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教师对大学生政治情感的引领探析

2016-09-19吴多智

巢湖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政治情感

吴多智

(巢湖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青年教师对大学生政治情感的引领探析

吴多智

(巢湖学院,安徽巢湖238000)

青年教师对大学生政治情感有着主要的影响,大学生政治情感需要青年教师理性的引导,青年教师及辅导员应身先垂范,将大学生政治情感培养渗透进日常生活的言行之中,尤其注重利用网络文化平台拓展引导新途径。

大学生;青年教师;政治情感

2016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通知,要求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规范言行,坚定理想信念,做到心中有党。但近年来,各种攻击诽谤党的领导、抹黑社会主义的言论在大学课堂也时有出现;高校教师尤其青年教师在课堂上发牢骚、泄怨气,把一些不良情绪传导给学生,对大学生政治情感产生不良影响。如何确保大学课堂风清气正,青年学子心中有党,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必要深入思考的课题。

1 青年教师与大学生政治情感的共振影响大学生的政治态度

政治情感是个体对政治制度、政治事件、政治人物、政治理念等的情感反应和体验[1]。出于某种利益与需求的满足,社会中的人对不同的政治制度,有着不同的态度与体验,即表现出个体的政治情感。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处在转型期,人们的价值观念经历着剧烈的冲击和文化适应性困难。人生事业起步阶段的大学生和青年教师,生活压力大,面对社会阴暗面和收入落差,心理容易失衡,思想易产生危机感和焦虑,严重影响到他们的政治情感。一些大学生将网络视为自己不满情绪的宣泄口,一些青年教师将课堂当成揭露乃至放大社会丑恶的场所,对学生的政治情感容易产生负面的影响。

1.1青年教师与大学生因接受传播信息方式有着相似性易产生情感共振

从信息来源看,青年教师和大学生对网络信息一般都比较敏感,关心国家大事和社会热点问题,他们青睐QQ、微信、微博、贴吧等网络工具,朋辈之间交流频繁。自媒体由于科技上的优势,可以在线发布海量信息,具备信息传递的跨时空性、互动性,成为大学生群体主要的信息来源。手机作为携带方便的信息接收终端,使用成本低廉,在信息碎片化时间碎片化时代,更符合受众的信息接收特点,是大学生群体接受与传播信息的主要工具。笔者对大学生日常主要信息来源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662份,调查结果制表如下:

表1 大学生日常主要信息来源的调查

作为大学生日常信息来源渠道,互联网、手机媒体与校园网站是大学生日常信息的三大主要来源渠道,其中互联网接触率所占比率87.5%,手机媒体占81.25%,校园网站为28.5%。传统媒体报纸、杂志仅为8.75%,电视为13%,广播为12.5%。这一结果在其他人的调查研究中也得到了映证[2]。在信息来源渠道中,大学生接触率前三位分别为互联网、手机媒体、校园网站,这些信息渠道青年教师参与度都比较高,他们的影响对大学生更直接也更有效。新媒体领域是青年教师与大学生主要精神活动场所,成为他们迅速反映政治意见、宣泄政治激情的平台。从一定意义上讲,新媒体时代提高了大学生和青年教师的政治话语权,使大学生的政治情感上升到一个很重要的位置。

1.2新媒体提高青年教师与大学生政治情感的辐射影响力

大学生通常正处于愤青年龄段,政治情感不成熟,也不稳定,激情多于理智,理想多于现实,政治能量旺盛,政治情感辐射力强,影响大。青年大学生政治话语权在上升,新媒体传播的优势使大学生的政治情感上升到举足轻重的高度,无论是台湾的“太阳花”学运还是香港的“占领中环”运动,除受一些外部政治势力操控外,为数不少的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青年大学生对当局的政治情感恶化和冷漠应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新媒体的优势在推高他们的舆论影响力和政治话语权。大学生作为青年的优秀群体,身系民族和国家的希望,他们来自于社会各阶层的不同家庭,比较容易触动社会各阶层政治情感的敏感神经,影响着其他社会群体的政治情感和政治态度。基于青年教师与大学生的政治情感的交叉感染与共振,青年教师对大学生政治情感的示范引领至关重要。大学生与青年教师的积极健康政治情感的形成,不仅关乎大学生的人心向背,也影响着社会人心的向背。2013年5月4日,中央组织部、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发文《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意见》,强调要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这是当前环境下维护我国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举措。

2 大学生政治情感需要青年教师理性的引导

2.1青年教师亦师亦友容易影响到大学生的政治倾向

大学生处于人生上升期,具有青春激情和发展潜力,成为引人瞩目的群体。大学生处于政治情感与政治信仰形成的关键期,培育积极健康的政治情感对坚定大学生政治信仰具有重要的意义,青年教师容易成为他们政治上的引路人。根据莱文森人生结构图[3],大学生处于青春期向完全成人过渡转折阶段,这一时期,他们努力将自己从父母的权威中分离出来,重新设定自己的角色。大部分人会形成某种梦想,形成自己在成人社会中的自我意象,这种意象引导他们的决策,并与辅助他们实现梦想的指导者建立某种联系,容易形成偶像崇拜,充当他们的引路人,增强青年人的成人感。大学青年优秀教师与大学生年龄情感相近,与学生是亦师亦友的双重角色,学生不仅在情感上有一定的依恋,而且把教师当作模仿的榜样,容易产生崇拜的心理,由“知心朋友”比较容易充当“人生导师”的角色,在平等交流中实现政治情感的引导与教育。

2.2大学生政治情感的成熟、稳定离不开青年教师的理性引导

青年教师与大学生对现有权威都有着抗拒意识,热衷于网络工具的使用,信息来源多元化,对政府的信任度摇摆不定。志存高远的大学生对现存政治制度的情感反应带有情绪化冲动,一旦人生梦想破灭和社会问题严重,容易滋生毁灭后再生的“少年心态”,变成群众运动的狂热分子。美国码头哲学家埃里克·霍弗认为:失业者宁愿追随赎卖希望的人,而不愿追随施与救济的人。“今天愿意创造历史的只有那些年轻人”[4]。大学生政治情感的不成熟,不稳定,非理性和对现存体制的破坏性冲动都需要社会正确而有效的引导,尤其是青年教师对大学生政治情感的正面教育与引导。一些高校评选的“最美老师”基本上是以德才兼修的青年教师为主,这些最美青年教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也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堪称大学生的青春偶像,他们的政治素养对大学生的政治情感与政治态度影响深远。调查数据显示:先进典型人物的示范因素对大学生政治情感的影响大于政治认知的影响,也大于政治倾向的影响。这在其他人的研究中也得到映证[5]。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爱国主义历史传统,爱国主义已积淀为民族的核心价值观。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民族主义激情高涨,尤其青年大学生积极参与对社会舆论形成了空前的影响力,一有国外争端,大学生便宣泄自己的爱国激情,掀起民族主义情绪的狂欢。这反映出大学生的政治情感不成熟,有着非理性、过激情绪冲动的一面。爱国主义也应有理性的边界,否则在狭隘的民族情绪诱导下会进入集体无意识状态,陷入非理性狂热,而出现“高尚悲壮”却毫无意义的牺牲,甚至诱发冲击现有秩序和社会稳定的学潮运动。对大学生政治情感的培育与政治激情的引导,高校青年教师的引领示范是非常有必要的。

高校对大学生政治情感的教育不能说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是必修公共课程。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是不断强化的政治情感教育方向。根据相关调查,大学生的政治情感教育并没有收到理想预期的效果,部分学生以实际利益的得失来取舍这种情感教育,更多的是随波逐流,表现出很强的政治冷漠与排斥情绪。这与我们长期奉行的将情感教育混同思想理论知识灌输不无关系,没有正视大学生在政治上感性需求的存在。大学生政治情感的培养和引领需晓之以理,更需动之以情。这就需要以“大政治视野”来看高校的政治情感教育,将课堂教育向学生日常生活延伸,将教育目标细分具体化,而青年教师能否深入到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去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情感引领与示范至为关键。

3 政治情感引领途径的思考

3.1政治情感的引领重在建设政治品德过硬的教师队伍

高校培养高质量的大学生,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目前,40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已成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主体,他们与学生年龄相对接近,沟通互动较多,易于理解学生的想法,对学生思想行为影响很大,青年教师对当代大学生政治情感教育的引领起着异同寻常的作用。

打铁还需自身硬。当前,高校青年教师政治风貌总体积极向上,热爱教书育人事业,关心关爱学生,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同时也应看到,少数青年教师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职业情感与职业道德弱化,服务意识不强,言行失范,不能为人师表,有关高校教师师德案例屡见报端。2014年教师节前夕,习总书记在北师大讲话中提出:好老师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提出高校师德禁行行为 “红七条”。青年教师工作在教育教学的一线,能够直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理解学生的行为做法,能够走近学生的心灵。青年教师的言行对大学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大学生情感理智尚未成熟,青年教师也极易成为争相效仿的对象。时常有大学生将自己崇拜的青年教师的照片放到网络上,学生们在网络上投票评选类似“最美/最帅教师”的行动等。青年教师应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教书育人,为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的政治情感勇于担当,身先垂范。

3.2政治情感教育渗透进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

从政治观的横向结构看主要包括四个要素:政治认知是前提,政治情感是动力,政治意志是保证,政治理想是目标。从知、情、意、行的辩证关系看,缺少政治情感参与的动力支持,个体的政治认知是很难从政治认知的知识层面升华到意志与信仰层面,没有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就不会在思想上产生共鸣,往往导致教育的效果难以实现。大学生政治情感更多来自生活实践,将政治情感渗透进日常生活中,在活动与熏陶中加以引导示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大学生政治观形成,党的政策教育、历史观教育、民族情感教育最为直接的方式。因此,一些青年教师认为,政治教育与学生政治情感的养成是思政老师的本职工作,忽略自身政治素养的提升,在课堂上将自己所谓的“厚黑哲学”传授给学生,不如意时,便抱怨社会的不公,将社会的阴暗面扩大化,在学生中产生不良的影响,给学生的思想带来了混乱。从事大学生日常管理与服务的辅导员班主任,如果不能在评奖评助中坚持公平公正与民主,缺乏应有的引领与示范,就会对学生的政治情感带来更为直接的影响。高校党团与社团组织的运作模式所体现出的政治制度文化对大学生政治情感的养成也具有不可或缺的影响。现代心理学家汤姆斯金认为,人类的活动是从信号开始的,信号是人类活动的内驱动力,而信号需要具有一种放大的媒介才能激励有机体去行动,起这种放大作用的东西就是情感[6]。情感就像催化剂,也像诱因,它激励和引导人们去从事各种活动,使人们满怀激情地去从事实践,认识和审美等各种活动。如果青年教师传给学生一个错误的信号,会引导学生产生错误的情感,也就不能去从事正确的实践活动。所以,培育学生的政治情感需每一位青年教师从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做起。杜威就曾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理论。行胜于言,思想政治教育应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将教育内容以教育对象易接受的形式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这对习惯于“逆向成长”的当代大学生更是不可或缺的有效教育途径。

3.3微网络文化与社交平台是青年教师政治情感引领的新路径

作为“网生代”当代大学生,主体意识增强,他们不习惯接受被一个“统一的声音”告诉什么是对,什么是应该的权威灌输教育,更倾向于通过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去寻找答案,他们渴望平等交流,追求新颖,关注生活热点。相对于传统的门户网站,自媒体受众粘性更高,对学生的影响更大。微博、微信这些微网络文化和社交平台的兴起给高校的思想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也为高校德育工作方式的延展、政治情感的引导渗透与开展隐形教育提供了广阔舞台,在维护国家的思想意识形态的安全中做到灌输与渗透“两手都要硬”。教育是让学生去“知”去“行”,与其他课程相比,政治德育课程是让学生“信”,其它课程是让学生“懂”,政治德育工作更需要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信而服、知而行,没有大学生出自内心的接受,思想政治课堂将处于“听而不信”、“学而不习”的状态,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也将为人所诟病。

总之,当代大学生积极健康政治情感的养成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离不开高校青年教师科学的引领与示范。

[1]杨岚.情感世界解析——兼论大学情感教育理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39.

[2]张新洲.中国大学生生活形态研究报告(2013)[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156.

[3]段鑫星,程婧.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32.

[4]杨岚.情感世界解析——兼论大学情感教育理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56.

[5]魏鹏程.大学生思想政治态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9:33.

[6]胡敏中.理性的彼岸:人的非理性因素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78.

责任编辑:李晓

AN ANALYSIS OF YOUNG TEACHERS'GUIDANCE ON COLLEGE STUDENTS'POLITLICAL EMOTIONS

WU Duo-zhi
(Chaohu College,Chaohu Anhui 238000)

Young teachers play a decisive role in college students’political emotion because college students’political emotion needs to be rationally guided by young teachers.Therefore young teachers and counselors should set an example for college students though their own behaviors in daily life and the use of network culture platform to expand new ways.

College students;Young teachers;Political emotions

G642

A

1672-2868(2016)04-0131-04

2016-04-29

安徽省振兴计划(项目编号:Szzgjh1-2-2016-19);巢湖学院质量工程项目(项目编号:ch15kcjgxm07)

吴多智(1971-),男,安徽庐江人。巢湖学院思想政治理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近现代文化。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政治情感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