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种质资源整合共享及信息化平台建设研究
2016-09-20罗俊博陈树敏林珠
罗俊博,陈树敏,林珠
(1.广东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广州 510033;2.广东省高性能计算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033)
广东省种质资源整合共享及信息化平台建设研究
罗俊博1,2,陈树敏1,2,林珠1,2
(1.广东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广州 510033;2.广东省高性能计算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033)
科技资源逐步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社会对跨地域、跨部门的科技资源交流的需求,汇集与共享平台建设日益紧迫。需要建立科学完善的共享机制与管理体系保障,建立共享机制,通过资源整合,搭建具有资源汇交、共享和支持分散的异构数据库的集约化管理的信息化平台。
种质资源;整合;共享;平台
0 引言
从事科技活动所需要的物质与信息资源保障离不开科技资源,国家和地区的科技进步与创新也离不开科技资源,科技资源逐步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随着学科交叉和领域融合加快,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互联网+的渗透,跨地域、跨部门的科技资源交流,汇集与共享平台的出现,不断推进国家和地区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自2003年起,我国启动了科技平台建设重点领域试点项目,经过十几年的推进,科技平台的建设在各个地区百花齐放,资源逐步汇集成为大数据,不断推进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形成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同时也加快形成了相关的标准化体系,如国标GB/T 30523-2014《科技平台资源核心元数据》等,规范了科技资源数据,促进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初步建设形成了科技资源整合共享的网络体系,改善了资源分散、重复建设的状况。
1 资源整合共享概述
要避免科技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就需要通过科技资源的整合和共享。通过整合共享相关政策调控、法规调整以及规范有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建立,一方面,资源共享作为学科交叉研究的基础性平台,为科学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科研人员可以公平享用资源,更加便利和快捷科学研究所需的资源,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同时,进一步提高资源的保存率和利用率,促进了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
广东省是生物多样性天然分布大省,已于2001年开展了自然科技资源的建设工作,成为生物种质资源保育强省、生物种质创新和育种强省。广东省自然科技资源建设工作包括对植物种质资源、动物种质资源、微生物种质(菌种)资源、标本资源、实验材料资源等数据库的建设,对保藏机构进行规范管理,包括资质认定等。其中植物种质资源保藏机构(设施)主要包括种质库、种质圃、植物园和保存林等;动物种质资源保藏存机构(设施)包括保种场、保种池、自然保护区和基因库等;微生物种质(菌种)资源保存机构(设施)包括菌种保藏中心、微生物资源专业实验室等。由于历史原因,广东省的保藏机构由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也有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或个人等多种组织机构组成,各级政府认定隶属的主管部门也各有不同。
种质资源信息共享的主要对象是资源实物的护照信息、分析鉴定信息及其他与资源描述评价相关的数据资料。资源共享可分为信息共享与实物共享,共享方式包括公益性共享、合作研究共享、知识产权性交易共享、资源纯交易性共享、资源交换性共享、收藏地共享、行政许可性共享等。其中以植物种质资源实物共享为例,按照保藏资源类型划分,主要包括植株、种子、种茎(穗条)、块根、花粉、培养物和DNA等;动物种质资源实物共享的对象,按照保藏资源类型划分,主要包括活体、精子、卵子、胚胎、细胞株、组织器官、DNA材料、标本等;微生物种质资源实物共享的对象,按照保藏类型划分,主要包括培养物、二元培养物、基因等。
2 整合共享存在的问题研究
种质资源丰富,数量繁多,但同时具有地域差异、资源的特性差异,研究单位机构类型多,建立统一的、规范的资源数据管理体系难度较大。已建成的数据库的结构也存在较大差异,物种资源采集记录信息不完整,数据分散。同时,也应看到种质资源研究单位的专业特长不在于信息系统建设,即使前期已建立了资源数据库平台,也无法保障长期对资源数据库的持续维护、资源更新、网络管理等工作,资源开发服务与长效运行机制尚未有效进行。科技资源共享机制不完善,如保藏机构封闭独立、资金投入不连续稳定、激励补偿措施欠缺、信息数据更新困难、安全无法保障等,使得信息化的应用受到了很大影响,科技资源建设标准化和信息化程度低,造成了科技资源的利用率较为低下。
3 资源整合共享模式研究
自2008年以来,广东省配合国家重点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工作对广东省的资源开展调查工作,自然科技资源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研究实验基地、生物种质保藏机构及其保藏的种质资源、运行经费情况等信息。通过调查,对资源的存量和动态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归纳、分析,实现分类动态管理,进一步支撑国家和广东省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开放共享工作。
资源的配置使用分散,浪费了有限的科技投入,在科研经费投入有限的条件下,只有采用共享的机制才能保障各科研单位科学研究的正常运转,同时借鉴国际和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制定相应的条例,实现省内不同部门、地方和单位的资源共享。通过研究种质资源的共享机制与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和建设,推动资源在全社会范围的共建共享,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围绕关系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科技领域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重大科技问题,建立共享机制,整合资源,创新体制机制,整合已有信息平台资源,进一步加大地方信息化平台建设,坚持大开放、大协作、大科技的思路,有效统筹省内各机构种质资源,加大信息共享力度,推进实物共享,与国家相关平台无缝对接,实现区域与国家信息资源汇交和共享。
4 资源开放共享信息化平台建设
4.1 平台建设定位和规划
通过建设种质资源库,通过顶层设计和合理规划,在整和现存的资源数据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种质资源信息的收集、保存、整理、标准和规范制定、资源库管理工作。实现物种资源的合理共享和数据的适度开放性,支持分散的异构数据库的集约化管理,提高物种资源的利用率。
通过“物理分散,逻辑统一”的方式进行资源库建设,各类资源信息整合后所有权仍归保藏机构所有,平台作为资源信息的汇交中心和展示窗口,通过统一的入口,界面为科技工作提供快速编辑的导航、查询、搜索等“一站式”信息资源共享开放服务、提供资源动态监控与管理工具,提供资源合理布局应用决策支持等服务。最终建设成为种质资源数据信息汇交的中心、种质资源信息发布和展示的窗口、种质资源开放共享服务的平台和种质资源合理布局应用的决策支持系统。
4.2 平台架构和基本功能
共享信息化平台为广东省的科技资源 “供”、“需”双方提供衔接服务打造的“一站式”服务平台。“供”方通过注册审核、资源发布、提供服务等快捷步骤进行资源的共享与服务;“需方”通过查找、购买、使用等获得所需资源,包括生物种质资源、科研设施与仪器等。平台实现对科技资源的信息集成、服务查询与推介、在线服务、在线预约和服务、数据上报等功能模块,平台架构体系见图1。
共享信息化平台将各类资源进行统一整合,面向社会提供多样化的资源服务,具有跨机构、跨平台和跨组织的业务特点,SOA架构中基于服务及组件的开发思维有助于平台开发出移植性和适应性较强的系统,可以满足科技资源中众多资源类别以及资源异构性的特点。同时,Web2.0特性有助于提升用户体验,因此,项目基于SOA和Web2.0的思想和技术搭建面向科技资源服务的资源服务总线(SSB);采用J2EE框架进行开发实现,遵循MVC架构,主要采用ORM+JFinal+ SHIRO+Freemaker+HTML5的模式进行。
图1 共享信息化平台框架体系
4.3 数据交汇和处理
共享信息化平台提供资源汇交的入口和元数据标准,各种质资源拥有单位按照元数据标准,登录平台资源汇交入口提交数据资源。元数据获取是一种互操作解决方案,允许资源提供者与资源利用者之间进行沟通,实现分散的、不同系统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种质资源元数据表见表1。
表1 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共享领域元数据表
平台通过与拥有资源的单位提供的WebService进行数据库内容的交互,平台通过访问WebService接口获取数据,数据内容根据种质资源元数据标准表进行交互;对于未建立相应资源库形式的种质资源,可通过Excel表格文件或数据库的形式提供。
5 结语
实现种质资源的合理共享和数据的适度开放性,支持分散的异构数据库的集约化管理,提高物种资源的利用率,是我们当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体制机制的完善、标准的制定应先行,同时通过建设具有整合、共享、交换功能的共享信息化平台将更好发挥资源信息共享、物种信息的实用价值,通过研究挖掘大量优异种质资源,深层挖掘与开发大数据,提取有效信息去实现种质资源信息的增值服务,加大种质资源的创新和利用。
[1]林雄,陈琴苓,余亮,何青霞,贝锦龙,陈中健.广东省生物种质资源管理机制研究初探.广东农业科学2010(6):355-357.
[2]王蓉.我国自然科技资源共享立法问题与立法规划的研究及具体框架设计.环境资源法论丛,2007,1,163
[3]吴松.日本促进科技资源共享的法律政策与措施[J].全球科技经济望,2009,24(1):26-33.
[4]王东阳,陈广燕,王蓉,等.自然科技资源总论[M].王东阳.自然科技资源政策法规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5]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科技年鉴[J].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5,10.
[6]吕凯,刘飞.科技资源共享体系的实证研究—基于天津市现状的分析[J].科技创业,2013(8):11-12.
[7]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关于促进科技条件共享的若干意见(试行)[Z],2007.1.4.
[8]顾万春,李文荚.我国林木种质资源共享现状及建议[J].世界林业研究,2007,20(1):66-69.
[9]潘宇聪,方少亮.谈广东省科技资源共享网络平台建设.网络与通信,2011.07,018.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and Sharing of Germplasm Resource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Platform in Guangdong Province
LUO Jun-bo1,2,CHEN Shu-min1,2,Lin Zhu1,2
(1.Guangdong Science&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Center,Guangzhou 510033;2.Guangdo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Guangzhou 510033)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ources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important strategic resources in the country.The social demand for cross regional,cross sectoral exchang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ources,together with sharing platform construction is increasingly urgent. We need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sharing mechanism and management system to guarantee the perfect,establish sharing mechanism,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and build a resource exchange,sharing and support of the intensive management of distributed heterogeneous database information platform.
Germplasm Resource;Integration and Sharing;Platform
科技基础条件资源数据共享平台建设(No.2013B061800011)、广东省科研设施与仪器网络管理平台建设(No2016B03 0303005)
1007-1423(2016)21-0077-04
10.3969/j.issn.1007-1423.2016.21.018
罗俊博(1981-),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信息化技术研究、项目管理、绩效评估陈树敏(1982-),硕士研究生,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并行计算、虚拟现实、统计分析林珠(1983-),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数据挖掘
2016-07-06
2016-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