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礼赞
2016-09-18张延
母亲的礼赞
张 延
编者语:
当下,阅读已成大潮之势。特刊发张延先生《玉壶文集》部分作品,以飨读者。该文集共七辑,依次为“教育教学篇”“文艺思想篇”“小说影视评论篇”“散文诗歌评论篇”“博客创作篇”“祝寿华章篇”和“抒怀鉴赏篇”。
张延先生原任石家庄学院中文系主任、教授,系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中国作家协会河北分会会员。学养深厚,文学功底、文论修养、学术水平,令人称赏。每部书,每篇作品,都充溢着严谨不苟的学者精神,独具慧眼,富于创见,令读者折服。出版专著、散文集、小说集和文集多部,集教育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于一体,入选大中型辞书多部。1995年退休。
母亲,天下至善,是神圣的化身!母亲节来临,唱一曲赞歌献给母亲们。
母亲是伟大的,胜过所有的伟大,伟大的顶天立地!
在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上,不论国家地域,不分民族肤色,不管宗教信仰,从古至今都是母亲孕育、繁衍了人类,摧生了人类社会的进化和发展。是母爱,以其和平、包容和宽厚、博爱的共性,培育了人类社会的道德文明和母爱文化。
泱泱中华,巍巍华夏,生存着一代代英勇无畏的炎黄子孙,哺育着一辈辈勤劳智慧的华夏儿女,传承和宏扬着母亲文化:母爱是大爱,母爱无疆。从黄河、长江等流域古遗存的甲骨文中,在青铜铭文的馔刻中,记载了嫘祖、铜母带领先民,裁桑养蚕、开矿炼铜,开启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从民间传说中的女娲补天、观音菩萨的救苦救难,可以看到母亲文化的深入人心,是中华文明中永远不落的太阳。
母亲,是人类的第一亲。有人说:家庭是母亲的世界,父亲的王国,子女的幸福乐园,这话是有道理的。
儿童,是未来的希望,是家庭欢乐的根本。为什么他们能够顺利成长?因为有母亲的抚育,在孩子眼中,母亲是上帝,是智慧的化身。少年时代是短暂的、朦胧的,却是走向人生成功的基石。为什么他们感到快乐无忧?因为有母亲的爱护,在母亲的引导下进步、提高综合能力,是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位老师。为什么游子的乡情不可磨灭?因为母亲在那里,即使成家立业、事业有成,总也走不出母亲的视野,是天涯游子的最终归宿。
如果把母亲比作一枝盛开的百合花,在每个角落都散发着芳香,沁人肺腑。当儿女们欢乐或痛苦的时候,最先想到的是母亲,以安顿不平静的心灵,如果把母亲比作涓涓小溪,每一点、每一滴都值得品味。那慈祥的微笑、关心的唠叨、细心的照料,总让儿女有更多的依赖,拥有感受的快慰和幸福。如把母亲比做避风的港湾,在风暴中给予深情抚爱和眷恋的是母爱;身负暗伤帮你擦去伤口血迹的是母亲;当心灰意冷、情结消沉时,鼓励你重新奋起的还是母亲。这就是母亲们的本色。
母爱,是人生的第一爱,如润物春雨,似拂面春风,无私、纯洁,只有付出,无需回报。
母爱是架起天际的一道彩虹,放飞龙凤,教育子女拼搏人生,积极进取,造福社会,当事业辉煌时,回眸过去,才发现母亲的艰辛。母爱是伴随儿女成长的精神家园,当风霜雨雪突然袭来时,蓦然回首,才看到母亲守望的身影。母爱是广袤的沃土,承载着一切,包容着一切。无论受到多少委屈、多大误解,对儿女的挚爱从不改变。生命在母爱中传承、发扬,母爱是永恒的、不灭的。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语)。史书中有许多关于母爱的记载和传说,教育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孟母三迁》告诉人们让孩子接触好的人、事、物,才能学到好的习惯。《田母拒金》教育已为齐国宰相的儿子,拒收巨金,廉洁自律。《岳母刺字》是为了激励岳飞抗击金兵,刺字“精忠报国”。《寇母遗诗》则是教育寇准要清正为官,亲手绘制了“临窗课子图”并题诗一首,使儿子终成一代名相。这些母爱的呼唤、美丽的声音,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首《游子吟》,道出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千百年来流传不衰。“世界上一切之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的这句话,表现了大爱的无疆的崇高,是经过社会考验的真理。
母亲对儿女可以说,情深似海、恩重如山。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母亲,都记得儿女的生日,但又有多少儿女记得母亲的生日?莺去燕来,春回秋往。儿女在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母亲却在一天天衰老、一天天智痴,但母爱却仍然蕴含在潜意识里。
殷殷父母心,拳拳反哺情,时刻不忘母恩。有感恩之心,人生才会精彩!懂得感恩,人生才能坦然无悔!
世间的一切,都有可能是假的、空的或短暂的,惟有母爱始终是真的、实的,而且是永恒的。