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的玄机
2016-09-20朱国平
朱国平
从超市买回一盒牛肉粒,包装精美无比。到家打开后,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盒子里超过五分之三的空间,竟是空空的。
对于当下各类商品包装的离奇和新潮,虽然我有所认识,但对牛肉粒的这种包装还是感到惊异。如此煞费苦心,把表面文章做得滴水不漏,目的不就是引人入彀吗?
这牛肉粒的包装,其实只是当下商品包装略带夸张的一个缩影。
商品包装属于市场营销学的范畴,而有一些另类包装,就很难归入某个学科了,也更值得人们玩味。
譬如招商引资中的项目包装。处于不同位置的人,能根据各自的需要,上下其手,协同对项目进行手笔不凡的包装。本来就几百万元的投资,经过包装就成了千万元项目;本来千万元的项目,经过包装便成了亿元项目;有时候,为了争取国家资金扶持,为了躲避国家产业政策的限制,或者为了达到另外的某种目的,也会从项目的属性和规模上进行精心的打造和包装。
统计领域的数字包装,通常都是主题先行,按照某种预设的目标逐层分解,从基层抓起,对数字进行挖掘、调整。这些经过包装的数字,经由权威部门的发布,就有了不同寻常的功用和意义。
人的包装也挺有意思。关注一下落马高官的个人履历,不难发现,他们之中多有博士或者硕士的头衔,一些人甚至是名牌大学的客座教授。这其中,货真价实者固然不乏其人,但许多人的硕士博士头衔都是在职攻读所得,这就不能不让人心生怀疑:领导们主政一方、日理万机,哪来的时间攻读学位?王立军东窗事发,关于他的教授头衔的由来也随之露出端倪。打造学位,奉送桂冠,包装人才,看来并非难事。
有的地方公布新就任的领导简历,有意忽略一些本该公布的情况,把高贵的身份以平凡的面目出现,将“精装”改为“简装”——这是包装的另一种版本。
包装,可以让商品变得精美,也可以让人变得漂亮。有的干部不信实干,不在工作生活中切实做到廉洁从政,而是迷信“包装”,以为通过眼花缭乱的“包装”,就能达到欺骗组织、欺骗群众的目的;以为只要有了“包装”,就可以肆无忌惮地权钱交易、徇私舞弊。时值换届的当口,如何撕开官员的“包装”,精准识人,用好人,用对人,是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