刊主要为哲学、艺术学、文学、民族学与文化学类期刊。复合即年影响因子大于0.5的期刊有2种,分别为《中国法学》和《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小于0.1的期刊有10种,主要为哲学、艺术学、文学、民族学与文化学、马克思主义类期刊。通过分析发现,法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类期刊复合影响因子指标得分相对很高,而哲学、艺术学、文学、民族学与文化学、马克思主义类等期刊的得分相对较低,说明期刊复合影响因子的高低与期刊自身的影响力、期刊所在学科的热门程度、期刊的栏目设置和文章质量密切相关。如《世界经济》《中国工业经济》和《金融研究》都是中国社科院创办的期刊,3种期刊都在经济学的不同研究领域占据领头羊位置,但《世界经济》的三项复合影响因子都低于其他两种期刊,说明研究世界经济的人员相对较少,发表文章的主题不是热门主题所致。通过三项复合影响因子的得分可以判断,不同学科权威期刊影响因子间的差异一直存在,并且有稳定延续的趋势。影响因子统计见图1。
图1 权威期刊的影响因子统计
(五)转载情况分析
第一,三大文摘转载率。期刊的三大文摘转载率指标是衡量期刊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的主要标志。从表4可知,权威期刊三大文摘转载率的平均值为0.04。三大文摘转载率大于0.15的期刊有4种,分别是《社会学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北京大学学报(社科版)》和《清华大学学报(社科版)》,这几类期刊的复合影响因子的均值为2.42;三大文摘转载率等于0的期刊共计14种,主要为考古学、人文地理学、体育学、统计学、图书馆情报与档案学、心理学、新闻学与传播学、艺术学、语言学类等期刊,他们的复合影响因子的平均值为1.86。虽然三大文摘全文转载文摘所涉及的学科有限,但综合比较发现,三大文摘转载率对期刊的影响力显著,三大文摘转载率高,则期刊的复合影响因子高,期刊的社会影响力就大。
第二,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率。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率指标是衡量期刊综合学术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表4的数据说明,权威期刊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率的平均值为0.19,转载率超过0.35的期刊共计有8种,主要为教育学、经济学、社会学、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这几种期刊的复合影响因子的平均值为2.77;转载率低于0.10的期刊共计15种,主要为民族学与文化学、体育学、统计学、图书馆情报与档案学、新闻学与传播学类期刊,这几种期刊复合影响因子的平均值为1.67。比较分析发现,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率与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密切相关,期刊的转载率高,其复合影响因子就高。
四、结论与建议
笔者以2014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所评选出的40种权威期刊为研究对象,基于一手调查数据和部分公开数据,结合已有文献,建立学术期刊综合影响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权威期刊的综合影响力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和建议可归纳以下几点。
其一,权威期刊的基金论文比、网上下载率、海外论文比对期刊的复合影响因子产生正向影响,本单位论文比对权威期刊复合影响因子的影响不明显。研究结果说明,权威期刊的基金论文比、网上下载率、海外论文比等指标对提高期刊的综合影响力产生了正向影响,由于权威期刊都是各个学科期刊中的领头羊,论文质量一般都相对较高,所以导致该指标与期刊的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不明显。为此,非权威期刊要提高期刊的综合影响力,必须要不断提高对期刊复合影响因子产生正向影响的指标,逐步降低本单位论文比,提高期刊的开放程度,只有这样才能在论文层面把握期刊的发文质量。
其二,期刊的数字化程度与期刊的影响力正相关。期刊的数字化程度越高,其复合影响因子越高,不过权威期刊建有微博和微信平台的比例还相对较低,平均占比只有30.00%和32.50%,只有5%的期刊实现了优先出版。这说明期刊的数字化程度越高,期刊的综合影响力就越大。为此,要提高学术期刊的综合影响力,推进期刊数字化是关键,而且不能只关注期刊某个方面的建设,需要建立综合性的期刊数字化平台,注重视频、声音、多媒体技术和移动阅读终端的复合应用。逐步转变办刊方式,方便作者和读者互动和使用,从而提升期刊的综合影响力。
其三,权威期刊复合总被引对期刊的复合影响因子产生影响,但复合总被引还与期刊所在学科、期刊创刊历史和发文量密切相关;2013年复合统计源引用对权威期刊复合影响因子的影响不明显;权威期刊他引总引比的平均值很高,自引率低。研究结果说明,要提高期刊的综合影响力,需要认清期刊所在的学科领域,不要盲目追求复合总被引的次数,不同学科复合总被引存在差异是一种正常现象。另外,要降低期刊的年发文量,减少自引,扩大期刊的综合被引次数。
其四,三大文摘转载率、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率与期刊的复合影响因子正相关。研究结果和办刊实践均说明,《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不仅是国家层面衡量期刊的社会影响力的关键指标,更是衡量期刊学术质量的关键。为此,期刊在把握文章质量的基础上,要积极向四大文摘机构推介优秀文章,提高优秀文章的全文转载率,扩大期刊的社会影响。
其五,权威期刊复合影响因子的高低与期刊自身的影响力、期刊所在学科的热门程度、期刊的栏目设置和文章质量密切相关;不同学科权威期刊影响因子间的差异一直会存在,并且有稳定延续的趋势。研究发现,期刊复合影响因子的变化是一项综合变化的过程,虽然计算方法简单,但提高起来并不容易。为此,需要结合期刊所在学科,对影响期刊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要综合考虑期刊所在的学科、办刊历史、栏目设置、文章质量等因素,只有把握期刊的所有环节,通过漫长的努力和积累,才能提高学术期刊的综合影响。
[1]中国社会科学文献评价研究中心.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M].北京: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2014.
[2]GOLDER W.The impact factor: a critical analysis[J].RoFo: Fortschritte auf dem Gebiete der Rontgenstrahlen und der Nuklearmedizin, 1998, 169(3): 220-226.
[3]GARFIELD E.The history and meaning of the journal impact factor[J].Jama, 2006, 295(1): 90-93.
[4]TALAMANCA A F.The “impact factor” in the evaluation of research[J].Bulletin du Groupement International pour la Recherche Scientifique en Stomatologie et Odontologie, 2008, 44(1): 2-9.
[5]HIRSCH J E.An index to quantify an individual’s scientific research output[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05, 102(46):16569-16572.
[6]KURMIS A P.Understanding the limitations of the journal impact factor[J].The Journal of Bone & Joint Surgery, 2003, 85(12): 2449-2454.
[7]张学梅.一种期刊综合影响力评价指标研究——对期刊综合影响力指数(JⅢ)的修正[J].图书情报工作,2012(6):145-148.
[8]程靖.提升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具体路径[J].出版发行研究,2013(4):105-107.
[9]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2014年) [EB/OL].(2014-11-25).http://www.cssn.cn/xspj/201411/t20141125_1415277.shtml.
[10]SAHA S, SAINT S, CHRISTAKIS D A.Impact factor: a valid measure of journal quality?[J].Journal of the Medical Library Association, 2003, 91(1): 42-58.
[11] HARZING A W, VAN DER WAL R.A Google Scholar h-index for journals: An alternative metric to measure journal impact in economics and busines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9, 60(1): 41-46.
[12]孙孝忠.中国14种医科大学学报类期刊的影响力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6):1086-1089.
[13]王轶.我国高校社科类学报的信息化水平分析——基于2014年CSSCI的数据[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42-148.
[14]刘筱敏,马娜.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3):335-339.
[15]彭爱东,于倩倩.h指数、g指数和累积影响因子在期刊评价中的相关性研究——以综合性社科期刊为例[J].情报科学,2012(11):1645-1651.
Analysis of the core influence of Chinese academic journals:
(责任编辑彭建国)
Example of 40 authoritative social science journals
WANG Yi
(JournalEditorialDepartment,BeijingTechnologyandBusinessUniversity,Beijing100048,P.R.China)
In this paper, the 40 kinds of social science journals, which are included in “Chinese Journa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Evaluation Report 2014”, are studied. Combined with one hand survey data and some public data, this paper establishe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comprehensive influence of academic journals to analyze and evaluate the comprehensive influence of the authority academic journals. The research finds that the ratio of funded papers, online download rates, overseas papers, the composite total citation, the reprint rate of the three main abstracts, and the rate of reprint and copy of information center for social sciences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have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composite impact factor of the authoritative journals. The higher the digital level of journals, the higher the composite impact factor, but authority journals have a relatively low proportion of micro blog and micro channel platforms, and only a few of them are published in priority. Authoritative journals are mostly cited by other publications. The composite impact factor of authoritative journal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nfluence of journals, the popular degree of the subject, the setting of columns and the quality of the articles. There are always differences of impact factor between the different disciplines journals.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conclusion, the relevant policy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influence of academic journals.
academic journals; authoritative social science journals; comprehensive influence; evaluation index
10.11835/j.issn.1008-5831.2016.04.014
欢迎按以下格式引用:王轶. 中国学术期刊的综合影响力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118-125.
Format: WANG Yi.Analysis of the core influence of Chinese academic journals: Example of 40 authoritative social science journals[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2016(4):118-125.
2016-02-28
北京市高教学会社会科学学报研究会项目“数字化与高校社科类期刊的学术影响力研究”(JHY201603)
王轶(1970-),男,河南信阳人,《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编辑学、劳动经济学、教育经济学研究。
G255.2
A
1008-5831(2016)04-01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