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大学专业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探索
2016-09-18罗清华焉晓贞彭喜元
罗清华,焉晓贞,彭 宇,彭喜元
(1.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山东 威海 264209; 2.哈尔滨工业大学 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研究所,哈尔滨 150080)
研究型大学专业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探索
罗清华1,焉晓贞1,彭宇2,彭喜元2
(1.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山东 威海 264209; 2.哈尔滨工业大学 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研究所,哈尔滨 150080)
研究型大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专业课的考核方式对于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根据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分析了高等教育中专业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阶段性考核、实践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专业课综合评价体系。通过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的改革实践,证明采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对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具有明显的成效。
考核评估;评价体系;阶段性考核;实践考核;多元评价
高等教育中的专业课程,是学生学习必备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主要途径。通过学习专业课程,学生了解相关的前沿科学技术和发展趋势,培养分析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甚至影响到职业素质的养成。而课程考核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是检验教学目标和教学成果的主要手段[1]。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导向、检验、诊断、反馈、激励等多种作用。因此建立兼顾理论+实践的课程考核评价模式,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有积极的作用。
专业课程的考核传统上都是采用基于理论学习内容的期末考试形式[2]。随着研究型大学的发展以及高校教学改革项目的推进,部分专业课程的考核方式采用 “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的形式或者是“课堂考核+期末考试成绩”的形式。这两种方式中,都是期末考试的成绩占据主要比重。虽然期末考核的内容丰富,能够涵盖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点,但仍存在很大的局限性:1)只注重课程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过程评价,不能真实反映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专业素养和能力的提升;2)期末考试偏重于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考核,而忽视了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核。这样的考核评价模式下,培养了大批高分低能的学生,因为理论知识并不等于专业能力;平时不认真学习,期末突击也可能取得考试的高分,但并不一定能获得较高的专业素养;故这种考核评价方式并不适合研究型大学“更应该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3]的人才培养主旨;对传统专业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已迫在眉睫。
以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为例。该课程是测控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后续专业课程以及学生知识体系的建立有着重要的影响[4]。仅仅考核学生利用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知识完成对实际数据的理论分析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要通过不同层面的实践环节,让学生认识到误差分析及应用的过程,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5]。因此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一卷定结果” 的评价考核方式是不适合的。
1 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索
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力求培养大批具有很强的适应和应用能力,具备创新意识,能够进行知识创新、研究创新和科技创新的顶尖人才[6-8]。因此,专业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应该以“理论知识的理解、应用、研究和创新”为中心的教学与考核[9-10],将评价学生是否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过硬的专业技能和严谨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作为考核的主要指标,建立多维评价体制[11],以代替传统考核评价模式仅仅侧重对理论知识的考核。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以高分通过课程考核的学生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因此,以创新人才培养和研究型教学为目标,设立开放的评价标准;从而实现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课内教学评价和课外自主学习评价相结合,基本的质量要求和开放的评价标准相结合的新的综合评价模式。
1.1加强学习过程考核,进行阶段性评价
以往的课程考核评价都是在授课结束时,进行书面考试,以书面成绩为主给学生分配一个课程考核的分数。这种考核方式无法检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专业素质的提升和专业技能掌握的程度,也无法体现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
新的课程评价体系将计入学生在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各教学单元的表现。按照授课内容的相关性,将其分为若干个教学单元,根据重要程度赋予各单元一定的比重。每个教学单元结束后,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书面或实践考核,根据学生的前期准备、日常表现和考核结果等给出其阶段性考核成绩,并将此作为课程终结性评价的重要部分。
这种评价体系,对教师而言,能够了解学生对该单元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学习过程中专业素质的提升程度,便于后续学习中对授课内容的倾向和调整;对学生而言,能够在阶段性考核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挖掘自身潜力,督促自身更好地完成课程的学习。
1.2加大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核比重
以往专业课程以理论考核定结果的方式,能很好地检验学生对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等内容的掌握程度,而对其专业技能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无法考核;因此,将实践能力作为课程考核评价的重要一部分,也是十分必要的。
根据课程内容,给出若干个不同难度等级的实践课题,学生根据自己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选择不同的题目完成;最后根据学生课题完成情况,创新等级、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等给学生的实践能力打分。
1.3建立“学生+教师”的多维考核体系
采用“学生+教师”的多元评价,代替以往由教师作为课程评价主体的模式。学生参与考核评价不仅能够保证考核的公平性,在评价过程中还能很好地学习他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
首先,在课程开始时教师向学生公布考核评价体系的基本组成、各部分的权重以及每部分的考核标准;然后,在阶段性考核环节和实践考核环节均由学生代表和教师共同组成评审团,进行考核,师生评分按照一定比例组成最终的考核成绩。
2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构建
在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的教学实践中,采用的综合评价体系主要包括阶段性考核+课外实践+期末考试,它们的比重为2∶3∶5。
2.1阶段性考核
结合教学大纲和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课程的特点,以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为内容核心,将课程内容分为5个专题单元,开展专题讲座形式,突出课程知识体系和关键处理方法的关联性;同时将教学内容知识点相关研究的先进性和前沿性,结合理论内容讲解。
结合专题授课内容,每个教学单元分配一个拓展题目,学生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完成,专题内容及对应拓展内容如表1所示。学生3人一组,在5个专题报告中任选2个完成。最后由学生代表和教师组成考核小组对学生的专题报告进行考核。考核评价指标如表2所示。
表2 阶段性考核组成部分
2.2课外实践考核
此环节采用 “课内理论软件仿真环节+课外实践环节”的方式进行考核。
课内理论软件仿真环节,针对经典的数据分析和数据处理方法,设置“随机误差处理”“系统误差处理”“粗大误差处理”“误差合成”“最小二乘处理”和“一元回归”6个单元,要求学生使用Matlab等软件,构建分析和处理的模型,按照预设的设计任务书进行程序编写和分析论述。
课外实践环节,在课内理论仿真和验证的基础上,开展“温度测量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基于数据聚类的异常值检测”和“移动话务量预测”3个基于实际问题的实践环节,任选其一,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解决方案,并分工实现。考核小组由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考核标准如表3所示。
表3 实践环节考核部分
2.3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将注重计算转移到注重分析和综合上,在强调考核基本内容、基本概念以及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同时加大综合与分析型试题的比重,并有部分创新与拓展题(占10%)。这样,可以在保证试卷适于大多数学生的同时,也拉开了成绩的分布,能够比较客观地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
3 结束语
结合课程教学改革,对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的考核评价办法进行改革探索。实践表明,采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很好的效果。当然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如何更好地发挥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在下一步的教学实践中将重点探索解决方法。
[1]张旭,黄少彬,赵建花.基于能力培养的经济法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01(20):74-77.
[2]王志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探索与革新——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32(8):222-224.
[3]杨林,刘念才.中国研究型大学的分类和定位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8,29(11):23-29.
[4]杨洪涛.《误差理论和数据处理》课程教法初探[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7(5):101-103.
[5]钱政,王中宇,刘桂礼.测试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31-45.
[6]陈何芳,刘宝存,任洪禹.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培养目标的演进[J].外国教育研究,2007,34(5):55-58.
[7]李红惠.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研究——基于“985”高校2010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文本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5):72-77.
[8]杨泽慧,丛杨,周国权.卓越工程师课程教学的“四化”考核评价体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2):182-186.
[9]李门楼,叶静.构建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思考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 2010(6):20-21.
[10]孟庆祥,黄世玉,李丹.多元智能条件下实验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4(4):107-111.
[11]乔林,李向军.试论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J].教学研究,2008,31(4):312-314.
Exploration of Specialized Course Examination and Assessment in Research-oriented University
LUO Qinghua1,YAN Xiaozhen1,PENG Yu2,PENG Xiyuan2
(1.SchoolofInformationandElectricalEngineering,HarbinInstituteofTechnologyatWeiHai,WeiHai264209,China;2.AutomaticTestandControlInstitute,HarbinInstituteofTechnology,Harbin150080,China)
Thetrainingobjectiveoftheresearch-orienteduniversityistocultivatethetalentswithcreativeconsciousnessandability.Theexaminationandassessmentofspecializedcourseplaysanimportantroleduringtalentscultivation.Inthispaper,accordingtotrainingobjectiveoftheresearch-orienteduniversity,weanalyzedtheassessmentproblemsofspecializedcoursesinthehigheducation.Andwepresentacomprehensiveevaluationindexsystem,whichcombiningstageinspection,practiceassessment,andtermexamorganically.Wealsotakethereformof“TheoryofErrorandDataProcessing”forexampletoevaluatethefeasibilityandvalidationofthecomprehensiveassessmentsystem,whichassessesintermofteacherandstudents.Theexperimentalresultsdemonstratethatthemulti-assessmentmethodcansignificantlyimprovetheprofessionalqualityofstudents.
assessment;evaluationindexsystem;stageinspection;practiceassessment;multi-assessment
2015-05-12;修改日期: 2015-07-09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教学研究项目(ITDA10002112);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WH2015003);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JGYJ-201535,JGYJ-201536)。
罗清华(1979-),男,博士,讲师,主要从事测试测量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
G642.0
Adoi:10.3969/j.issn.1672-4550.2016.04.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