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与重型颅脑损伤关系的临床研究
2016-09-21严朝俊樊永忠丹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苏镇江212300
严朝俊,唐 勇,樊永忠,李 杰,窦 力(丹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苏镇江212300)
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与重型颅脑损伤关系的临床研究
严朝俊,唐勇,樊永忠,李杰,窦力(丹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苏镇江212300)
目的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Fg)与重型颅脑损伤的关系,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1 年2月至2015年8月该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4例作为研究组,检测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计数(Plt)、Fg等。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详细统计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PT、APTT、TT、Plt明显高于对照组,Fg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中Fg<0.8 g/L 40例,Fg≥0.8 g/L 44例。Fg≥0.8 g/L患者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Fg<0.8 g/L患者,病死率明显低于Fg<0.8 g/L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功能、血小板等严重受损后Fg水平明显下降,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血浆Fg水平与颅脑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价损伤程度及预后的参考依据。
纤维蛋白原;危重病;颅脑损伤;血液凝固;血小板计数;实验室技术和方法
颅脑损伤多由意外事故引发,可造成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是神经外科重症疾病之一。有研究表明,颅脑损伤发生后患者凝血功能检测指标中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oplastin time,TT)、血小板计数(blood platelet count,Plt),特别是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ogen,Fg)等发生明显改变,可作为损伤程度的判断标准[1]。本研究主要目的在于探讨凝血功能检测指标、Fg变化情况与重型颅脑损伤的联系性,为此,对8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及80例健康体检者的相关检测指标进行了详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1.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2月至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4例作为研究组,其中男52例,女32例;年龄15~57岁,平均(36.85±2.72)岁。84例患者均通过CT检查确诊,符合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临床诊疗标准[2]。同时,选取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4例,女36例;年龄16~58岁,平均(37.06±2.68)岁。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2排除标准[3-4](1)年龄超过60岁;(2)既往有心血管、血液系统疾病者;(3)合并代谢功能性疾病者,如糖尿病;(4)近期服用抗凝类药物及合并肝、肾功能障碍者;(5)严重休克,水、电解质紊乱者;(6)无家属及法定监护人者。
1.2方法
1.2.1凝血功能及Fg检测采集研究对象肘静脉血5 mL,抗凝处理后以2 000 r/min离心20 min,取上清液测定PT、APTT、TT、Plt、Fg等。
1.2.2预后判定标准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对研究组患者预后情况进行分析。GOS标准:5分为良好,4分为中残,3分为重残,2分为植物生存,1分为死亡[5]。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研究对象凝血功能、Fg检测结果比较研究组患者PT、APTT、TT、Plt明显高于对照组,Fg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研究对象凝血功能、Fg检测结果比较(±s)
表1 两组研究对象凝血功能、Fg检测结果比较(±s)
注:-表示无此项。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n PT(s)APTT(s) TT(s) Plt(×109L-1) Fg(g/L)84 80 t P --14.67±0.37 10.65±0.14 6.84 <0.05 32.09±0.21 25.37±0.42 7.52 <0.05 17.43±0.28 15.64±0.23 4.21 <0.05 207.81±8.93 195.43±8.64 6.57 <0.05 1.73±0.09 3.02±0.18 4.68 <0.05
2.2Fg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研究组患者中Fg<0.8 g/L 40例,Fg≥0.8 g/L 44例,Fg≥0.8 g/L患者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Fg<0.8 g/L患者,病死率明显低于Fg<0.8 g/L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Fg水平与预后的关系[n(%)]
3 讨 论
重型颅脑损伤发生后患者脑部会发生严重应激反应,同时,释放出大量阿片肽,在与受体相结合的过程中往往会对心、脑血管功能产生刺激作用,进而发生病理反应,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凝血功能及抗凝系统处于较平衡的状态。当颅脑受到外力作用后则可打破平衡。重型颅脑患者由于合并颅内出血,可消耗大量凝血因子,进而导致患者凝血机制发生变化。Fg与β3黏合素受体结合,启动神经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后者可抑制神经轴突生长。
本研究发现,研究组患者PT、APTT、TT、Plt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PTT变化更为明显,说明PT、APTT与患者损伤程度的联系性更明显,提示颅脑损伤发生后可造成血管凝血功能异常现象,重型患者异常表现则更为明显,特别是血浆Fg水平下降明显,Fg水平越低,凝血功能越差,形成恶性凝血功能障碍,甚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有研究表明,凝血功能异常对患者预后将产生严重影响[6]。本研究结果表明,凝血功能、血小板等严重受损可导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不良,与文献报道结果相符[7]。
目前,血浆Fg水平也是判断患者疾病发展程度及疾病转归、预后情况的主要参考指标,能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一定依据,同时,也可对预防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症的发生发挥重要作用[8]。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中Fg<0.8 g/L 40例,Fg≥0.8 g/L 44例,Fg≥0.8g/L患者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Fg<0.8 g/L患者,病死率明显低于Fg<0.8 g/L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颅脑损伤发生后患者血浆Fg水平明显降低,损伤程度越重,Fg水平越低,凝血功能越差;当Fg<0.8 g/L时病死率明显增加,即使采取给予冷沉淀、凝血酶原复合物等治疗措施后患者预后仍然不良;当Fg≥0.8 g/L时采取给予冷沉淀、凝血酶原复合物等治疗措施后患者预后良好。
综上所述,血浆Fg水平与重型颅脑损伤存在相关性,能准确反映患者脑组织损伤程度,可将其作为判断损伤程度的参考指标,同时,也可将其用于预测患者预后。临床医生对颅脑损伤患者应根据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治疗。鉴于现阶段临床医学对颅脑损伤凝血机制障碍的治疗尚无统一标准,应在今后相关研究中加以涉猎,应特别注意Fg等检测指标的变化。
[1]张利环,杜凤和.颅脑外伤85例凝血指标变化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09,38(5):552-553.
[2]孙桂好,孙宏亮,王海鹏.低纤维蛋白原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术中脑膨出的影响及处理的研究报告[J].医学信息,2011(6):2563-2564.
[3]肖伟利,胡建军,元少鹏,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蛋白含量检测结果及临床意义[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2):248-249.
[4]赵湛元.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变化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3):35-36.
[5]沈佳,杨渭林,裘申忠,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开颅手术后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33):3997-3999.
[6]洪文瑶,刘宇清,陈明武,等.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治分析[J].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2014,2(1):21-23.
[7]殷乐,邱祖红,陈建军,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4 h内检测心肌肌钙蛋白Ⅰ的临床意义探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5(8):1155-1157.
[8]刘国胜,栾晓祖,朱铭,等.地塞米松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C反应蛋白和血浆内皮素-1的影响及临床意义[J].创伤外科杂志,2015,17(5):403-406.
10.3969/j.issn.1009-5519.2016.17.037
B
1009-5519(2016)17-2715-02
2016-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