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谢“破烂王”爸爸:仨学霸儿女挺进北大清华
2016-09-20江水寒
江水寒
2016年7月3日上午,清华大学2016届本科毕业典礼在清华大学体育馆举行。王中德和妻子周述珍受邀坐在观礼台上,参加儿子王磊的毕业典礼。王中德是四川通江县城一个收破烂的农民,除了王磊之外,他还有两个女儿,大女儿王霞在北大读博士,二女儿王燕大学毕业后在上海一家跨国公司工作。一个收破烂的农民,究竟有什么能耐培养三个出色的孩子?寒门连出三贵子,他又有什么教子秘诀?
去县城收破烂,落榜夫妻苦心养育仨儿女
1995年端午节,团圆午饭后,王中德背起行囊,与妻子、孩子告别,4岁的大女儿王霞扑进他怀里哭喊着:“爸爸,你不要走!我和弟弟、妹妹想你了咋办?”王中德如鲠在喉,扔下行囊抱起王霞,给她擦眼泪:“好孩子不哭,爸爸哪也不去……”
时年28岁的王中德,家在四川通江县广纳镇。1990年5月,他经人介绍与比他大两岁的周述珍结婚,第二年生下大女儿王霞,1993年、1995年又相继生下二女儿王燕、小儿子王磊。四川通江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夫妻俩没有一技之长,只能靠种四亩庄稼地为生,家里真是穷得叮当响。小儿子还未满周岁,王中德便打算去广州表弟开办的服装厂打工,却被大女儿王霞的哭声拦住了脚步。
当夜,夫妻俩难以入眠,周述珍焦虑地问丈夫:“你真不出去打工了?”儿子已在妻子怀里睡着了,他瞧着儿子可爱的小脸,说:“你一个人照顾仨孩子照顾不来,我还是在老家找点事干。我俩都没考上大学,孩子们不能再走老路。”提到考大学,就勾起了夫妻俩心底的痛。王中德参加过四次高考都落榜了,周述珍也以6分之差与大学失之交臂。那夜夫妻俩商量,哪怕砸锅卖铁,也要把三个孩子送进大学!
去不成广州,王中德做完农活,就在四乡八镇四处打零工挣钱,他只能揽到一些苦力活,在建筑工地搬砖、拌灰浆,修围堰。可活儿断断续续的,半年下来王中德才攒下150块钱,只够王霞读幼儿园一学期的学费。就在他一筹莫展时,开废品收购站的姐夫建议他去县城里收破烂。看着三个嗷嗷待哺的孩子,王中德也顾不得面子了,第二天,他就随姐夫来到县城。他舍不得花钱租房,只是用塑料布在姐夫的废品收购站旁搭了个窝棚,花10块钱买了背篓、耙子,便开始了工作。可收破烂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整个县城随处可见来自乡下的拾荒人。一天,王中德见一家超市要处理一大堆纸壳,就想买下来,他还没有走拢,几个五大三粗的同行就拦在了他的面前:“明白点,这是我们的地盘!”王中德争执不过,只得离开。
王中德只有跑散户。他每天早上5点准时起床,开始走街串巷,挨家挨户吆喝,塑料瓶一斤赚两毛钱,纸壳一斤赚一毛钱,最费力又不赚钱的是铁,又重又沉,每斤只能赚5分钱。为了多收货,他每天都要跑遍整个县城,运气好时,一天可赚上10多元。
第一个月,王中德除去吃喝,共挣了200多块钱,这比在老家种地强多了。一次,王中德在回收的废纸堆里发现一本儿童绘画杂志《红树林》,他抹掉书上的灰尘,把杂志留了下来。自那以后,他对收购的废书进行筛选,把有用的收集起来,有成套的《红树林》、《一千零一夜》……每个星期,他都回一次家,除了浸透着汗水的零钞,还有一本本别人不要的旧书、旧杂志,4岁的王霞如获至宝。周述珍一点也不比王中德轻松。周述珍要种家里的四亩地,又养了两头母猪,还要带三个年幼的孩子。王霞已上幼儿园,王燕还小,王磊还不会走路,周述珍背着王磊在地里做活,还要随时照看在田边地头玩耍的王燕。每天晚上,她拿出丈夫从拾破烂时淘出的旧书、旧杂志,给孩子们讲故事。农闲时,她就教识字、数数,就这样零星地教育孩子。
转眼几年就过去了。2000年,王霞已上了四年级,王燕读二年级,王磊常跟姐姐到学校玩。村小的向东明老师见王磊长得很乖巧,就教他认读字母,谁料他不但一口气读完,还给向老师背诵了五首唐诗,老师惊奇不已。王中德得知后,把儿子送到村小上了一年级,这年他还不到5岁。
三个孩子较着劲学习。王霞最踏实,王燕最聪明,王磊最调皮,各有优缺点,但王中德对孩子立的规矩都一样:当天的任务,必须当天完成!一次,周述珍检查作业时,发现王燕没完成,说了她几句,王燕不屑地说:“这么简单,根本没必要做。”周述珍很生气,给她讲“防微杜渐”的典故,王燕听后惭愧地向妈妈认了错。这年期末考试,姐弟仨都拿了年级第一名。
毫不含糊立“规矩”,爸妈的爱如琴声悠悠
孩子们要成才,光成绩好还不行,王中德要求孩子们一有空闲就帮妈妈做家务,甚至一起下地干活。2002年5月,他回家抢收麦子,三个孩子也随他一起下地。5月的太阳很毒,一会儿,王磊便晒得脸蛋通红,他坚持不住了,把拾麦穗的背篓扔在地上,一脸不高兴地说:“爸,叫你儿子来吃这个苦,你就一点不心疼?”王中德发现儿子有了娇宠心理,他看着麦地,因一边靠着树林,缺少阳光,麦穗结得稀稀落落的,于是他指着这一片麦地问儿子:“同一块地,怎么这边就长不好?”“因为这边靠着林子。”王磊脱口而出。说完,他似有所悟:树林给麦地遮风挡雨,但也挡住了它们生长需要的阳光。那以后,他再也不敢因为自己是儿子而娇宠。
2003年冬天,王中德接到王霞初中班主任老师的电话,老师说王霞成绩滑坡得厉害。王中德心急如焚地回到家,没等他开口,王霞就愤然地说:“爸,你说读书有什么用?你倒是读了高中,不过是个收破烂的,李然爸爸只读了小学二年级,现在都当老板了。”李然爸爸跟王中德是小学同学,现在王霞和李然又同班。李然爸爸早年外出打工,现在已是一个建筑小老板,回家给李然买了电脑、手机,还要趁春节带她外出旅游。
女儿的话刺痛了王中德,处于“叛逆期”的女儿有了攀比心理,还会因一些表面现象“一叶障目”。王中德耐心给女儿解释:“爸爸没出息,不是因为爸爸读书把脑子读糊涂了,而是没有把握住人生的机遇。爸爸虽过得穷苦,但一直没放弃……”
王霞不吭声,王中德知她并没从心中认可他的话。王中德回到县城后,马上花300块钱在南寺沟租了套40平米的房子,为了让出租屋有家的感觉,他把捡来的废弃电器修理好,冰箱、电视、洗衣机都有了。寒假,他把仨孩子接到城里,带到建筑工地上,王霞看着建筑工人的手上结满血痂,脸上露出了一丝愧色,王中德趁机说道:“李然爸爸虽是老板,但他的财富也是一滴滴血汗积攒起来的,我们没有付出汗水,就没有资格去羡慕别人的成功。”王霞眼泪掉了下来:“爸,我懂了,你不要说了。”
王霞这次“闹情绪”,给王中德提了个醒,孩子慢慢大了,与其建一堵墙把孩子们围在围城里,不如让他们早些接触了解社会。每到假期,他就把三个孩子接到通江县城小住几天,陪他们逛书店,参观红军革命纪念馆。一天,他见回收的废品里有台电子琴(读高中时,他跟一个同学学会了弹电子琴),花半天时间把电子琴修理好后,用那双收破烂的粗糙大手抚过琴弦,一阵美妙的琴声飘荡在小屋里。三个孩子都惊呆了,原来爸爸还会弹琴。王中德静下心来教他们弹琴、唱歌,欢乐的琴声、歌声,伴着孩子们的笑声,从破旧的窗子里飘出来。
王中德的坚韧和乐观感染了孩子,他们不因为自己的爸爸是收破烂的而自卑。王燕读初二时,以《我拾破烂的爸爸》为题写的作文,获全国中学生作文征文一等奖。每次来县城,他们抢着帮爸爸分拣垃圾。一次,王磊从图书馆回来,看到路旁有个废弃的纸箱,把它捡回来卖了一块钱,王中德问儿子:“不怕别人奚落你?”王磊坦然道:“我用劳动换钱怕什么?不劳而获才让人笑呢。”
2006年6月,王霞勇夺通江县中考状元。7月,她参加海选考试,成功考取四川省重点中学南充中学宏志班。这一年,王磊也以双百分的优异成绩,考取了通江县实验中学(初中)。
王霞去南充读高中,一年要15000块钱,懂事的她对父母说:“弟弟妹妹读书也要花钱,我就在通江读高中吧。”王中德既高兴又心酸。周述珍从屋里拿出一个纸箱和一张存折,箱子里全是还没来得及存的皱巴巴的零钞,有丈夫收破烂攒下的,还有她养母猪、卖仔猪的钱,王霞抱着妈妈哭了。
开学了,王霞去南充读书,王磊在县城读初中,王燕在广纳镇读初三。第二年,王燕也考取了南充中学。王中德把收垃圾存的5000元取了出来,又卖掉家里的猪和一头小牛犊,凑齐了王燕的学费。姐妹俩体谅父母,生活上很节俭。这时王中德收破烂也做出了经验,节假日人们大量购物,他就去商场和小市场收废品,平均每天可以赚到100块钱。
这一年,通江县兴起了“背儿”潮(进城农民工做的苦力活,专给人背东西)。晚上,他收不了破烂,就带着绳子和背篓来到车站做“背儿”,有时运气好,一晚上就可以挣到30块钱。夫妻俩为自己一分钱都舍不得花,他春夏秋冬就是一双帆布胶鞋,穿的都是别人不要的旧衣服。但他绝不委屈孩子。王中德每月给王霞姐妹俩每人寄1200块钱生活费和书本费,王磊喜欢吃肉丸子,他经常到菜市场割一斤瘦肉剁成丸子,专门“犒劳”儿子。
有一次,王中德在分拣破烂时,发现一个纸盒里有10000块钱。他正为孩子的生活费发愁,但想到这钱也许是别人家急用,他毫不犹豫拿着钱,沿着白天收货的线路挨家挨户地问,终于问到了失主莫大妈。原来,莫大妈老伴生病住院,她取了10000块钱放在纸盒里,因年纪大了,记性不好,竟把纸盒当废品卖了。第二天,莫大妈给王中德送来一面锦旗,王中德拾金不昧的事迹在小城不胫而走,再加上他十多年为人友善,常做好事,人们都称他是“通江好人”。打那以后,每当人们听到他在小巷里吆喝:“收废品了!收废纸、塑料瓶、废旧电器……”人们纷纷把要卖的东西送到楼下,有的人家还专程等着他来收购,他生意好了很多。三个孩子知道后,都特别佩服爸爸,王中德以此告诫孩子们:做人要诚信、厚道,才在社会上立得住!
孩子挺进北大和清华,爸爸还做“破烂王”
2008年11月,周述珍感到腹部痛得厉害,到医院检查,胆囊里有两颗1.5公分左右的结石,住院做手术花了6000块钱,在夫妻俩眼里这是一笔巨款,她做完手术后只休息了一周,就下地劳动了。此时,王霞正在为高考冲刺,他们都没敢告诉她。
2009年春节期间,王霞看到妈妈的手术报告单,才知道妈妈向她隐瞒了病情,因此背负上了沉重的心理压力,导致她在这年的高考中发挥失常,作文审偏了题,她最擅长的语文只考了108分,但还是以总分590分、超出重点录取线85分的优异成绩考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就在这一年,王磊也以优异成绩考取南充中学,班主任也是王霞的班主任,他很遗憾地对王磊说:“你姐姐是我们培养的北大、清华的苗子,可是高考失利了。”老师的叹息,让王磊在心中立下了一个誓言,一定要考上北大、清华,给父母争气,也弥补姐姐的遗憾。
之后,王燕以576分的优异成绩考上北京林业大学。两个女儿都在北京上大学,每年学费、生活费要5万块钱,再加上王磊还在读高中,一年也要1500块钱,王中德和妻子再怎么起早摸黑,经济上还是捉襟见肘,只有向亲友们借钱。
2012年3月,正读高三的王磊却拉起了成绩下滑的警报,夫妻俩专程租车赶来南充,跟儿子谈心。原来,早读书的王磊比其他同学都要小,沉重的压力把他压得喘不过气来。夫妻俩商量卖了家里的猪、粮食,周述珍开始在南充“陪读”,在妈妈的悉心照顾和鼓励下,王磊成绩明显提高。在三个月后的高考中,王磊以总分649分的好成绩,终于被清华大学录取,(当年清华在四川招生的分数线是630分),成了通江县第一个考取清华的学生。
王磊接到录取通知书那天,周述珍高兴地说要去吃顿火锅为儿子庆祝,王中德却不同意:“外出吃饭要花200块钱,买200块钱的菜在家里煮,要吃好多天,既卫生又清净。”王磊也风趣地说:“多年的革命传统不能丢啊!”周述珍于是作罢。
王磊考上清华,在小县城引起轰动,前来向王中德学习育子经验的家长络绎不绝,当他们看到王中德住着40平米的屋子,收了17年破烂,却先后把三个孩子送上名牌大学都惊叹不已,王中德姓王,于是他“破烂王”的名声不胫而走。开学时,南充中学给王磊奖励了1万块钱,南充万事兴地产公司老总也为“破烂王”的故事感动,表示要资助王磊大学四年的学费。
王磊到清华上大学时,王霞和王燕也在上大学。北京消费非常贵,三姐弟深知父母的辛劳,他们在生活上非常节俭,每人每年大约只花7000块钱生活费。王霞和王燕获得的奖学金就够每年学费了,王磊有万事兴公司资助学费,他获得的奖学金做生活费就够了。孩子懂事、节俭,为王中德夫妇节省了支出,他们用余下的钱逐一还债。
2013年4月,周述珍又感到腹部不适,到通江县人民医院检查,发现子宫里有个囊肿,三个孩子一起从北京赶了回来。幸亏囊肿是良性的,手术后第三天,周述珍就把孩子们赶回了北京。
2013年7月,王霞大学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北京大学生物工程专业硕博连读,终于弥补了她当年没考上北大的遗憾。不久,她和在清华大学当老师的张文海相恋,张文海家在江苏农村,得知王霞一家的故事,他对岳父十分钦佩。
2014年夏,王燕大学毕业后,与上海一家跨国公司签约。10月1日,王中德和妻子前去北京参加王霞的婚礼。婚礼之后,王霞给爸爸妈妈换上新衣服,带父母来到北大未名湖畔,在儿女们的簇拥下,王中德和妻子在博雅塔与儿女们合影留念,心里感慨万千。
2015年10月,王中德一家被评选为巴中市模范家庭,但他还是在县城做“破烂王”,他已经习惯了,妻子也成了他的帮手。
2016年夏,王磊从清华大学毕业,并以优异成绩考取了本校电子工程专业硕博连读,夫妻俩被邀请到北京参加他的毕业典礼。王霞提前一个月就给父母买好了机票,可王中德心疼钱,硬是叫女儿退了机票。7月1日,夫妇俩坐硬座火车去了北京。
7月3日上午10点,清华大学2016届本科毕业典礼在清华体育馆举行,王中德和妻子心情激动地坐在家长观礼台上,静静地观看着。当王磊接受清华大学校长邱勇拨穗礼时,王中德眼含泪花向儿子挥了挥手。他怎么能不激动呢?一个小县城收破烂的父亲,如今却和妻子坐在这么神圣和庄严的位置上!今天他至少可以对自己说:他也算是个合格的父亲,他的努力没有白费!
在参加了儿子的毕业典礼后,王中德夫妇在王磊和王霞的陪伴下畅游清华园。王磊让爸爸不要再收破烂了,该享儿女的福了,王中德笑着说:“忙了一辈子,已经习惯了!再说,我这个‘破烂王现在自在呢,走到哪,都有人向我请教教子经验,我也能像模像样地说上几条,这日子过得有滋味呢。”他的话,把王磊和王霞说得笑了起来。他们知道在爸爸的笑容里,有着深深的骄傲和幸福。
王中德和妻子回到通江县后,续租了房子,他决定再做几年还掉家里的债,那时儿女们也都毕业工作了,他要好好地陪伴做过两次手术的妻子。
编辑/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