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吵架的艺术

2016-09-19闫晗

女友 2016年10期
关键词:人带小兽蜡笔

闫晗

公交地铁上常遇到争吵,一个人嫌别人挤着自己了,很快对方就会说出“嫌挤别坐地铁(公交)啊”这个经典句式,接下来的对骂往往会上升到人身攻击,发展到什么程度全看两人的心情和体力,以及距下车还有几站地。

我曾在展览馆旁观了一次吵架,由头只是一盒蜡笔。两个小朋友在参加某个绘画活动,一个孩子没画完,另一家的妈妈就自作主张把桌子上的蜡笔拿走了,于是两个妈妈吵起来了。争吵持续了一阵,主办方来劝架,拿走蜡笔的那方有些厌倦想收场,另一方依旧气势汹汹,声嘶力竭地讲述对方多么不讲理。然而劝架的人只想恢复秩序,并不关心谁对谁错。我注意到——她是一个人带两岁左右的孩子出门,大约是觉得自己处于弱势地位,更容易感觉受伤,不能随随便便认怂吧。

想起《生命安宁》一书中说:当你被侮辱时,伴随侮辱而来的任何痛感都源于自身。只有你认为自己受到伤害时,你才受到了伤害。有时候,伤害在自己眼里很严重,在别人那里就有点可笑。

也看过两个不睦的熟人吵架,心中无限惊讶——成年人大都在一个看不见的底层世界默默鄙视,居然表层世界也要撕破那种最低程度的友好?担心素日敏感的那位受到伤害,看了看她的表情,结果发现她是淡定微笑着的。她后来说,自我感觉温和得太久,偶尔吵吵架,心里倒并不生气,而是对自己的勇气充满欢欣。原来吵架除了给积累的不良情绪找一个出口之外,还有表演性质:我扮演了一个不能惹的人,告诉对方我是会不满的,我不高兴要让你知道。默默消化掉不快,一言不發,虽然不会造成后果,可总感觉自己很怂。

对于不想吵的架如何应对?最好的方式是一方的幽默,比如公交上不小心撞到女生胸部的大叔被骂:德性!大叔没因为受辱而回骂,不卑不亢解释:不是德性,是惯性。

哲学家加图在为一桩案件辩护时,对手朝他脸上吐口水。加图没有反击回去,平静地擦掉脸上的口水,评价说:“我敢向任何人发誓,那些说你不会用嘴的人都是错误的!”

有时,在愤怒的时候还可以进行自我分析,给自己的心理状态找到合理解释,一旦情绪被命了名,就好像下凡为害一方的妖怪,被天上的神仙主人叫了一声小名,立即被打回原形——原来是个小兽。于是吵着吵着,自己居然笑了。

猜你喜欢

人带小兽蜡笔
春天,是一只蛰伏的小兽
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
春天,是一只蛰伏的小兽
小蜡笔去上学
红蜡笔
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
春天是一只蛰伏的小兽
虚爱记
找蜡笔
一个人带宝宝,到底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