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超级对撞机的理性争论点赞
2016-09-20
陈朝宇
“超级对撞机”之争近期成为国内科学界乃至舆论场一个热门话题,海外华人科学界对此也颇多关注。“超级对撞机”是物理学一重要分支—高能物理研究中一个强大的实验工具。笔者完全从一个受过一定科研训练的“局外人”角度,来表达一下我这个旁观者的态度。
首先,应对参与这一争论的各位科学家表示敬意,无论建与不建,真理越辩越明。几位科学家追求真理、爱国敬业的态度值得钦佩。尤其是已93岁高龄的杨振宁先生,虽早已功成名就,却仍能在中国“不差钱”的大环境,为中国的基础研究,更为了国计民生,始终坚持己见,敢于发声。将关乎数百亿国家投资的议题置于整个社会的关注与监督下,可谓之勇。
其实正如杨先生所说,其真正反对的不是高能物理的发展,而是中国现在是否适合耗巨资去在一个物理学的二级分科中用一个猜想来证明另一个猜想。这进一步体现了其立足点并不仅限于高能物理,而是中国整个物理学的发展。毕竟在目前中国基础研究经费尚不宽裕的情况下,在一个小方向投入巨资必然会影响其他领域的资金支持。因此,普通大众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对这场争论独立思考甚至发表观点时,不应该陷入某个具体学科、学派,甚至某个争论者的观点而锱铢必较,更不应该借题发挥,对其中的参与者含沙射影。
其次,几位科学家通过此次论争无意中向大众传递了科学精神的精髓,即理性、严谨,用事实说话,以数据论证,其出发点更是基于对国家科学发展战略的关切与希望。令人欣慰的是,目前为止这场辩论仍然停留在数位高水平科学家发声,众多专业人士分析,大众关切却不盲目参与宣泄情绪的阶段,这无疑给目前国内喧嚣暴躁、物欲横流,人性轻浮的舆论场带来清风阵阵。中国亟须如此理性、克制、高水平的辩论,如拨云雾而见青天,大众从中可以得到一定的科普教育,或许更会进一步思考中国崛起中“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辩证关系。
第三,我们亦可以进一步还原此次辩论的出发点,跟之前几家媒体所提及民生与科研哪个更重要的论题相去甚远。仔细梳理杨振宁先生的思路逻辑,不难看出,其反对的只是花巨资建超级对撞机,而不是反对花巨资支持基础研究。恰恰相反,目前我国的基础研究经费在整个科研投入中的比例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民生为国之本,然而一个只关注当前,注重现实利益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一个民族要想对世界文明有所贡献,就必定需要有一群人专注于仰望星空深究物之理,不在乎世俗浮名。对于他们,自由、宽松的舆论环境与充裕的科研经费支持缺一不可。“超级加速器”之争的科普意义不仅仅在于其向大众呈现了高能物理中一个曾经很强大的工具,更是让人们了解到,对于基础研究的支持与方向选择更应该放在一个大国的战略层面进行决策。
“超级对撞机”之争给了普通民众一窥物理学基础研究真面目的机会,给舆论场带来科学精神的清风,也更加凸显了基础研究在整个民族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作者是法国SOLEIL同步辐射中心研究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