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阶前蕉绿几行诗

2016-09-21潘纤云

传奇故事(破茧成蝶) 2016年7期
关键词:愁思芭蕉叶题诗

◎潘纤云

阶前蕉绿几行诗

◎潘纤云

这个季节,吃着樱桃,赏着芭蕉,不能不说是件雅事。

樱桃芭蕉一红一绿,大俗大雅,色彩对比鲜明,正合夏的口味。芭蕉是一种诗意的植物,多种在南国的阶前窗下。青砖小院,老屋配上阔叶垂荫的芭蕉,人往天井里一站,手捧紫砂小壶,看夏日浅蓝的天,看芭蕉亮眼的绿,顿有一股舒坦清气慢慢升起。

但凡一个人受了诗书的浸润,就会想起在庭院种竹种芭蕉之类,于是芭蕉便在线装书里轻轻摇曳着。芭蕉与丝瓜葡萄相比,少了烟火气,染上了古典的底子,有点脱尘的意味。每个季节,总要有让人寄托高雅情趣的植物。

《红楼梦》中,怡红院里山石一旁是几株芭蕉,另一旁是西府海棠,海棠红芭蕉绿,于是门楼上便悬上了“怡红快绿”的匾。电视剧中有一景,夏日午后,众人闲睡,晴雯坐在芭蕉叶下的长凳上,纤手撕着一把把扇子,宝玉拍掌叫好,晴雯在芭蕉荫下笑得一片灿烂,连树上的蝉鸣都仿佛停息了。这场景只合在芭蕉树下发生,若在海棠花下,总有些不太相符。海棠为女儿棠,到底有清愁的气息,而芭蕉像它外表,有着舒卷雅致的阔朗。

芭蕉和绿联在一处,它赋予的是快乐,可一旦与雨交缠,便字字生愁。张潮在《幽梦影》里写“种蕉可以邀雨”,可它邀来的雨与梧桐雨残荷雨一样,总脱不了凄凉况味。雨丝落在蕉叶上,声声敲打心坎,引来愁思万缕,这一点,古人抒发得太多。南渡的李清照客居江南时,边叹息“窗前谁种芭蕉树”,边听“伤心枕上三更雨”。吴文英眼中则是“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雨声不停,愁思不绝,蕉叶层层裹着蕉心,正如包着缕缕感伤。于是,芭蕉在文人的意象里,不免有那么一点矫情。

雨中芭蕉只是人们一厢情愿的联系,其实在大自然中,它只是季节里定时葱郁的植物。既是植物,有人在红叶上题诗,有人在梧桐叶上题诗,也就有人在芭蕉叶上题诗。清代蒋坦的《秋灯琐忆》里,记载了那个叫秋芙的女子,与夫君调侃,在芭蕉叶上写下:“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是君心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能想象秋芙在写这些句子时活泼生动的样子,让人怜爱,这是闺阁女子的唯美情调。与秋芙相反的是个粗犷疯癫的和尚,名叫怀素。他在寺旁种了百亩芭蕉,每醉酒后便扯下高舒阔叶的蕉叶随手泼墨,与张旭用头发蘸墨书写有一拼。山风呼啸之时,怀素穿梭在蕉林,在蕉叶上挥写狂草,那气势活出了生命的本真。

鲁迅说:“中国旧戏上,没有背景,新年卖给孩子看的花纸上,只有主要的几个人。”而以芭蕉为古典的背景里,却展现了这么多生动有趣的人,使得芭蕉少了许多清愁。“衫含蕉叶气,扇动竹花凉”,这是人人都向往的境界,注定在夏日才能享受。然而王维的那幅《袁安卧雪图》我一直不解。雪地里长着一株碧绿芭蕉,众人皆知芭蕉是一岁一枯荣的植物,何以能在雪里绿意融融?

雪地芭蕉,也许深含某种寓意与禅理,个中真味,只有各人慢慢去细品了。

猜你喜欢

愁思芭蕉叶题诗
郭沫若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二十五周年题诗
立秋
立秋
鹧鸪天·无题
画竹题诗
李一氓工作情景与《石头记》题诗
有意思的芭蕉叶
云朵或者其他
秋思
芭蕉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