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了干掉全球垃圾,他发明能吃的勺子

2016-09-20佚名

至爱 2016年8期
关键词:勺子餐具高粱

文|佚名

为了干掉全球垃圾,他发明能吃的勺子

文|佚名

坚持,创新将“顽疾”止于用心,让自然回归眼前

设想一下这样的场景,吃完饭,抹个嘴,你像往常一样,把外卖垃圾往桶里一丢完事,却不经意地遭来一个斜眼。定眼望去,对面的大叔竟然在啃一次性勺子!“扔掉多不好,不如吃掉嘛,嗯,delicious!”你还没从呆滞状态里反应过来,大叔已经往你手里塞了一把。千万不要惊慌,这把风靡全球的小勺子,无论在中国、美国、日本……全球已有超1500万人正和你一起啃呢。

这把看似没啥看头的小勺子,媒体却是这么评价的—这玩意儿,可能真要改变世界了。

曾几何时,那些让各国科学家榨干脑汁都没法解决的白色污染,竟在大叔的法子面前“缴械投降”了。

几个月前,当大叔第一次把勺子挂到国外众筹网站的时候,本来只想筹个两万美元,用来开始他的环保事业,没想到却让网友炸开了锅。“这么受欢迎,我也没想到……其实已经干了6年了。”不会吧,这勺子研究了6年?“哎哎,是的呢。”大叔掰着手指头,腼腆地笑起来。

大叔叫Narayana Peesapati,以前是干农业研究的。大叔说刚开始做环保,其实就是觉得“愧疚”,因为在大叔的家乡印度,每年都会产生数都数不过来的白色塑料。就说一次性的塑料餐具吧,印度加上美国、日本,一年就能丢掉3500亿件。3500亿件,什么概念呢?堆在一起,几乎可谓是漫无天际。

这些垃圾最后都去哪了呢?一般烧不掉的,就填埋。遗憾的是,它们平均需要450年才会分解掉,并且释放大量的毒气。如今这些垃圾无时无刻不在地下、海洋肆意蔓延,污染也将持续殃及子子孙孙,恐无绝期。不仅如此,地球上其它形形色色的小动物,也生活在人造污染的“重灾区”。它们很多无法通过智慧与能力独善其身,在这近乎“暴虐”的环境权益竞争中,它们处于十足的弱势群体,很多动物因为人类的污染,再也无法回归它们自由的“家园”。

“地球足够供应每个人的需求,却无法满足每个人的贪婪。”大叔无比赞同圣雄甘地的这句话。污染问题,从来都不只是科学家的事情。而一旦开始认真做某件事,所有的细节对于大叔都变得敏感。在印度的飞机上,大叔见一姑娘向空姐要甜食,Gujarati,一种印度薄饼。有点像当年流行过的可丽饼,一层薄薄的粉皮裹着几团冰激凌,任其化成浆糊,这皮儿也可以不漏。见姑娘吮吸完冰激凌,连皮带壳嚼了下去,“咯吱咯吱”,大叔脑子里突然就出现了盏小灯泡:这玩意可以用来替代塑料餐具啊。

既然一次性餐具扔掉会造成污染又占地方,那不如想办法吃掉。比如用可以吃的大米、小麦来做。大叔带着这个主意跑到当地一些加工厂的时候,老板们都以为碰到了神经病,“研究很花钱的好嘛,而且,污染关你什么事儿?”“这个……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不过……”总之,往往一言不合就被轰走。大叔于是想大不了,索性就自己干得了。他雇来几个家庭妇女,再加上自己和妻子,小厂就这么默默搭了起来。轰隆轰隆的声响,路过的人都以为那儿开了个面包厂,因为烟囱里冒出来的气味,简直香死人了。

配方最终确定为大米粉、小麦粉,还有研究了n次的高粱粉,这样的配比吃起来才能像饼干那么脆。而之所以选择平日不常用的高粱粉,全因高粱粉的特性可以长时间保持勺子的坚挺度,只有够坚挺,才能让勺子即使随便在不锈钢碗上来回刮,在热腾腾的咖啡里搅,也不会变得软趴趴。另外放少许糖,口感会更好。

在面粉桶里将原料搅成团,再把团滚成厚薄均匀的片状,平摊放到模具上,就能切割出一把把大小均匀的“面团勺子”了。至于最为关键的厚度问题,如何才能让它在使用的时候足够坚挺;咬碎时又不费劲;扔掉三五天就跟你家菜地融为一体;平时不使用的话,还能储存3年,这里头前前后后花的时间就可想而知了。

“你看,真心好用。”大叔从刚出炉的勺子中拣了一个,放在咖啡里舀舀舔舔,随后在杯沿敲敲,“听,脆着呢。”而小编却想到那个为了环保事业,把“面团勺子”吃到吐的大叔。为了世界各地的人都能爱上小勺子,大叔还特细心地发明了各种口味,桂皮、生姜、大蒜、芹菜、黑胡椒味,还有小茴香、胡萝卜、薄荷味。在kickstart网上,大叔一不小心就筹到了28万美元,大约200多万元人民币。因为订单太多,大叔雇来了大批失业的家庭妇女,一不小心又拉动了就业。

世界各地的朋友收到这“爽脆”的勺子后,各种舔、泡、咀嚼,简直是要把它玩坏了。更有人因为它的香脆口感,深深地爱上了它,准备屯一堆当零食吃。这一排排留言刷下来,大叔对着屏幕呵呵直笑,或许连他也没有想到会变得如此疯狂。其实在大叔想象中,将来才不止一个勺子那么简单呢,刀、叉,还有中国的筷子,以及杯子、盘子、碗,全部可以拿来啃,以后小夫妻的争论会从“我烧菜,你洗碗”,变成“你吃芹菜盘,我吃沙拉碗”。

成本貌似很高,有网友给大叔算了下,按照众筹的价格,那么一只可以吃的勺子会比普通的塑料勺子贵出两倍。要知道,商人用塑料餐具,就是因为便宜啊。可大叔好像不咋担心,“我会不停地去寻找全球各地的合作商,想办法增加种类和销售的渠道,用的人越多,生产成本就会一点点降低的。”而且大叔说,这餐具产量一高,还能治地下水缺失的问题。很神奇吧,搞了18年地下水研究的大叔发现,种大米用掉的水比种高粱要多花掉60倍,所以该餐具的普及,会让农民更多地选择生产种植高粱而非水稻,也就不会让地下水开采问题越来越严重。

拖家带口干了6年,大叔可不是玩上一票就走人的。除了研究和生产,大叔明白这还需要科普,一逮着空,就拉上妻子和雇工到印度街头去推销勺子,“吃过勺子么,要不要试试?”偶尔他也会在网上给粉丝发个小视频,“看,你们的小勺子正在生产呢。”轰轰响的不锈钢桶边,大叔穿得跟个圣诞老人似的,说起他的加工工艺立马就变得滔滔不绝。

或许你会觉得全球变暖、冰川融化、雾霾、白色垃圾……这些环境问题似乎和我们生活离得很远;或许你也会觉得,那是科学家该解决的事儿,咱们没办法没条件做些什么。可这个活在第三世界的普通大叔,正试图用一把可以吃的小勺子,一点点改变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因为发展所导致的塑料污染问题,试图让这个被我们过度索取的地球,变得不那么糟糕。那些我们认为无法改变的,我们曾习以为常的,将从你开始去做的那刻开始,一点点发酵,长大……

让地球变得好一点,就从吃掉一个勺子开始吧。

(转编自公众号kaishizhongchou)

猜你喜欢

勺子餐具高粱
高粱名称考释
高粱红了
金秋时节高粱红
做木勺子
吃面
餐具叮咚
夹在杯子上的勺子等
看餐具,识鸟喙
有趣的西式餐具
不用自带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