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质软岩巷道支护技术研究与实践
2016-09-18李建民耿清友刘红旗
李建民,耿清友,2,刘红旗,2
(1.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北唐山063018;2.华北理工大学河北省矿业开发与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北唐山063009)
泥质软岩巷道支护技术研究与实践
李建民1,耿清友1,2,刘红旗1,2
(1.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北唐山063018;2.华北理工大学河北省矿业开发与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北唐山063009)
开滦林南仓煤矿泥质软岩巷道的水化流变特征极为显著,通过地应力测试、岩石三轴压力试验、XRD成分测试、SEM微观形貌观测,结合理论分析,研究了该类围岩的变形失稳机理,提出了锚杆+双层棚子的锚架充联合支护方法,现场施工中严格治水措施跟进和调整优化工序衔接,解决了该矿泥质软岩在深部区域的支护难题,为相似围岩条件的巷道稳定支护提供了借鉴。
泥质软岩;巷道支护;大断面;流变
随着我国中东部煤矿开采相继转入深部,“三高一扰”成为巷道地质力学环境中的常态化现象,部分矿井循环进度受制于后路变形而停滞不前,前掘后修面临的压力巨大,生产衔接计划极为紧张。为解决该类问题,相关单位在围岩地质力学解析、物理和数值模拟实验、矿压监测信息反馈、施工方法优化和支护方案改进等方面,开展了卓越的科研实践,全面推动了我国煤矿软岩巷道的支护技术水平[1-3]。然而,对于不同区域巷道的围岩强度、力学环境、水解软化性质、变形特征会有所差异,其变形失稳的主导机制可能大相径庭,进行巷道稳定支护的措施和方案则应有的放矢、对症下药[4-6]。以开滦林南仓矿为例,煤12底板岩性为灰白色中粒砂岩,在-650m水平该类围岩巷道采用常规的锚喷或架棚壁后充填支护,尚能基本保障长期稳定[7],但在-850m水平斜井小断层切割段,同样支护方案巷道不能自稳,60d内收敛变形率达40% ~60%[8]。本文基于理论分析、岩性测试和现场实验,分析研究了-850m水平区域围岩的地应力环境,研究了斜井支护结构变形失稳的微观机理,给出了锚喷+双层棚子+壁后充填的支护方案,实现了深部软岩巷道的整体稳定。
1 工程概况
开滦林南仓煤矿设计生产能力1.2Mt/a,主采煤层煤11和煤12,在开采顺序上煤12先行开采为煤11(三软煤层)卸压。矿井开拓巷道年进尺在1200m左右,维护工程达900m,主要层位施工在煤12底板的灰色或灰白色泥质砂岩中(俗称白砂矸),该类岩石见风遇水软化,具有一定的膨胀性,黏土矿物含量较高,在-650m区域的南石门掘进中,采用常规锚喷或29U支架壁后充填尚能保障巷道的长期稳定,仅在有长期导水条件的Fa断层附近,连续套修了3次,后期采用全断面布筋浇筑混凝土的强力支护方法,较好解决了该类支护难题。2013年,随着-400m和-650m水平资源保有量的趋紧,按计划施工打通了-850m水平的2条斜井工程,分别为301胶带和302回风斜井,如图1所示。2条斜井间距15m,长度800m左右,设计层位为煤12底,因地层起伏及断层影响,需要依次施工在煤12底、煤12半底、煤12、煤12顶中,其中斜井下车场则穿越煤11直至煤8底。巷道施工后,先后尝试了锚喷支护和29U架棚支护,锚杆规格为ϕ20mm-2000mm,间排距700mm× 700mm,29U架棚的架型为 4800mm×3200mm(13.36m2),但煤12底的前段150m初掘巷道90d的两帮移近量为530~2440mm,平均1250mm,顶底板移近量为873~2005mm,平均1410mm,巷道变形速度和变形量均远高于-650m区域的同层位巷道,为确保施工安全和实现稳定高效支护,亟待开展巷道变形机理和支护优化的科研实践。
2 实验和理论分析
2.1地应力及岩性测试
采用KX81型地应力测试装置,在301胶带斜井的外帮(非隔离岩柱帮)设置了3个应力测试孔(标高-750m前后),进行了空心包体法应力解除实验。经应变数据的应力反馈计算,确定该区域地应力为 σ1=28.4MPa,σ2=20.05MPa,σ3=19.29MPa,σ1方向垂直-850m斜井轴线,σ3平行于其轴线水平投影,σ2近似垂直应力。
为系统掌握煤12底的岩性特征,依据 《工程岩体实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现场采集岩块并制作ϕ50mm×100mm,50mm×50mm×50mm立方岩样,分别开展了三轴、剪切和抗拉强度测试,岩样分为饱和浸水(完全浸润48h)和干燥(105℃烘干12h)两类条件。三轴强度测试共取5~30MPa间6组围压值,每组岩样3个,先加围压至设定值后再加轴压,轴压加载速率0.2mm/min,直至岩样破坏。测试结果表明,岩块的三轴抗压强度最大在25MPa围压下可达198MPa,干试件单轴抗压强度为 55.2MPa,饱水岩样为31.7MPa,按目前埋深的自重压力评价,三轴状态下可处于弹性状态,而无水围岩在硐表为临界失稳状态,饱水时为塑性状态。岩石的塑性应变极限为0.2%~0.4%,残余应力表征不明显,说明该类岩石峰后残余承载能力低,一旦突破应变极限,破碎松动区将很快发展。剪切和抗拉强度实验结果显示,饱水试样抗拉强度平均为1.38MPa,弹性模量为2.82~4.03GPa,黏聚力为1.33~2.08MPa,内摩擦角为32.05~35.68°。
2.2微观测试和膨胀性能测试
泥质软岩作为煤系地层中广泛存在的一种水解型岩层,以白色、灰白色或灰绿色砂岩为主,在两淮矿区、广西那龙矿区、铁法矿区、开滦矿区等均有分布,总体表现为巷道自稳期长、非线性非弹性变形量大、水化或风化特征明显,巷道围岩的应力腐蚀、裂隙扩展、水解软化等多种物理现象的叠加,给支护设计与优化带来了极大难度,变形机理的解析极为复杂。以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能谱仪测试了煤12底板白砂矸的微观裂隙开度及黏土矿物成分。根据样品SEM概貌可见,结构较松散,孔洞、裂缝较发育,粗大裂隙发育丰富,孔洞以黏土晶间孔为主,矿物形态以片状铝硅酸盐为主。能谱测试显示煤12底板白砂矸表面主要元素为Si,Al,Na,K,Ti,Fe,推测主要的物相为高岭石、伊利石等片状黏土矿物、长石、石英,有机质含量较少。XRD相对含量测定显示,黏土矿物总含量71%,高岭石K相对含量34%,伊利石/蒙脱石混层I/S相对含量61%,绿泥石C相对含量5%。
膨胀性能测试采用岩石自由膨胀率测定仪。试样块度为ϕ50mm×14mm的圆柱体,水介质采用矿井水,实验开始的1h内每15min记录1次百分表显值,之后每1h记录1次,12h后每3h记录1次,48h后每3h记录1次,直至相邻两次表显数值相同,进而求其自由膨胀率。根据3d内的周期观测,1~4号径向稳定后的表显值分别为0.051,0.032,0.033,0.041;轴向 4号的表显值为0.017,其余显示为0.000。则其径向膨胀率为0.157%,轴向膨胀率为0.121%。
2.3等效开挖的岩石力学理论分析
目前,岩石力学的理论水平可以实现圆形硐室开挖的弹塑性解析,为指导支护强度匹配和断面设计、判定薄弱点位等提供了理论基础。然而,煤矿巷道断面以直墙半圆拱、矩形或马蹄形居多,较难直接开展圆形开挖的理论计算,一般方法是以等效圆替代来实现非圆断面到圆形断面的规整。本文基于强度储备的要求,以外接圆作为等效圆,考虑剪胀角对巷道周边塑性区的影响,分析方法上引入SALENCON的研究成果,变无关塑性流动为相关塑性流动,较之传统的卡斯特纳或芬娜公式更具指导价值。计算岩石的泊松比0.3,剪胀角10°,均布压力24.25MPa,其余参数取2.1节结论,编制SALENCON公式的计算程序,分别计算饱水围岩和干围岩两类条件下,不同支护方式单巷开挖塑性圈半径、巷表位移、巷表切应力,结果见表1。巷道断面规格为直墙半圆拱形,宽度5.8m,高度4.0m,净断面20m2,无水和饱水围岩的松动圈半径平均为5.76m和4.43m,对应塑性区厚度分别为1.53m和2.89m。按照相邻圆形巷道开挖扰动的有限元分析结论,巷硐净间距d等于2倍塑性圈半径Rb时,第2条巷硐开挖会使第1条侧帮周边附近最大应力增大7%;而d等于Rb时,该值增大21%;d为0.5倍Rb时,最大应力增大51%。无水状况下二者之比大于2,临近扰动可以忽略,但饱水条件下该值低于2,临近扰动已经开始显现。这种二次应力分布的叠加作用在变形监测中亦有所体现,应在施工设计中给以足够重视。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因-850m斜井小断层切割频繁,巷内岩壁出水点多而分散,造成巷道大面积长期浸润,与饱水状况类似,此外泥质胶体的随水流失,进一步弱化了围岩的承载性能。
表1 等代圆法力学计算结果
2.4变形失稳机理分析
由前述实验及理论分析可见,-850m水平斜井工程中,第一主应力级别开始接近其饱水单轴抗压强度,而且第一主应力方向垂直巷道轴线,按照软岩类别划分已属于典型的工程软岩范畴。由于煤12底围岩在初掘自然含水状态下具备一定的强度,采用与-650m区域相似的常规支护方法,成巷时围岩自稳是可以实现的。然而,随着断层揭露和地层水的浸润,高岭石的晶体吸水量逐步增加,岩石性质逐步软化,这一过程伴随着巷道开挖后的二次应力调整,巷道周边可导水的宏观裂隙进一步扩展,微观裂隙进一步发育,一旦突破原有的锚固范围或支架护表强度,因流变造成的支护结构失稳则不可避免。上述过程中,支护结构失效或围岩失稳的关键需要满足两大条件,其一为围岩有较高含量的蒙脱石、高岭石或伊利石等黏土矿物,为浸水软化、膨胀提供物质基础;其二为巷道水文情况较为复杂,有长期接触矿井水或工程用水(降尘水、设备冷却水、打钻水等)条件,导致泥化进程能长期进行下去,以流变形式反映在巷道表面收敛变形中。
3 支护技术及施工方案优化
为实现林南仓矿-850m水平斜井稳定支护和安全施工,确定采用锚杆作为初掘支护,后期架设双层棚子进行补强支护,双层棚子间喷射混凝土进行充填。根据支护强度分析,将形成3层支护体系,即最外层为锚杆,中间层为大棚子,内层为小棚子,极限支护强度可达0.8MPa。巷道开挖断面为直墙半圆拱形,宽度为6.85m,高度4.55m,初掘后采用ϕ20mm-2000mm锚杆进行临时支护,间排距为700mm×700mm,紧跟迎头喷射厚度50mm 的C20喷层,及时封闭围岩。滞后迎头15~20m架设6800mm×4500mm的29U大棚子,并在内层架设5800mm×4000mm的29U小棚子,棚距600mm,双层棚子间喷射C20混凝土填实(图2)。施工中严格治水管理,对工程用水和地质水及时疏导,顶板出水沿着顶板铺设废弃风筒布引入水沟,如有底板水则每隔20m随迎头挖设小水窝,由水泵排入水沟,这样避免了断层出水或工程水对巷道围岩的长期浸泡,富含高岭石的围岩被阻断了水解软化进程,基本保持了原岩强度。
经为期180d的巷道表面收敛观测,内层棚子的中左和中右收敛变形分别为59mm和85mm,平上和平下分别为112mm和287mm,水沟侧棚脚稍有内扎,棚架受力稳定,断面保持良好,实现了斜井后续工程的正规循环施工,单月成巷达到了65m的原计划进度。
图2 锚架充支护参数
4 结 论
开滦林南仓矿-850m水平斜井施工中,富含高岭石的泥质围岩因高地应力、构造切割、水解软化的多种作用,导致锚喷常规支护手段失稳失效,给安全施工和运营带来极大难度。采用地质力学测试,SEM,XRD等微观测试方法,结合理论分析,查明了该类围岩的变形失稳机理,对支护强度、支护参数进行了优化调整,提出了及时治水的举措,在保持原有围岩强度的同时,通过锚喷+双层棚子+壁后充填的强力支护方案,实现了巷道的稳定支护,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全面指导了该矿深部三水平开拓巷道施工,为相似条件的软岩巷道支护提供了宝贵借鉴。
[1]李为腾,李术才,玄 超.高应力软岩巷道支护失效机制及控制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5,34(9): 1836-1848.
[2]浑宝炬,陈晓坡.林南仓矿软岩巷道变形控制技术及数值模拟研究[J].中国矿业,2013,22(10):88-90.
[3]刘建庄,杨忠东,刘树第.浅拱底梁支架底鼓控制技术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5,32(4):565-570.
[4]李英明,张 瀚,孟祥瑞.软岩巷道二次支护时机研究[J].煤炭学报,2015,40(S1):47-52.
[5]刘建庄,王作棠,宫平阳.林南仓矿软岩巷道底鼓综合治理技术实践[J].煤炭工程,2011,43(9):50-52.
[6]郑朋强,陈卫忠,谭贤君.软岩大变形巷道底臌破坏机制与支护技术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5,34(S1): 3143-3150.
[7]浑宝炬,陈晓坡.林南仓矿软岩巷道壁后充填支护技术[J].煤矿安全,2014,45(2):123-126.
[8]刘建庄,张国安,刘树弟.泥质软岩巷道变形机理与控制对策[J].煤矿安全,2013,44(7):202-204.
[责任编辑:毛德兵]
Supporting Studying and Practice of Muddy Soft Rock Roadway
TD353
B
1006-6225(2016)04-0081-03
2016-03-25
[DOI]10.13532/j.cnki.cn11-3677/td.2016.04.021
李建民(1957-),男,河北丰润人,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研究方向为煤矿开采技术。
[引用格式]李建民,耿清友,刘红旗.泥质软岩巷道支护技术研究与实践[J].煤矿开采,2016,21(4):81-8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