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用美丽改变贫困
2016-09-19小康洪治张家口报道
文|《小康》记者 洪治 张家口报道
乡村旅游:用美丽改变贫困
文|《小康》记者 洪治 张家口报道
“乡村旅游已成为旅游扶贫的主阵地,旅游扶贫已成为扶贫开发的生力军。”数据显示,去年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过20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400亿元,带动超过7000万农民受益
“取经” 今年8月,由国家旅游局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国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推进大会在河北省举办,当地的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工作取得了很多成果,图为参会者在崇礼县密苑云顶乐园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听取当地的丰富经验。
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油篓沟镇喜顺沟旅游度假村的和旺农家院,门口的一副对联道出了他们的经营理念——“两口大锅蒸煮坝上美食,一颗良心善待南北宾客”,横批“回味无穷”。进门就能看到庭院中两口大锅中分别煮着蚕豆和羊头,香味四溢,旁边则是一个蒙古包结构的餐厅,仔细一问,隔壁的别墅也是他们家的,厨师正在为客人准备晚上的烤羊腿和烤羊排“大餐”。这家毗邻草原天路的农家乐通过集体资源入股、公司租赁经营的方式吸纳了20多户贫困户就业脱贫,而喜顺沟村也凭借乡村旅游覆盖了全村38户贫困户并带动周边村422户人均增收4000余元。
这是2016年8月17至18日举办的第二届全国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推进大会上的一个实地考察案例。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没有贫困人口的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场大会有怎样的意义呢?
乡村旅游是旅游扶贫的主阵地
本届大会由国家旅游局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主办,会址选在河北省张北草原,来自国家部委和各省市的领导和代表、企业代表以及各大新闻媒体300余人参会。17日,参会人员首先对张北喜顺沟村、草原天路旅游带、中都草原、崇礼县冰雪旅游小镇、崇礼县密苑云顶乐园等张家口市特色旅游扶贫点进行了实地考察。
18日,大会正式开幕。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出席会议并讲话,河北省委书记赵克志、河北省省长张庆伟共同发来贺信,河北省委副书记赵勇、副省长王晓东出席会议,大会由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李世宏主持。
今年的会址为什么要选在张北草原呢?张家口市13个县中有12个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而2022年张家口市要与北京共同承办第24届冬奥会,加快脱贫攻坚就成为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在河北省和张家口市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工作取得了很多成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旅游可以很好地与冬奥会结合,这次会议也是旅游助推奥运的有力行动。”李金早说道。
同样是8月18日,去年在安徽黄山召开的首届全国乡村旅游提升与旅游扶贫工作推进会议“是一次统一思想、明确方向的动员会”。经过了一年的时间,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取得了哪些新成效?
“乡村旅游已成为旅游扶贫的主阵地,旅游扶贫已成为扶贫开发的生力军。”李金早强调。根据国家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观测中心对全国25个省市区11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的观测数据显示:2015年,贫困村通过乡村旅游脱贫人数达264万人,占贫困村脱贫总人数的30.5%,占全国脱贫总人数的18.3%。整体来看,去年,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过20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400亿元,带动超过7000万农民受益。
例如张家口市就依靠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奥运契机,带动了全市4134户农户经营乡村旅游,从业农民超过6万人,其中超过三分之一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和贫困人口,每年人均增收1.5万元左右。“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拉动全市老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幸福引擎’。”张家口市人民政府市长马宇骏说道。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张家口市还摸索出了一套可推广、可复制的“五个结合”、“五个共赢”经验。首先,是以规划引领,坚持旅游产业布局与脱贫攻坚结合,促进产业和民生共赢。“十二五”期间,张家口市集中打造的208个旅游专业村中,有90%都是扶贫攻坚村。其次,是景区带村,坚持旅游景区发展与农民转移就业结合,促进企业和农民共赢。张北县的中都草原是距北京最近的原始草原,年接待游客70多万人次,直接带动2106位贫困人口,间接带动31个贫困村,人均增收2万元。第三,是能人带户,坚持企业大户领办与农民个人自办结合,促进资源和资本共赢,喜顺沟村就是如此。第四,是改善环境,坚持旅游设施提升与改造农村民居结合,促进生产和生活共赢。不仅崇礼奥运核心区环境进行了改造,还投入资金,按照“村庄景区化,设施旅馆化”标准改造旅游扶贫试点村的传统民居为现代民宿。最后,是生态文化,坚持提升旅游体验同延续乡村文脉结合,促进经济和精神共赢。2015年春节期间,到蔚县暖泉古镇感受年味的游客不下10万人,而2016年张北草原音乐节举办的三天里,农户依靠出售农产品就收入3000多元。
乡村旅游也是河北省旅游扶贫的重要内容。“河北省不仅有七大地貌,还是历史文化名省,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脱贫可以占到20%以上,乡村旅游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赵勇说道,“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把乡村旅游做大做强,在脱贫攻坚中更好发挥支撑和带动作用。”
据统计,目前,河北全省乡村旅游经营户数突破4万个,乡村旅游从业者达36万人,其中农民就业人数22.7万人,带动从业农民人均增收9011元。2016年上半年,乡村旅游接待3900万人次,比2015年同期增长26%,乡村旅游综合收入65亿元,比2015年同期增长30%。
“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旅游投资和消费的热点领域,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刘永富说道。
旅游扶贫的“四大模式”
旅游扶贫的新成效离不开一系列新举措。新形势下我国脱贫攻坚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2015年,国务院和国土资源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不仅明确要多方筹措资金,集中解决旅游扶贫村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还要加快贫困地区重点旅游项目用地审批。各地省市也积极出台相关条例、规划纲要等政策文件狠抓落实。
在这样的背景下,各方“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通过实践总结出了旅游扶贫的四大模式:“景区带村”、“能人带户”、“公司+农户”以及“合作社+农户”。在推进大会上,四类模式的代表都分享了经验。
重庆市武隆县是“景区带村”模式的代表。它凭借喀斯特地貌和山川秀美的风光让人流连忘返,更屡屡在《满城尽带黄金甲》、《变形金刚4》等知名影片中出镜。而“5A级景区”天生三桥景区是武隆县的金字招牌,在它的带动下,临近的赵家乡走出了一条乡村旅游扶贫之路。
“主阵地” 乡村旅游是旅游扶贫的主阵地,8月17日,第二届全国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推进大会的参会代表在崇礼县冰雪旅游小镇进行实地考察。
“贫困户通过外出务工脱贫是比较困难的,最简单的是就近乡村旅游。”武隆县白马山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传文明说道。然而,作为一个仅有5000多人口的小乡,一开始很多农户并不相信办农家乐、搞乡村旅游能赚钱。2010年,传文明自己投入1万元,再东拼西凑借钱建起了赵家乡第一家农家乐。赵家乡鲜美的水库鱼和夏天凉爽的气候很快就吸引了很多人来休闲避暑。“来我们这的有很大一部分是周边退休的老人,他们一住就是两三个月,能给我们带来很可观的收入。”传文明笑着说道,慢慢的,越来越多的农户都参与了进来。
“为了规范市场,禁止农户相互压价拉客的行为,在乡政府的引导下,我们成立了乡村旅游合作社。”传文明说道。有了组织和制度,带动效果更加明显,通过合作社的统一管理、举办有针对性的培训以及开展休闲活动,2015年,专业合作社接待游客46万人次,旅游收入达5800余万元,不仅带动了全乡201户747人脱贫,还解决了500余人就业。“未来我们要稳扎稳打,保护好生态环境,做长旅游旺季,提升影响力。”传文明强调。
湖北的神峰山庄是“能人带户”模式的代表。为了能以“能人带户”为依托,神峰山庄在前期做了很多努力,从2013年建设开始,神峰山庄就转变“解决温饱问题、保障基本生活”的扶贫理念,致力于让农民捧上旅游的“金饭碗”。
为此,神峰山庄创始人闻彬军首先打农旅融合的规模经营牌,通过三年时间建设了占地5000亩的大别山农特产品产销一体化产业园,形成了环山庄的十公里休闲农业观光带。有规模,更要有管理,闻彬军摸索出了一套全程可控的经营模式,打响了其精细管理的旅游品牌。在扩大土地流转的同时,神峰山庄还为农户提供了生存、就业、增收和致富的四重保障。
在这样一套体系基础上,神峰山庄通过培训新型农民、扶植领头户和发展专业村培养了一批脱贫致富的领头羊。“我们以‘旅游+有机农业+文化康体养老’为路径,走出了一条旅游扶贫的新路子。”闻彬军笑道。2015年,神峰山庄接待游客20万人次,产值1.7亿元,直接安排当地农民就业2320人,带动1万多农户,3万多人脱贫。
贵州娘娘山高原湿地生态农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是“公司+农户”模式的代表。“我们公司是最早提出‘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的。”公司董事长陶正学说道。从2012年以来,公司就带动景区农民利用土地、资金等方式参与入股,对于无资金的农户则采取“农户入股多少、公司就垫多少”的方式,截至目前,共有2220户5455人变成了股东,其中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670户,2340人。
在此基础上,公司创新联村机制,释放旅游扶贫活力;注重产业,提升旅游扶贫效率,争取外部支持,形成旅游扶贫联动,由发展农业转变为农旅结合的产业。2015年带动核心景区8个村脱贫2450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246元。2016年上半年接待游客58万人次,同比增长64%。
安徽省合肥市三瓜公社是“合作社+农户”的代表。“我们原本是一家传统的商贸流通企业,后来转型发展为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再把资本的概念导入农村扶贫中,放到农村合作社中去。”三瓜公社管委会主任刘浩介绍说。三瓜公社位于合肥巢合经济开发区,项目所在区域总面积60余平方公里,人口5万余人,由于山峦起伏,偏僻闭塞,土地闲置多,扶贫任务很艰巨。
有互联网思维的三瓜公社打破传统的运作模式,将种植、养殖、生产、线上线下交易、物流等环节融为一体,并成立了花生、食用菌、养殖和瓜果四大产业合作社。这么复杂的体系怎么让农民接受?当地基层党组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引导农民自愿加入我们,巢合经济开发区还有一个托底的政策。”刘浩说道。在这样的努力下,农民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如今已有1000多户社员,还发展了休闲旅游业。2015年,社员人均增收3万元以上,村级集体经济增长34%。未来,三瓜公社还将致力于一二三产融合,“让农民干他们习惯、擅长的事情,我们来做好产业链后端。”刘浩笑道。
推进者 旅游扶贫离不开人的努力与推进,第二届全国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推进大会结束后,与会领导与示范项目代表合影留念。
此外,湖南省介绍了精准扶贫的“湖南模式”;四川省介绍了其“旅游扶贫”的体制机制创新;四川大学旅游学院介绍了因地制宜精准设计旅游扶贫规划的经验;陕西省汉中市留坝县介绍了其扶贫扶志的做法;河北省野三坡旅游景区介绍了其“一村一品”的扶贫模式。
在大会上,国家旅游局共公布了80个“景区带村”示范项目、70个“能人带户”示范项目、65个“公司+农户”示范项目和65个“合作社+农户”示范项目。大会还向“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代表颁发标牌,向“全国旅游规划扶贫示范成果”编制单位代表、全国“景区带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代表、全国“能人带户”旅游扶贫示范项目代表颁发荣誉证书。
让内力和外力形成合力
在各方分享发展经验的同时,“有几个问题需要讨论清楚。”李金早强调。
首先,旅游扶贫是当前乡村旅游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并不是全部,因为旅游扶贫是阶段性任务,而乡村旅游是长远性产业。其次,旅游扶贫是“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最好方式,不仅能保护生态环境,更能帮助其修复和提升。第三,只要把村子选好、项目做实、利益分配机制设计好,旅游扶贫可以做到“精准”,而且效果好,可持续。第四,通过结合“扶贫”与“扶志”,旅游扶贫可以成为最具尊严的扶贫。第五,“旅游扶贫”是“全域旅游”的核心目标之一,抓住了旅游扶贫,就抓住了全域旅游的薄弱方面,而反过来发展全域旅游也必然能促进旅游扶贫发展。最后,旅游扶贫是包容性扶贫,理应与其他扶贫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刘永富则强调,开展旅游扶贫,关键是要建立“把贫困群众‘带动起来’的外力机制”和“让贫困群众‘动起来’的内力激发机制,让内力和外力形成合力。
2015年11月,中办、国办印发的《贯彻实施〈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重要政策措施分工方案》中提出要“依托贫困地区特有的自然人文资源,深入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会后,由国家旅游局牵头,12部门共同制定的《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正式印发,对下一步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对于旅游扶贫,要抓好精准对象、示范项目、扶贫投入、技能培训、责任落实和典型宣传,力争在2016年至2020年共减少2.26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747万贫困人口脱贫。
针对乡村旅游,则要强化规划引领作用,进一步丰富乡村旅游产品,扎实开展乡村旅游环境整治,实施乡村旅游后备厢示范工程,大力推广乡村旅游合作社组织,树立乡村旅游文明新风以及坚持乡村旅游特色,发挥乡村旅游优势。计划到2020年,全国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超过40亿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总收入2.3万亿元,带动全国约15%的农民受益。
会议最后,李金早还特别强调了对乡村旅游乃至全域旅游发展的“七个忧虑”:一要防止简单模仿,千城千村千景一面;二要防止粗暴复制,低劣伪造;三要防止短期行为,不以简单的供求关系搞乡村旅游;四要防止不择手段,不顾尊严,低俗媚客;五要防止运动式、跟风式,避免大拆大建;六要防止重推介、重形式而轻基础、轻内容;七要防止改革中换汤不换药、换牌子不换体制、换人不换理念以及换机构不换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